“古阿姆”集团的演变及其对独联体的影响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古阿姆”集团是独联体框架内以乌克兰为首且横跨独联体三个地域(中亚、高加索、欧洲地区)的地区组织。该组织曾一度偃旗息鼓,但自独联体发生“颜色”革命以来,在美国的扶持下重整旗鼓,并于2006年5月23日更名为“民主和经济发展组织——古阿姆”。该集团的重新崛起加速了独联体地区的地缘政治分化进程和经济非一体化进程,并催生俄罗斯新的独联体政策。
  一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竭力维护其传统势力范围;除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外,独立出去后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在政治、经济、安全、军事等方面同俄罗斯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完全脱离俄罗斯,需维系同俄及其相互之间的传统关系。各方出于某种共同需要而成立了独联体。但各国的独立自主意识很强,不愿依附于俄罗斯,对俄的离心倾向日益发展,加上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大力渗透,使独联体趋于松散。俄不甘自己的“战略后院”成为美国的“战略前哨”,努力维系其在独联体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各种途径同其中一些国家建立密切的合作机制,甚至准备同白俄罗斯重新结盟。这引起独联体中那些亲西方国家的疑虑和不满。为了抵制俄罗斯对独联体的主导和反制俄白联盟,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四国总统于1997年10月10日举行会晤并签署公报,决定成立非正式地区联盟,该联盟以四国英文国名的第一个字母冠名,简称“古阿姆”。1999年4月24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在赴华盛顿参加北约50周年庆典期间宣布加入其中。同日,五国总统提出了第一份联合文件——《华盛顿宣言》。2001年6月7日,“古阿姆”五国总统在乌克兰的雅尔塔举行最高级会晤并签署了《雅尔塔宪章》,标志着“古阿姆”已由非正式组织转变为正式组织。宪章明确了“古阿姆”的宗旨,即促进集团内的社会经济发展,解决地区安全问题,协调在国际组织中的活动,解决同国际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和贩毒活动有关的各种问题。从其成员的构成看,“古阿姆”包含了独联体三个地域(中亚、高加索和欧洲地区)中的关键性国家——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和乌克兰。
  “古阿姆”自成立至今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1997年成立至2001年《雅尔塔宪章》签署前的初创阶段,该组织着实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中活跃了一阵。但在2001年雅尔塔峰会后,由于俄加大了对“古阿姆”的分化与削弱力度,该组织出现了消极现象并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2001年普京访问阿塞拜疆,使两国的政治关系由实际对抗转向建设性谈判,双边关系得到全面发展。俄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关系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1年6月乌加入上海合作组织。2002年6月,乌宣布暂时中止“古阿姆”的成员国的身份。这是“古阿姆”内聚力的危机,是该组织非一体化的开始,也表明乌克兰无力充当古阿姆组织成员国的领袖。2003年3月,俄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宣布建立独联体四国天然气联盟。同年,普京成功游说乌克兰前总统库奇马同意乌加入由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组成的“统一经济空间”条约。同年夏天,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三国总统拒绝参加在雅尔塔举行的“古阿姆”峰会,该集团实际上名存实亡。
  二
  自2003年布什当局着手策划独联体的“颜色革命”以来,“古阿姆”在美国的扶持下开始“复活”。以格鲁吉亚和乌克兰“颜色革命”为标志,“古阿姆”进入新的活跃期。2003年美国开始实施早些时候签署的《与“古阿姆”合作的框架计划》,根据该计划,自2003年初华盛顿开始拨款用于加强“古阿姆”成员国边境通行站、海关及反恐分队,帮助这些国家发展交通和贸易。2003年9月在纽约举行的“古阿姆”成员国外长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建立秘书处和“古阿姆”议会间全体大会的倡议。美国计划拨款6000万美元用于其创建工作。随后,乌、摩、格、阿四国外长宣布,成立议会间全体大会。在“古阿姆”的复活活动中,乌、格、摩三国表现得尤为积极。三国领导人频繁接触,谋求激活“古阿姆”并使之朝“脱俄入欧”方向发展。2005年2月1日,摩总统沃罗宁访问基辅,与尤先科会谈;次日,格总统萨卡什维利访摩并与沃罗宁会晤,双方发表联合声明,表示要扞卫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呼吁俄军立刻从这两个国家撤走。同一天,尤先科接见格总理并提出恢复和重建“古阿姆”。三国积极致力于复活“古阿姆”的目的还在于绕开俄,将阿塞拜疆和中亚国家的石油输送到欧洲,并在此基础上将该组织演变成一个不受俄罗斯控制、能独立与欧洲展开交流的区域性组织。2005年4月22日,“古阿姆”首脑峰会在摩首都基希讷乌市举行。格、乌、阿、摩四国总统出席了会议。立陶宛和罗马尼亚总统作为观察员与会,美国、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也派代表列席了会议。四国领导人发表了《为了民主、稳定和发展》的声明,主张把“古阿姆”这一地区组织转变成为一种能促进各成员国发展经济、确保稳定和安全的机制;希望与欧盟、北约、美国以及所有赞同“古阿姆”宗旨的国家和组织建立伙伴关系;要求俄尽快从摩、格境内撤军;努力解决摩境内的德涅斯特河左岸问题以及阿、格境内的冲突;共同推进民主化进程、实现与欧洲一体化目标;同意尽快建立自由贸易区并加强能源运输合作。2005年5月28日,“古阿姆”第二次议会大会在雅尔塔举行。成员国重申了自己的欧洲大西洋主张,决定加强与欧盟、欧安组织及北约的合作。这些计划的实施将削弱俄作为前苏联地区主要调节人的作用。乌总统在会上发言时说,他相信“古阿姆”将在里海—黑海地区的民主繁荣中发挥重大作用。乌议长利特温此前也表示,该组织“曾处于休眠状态”,但如今它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他承诺将为生活在“古阿姆” 的6400万人建立“隶属于统一欧洲的民主、稳步发展和安全空间”。2005年12月2日,格、乌、阿、摩四国成立“民主选择共同体”,宣示了一个与独联体分庭抗礼的地缘政治轴心的正式成立。2006年5月23日四国总统在基辅举行峰会,决定成立 “民主和经济发展组织——古阿姆”,以此来推动民主价值。他们宣布这是一个开放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其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民主、稳定和安全领域的合作,促进成员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造成“古阿姆”重趋活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其一是美国的支持。尽管“古阿姆”在形式上没有提出反俄政策,并一再强调该组织不是针对俄在内的任何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主要是为解决经济问题而组成的联合体。但实际上它是一个依靠外部支持同俄罗斯分庭抗礼,挤压俄在外高加索、里海和黑海地区的势力与影响的政治联合组织。“古阿姆”重新激活与美国的支持分不开,特别是美国2003年实施的《与“古阿姆”合作的框架计划》直接激活了该组织。实际上,为了促进独联体内部的地缘政治多元化,阻止独联体的一体化进程,防止俄“恢复帝国”,美国不遗余力地支持和扶植“古阿姆”组织。美国无论与“古阿姆”整体,还是与其各成员国的关系都发展很快。美还分别把乌克兰、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列为东欧、高加索和中亚地区“亲美脱俄”的关键国家,予以重点扶持。以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为例。仅2003年美对乌提供的官方援助总额就超过了30亿美元,其中美各部委提供的援助为1.885亿美元;2002-2004年间美开发署提供的援助共计4.616亿美元,同期美国防部拨款6.75亿美元。①近10年来,美向格提供了15.08亿美元的援助并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向其提供了近7亿美元的贷款,此外还给予其大量的军事、技术援助。同时,美为了长期控制这一组织及其成员国,通过各种途径在这些国家培植亲美势力和“代理人”,其中主要手段是在这些国家开办各种学校和训练机构,大量吸收这些国家的公职人员和留学生到美国学习、受训。以摩尔多瓦为例,截止到目前,摩共有2950名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和领导人在美国接受过培训。②美国驻该组织成员国的大使们毫不掩饰地说,“古阿姆”是一个具有从属于美国特点的地区组织。它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美国,离不开美国的鼓励与支持。
  其二是俄本身的制度和经济实力缺乏吸引力。俄属于转型社会,旧的苏维埃制度已经瓦解,新的制度与其他新独立国家一样尚在创立和完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尤其是俄罗斯的国力与前苏联不可同日而语,同美国与西方国家更是相差悬殊。是美国和西方而不是俄罗斯能提供这些国家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援助。这些国家依据“依人依强”的逻辑,自然疏离俄罗斯而投靠美国和西方。
  其三是俄对有关国家的政策严重失误。在对待乌克兰总统选举问题上,俄把“宝”押在库奇马总统支持的候选人亚努科维奇身上,而对欧美支持的尤先科则极力贬谪。在亚努科维奇初选“胜出”后,俄立即表示祝贺;而当亲西方的尤先科在随后重新举行的选举中获胜后,普京却没有及时示贺,使俄乌关系几乎跌到了谷底。类似的失误也表现在俄处理摩尔多瓦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问题上。2001年沃罗宁当选摩总统后一度宣布奉行“亲俄”政策,主张加强和发展独联体,同时准备加入俄白联盟并积极探讨加入俄倡导的“统一经济空间”,并在“古阿姆”问题上开始顾及俄的立场而减少参加该组织的活动。但2004年俄提出实际上是支持德涅斯特河左岸分治的“科斯季科夫”调解案,激怒了沃罗宁。他谴责俄企图分裂摩。2005年3月德涅斯特河左岸议会开会前夕,俄杜马通过决议公开支持该地区脱摩独立,最终使俄摩关系急转直下。
  其四是“古阿姆”成员国大多实行全面西化政策,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接近美国和西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视俄为“异类”,这不能不影响这些国家对俄的态度和立场。特别是它们仍认为俄存在“大俄罗主义”意识,视俄是对其独立、主权与安全的主要潜在威胁,从而促使它们走“联合自保”之路,并实行“远交近防”即亲美防俄政策。
  三
  “古阿姆”东山再起对独联体产生了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加速了独联体地区的地缘政治分化进程和经济非一体化进程。独联体是唯一维系着除波罗的海三国之外所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合作机制,它原本就不是一个由怀有共同政治意愿和理想的国家所组成的组织。目前,由于“古阿姆”成员国乌、格、摩全面推行“去俄罗斯化”的亲西方外交政策,加速了独联体地区的地缘政治分化进程。2005年8月乌、格两国在美国的支持下发表《博尔若米宣言》,宣布建立波罗的海—黑海—里海“民主选择共同体”,旨在与欧洲大西洋联盟实现一体化,在俄与西方之间建立“民主走廊”。③该组织还将包括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和阿塞拜疆。同年12月2日,格、乌、阿、摩四国成立“民主选择共同体”,试图与独联体分庭抗礼。而与此同时,俄不断强化与中亚国家的关系。2005年10月俄宣布与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组建四国联合部队。乌兹别克斯坦在2005年5月13日“安集延事件”后,迅速由“亲美疏俄”倒向“亲俄疏美”:2005年5月乌宣布正式退出“古阿姆”;7月初在阿斯塔纳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峰会上,乌提出了关于美军在中亚驻军的期限问题并得到了其他成员国的响应,将其明确写入《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宣言》;9月俄乌两国举行了自苏联解体以来的首次联合军事演习;10月中旬俄乌签署了两国联盟关系条约,这是俄首次与中亚国家签署联盟关系条约;2006年1月25日乌被接纳为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同时,俄与中亚国家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的合作也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目前,独联体已分为两个阵营:乌克兰、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为一个阵营,它们在政治上和外交上倒向美国和西方;另一阵营是亲俄阵营,包括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亚美尼亚等国。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是介于两者之间,相对取中间立场的国家。其中阿塞拜疆外交取向充满变数,它只是担心过分亲美会将俄更推向其“宿敌”亚美尼亚,而在俄美之间保持相对平衡的,但其内心还是倾向美与西方的。尤其在巴库·杰伊汉输油管开通后,美国加大对阿塞拜疆软硬兼施的力度,以促阿同意美驻军其境。阿国内反对派在外部支持下更趋活跃,阿屈从美国压力倒向美恐怕是迟早之事。
  独联体内的地缘政治分化趋势也影响到了独联体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乌克兰虽未正式宣布退出统一经济空间,但对参与以俄为中心的经济一体化的热情明显降低。而与此同时,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摩尔多瓦之间和乌克兰、东欧及波罗的海国家之间日益加强经济联系,正在筹建自由贸易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后的“古阿姆”迈出的第一步便是建立自由贸易区。2006年5月23日已签署了相关的四方协议,四国总统承诺在近期内统一海关条例。④这对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不仅如此,“古阿姆”的重趋活跃还对独联体的继续生存构成了潜在威胁。“古阿姆”在美国与西方的扶持下再度“活跃”起来,是对以俄为核心的独联体的直接挑战。乌、格,摩三国公开叫板俄和独联体,声称要以“摧毁独联体内的帝国”和“改造独联体的现行关系”为目标,这对已处境艰难的独联体造成沉重打击。2005年6月3日在格首都第比利斯举行的独联体国家政府首脑理事会上,“古阿姆”成员国,尤其是乌、格、摩三国力促改革的呼声显得尤为强烈。当时的乌总理季莫申科认为,独联体缺少能使其重现活力的新鲜血液,需要重新架构和改革。格总理诺盖杰利也认为,格、乌、吉等国发生政局变化后,独联体应随之做出相应调整。摩总理塔尔列夫则希望2005年能成为独联体改革决定性的一年。2005年8月26日,在俄喀山举行的独联体峰会上土库曼斯坦宣布放弃独联体正式成员资格,成为独联体的联系国。乌、格、摩三国虽未像人们事先所预料的那样退出独联体,但“三国实际上已处在临近退出独联体的时刻”。⑤在2006年5月23日举行的“古阿姆”基辅峰会上,摩尔多瓦总统表示,摩可能将是第一个脱离独联体的国家。格总理也表示了同样的意向。“古阿姆”的铁杆成员国乌、格、摩三国现在作为独联体的成员只有其名而无其实。独联体其他成员国也主要出于自己的经济和安全利益而维系同俄罗斯及独联体的关系,但它们同时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保持密切关系。它们作为独联体成员主要有表面和象征性意义。现在的独联体与原先的独联体已不能同日而语。
  第二,促使俄推行新的独联体政策。重新“复活”的“古阿姆”为俄敲响了警钟,“古阿姆”成员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使俄对独联体的政策发生了重要变化。为维护俄的地缘政治利益,俄推出了更加务实的新独联体政策,即以国际关系的一般准则处理与有些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俄不准备再以优惠的价格和条件向那些倒向西方的独联体国家提供能源及其他商品,同时加大对与俄关系密切的独联体国家的经济支持。俄议会2005年7月通过决议,要求政府取消对乌、摩、格等国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供应的优惠价格,参照国际市场价将现有价格提高一倍以上。2005年岁末俄乌之间的天然气价格大战和2006年3月俄对格、摩两国的贸易大战均体现了俄领导人贯彻这一政策的政治意志。俄的这一政策可能会加速独联体国家的分化。对于这一后果,俄方明确表示,虽然“独联体解散对俄不利,但俄也不会牺牲本国的利益来维护独联体的完整。⑥俄有石油杠杆,在能源和经济领域其他独联体国家比俄更需要独联体。随着俄出台新政策,独联体国家在政治上追随美国和西方而在能源和经济上能得到俄的优惠待遇的时期将成为过去。
  还应指出,“古阿姆”组织本身及其成员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存在可变性。2006年7、8月间,乌克兰政局发生重要变化。亲美的季莫申科失去总理职位,倾向于同俄保持良好关系的乌克兰地区党领导人亚努科维奇接任总理,乌俄关系有所回暖。这对尤先科总统的亲美路线是一个牵制,对“古阿姆”的发展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总之,“古阿姆”的最终走向和独联体的前途、命运现在尚难准确断言。这主要取决于国际形势和有关国家国内局势的演变,而美、俄两国实力对比与政策的变化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注释:
  ①А.Б.Парканский,“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 СШАс Молдавией”,США и Канада,2005,№ 2,c.41-42.
  ②С.М.Самуйлов,“Этапы политики США в отношении СНГ”,США и Канада,2005,№ 12,c.47.
  ③Ведомости, 26.08.2005.
  ④“古阿姆没有稳固的经济基础”,[俄]《新闻时报》2006年5月24日。
  ⑤Н.Федулова,“Россия-СНГ:время собиратъ камни”,Мировая экономика 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2006,№ 1, c. 110.
  ⑥“России требуется прагматичный подход к будущем СНГ-эксперт”//Интерфакс,04.08.2005.

国际问题研究京42~45,68D7国际政治潘广云20072007
潘广云,东北财经大学教授。
作者:国际问题研究京42~45,68D7国际政治潘广云20072007

网载 2013-09-10 21:40:34

[新一篇] “歷史決定論”與“主體選擇論”

[舊一篇] “只希望把別人的作品變成我的武器”  ——論巴金對外國文學的接受和譯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