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拓宽就业门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近几年,高邑县委、县政府把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根本任务来抓,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199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01元,1998年为2800元,三年时间全县农民人均增收899元,年均增收300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调整一个思路
  现今,农村经济已进入了一个由市场决定产量,由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决定品种结构和质量档次的崭新阶段,农业顺应市场化、产业化、工业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现实要求我们必须用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特点的全新工作思路来抓农村工作。
  为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以建设“吨粮田”为标志的产量、数量农业向以建设“万元田”为标志的质量、效益农业的跨越,达到农民增收的目标,县委、县政府果断调整工作思路,围绕产量、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及时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转移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为全县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概括起来即“四个转变”:一是由注重单纯抓生产向生产、流通并重转变;二是由注重单纯抓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三是由单纯注重速度向速度、效益并重转变;四是工作方法由注重行政命令向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强化服务和信息引导转变,使农民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二、抓住两个关键
  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实现由以“吨粮田”为标志的产量、数量型农业向以“万元田”为标志的质量、效益型农业的转变,一靠科技支撑,二靠投入支撑。
  (一)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努力提高科技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在科技方面,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常规技术抓普及。大力实施“电波入户”工程,在县电视台专门开设了《高邑农业》栏目,把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录制成科教片,向全县广大农民播放。同时,还通过印发材料、组织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大力推广农业常规技术。二是关键技术抓突破。紧紧抓住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全力攻关和突破,1998年先后在大田喷灌、大棚滴微灌、小麦穴播、测土配方施肥、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梨枣早丰、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等16项关键技术上实现新突破。三是高新技术抓引进。先后在无土栽培、大棚梨枣种植、大棚油桃种植、彩色农业、工厂化育苗等方面作了有效探索。
  (二)加大农业投入,为农民增收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条件。一是加大农业开发力度。总计投入360万元,对万城乡的1.3万亩中低产田实施深层次开发改造,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二是加强水利建设。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来抓。1998年共推广大田喷灌5000亩,大棚微灌1000亩,铺设地下管道4.5万米,修建地上防渗淋沟5万米,打井300多眼;同时,重点解决了10个水利落后村的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难的问题。三是推动设施农业上档次、上水平。目前,全县日光温室面积达到3万亩,中小棚面积达到4万亩,1998年投资100多万元,建成50座高效示范棚。同时,大拱棚西瓜种植也实现新跨越,全县达到550多亩。
      三、突出三个重点
  县委、县政府把抓市场、抓基地、抓服务作为工作的三个重点,使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的每个环节上实现增收。
  1.抓市场。先后建成了蔬菜、花卉、禽蛋三大主要市场。(1)蔬菜批发大市场。总占地达到400亩,累计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目前,市场日上市摊位5000多个,日上市蔬菜100多万公斤,日成交额100多万元,辐射北京、天津、山西、东三省、内蒙等23个省市和地区。(2)北方花木交易中心。总占地300亩的北方花木交易中心拥有一万平米的高标准展销棚2个,花木温室20座,花木品种300多个,远销东三省、河南、内蒙、新疆等十几个省市,还出口俄罗斯,年交易额达5000万元,成为华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花木集散中心。(3)东城禽蛋批发市场。一期工程占地50亩,投资450万元。禽蛋市场建成后,可容纳摊点2000多个,吸引从业人员近3000人,为农民增收开辟一条新路子。
  2.抓基地。围绕蔬菜、花卉、禽蛋三大市场,重点抓了三大基地建设。一是蔬菜基地。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日光温室3万亩,中小棚4万亩,露地菜3万亩,建成了30个蔬菜专业村,建成了一批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标准高效示范棚,蔬菜种植品种达到近百个,年产各类鲜菜60多万吨,蔬菜产业覆盖全县60%以上的农户,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仅蔬菜一项去年全县农民人均增收600多元。二是花木基地。到1998年底,全县花木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计划1999年新发展3000亩,2000年新发展6000亩。万亩花卉基地建成后,全县农民仅花卉一项可增收1亿多元。三是禽蛋基地。计划1999年全县鸡存栏达到500万只,2000年达到800万只,2001年达到1000万只,目标实现后仅养鸡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可达到600多元。
  3.抓服务。政府在服务中,为农民增收创造好的环境;农民在服务中,可以实现服务增收。(1)政府服务,就是引导调、指导种、帮助卖。具体手段:一是行政推动,二是政策调动,三是服务促动。为农民增收创造一个好的软、硬件条件。(2)农民服务,就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政府的组织引导下,乡村自发地成立了一批如蔬菜协会、养鸡协会、种花协会、养猪协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他们为基地建设提供种子、化肥、农药、棚膜等物资服务,在服务中实现增收。据初步统计,全县此类从业人员有2000多人,年可创收4000多万元。
      四、走好四条路子
  1.农业产业化增收的路子。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农民在建市场、建基地、强服务中实现增收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增收。如在发展蔬菜产业化过程中,瞄准市场,适应城市生活的需求,给蔬菜上包装,开发精菜、净菜上市,实现增值增收。1998年共销售净菜3万多箱,实现增收50多万元。在花木产业化上,在抓好盆花、盆景、花卉苗木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在花卉基地建设上扩展延伸,大力发展鲜切花生产,在花卉的包装、加工上下功夫。1998年共向石家庄、邢台、邯郸、太原销售鲜切花300万支,实际收入500多万元。在禽蛋产业化上,大力发展以鸡蛋为原料的食品加工,目前全县此类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0多家,年消耗鲜蛋3万多吨,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也由单一生产向生产、加工、销售转变,粮油加工企业达到120多家,年创产值6000多万元。
  2.调整农业结构增收的路子。我们把产业结构调整贯穿农民增收的全过程。在抓好蔬菜、花卉、禽蛋三大基地建设的同时,还重点抓了3万亩西瓜、万亩梨枣、万亩香椿、3万亩制种和畜牧养殖五大基地建设。一是3万亩西瓜基地,1998年全县西瓜种植面积6000多亩,1999年达到1.3万亩,全县农民可实现收入4000万元。二是万亩梨枣基地。1998年全县梨枣种植面积为1000亩,1999年新发展3000亩,仅梨枣一项全县农民可实现收入3000多万元。三是万亩香椿基地,1998年全县香椿种植面积为1000亩,1999年新发展7000亩,可实现收入2400万元。四是3万亩制种基地,1998年全县制种面积为1.5万亩,1999年新发展1.5万亩,可实现收入7500万元。五是畜牧养殖基地。1999年要建成存栏10万只以上的养鸡专业村20个,全县鸡存栏达到500万只;建成存栏1000头以上的养牛专业村10个,全县牛存栏达到2万头;建成存栏2万头以上的养猪场5个,全县猪存栏达到5万头。完成以上目标,全县畜牧业可实现产值1.6亿元。
  3.立体种植增收的路子。先后推广了林粮间作、果粮间作、菜粮间作、果菜间作、菜菜间作、棉菜间作、瓜菜间作、粮棉间作等十几种高效种植模式,1998年全县立体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实现高效增收6000多万元。
  4.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收的路子。1998年全县乡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和上缴税金比上年分别增长54.6%、60%和42%。全县2.7万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年人均创收5万元,实现收入5000多元。1999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年内要新建和续建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投资1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投资50~100万元的项目100个,这些项目建成后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力2100多人。
  随着市场的发展繁荣,三产从业人数明显增加,全县达到3.2万人。1999年要继续大力推进三产发展,大兴市场,要新建农资市场、煤炭市场、建材市场、旧货市场、粮油市场、酒类批发市场等六大专业市场,为农民从事第三产业增加收入创造更多机会。
  
  
  
经济工作导刊石家庄13~14F2农业经济冯立业20002000冯立业 高邑县副县长 作者:经济工作导刊石家庄13~14F2农业经济冯立业20002000

网载 2013-09-10 21:37:39

[新一篇] 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行動

[舊一篇] 立憲主義憲法規范的法理詮釋  ——兼論中國憲法規范的特殊性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