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一”以来日美同盟与美韩同盟的差异性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美日、美韩两个军事、政治同盟都是在朝鲜战争时期确立的,冷战时期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两根支柱。冷战后,两同盟已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日美同盟通过1996年的“再定义”得到加强,美韩同盟的明确定位则一直没有实现。“九一一”事件后,在美国全球战略调整、应对“朝鲜威胁”以及亚太大国政治博弈中,两同盟表现出更大的差异性。中国学界对两同盟的研究迄今多重于纵向比较其自身发展变化,而横向比较则较为欠缺。通过横向比较发现其差异性,有助于把握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发展动向,有的放矢地采取积极行动。
  一 美国全球战略调整:日美同盟中心化,美韩同盟边缘化
  美国海外驻军调整从布什总统第一任期伊始便开始酝酿,2004年8月16日,布什宣布军事部署调整计划① 后开始全面付诸实施。这是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最大规模的军事部署调整,② 其欧亚驻军将在十年内削减6万—7万人,并进行布局调整。冷战后驻外美军进行了数量上的全面裁减,而布局仍然保持冷战时期的战略态势,而此次调整则凸现布局变动,是美国应对“后冷战时代”挑战的一次战略性调整。二战后,美国的海外驻军主要集中在德国、日本和韩国三个国家,它们支撑起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③ 此轮调整中削减的主要是德国和韩国驻军,而驻日美军则实质上得到加强。美军部署调整体现出美国亚太战略中美日、美韩两同盟所处地位的不同发展趋势。
  (一)驻日、驻韩美军调整比较
  此次调整前,美国亚太驻军一直保持在10万人左右,其中驻日美军约3.5万人,驻韩美军约3.7万人,驻日美军以海军陆战队为主,驻韩美军以陆军为主,二者是美国东亚太平洋战略的两个轴心。下面分别从编制规模和指挥结构、基地布局和力量配备以及总体效能等三个方面对驻日、驻韩美军的调整进行比较。
  1. 编制规模和指挥结构
  亚太美军裁减首先是从驻韩美军开始的,缩减过程在2004年美国公布其全球性调整方案前已经展开。据2003年美国国防部海外驻军重新部署计划(Global Defense Posture Review),驻韩美军将于2008年底前裁减1.25万人(占原有3.75万驻军的三分之一),到2011年底,70多个驻韩美军基地中的59个将归还韩方。④ 具体来说,美国计划于2008年底前解散陆军第八军(驻韩美军主力)司令部,改编成“使用单位Y”(Unit of Employment Y);⑤ 将第二机械化步兵师(第八军主力)由两个旅缩编为一个编制4000多人的“行动单位”(Unit of Action);⑥ 部分军队将撤回美国本土或部署到其他地区,留驻韩国的美军将以半年为期进行轮替。板门店共同警备区的警戒和侦察任务交由韩军负责。
  相比之下,驻日美军在战斗力大为增强的同时,编制规模几乎没有变化。虽将冲绳的美海军陆战队第三远征军司令部官兵及所属人员共约7000人迁至关岛,原驻军削减至一个旅,⑦ 但实战能力并未削减,且整个驻日美军的力量和权限大大提升,被日本学者称为“本土冲绳化”。⑧ 2008年,负责整个环太平洋地区防务的美军第一军司令部将从美国本土华盛顿州移至日本神奈川县的座间兵营,成立一个新概念的指挥部“使用单位X”(UEX),规模缩小,功能增大,可指挥各军种协同作战,类似于联合作战司令部。⑨
  2. 基地布局和力量配备
  驻日美军基地布局进行冷战以来最大规模的调整和重组,目的在于统合指挥、增强战力。陆军方面,驻日美陆军司令部从位于东京西侧的横田基地搬迁到座间兵营,日本陆上自卫队也在此设立“中央快速反应部队”司令部,加强日美配合协调。海军方面,美国“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将部署至横须贺基地,以替代将于2008年退役的“小鹰”号常规动力航母;神奈川县厚木基地的航母舰载机部队转移到山口县岩国基地;冲绳的美海军陆战队第三远征军司令部及后勤支援部队人员约7000人迁至关岛,其作战力量的主体如第三陆战师和陆战队所属航空部队依然驻留在冲绳;同时,美国海军从2004年9月起在日本海海域长期部署可拦截弹道导弹的宙斯盾驱逐舰。空军方面,将关岛的第13航空队司令部迁至横田基地,与驻日美军第五航空队司令部合并,成为美军太平洋战区唯一管辖两支航空队的司令部,作战效率更高、战略威慑性更强;2010年,日本空中自卫队的防空司令部和空中支援司令部也将迁移至此,并设立“联合作战协调中心”(joint operations coordination center),强化双方空中力量的合作、导弹防御系统的联合指挥控制和情报分享;同时,美军在日本部署X波段雷达,⑩ 提高导弹预警能力。总体来看,美国负责太平洋防区的陆、海、空军的指挥中心将全部集中到日本,座间兵营成为指挥中枢,横田基地作为空中力量和导弹防御系统指挥中心,横须贺为第七舰队指挥中心。
  驻韩美军基地调整规模亦为历史之最。驻韩美军原来大部分部署于首尔以北的非军事区附近,完全处于朝鲜远程火炮打击范围之内。为了保持防御的弹性和减少可能的损失,美军计划将陆军部队调离非军事区和首尔。首尔龙山基地的驻韩美军司令部相关设施向乌山空军基地(11) 搬迁,驻龙山基地的美机步二师7000名美军中的6000人向汉江以南的平泽基地搬迁;(12) 驻在非军事区15个基地的美机步二师1.4万人从2003年10月已开始向京畿道东豆川市的凯西兵营和议政府的红云兵营迁移,4—5年内全部后撤120公里。迁移后的驻韩美军部署将形成乌山—平泽和大邱—釜山“两大中心”,龙山基地(“联合国军”司令部等剩余部队)、汉江以北的联合训练中心(13) 以及群山基地(14) 三大基地的格局。为弥补规模缩减对战斗力的影响,2004—2006年,美国投入110亿美元(相当于韩国国防预算的80%),在韩国部署最新型拦截导弹“爱国者3”(PAC-3)型、AH-64D“长弓”阿帕奇战斗直升机以及由卫星导航的JDAM精确制导炸弹等,加强驻韩美军的战力。
  3. 总体效能
  美国拟将驻海外美军重新部署为四个类别,即作为大规模部队根据地的“战斗力根据地”(power projecting hub)、起中枢作用的常设基地“主要作战基地”(main operating base)、小规模常驻部队基地“前沿作战据点”(forward operating site)以及“合作安全地点”(cooperative security location)。(15) 调整后,驻日美军属于第一类(PPH),而驻韩美军将调整为“主要作战基地”,或介于“战斗力根据地”与“主要作战基地”之间。(16) 虽然美国极力否认四类基地之间有等级之分,(17) 但日韩基地功能上的差异是无须讳言的。驻日部队的任务涵盖整个太平地区的安全防务,自卫队与美军的一体化程度也大大提高。(18) 驻韩美军原来的职责集中于朝鲜半岛,而美军部署调整要求驻韩部队在应对朝鲜威胁上从强调数量转向提高质的优势;同时,加强机动性和灵活性,提高“与美国东亚其他地区驻军的协同能力”(19)。在韩国防务上,美军则逐渐“退居二线”,韩方将在2009年后获得对本国军队的作战指挥权。2006年7月13日,驻韩美军司令贝尔证实,美国计划五年内解散美韩联合司令部:“我们考虑成立两个独立的司令部,一个负责韩国军队,一个负责美国军队,美国军队扮演配角。”同月15日,驻韩美军向韩国移交了15个军事基地的管理权,标志着美军开始在硬件上实施从韩国的收缩。
  (二)日美同盟中心化与美韩同盟边缘化
  基地是军队的集散地,反映出国家的战略倾向。驻日美军的加强与驻韩美军的缩减,体现的是美国亚太战略中日美同盟地位中心化、美韩同盟地位边缘化的发展方向。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将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视为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认为其主要威胁来自于贯穿加勒比海沿岸、非洲、高加索、中亚、中东、南亚和朝鲜半岛的“不稳定弧形区”(arc of instability)。为此,其全球战略进行了调整:一是围绕这个“不稳定弧形区”大幅调整海外兵力部署,以便有效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二是进一步强化了快速反应的理念,以“大而全”的基地为指挥和后勤中心,快速调动周边据点“小而精”的部队。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其亚太驻军将加速转型为一支规模缩小而机动性增强的军事力量。其中,日本要成为美国亚太驻军的指挥中心和后勤支援中心,(20) 而驻韩美军则辅助这一“中心”,发挥快速反应功能。两同盟在军事分工中地位的变化,反映出其在美亚太战略中地位的变化,相对于原来同为美亚太战略两根支柱的地位,日美同盟呈现中心化,美韩同盟呈现边缘化。日本将与英国共同成为美国在亚洲和欧洲的两根战略支柱,而美韩军事同盟关系则有可能降低到与美国与泰国、美国与菲律宾关系的水平。(21) 这一趋势体现出美国针对地区安全形势和两同盟关系状况所做出的战略考虑。
  二 应对“朝鲜威胁”:日美同盟军事化,美韩同盟政治化
  如果说美国全球军事部署调整中美日、美韩同盟所表现出的差异主要体现了美国的战略考虑,那么两同盟在应对地区安全危机中的差异,则更多地体现了日本和韩国各自不同的利益关切。2002年底第二次朝鲜核危机爆发;2006年7月,朝鲜试射导弹;10月,进行核试验,东北亚安全局势再度紧张。在第二次核危机爆发以来的这一过程中,美日、美韩同盟的应对方式表现出较大差异。
  (一)美日、美韩同盟应对方式比较
  1. 第二次朝鲜核危机爆发后两同盟应对方式比较
  第二次朝鲜核危机爆发后,布什政府称克林顿时期与朝鲜谈判的政策是失败的,拟对朝鲜实施制裁乃至军事打击。2002年10月到2003年4月间,朝核问题处于僵持状态,美国一直在考虑和准备军事施压或军事打击。(22) 在这一时期,日美同盟和美韩同盟作为美国的两个安全工具,并没有及时响应美国的政策,倒是日韩的立场表现出较大相似性:日本出于维持朝鲜半岛稳定和日本安全的考虑,主张和平解决朝鲜核危机,对美国的强硬态度有所保留,其态度基本上是介于压力和对话之间;(23) 韩国更是坚持必须用和平方式解决朝鲜核问题。(24) 美日韩三国的步调无法迅速统一。虽然在朝鲜2002年底宣布不再遵守延长冻结导弹发射试验的承诺后,日本加强了戒备(如2003年3月发射了首颗间谍卫星、将部署在北海道的自卫队调派到靠近朝鲜半岛的西部地区等),但基本上还是采取守势。
  从2003年4月美朝中三方北京会谈结束,到同年7月六方会谈机制形成,可以看作美日、美韩同盟应对朝鲜核问题的第二阶段。美国力图在两同盟框架下以军事手段解决朝核问题,朝核危机升级为军事冲突乃至战争的危险陡增,而两同盟的应对方式也开始出现差异。2003年5月末,布什政府提出了防扩散安全倡议(Proliferation Security Initiative, PSI),(25) 朝鲜核问题被置于反恐战争的框架内,更具体地说是置于PSI的框架之内。PSI具有浓重的军事色彩,日本予以积极响应,而韩国则表现得较为消极(直至2006年1月才接受美方提出的PSI合作的部分要求,而且并非正式加入PSI(26))。日美同盟和美韩同盟在步调上开始显现出差异。美国的强硬态度引起朝鲜的强烈反弹。朝鲜中央通讯社2003年6月9日发表社论称:“如果美国不放弃对朝鲜的敌对政策,继续对我们共和国施加核威胁的话,我们只能拥有核遏制力,除此之外别无他途。”(27) 朝鲜首次正式使用了“核遏制力”这一用语,表明核危机开始由核物质问题向核武器问题转化。韩国则尽可能对朝鲜表达善意,同时努力防止美韩同盟成为军事解决核问题的机器。2003年6月14日,韩朝双方将中断了半个多世纪的南北铁路连接起来。6月17日,韩国国会统一外交通商委员会通过包括四项具体内容的南北经济合作协议书。同时,落实南北“6·15联合宣言”(28) 的朝韩会谈仍继续进行,2003年双方会谈达38次,一年有106天在进行会谈。(29) 同年7月,在朝韩第11次部长级会议中,韩国提出了举行“扩大的多边会谈”的建议,得到有关各方的响应,六方会谈应运而生。美国受到多方的压力,实施军事打击具有很大的复杂性;而仅凭美日韩同盟又不足以获得政治解决,因而同意将解决朝核问题的国际框架从美日韩同盟扩大为六方会谈。
  2. 六方会谈机制建立后两同盟应对方式比较
  2003年8月六方会谈机制建立后,美朝日韩四国间关系的调整有了更大的余地,日美同盟和美韩同盟在六方会谈中的立场差异也表现得愈加明显。第一次六方会谈中,美国要求朝鲜“完全、可核实、不可逆转地弃核”,作为补偿,将提供书面安全保证、放弃某些制裁、提供资金等;日本在要求朝鲜弃核的同时提出综合解决导弹问题和被绑架日本人问题;韩国则强调有必要消除朝鲜的安全顾虑。到第三轮六方会谈时,美国的立场基本没有变化;韩国提出了具体解决设想,希望获得实质性进展;日本则认为六方会谈“面临很多困难”。第四次六方会谈中,韩国同美日的立场出现实质性差异,韩国认为朝鲜应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而美日则认为朝鲜弃核的范围包括核能的和平利用在内。
  两同盟在应对方式上更为显着的差异是,日美同盟在进行外交努力的同时没有放松武力解决的另一手准备,而韩国则始终排除采取军事手段的可能。据美国《华盛顿邮报》透露,美国已制定了代号为“CONPLAN8022-02”的秘密计划,拟对朝鲜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其中包括使用“地堡炸弹”等战术核武器。该计划于2003年11月完成,2004年1月递交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及总统布什批示,年中获得通过。(30) 而早在2002年,美军与日本自卫队就制定并签署了针对朝鲜的“5055”联合作战计划。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年4月16日,韩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经过常任委员会正式讨论后,决定终止草拟韩美联合司令部的“朝鲜作战计划”。原因是“该作战计划草案中含有侵犯朝鲜主权的内容,即在朝鲜发生内乱而不是其先行进攻韩国的情况下,允许美军行使作战权。韩国政府对此绝不能接受”(31)。
  2005年2月10日,朝鲜外务省发表声明宣布已拥有核武器,并无限期中止参加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美日韩立即做出了军事、政治回应。朝鲜向美国传递信息,希望和美国进行直接对话,但被美国拒绝。(32) 同时,拉姆斯菲尔德与日本防卫厅长官大野功统达成协议,驻日美军可以使用日本自卫队的军事基地。2005年9月,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会议(“2+2”会议)发表了驻日美军调整的中期报告,美第一军司令部从本土迁至日本后(转变成UEX)负责指挥朝鲜半岛应急作战。与美日的态度不同,韩国于同年5月重开已中止了十个月的南北对话,并表示:如果朝鲜重返谈判桌,韩国将做出重要提案,以切实推动问题的解决。(33)
  3. 朝鲜试射导弹后两同盟应对方式比较
  2006年7月4日,朝鲜试射导弹。日本随即向安理会提出制裁草案,不排除最终动武。6日,朝鲜常驻联合国副代表韩成烈称,将把对朝制裁视为战争行为。日美不顾朝鲜反应,继续合作推动日本提出的制裁草案在联合国通过。同时,日本防卫厅决定提前于2006年内开始部署“爱国者3”型陆基拦截导弹,(34) 且称,日本拥有有限的攻击能力是理所当然的。(35) 7月9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表示,日本有必要考虑拥有“攻击敌方基地的能力”。7月12日,美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导弹拦截实验。(36) 而韩国则坚持与朝鲜开展对话,反对在朝鲜半岛动用武力的一切行为。卢武铉7月11日强调,日本政界领导人发表对朝鲜进行先发制人打击的言论将使局势进一步恶化。(37)
  (二)日美同盟军事化与美韩同盟政治化
  事件的发展变化表明,朝鲜核危机和导弹危机中,美国和日本对军事打击、至少是军事施压的倾向性显着。美国在第二次核危机之初就企图简单粗暴地解决核问题,以至改变朝鲜政权;限于力有未逮、迫于他国压力才有条件地选择谈判,而随着事态的僵持,美国已逐渐失去耐心。日本则在渲染朝鲜威胁中谋求发展军力的空间,对朝政策也从克林顿政府时期的与美政治协调转向现阶段的与美军事一体化。基于共同利益,日美同盟对朝鲜核危机的应对手段更加趋于军事化。而韩国则始终否定武力解决的可能性,其根本原因在于:韩国从金大中时期开始,已将对朝政策由否认朝鲜政权、谋求统一北方,转变为等待朝鲜体制逐渐变化、采取中长期的共存共荣政策。这一政策转变基于其做出的如下判断:首先,虽然朝鲜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但金正日政权基本稳固;其次,任何外力改变朝鲜体制将付出重大代价;最后,朝鲜在任何方面都无力与韩国竞争,因而只能通过改革、合作才能实现复苏。(38) 另一方面,出于安全考虑,韩国也坚持政治而非武力解决,韩国政府方面自己的说明可以对此做出解释:早在2005年5月传出朝鲜将进行核试验的消息时,韩国外交通商部次官补宋旻淳就指出,这一传闻是人为杜撰的,“美国发出特定消息后,日本必然要进行夸大,而后再传到韩国”。他表示:“作为朝核问题的最主要当事国,稍有不妥,韩国就要承担责任。因此,被其他国家所制造的局面牵着走,不如促成并引导有利于我们的局面。”(39) 总之,美日力图渲染朝鲜的威胁,而韩国则尽力避免刺激朝鲜,以保证局面的稳定。
  三 大国政治博弈:日美同盟紧密化,美韩同盟离心化
  日美、美韩同盟既是军事同盟又是政治同盟,两同盟发展趋势的差异既表现在军事色彩较强的安全领域,也表现在政治角力为主的大国关系中。从亚太大国的政治博弈中,日美同盟日趋紧密化,而美韩同盟显现离心化。
  (一)大国关系中美日、美韩同盟态势比较
  日美、美韩同盟作为双边同盟,其对某一大国所表现出的态势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同盟双方各自与该国的关系,二是同盟双方希望同盟关系在与该大国的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
  在对华关系中,日美同盟日益成为威慑中国的工具,美国借日本之力遏制中国,日本借美国之威对中国施压。这种威慑态势集中体现在钓鱼岛问题和台湾问题上。在钓鱼岛问题上,2003年的美日“2+2”会谈曾传出消息,两国已就钓鱼岛驻扎美军问题达成基本共识。(40) 2004年2月,日本外务省发言人高岛肇久又公然宣布,一旦中日两国有领土之争的钓鱼岛受到攻击,美国将根据日美安保条约采取防卫行动。(41) 2005年10月日美“2+2”会议文件《日美同盟:为未来进行转型和调整》中,美国已明确承认日本的自卫行动包括应对“日本远方岛屿遭受的入侵”。(42) 2006年1月,日本陆上自卫队和驻日美陆军部队举行“岛礁防卫”联合纸上演习,演练“日本所属岛屿在遭受武力侵犯”的情况下,日美如何共同采取行动。这是日美首次进行该类内容的联合演习,纸上而非实兵演习可避免对中国造成过度刺激。同时,日本加强了西南部自卫队的共同训练和与美军的协同作战能力,提高部队的快反能力和实战水平,并把所谓“岛礁防卫”正式列为自卫队的任务。在台湾问题上,2005年2月日美“2+2”会议联合声明(被称为日美“新安保声明”)将台海问题列入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共同战略目标”,称“鼓励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台湾海峡相关问题”。这是两国首次在台湾问题上联手表态,特别是日本一改含糊其辞的态度走上前台。(43) 新安保声明成为日美同盟进一步强化的指针性文件,这意味着台海问题与日美同盟直接挂钩。
  相比之下,美韩同盟对华态势明显缓和。2003年10月在汉城召开的韩美同盟未来政策构想第五次协议会上,美方提出了驻韩美军战略机动性方案,即将驻韩美军转变为“地区军”。(44) 这意味着美韩同盟也将与中国安全相关。对此,韩国总统卢武铉表示:“在没有获得我们同意的情况下,驻韩美军不应当参与东北亚地区的争端。这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让步的原则性问题。”(45) 2005年4月,中韩两国国防部长的北京会晤中,中方对驻韩美军的“战略机动性”问题表现出很大关注,韩方代表团则引用卢武铉的话做了明确回答。(46) 尽管迫于美国压力,美韩还是于2006年1月签署了战略机动性协定,但韩国考虑到与中国的关系而在态度上有所保留。2005年10月21日,在会见到访的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同一天,卢武铉对媒体表示:很早以前就有这样一种说法,即韩、美、日三国应建立安全合作关系,共同对付中国,但“韩国政府不赞成将东北亚分割成若干阵营,互相遏制,互相防卫。韩国政府主张打破阵营格局,在经济合作基础上建立多边安全机制”。
  在与印度的关系上,随着美印关系的升温,近来日本对印度的兴趣也不断增强。2006年1—4月,日本外相、海上自卫队参谋长、陆上自卫队上将、航空自卫队参谋长接踵访问印度,标志着2005年4月29日小泉首相与印度总理共同签署的“互信安全对话”计划正式启动。印度国防部长也于4月访问东京。8月发表的2006年度日本防卫白皮书首次强调将加强与印度的防卫交流。美国为日印的接近提供了推力。日本以美国为桥梁增加与印度的交往,标志着日美同盟战略意图和作用范围的扩大。相比之下,韩国既没有受到美国的推动,也没有主动表现出与印度提升关系的意愿,双方保持着与其地理位置相称的距离。
  在对俄关系方面,日本显示出强硬态度。小泉首相于2004年9月2日大张旗鼓地乘船“视察”北方四岛;2004年年底日俄谈判中,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将南千岛群岛(日称北方四岛)中的齿舞、色丹两岛归还给日本,而日本政府则要求归还北方四岛一并归还,国会决议甚至要求归还北方四岛以外的其他北方领土,致使日俄谈判陷入僵局。一般认为此举是在日美同盟强化的背景下做出的。(47) 由于近年来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实力地位没有发生结构性变化,日美、美韩同盟没有针对俄罗斯的具体举动,故差异性表现得并不非常显着。但是从俄罗斯对两同盟的关注程度进行反观,可知两同盟在俄罗斯对外关系中影响力的差距。
  (二)日美同盟紧密化与美韩同盟离心化
  在与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关系中,日美两国的利益取向具有较大的一致性,同盟框架内不断出现新的合作内容,且同盟框架下的行动对大国关系的影响力也较强,可归纳为日美同盟的紧密化;而美韩两国出现利益分歧,表现为对同盟做出调整和赋予新意较为困难,对涉及大国关系的举措较为消极,可归纳为美韩同盟的离心化。
  从日韩两国的政策来说,日本将日美同盟定位为“全球性同盟”,(48) 同盟关系势将进一步强化;而韩国要充当“东北亚平衡者”,(49) 要有所作为,势必弱化同盟关系。(50) 日本各年度的防卫白皮书均对日美同盟重要性加以阐述,而2006年度则着重加强;相反,正如拉姆斯菲尔德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所指出的:“美韩两国关系的性质随着韩国的改变而发生了变化。美国对韩国国防的承诺虽然不变,但今后美国的作用将会渐渐演变为辅助性质。”
  注释:
  ①布什在美国辛辛那提出席美国对外战争退伍老兵大会时正式宣布:在未来十年内,美国将关闭几百个海外设施,把6万—7万名海外驻军以及大约10万名美军家属和文职雇员撤回国内,同时,将把部分更具机动性和灵活性的兵力与装备部署到新的战略地点,以便及时应对难以预料的威胁。
  ②冷战后美国曾对海外驻军进行过三次局部小规模调整,此次则将在十年内对海外20万驻军和700个军事基地进行重新部署。
  ③美国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有近千个军事基地,驻扎着19.7万人,其中德国驻军7.1万人、韩国驻军3.7万人、日本驻军3.5万人。
  ④Pan-S. Korea Solution Committee against US base extension in Pyeongtaek, " Strategic Change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North East Asia: Transformation of U. S. Military Strategy After 9-11" , http: //antigizi. or. kr/english/nobasept. htm/.
  ⑤美军将改编为三个指挥层次:使用单位X(UEX)、使用单位Y(UEY)和行动单位(UA)。《朝鲜日报》2006年9月30日,http: //chn. chosun. com/site/data/html_dir/2006/09/30/20060930000004. html/。
  ⑥将第二机步师第二旅调往伊拉克,任务完成后不再返回;撤走第二机步师的M-109A6自行火炮大队和化学大队等,缩减6000人兵力;将核心部队1900人的第一旅改组为4000多人的UA。《朝鲜日报》2004年8月1日。UA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旅,但有更多的支援编制,因此可以不依赖于师进行部署。
  ⑦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文件:《日美同盟:为了未来的改革与调整》,US-Japan Security Consultative Committee, " US-Japan Alliance: Transformation and Realignment for the Future" , 2005年10月29日。
  ⑧若宫启文:《美军整编,本土近似冲绳之日》,载《朝日新闻》,转引自《环球》2006年8月1日。
  ⑨US-Japan Security Consultative Committee, " US-Japan Alliance: Transformation and Realignment for the Future" , 2005. 10. 29.
  ⑩该型雷达是一种弹道导弹目标识别和跟踪系统,可对4000多公里外的目标进行精确扫描。成戈:《美超级雷达监视部署到日本北部,可覆盖朝鲜全境》,《环球时报》2006年7月1日。
  (11)位于韩国乌山里西南,北距汉城61公里,是驻韩美军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空军基地。
  (12)《韩美军方代表就龙山基地迁移问题达成最终协议》,中国新闻网2004年7月23日电。
  (13)美军南撤后,汉江以北保留联合训练中心供驻韩美军轮训,保持驻扎效果。
  (14)群山空军基地位于韩国群山市西南约13公里处的沿海地带,是驻韩美军第二大空军基地。
  (15)Jan D. Klaus, " U. S. Military Overseas Basing: Background and Oversight Issues for Congress" ,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Order Code RS21975, November 17, 2004,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The Library of Congress, p. 2.
  (16)" KOREA: US regrets media reports on GPR" , Korea Times, May 31, 2004, By Ryu Jin.
  (17)" The Pentagon has expressed strong regret over the media reports on the four categories of the bases depicted in the Global Defense Posture Review ( GPR) " , said Kim Sook, head of the Foreign Ministry' s North American Affairs Bureau.
  (18)除上文提到的指挥整合外,2007年,美日还将制定共同训练计划,美军训练时可使用日本的军事基地,在“有事”时可使用日本民用机场。
  (19)" Strategic Flexibility of U. S. Forces in Korea" , The Northeast Asia Peace and Security Network, http: //www. nautilus. org/fora/security/0619Lee. html/.
  (20)在欧洲,部分驻德美军和地中海舰队撤至英国,到2015年,美国全球军事部署将出现以日美同盟和美英同盟为轴心的新格局。
  (21)韩国在野党大国家党国会议员朴振访美时,一位布什政府前任高官透露。《美国淡化韩美同盟,驻韩美军可能编入驻日美军麾下》,星岛环球网http: //www. singtaonet. com, 2006年7月25日。
  (22)2003年2月28日《纽约时报》透露,“最近美国防部正在制定一个秘密计划,其中最机密部分就是对朝核设施实施军事打击”,同时,美联合参谋本部参谋长理查德·迈尔斯在接受NBC采访时称,“军队对世界各地都有计划”,“对朝鲜也不例外”。3月2日,美派四架RC-153S侦察机在朝鲜元山附近上空侦察,朝鲜四架米格战机跟踪22分钟,美国防部视此为“蓄意挑衅的升级”。翌日,美以防止伊战期间朝鲜半岛“发生不测”为由,将24架远程轰炸机(B52和B1各12架)部署到关岛。布什表示“一旦外交方式不能解决核问题,就要用军事方式解决”。(程玉洁:《2003年的朝鲜半岛形势回眸》,《国际资料信息》2004年第2期。)
  (23)2002年9月17日,小泉纯一郎和金正日在平壤握手会谈,签署《日朝平壤宣言》。10月16日,美国揭出朝鲜秘密浓缩铀计划。12月12日,朝鲜宣布重启核计划,第二次核危机爆发。美国实际上早已掌握朝鲜的秘密浓缩铀计划,而在曝光的时间选择上完全没有与日本达成默契,日本也难以与美国迅速达成协调。
  (24)对韩国来说,近年来它已逐步强调“美国是同盟,北方是同胞”的政策,对美国强硬政策持保留态度也在预料之中。2002年12月卢武铉当选总统前就表示,如果美国同朝鲜发生战争,韩国可能会保持中立。
  (25)这一构想认为,为了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美国和反恐同盟国将在其认为必要时进行经济制裁、拦截和搜捕、乃至先发制人地使用军事力量。John R, Bolten( Under Secretary for Arms Control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 Testimony before the Hous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mmittee, 2004. 6. 4。
  (26)韩国还提出条件:只有针对战时的军事训练才可以包括拦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训练。《韩国官方否认正式加入防扩散安全倡议组织》,新华网2006年1月24日电。
  (27)韩国国家安保研究中心(National Security Panel)政策报告书:《朝鲜核问题和六方会谈:评价及展望(第二次修订本)》,2006年1月2日。
  (28)2000年6月15日,韩国总统金大中访朝,与金正日会晤,发表了《6·15联合宣言》。
  (29)程玉洁:《2003年的朝鲜半岛形势回眸》,《国际资料信息》2004年第2期。
  (30)《军事专家称美国已制定打击朝鲜伊朗核设施计划》,中国新闻网2005年5月17日电。
  (31)石江月:《韩国欲跳下美国亚洲战车》,《世界报》2005年5月22日。
  (32)《美国拒绝与朝鲜就核问题进行双边直接会谈》,新华网华盛顿2005年2月11日电。
  (33)《韩国称如朝鲜重返会谈将出台重要援助方案》,中新网2005年5月17日电。
  (34)原计划2007年3月开始部署,2011年完成。
  (35)日本防卫厅长官额贺在谈到朝鲜试射导弹问题时说,根据日美同盟条约,两国的分工是日方进行防御,美方进行攻击,但为了保卫国民,作为独立国家,日本拥有有限的攻击能力是理所当然的。《日本防卫厅长官称日有必要拥有有限的攻击能力》,新华网东京2006年7月9日电。
  (36)此次实验的是“终端高空防空”(THAAD)导弹系统,该系统与“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相互补充。
  (37)《韩国谴责日本官员因朝试射导弹威胁对其动武》,新华社首尔2006年7月11日电。
  (38)沈定昌在北京大学“第七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2006年10月。
  (39)《韩高官称有关朝鲜将进行核试验的传闻没有根据》,中国日报网站,2005年5月16日。
  (40)邱震海:《“美国因素”可能介入钓鱼岛风波》,香港《信报》2003年3月20日。虽至今尚未见实际举动,但该消息的政治意味显而易见。
  (41)中国新闻网2004年2月6日电,http: //www. chinanews. com. cn/n/2004-02-06/26/398896. html/。
  (42)US-Japan Security Consultative Committee, " US-Japan Alliance: Transformation and Realignment for the Future" , 2005. 10. 29.
  (43)根据《周边事态法》,日本在“周边地区”发生威胁其安全的事态时将向美军提供支援。但对“周边地区”是否包括台湾海峡,日本政府一直未予明确,仅表示对台海局势的“关注”;而此次的立场至少有两个变化:一是“关注”方式从口头到文件,二是与美国共同表态。胡继平:《美日“共同战略目标”与日本涉台立场变化》,《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第3期,第35页。
  (44)所谓“战略机动性”是指驻韩美军将承担“保证东亚地区和平和维护稳定的任务”,并将迅速介入该地区发生的冲突。根据《美韩共同防御条约》,驻韩美军的主要任务有着明确的界定,即防卫韩国遭受的武装攻击,条约适用范围是韩国政府控制的地域。美军“战略机动性”将突破条约框架。
  (45)卢武铉2005年3月8日在韩国空军学院学生毕业典礼上发表的讲话。Address at the 53rd Commencement and Commissioning Ceremony of the Korea Air Force Academy, http: //english. president. go. kr.
  (46)《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根据需要介入台海争端》,《青年参考》2006年1月25日。
  (47)吴广义:《2005年日本“普通国家”战略的推进》,《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48)这一定位在2006年6月29日美日峰会确立,会后白宫发表的公告称:这次峰会“预示着21世纪全球性合作的新的日美同盟”关系的确立。
  (49)卢武铉总统至少在两次正式场合宣布这一政策。2005年3月22日,美国国务卿赖斯结束对韩访问后的第二天,卢武铉在韩国陆军第三士官学校发表演讲时提出这一政策;2005年10月21日,他在青瓦台会见拉姆斯菲尔德后再次对媒体表示这一立场。
  (50)对此,美国国防部主管东亚事务的副助理部长劳里斯表示:“东北亚制衡者论与韩美同盟无法共存,倘若韩国欲结束韩美同盟关系,则悉听尊便。”

日本学刊京28~41D7国际政治张威威20072007
日美同盟/美韩同盟/美军部署调整/朝鲜核危机/大国关系
“九一一”事件以来,日美同盟与美韩同盟出现较大差异性。对美军全球部署调整中两同盟的军事功能进行比较可见:在美国亚太战略中,日美同盟地位中心化、美韩同盟地位边缘化;对两同盟在应对“朝鲜威胁”中的行为进行比较可见:在地区安全难题中,日美同盟手段军事化,美韩同盟手段政治化;对两同盟与中国、印度、俄罗斯的关系态势进行比较可知:在大国政治博弈中,日美同盟紧密化,美韩同盟离心化。
作者:日本学刊京28~41D7国际政治张威威20072007
日美同盟/美韩同盟/美军部署调整/朝鲜核危机/大国关系

网载 2013-09-10 21:40:31

[新一篇] “樂感”與“愛感”辯析  --關于中西方音樂文化比較的思考

[舊一篇] “二次創業”遭遇陣痛  ——由“科龍現象”引發的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