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否定句的语义确定性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 引言
    近年来,在语法研究中引入语义分析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研究汉语语义的论文和着作日渐增多。肯定句和相应否定句的关系是句子语义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行的观点是,每个思想都有一个与之相矛盾的思想(弗雷格,1918),从语言直觉上说,每个肯定句都能通过加上否定标记而形成一个相应的否定句。但是在汉语的实际语料中,肯定句和相应的否定句存在形式上和语义上都不平行现象。例如:
    (1)a.林慧如已经到了香港。    (“已经”可出现)
    b.* 林慧如已经没到香港。     (“已经”不能出现)
    (2)a.* 孙君瑞从来看了《红楼梦》。 (“从来”与“了”语义矛盾)
    b.孙君瑞从来没看《红楼梦》。   (“从来”与“没”语义不矛盾)
    (3)a.张文林还参观了博物馆。   (“还”表示频度)
    b.张文林还没参观博物馆。     (“还”表示保持)
    例(1)中,肯定句成立,否定句不成立,这与副词“已经”的语义有关。例(2)中,肯定句不成立,否定句成立,这与副词“从来”的语义有关。例(3)中,肯定句成立,否定句也成立,但是,副词“还”在肯定句中表示的语义是[频度],在否定句中表示的语义是[保持]。
    上述句子中的动词“到、看、参观”都是动作动词,句子的结构和其他词语都相同,所不同的是:a类是肯定句,b类是否定句,相应的句子在能否成立(正—误)和含义是否相同(同—异)方面存在差异。这种语言现象说明,汉语的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汉语否定句所表示的语义内容需要深入研究。
    本文着眼于语义的确定性,提出[正确定]、[负确定]、[不确定]三个概念,假定这三个概念对应于汉语的三类句子: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则得到如下的语义确定性关系表:
      (4)语义确定性关系表
    附图{H1O812}
    根据语义确定性关系表,下面主要讨论否定句所表达的负确定及肯定句所表达的正确定,基本方法是将二者进行句法结构和语义内容的对比分析,疑问句所表达的不确定性将另作讨论。
      一 词语语义特征的确定性
    词语往往有多项语义特征,在词典释义时,词语的多项语义特征表现为共存性,例如“父亲”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有子女的男子是子女的父亲”。假定将“父亲”的语义进行分解,得到四项语义特征[人、男性、成年、有孩子](当然还可以更多),在带有“父亲”的肯定句里,词的这四项语义特征仍然共存,即都是正确定。但是,在带有“父亲”的否定句里,词的这四项语义特征则表现得较为复杂,即有些特征是正确定,有些特征是负确定。试比较:
    附图{H1O813}
    肯定句a在语义上同时蕴涵{H1O814},这说明肯定“父亲”,就肯定了父亲所具有的四项语义特征的内容。比较否定句b,在语义上并不必然同时蕴涵{H1O815},这说明否定“父亲”,并不能否定父亲所具有的四项语义特征的内容,在自然语言中,通常只是否定其中某项语义特征的内容({H1O816}),或者说,存在优势理解(我们曾经在复旦大学上课时询问b句的含义是哪一项,在瞬间反应时回答{H1O816}的最多)。这项内容可以认为是该词语的基本语义特征,也可以称作无标记语义特征(unmarked semantic feature)。当然,如果在实际话语中提供更多的语境信息,否定句b也可以包含{H1O817}的语义,因为[人]、[男性]、[成年]也是“父亲”一词的语义特征。例如在对比句中:
    (6)a.那不是父亲,那是一头牛。
    b.那不是父亲,那是一个男孩。
    c.那不是父亲,那是一个(无孩子的)成年人。
    这说明,在对词语作语义特征分析时,肯定句和否定句在语义确定性方面的表现并不相同,二者表现出不平行性。肯定句中,词语的各项语义特征表现为共存性;否定句中,词语的各项语义特征表现为层次性,有些语义特征的确定对语境没有要求(中性语境),有些语义特征的确定对语境有较明显的要求(偏性语境,如对比句)。
    进一步考察“父亲”一词的语义特征在肯定句和相应否定句中的确定性,可以发现肯定句例(5a)只有一种含义,而否定句例(5b)则存在多种含义。如果将“父亲”的四项语义特征符号化为大写的[A,B,C,D],正确定不用符号,负确定用符号[-]表示,则(7)是肯定句例(5a)的解,只有1种含义;而(8)中的15种含义都是否定句例(5b)的解。即:
    (7) [A,B,C,D](肯定句:句中所有语义特征都为正确定)
    以下15种含义为否定句的语义:
    (8)a.[-A,B,C,D]
    b.[A,-B,C,D]
    c.[A,B,-C,D]
    d.[A,B,C,-D]
    以上4种含义:其中一项语义特征为负确定。
    e.[-A,-B,C,D]
    f.[-A,B,-C,D]
    g.[-A,B,C,-D]
    h.[A,-B,-C,D]
    i.[A,-B,C,-D]
    j.[A,B,-C,-D]
    以上6种含义:其中两项语义特征为负确定。
    k.[-A,-B,-C,D]
    l.[-A,-B,C,-D]
    m.[-A,B,-C,-D]
    n.[A,-B,-C,-D]
    以上4种含义:其中三项语义特征为负确定。
    o.[-A,-B,-C,-D]
    以上1种含义:四项语义特征均为负确定。
    (7)为肯定句的语义,词语“父亲”的四项语义特征皆为正确定。(8)为否定句的15种语义,“a-d”4种含义,词语“父亲”的四项语义特征中有一项为负确定;“e-j”6种含义,有两项语义特征为负确定;“k-n”4种含义,有三项语义特征为负确定;“o”1种含义四项语义特征皆为负确定。
    虽然人们在实际交际过程中,直觉上可能并不认为否定句“他不是父亲”会有如此复杂多样的含义,但这些含义都是该否定句可能的语义解释。换言之,在肯定句中,词语的多项语义特征均为肯定(正确定),句子无歧义。在否定句中,词语的多项语义特征中只要有一项语义特征为否定(负确定),句子即可成立,换言之,句子有歧义。词语的语义特征越多,否定句的歧义指数就越大,理解句子的难度也就越大。
    由以上分析可得出两点看法:(一)词语进入句子后,在肯定句里,各项语义特征表现为共存性,均为正确定;在否定句里,各项语义特征表现为层次性,其中某一项语义特征最容易表现为负确定,可视为基本语义特征,句子存在优势理解现象;(二)如果暂时忽略语境上的差异,则在肯定句中,该词语的各项语义特征均为正确定,句子没有歧义;在否定句中,该词语的各项语义特征只要有一项表现为负确定,句子即可成立,句子存在歧义。词语的语义特征越多,则歧义的数量越大。可见,肯定句的语义确定性较高,否定句的语义确定性较低。
      二 “名词+名词”偏正结构中语义成分的确定性
    在“名词A+名词B”的偏正结构中,两个名词均为正确定。该类结构进入句子后,在肯定句中,两个名词在语义上仍为正确定,而在相应的否定句中,两个名词的确定性存在复杂情况。试比较:
    (9)a.李映岚是学生干部。
    b.李映岚不是学生干部。
    如果将上述句子中的组合符号“学生干部”分解为[A,B],那么,从语义上分析,肯定句a的含义只有一种(例(10)),而否定句的含义存在三种情况(例11)。即:
    (10)李映岚是学生,李映岚是干部[A,B]
    (11)a.李映岚不是学生,李映岚是干部[-A,B]
    b.李映岚是学生,李映岚不是干部[A,-B]
    c.李映岚不是学生,李映岚不是干部[-A,-B]
    分析例(10)可知,在肯定句中,“名词+名词”偏正结构的两个成分“学生”和“干部”均为正确定。分析例(11)可知,在否定句中,“名词+名词”偏正结构中的两个成分至少有一个为负确定,也可以两个同时为负确定,换言之,否定句存在歧义。在实际言语交际中,例(11)也会产生优势理解问题,在a句、b句、c句三种含义中,有一种处于优势理解地位(对语境依赖最低),确认优势理解需要进行语言学的调查测试,根据统计数据来决定。从语感上来分析,“a>c>b”(符号“>”表示语义理解上“强于”)。这种语感符合语义理解上的“邻接原则”,即相邻接成分的语义关联性最强。当然,如果引入语境因素,如运用重音手段或出现对比句,句子的优势理解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
    (12)a.李映岚不是学生干部,他是专职干部。  [-A,B]
    b.李映岚不是学生干部,他是普通学生。     [A,-B]
    c.李映岚不是学生干部,他是一个陌生人。    [-A,-B]
    由于后续句的语义制约,上述句子中的语言片断“李映岚不是学生干部”只存在句末括号中所表示的那一种语义解释,“名词+名词”在否定句中可能出现的多种理解在语境的帮助下被确定下来,句子的歧义被消解了。
    需要说明的是,“名词+名词”是一个句法结构,由于名词之间搭配时语义关系的复杂性,该结构拆分后有时并不能与其他成分构成合理的语义组配。例如:
    (13)a.李映岚不是技术干部。
    b.李映岚不是军队干部。
    c.李映岚不是学生家长。
    d.李映岚不是学生辅导员。
    上述句子中的“技术干部”、“军队干部”不能拆分后与主语成分“李映岚”组成合理的语义结构,“*李映岚是技术”、“*李映岚是军队”均不成立。而c句中的“学生家长”和d句中的“学生辅导员”中的[A]、[B]相对主语成分来说不能并存,如“学生家长”语义上拆解为[学生,家长]后,与主语分别组配得到的两种意义“李映岚是学生”、“李映岚是家长”不能同时成立。就这点来说,上述句子中的“名词+名词”可以认为是一个整体,否定是相对整体结构而言。
    不过,“名词+名词”结构在实际语句中有时不能拆解组配的情况并不影响否定句语义确定性的分析。即,虽然[A]和[B]拆解后不能组配出合格或者合理的句子,但在语义分析上二者仍然可以分离,否定句中仍然存在三种负确定的情况。分析例(13a),可以有如下的含义:
    (14)a.李映岚不是技术干部,他是行政干部。[-A,B]
    b.李映岚不是技术干部,他是一般技术人员。[A,-B]
    c.李映岚不是技术干部,他是车间工人。[-A,-B]
    由以上分析可知,“名词+名词”结构进入句子后,在肯定句中,两个名词的语义均得到肯定(正确定),句子没有歧义,具有单义性。在否定句中,两个名词的语义在确定性方面存在三种情况:否定A、否定B、否定A而且否定B,也就是说,否定句有歧义,具有多义性。即使在不能拆解配合的“名词+名词”结构中,否定句仍然有歧义,在确定性方面仍然存在多种理解的可能。由此可知,肯定句的确定性较高,否定句的确定性较低。
      三 连动结构中语义成分的确定性
    连动结构是指“动词短语A+动词短语B”{H1O818}的结构,连动结构出现在肯定句时,连动结构中的各个成分都得到肯定(正确定),没有歧义。如果出现在否定句中,连动结构中各成分的确定性表现出复杂情况,有的得到肯定(正确定),有的得到否定(负确定),即同一种语序排列的否定句,在否定语义的确定性方面表现出多种含义。试比较:
    (15)周玉芹瞒着父母玩游戏机。  (肯定句:[A,B],“瞒”和“玩”)
    (16)a.周玉芹没瞒着父母玩游戏机。(否定句:[-A,B],“~瞒”和“玩”)
    b.?周玉芹没瞒着父母玩游戏机。 (否定句:[A,-B],“瞒”和“~玩”)
    c.周玉芹没瞒着父母玩游戏机。(否定句:[-A,-B],“~瞒”和“~玩”)
    肯定句例(15)只有一种形式,含义也只有一种,即连动结构中的两个成分“瞒着父母”(A)和“玩游戏机”(B)都得到正确定,句子表现为单义性。相应的否定句例(16)中的a句、b句、c句在表层线性排列上是同一种形式,但是句子的含义却有三种:没瞒着父母,玩了游戏机(否定前事件);瞒着父母,没玩游机(否定后事件);没瞒着父母,没玩游戏机(否定前后两个事件)。也就是说,带有连动结构的否定句表现为歧义性,语义确定性较低。
    在实际语言交际中,例(16)的上述三种含义也会出现优势选择,在中性语境条件下,受语言成分线性组合邻接原则的制约,在语义选择上,“a>c>b”,即:否定前事件>否定前后两个事件>否定后事件。在语感上,b句的可接受性较弱,但在适当的语境条件下仍是可接受的,因为这类结构存在着歧义的可能。下列句子在理解时,由于动词类型的影响,由于生活知识的制约,在语义理解的优势选择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有歧义的,在确定性方面都比相应的肯定句要低。例如:
    (17)a.冯经理昨天没开汽车上班。
    b.蒋小姐从来不上街买菜。
    c.林二婶很久没穿新衣服过年了。
    d.姜老板不进酒店谈生意。
    由以上分析可知,连动结构{H1O819}进入句子后,在肯定句中,连动结构中的两个成分都被肯定(正确定),在语义上表现为单义性,确定性较强。在相应的否定句中,连动结构中的两个成分至少有一个被否定(负确定),存在着否定前项、否定后项、否定前后两项等多种情况,在语义上表现为多义性,确定性较弱。
    附带说明汉语中的另一种现象,范围副词“都”出现在肯定句时,语义是前指的,句子没有歧义。但相应的否定句在语序形式上有两个位置:否定标记在“都”的前面,否定标记在“都”的后面。试比较:
    (18)毕业班的同学都走了。  (肯定句:全部走了)
    (19)a.毕业班的同学都没走。 (否定句:全部没走)
    b.毕业班的同学没都走。 (否定句:部分没走)
    从句子的语义范围来分析,肯定句例(18)中“都”所指的对象是“毕业班的全部同学”,语义范围是确定的,没有歧义。在汉语中,相应的否定句有两个,例(19a)的含义是“全部没走”,是全称;例(19b)的含义是“部分没走”,是特称。两个否定句在确定性的范围含义方面没有歧义,但是,相对例(18)的肯定句来说,由于要说明范围上的全称和特称,汉语中出现了两个否定位置,形成了两个相应的否定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也说明,肯定句的确定性较强,否定句的确定性较弱。
      四 “可能”句中语义成分的确定性
    情态助动词“可能”出现在句子中,在语义上表示的是推测,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肯定句和相应的否定句在语义上存在相通之处。例如:
    (20)徐庆霞那天可能在家。
    (21)徐庆霞那天可能不在家。
    上述两个句子一为肯定句,一为否定句,在语言形式上表现为极性对立。如果用一个圆表示一个可能世界,各个可能世界之间用线条连接,可得出如下示意图:
    (22)“可能”句语义示意图
    ●——○——○——○——○……○
    W1  W2  W3  W4  W5  Wn
    图中的圆表示可能世界W,实心的圆“●”表示为真(正确定),空心的圆“○”表示为假(负确定)。连接线表示与句子语义相关的可能世界。通常的陈述句表示的语义是针对一个现实世界而言,符合现实的为真,用肯定句来表达;不符合现实的为假,用否定句来表达。肯定句和否定句表示的都是断言(assertion),都是确定,只是确定性的方向不同,由此造成确定性在强弱上的表现不同,如前面几节的分析。句子中用上情态助动词“可能”以后,肯定句的语义是表示存在多个可能世界(W1,W2,W3,……Wn),其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正确定)。相应的否定句(否定标记在“可能”后面)则表示在多个可能世界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负确定)。由于二者都不是对现实世界(唯一性)的表述,而是对可能世界(多样性)的表述,所以存在着语义上相通的可能。肯定句例(20)和否定句例(21)所表示的语义都可以用例(22)来说明,不过,肯定句凸显的是实心圆W1,否定句凸显的是空心圆W2。
    “可能”和“一定”是意义对立的一对词,二者的基本语义不同,前者表示或然义(不确定),后者表示必然义(确定)。通过否定可以建立起二者之间的语义联系。试比较:
    (23){H1O820}张岚可能看到了那张照片≠{H1O821}张岚一定看到了那张照片(肯定句)
    {H1O822}张岚不可能看到了那张照片≈{H1O823}张岚一定没看到那张照片(否定句1)
    {H1O824}张岚可能没看到那张照片≈{H1O825}张岚不一定看到了那张照片(否定句2)
    上述例句中的符号“≠”表示前后两句语义上不相同,符号“≈”表示前后两句语义上基本相同。比较上面三组例句,第一组是两个肯定句,表可能的肯定句{H1O820}与表一定的肯定句{H1O821}之间在语义上不相同,建立不起意义联系。但是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否定句中,表可能的否定句{H1O822}、{H1O824}与表一定的否定句{H1O823}、{H1O825}之间在语义上基本相同,可以建立起意义联系。下面是二者语义关系的对照表:
      “可能”与”一定”的否定句之间语义联系对照表
    附图{H1O826}
    从对照表可以看出,“事件的肯定+‘可能’的否定”({H1O822}:不可能V)在语义上与“事件的否定+‘一定’的肯定”({H1O823}:一定没V)基本相同,都是表示事件的确定。而“事件的否定+‘可能’的肯定”({H1O824}:可能没V)在语义上与“事件的肯定+‘一定’的否定”({H1O825}:不一定V)基本相同,都是表示事件的不确定。仅仅从肯定句({H1O820}、{H1O821})的角度不能在表示语义不确定的“可能”句与表示语义确定的“一定”句之间建立起语义联系,而通过相应否定句之间的对比,则可以在二者之间建立起语义上的联系。
      五 结语
    本文通过对词语语义特征、“名词+名词”偏正结构、“动词短语+动词短语”连动结构在肯定句和相应否定句中的不同表现,说明在语义确定性方面,肯定句具有单义性,否定句具有歧义性,肯定所表示的正确定在语义上强于否定所表示的负确定。这一结论可以解释为什么肯定句可以作为事物的性质定义(正确定,单义性),否定句不能作为事物的性质定义(负确定,歧义性),只可以作为探求事物性质的操作性定义。带“可能”(不确定)的句子与带“一定”(确定)的句子在说话人的主观语义上表现为极性对立,但是引入否定标记以后,可以在二者之间建立起语义确定世界汉语教学京20~27H1语言文字学戴耀晶20042004本文从语义的确定性着眼,提出[正确定]、[负确定]、[不确定]三个概念,分别对应于句法上的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论文主要讨论了汉语否定句所表达的负确定及肯定句所表达的正确定,通过将二者进行句法结构和语义内容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肯定句具有单义性,否定句具有多义性,肯定所表示的正确定在语义上强于否定所表示的负确定。否定/正确定/负确定/优势理解本文主要内容先后在“第二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2002年11月,新加坡)和“新世纪第二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2003年4月,广州)上作过发言,承蒙张洪明、陆丙甫、石毓智、徐大明、潘海华、胡建华等先生提出宝贵意见,谨致谢忱。滴石Multi-probe into Patterns of Semantic Orientation Configuration
  SHUI Chang-xi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 China)戴耀晶,男,1958年生,江西泰和人。199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学和语义学。出版专着《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发表《现代汉语动作类二价动词探索》等论文50余篇。通讯地址:200433 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 作者:世界汉语教学京20~27H1语言文字学戴耀晶20042004本文从语义的确定性着眼,提出[正确定]、[负确定]、[不确定]三个概念,分别对应于句法上的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论文主要讨论了汉语否定句所表达的负确定及肯定句所表达的正确定,通过将二者进行句法结构和语义内容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肯定句具有单义性,否定句具有多义性,肯定所表示的正确定在语义上强于否定所表示的负确定。否定/正确定/负确定/优势理解本文主要内容先后在“第二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2002年11月,新加坡)和“新世纪第二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2003年4月,广州)上作过发言,承蒙张洪明、陆丙甫、石毓智、徐大明、潘海华、胡建华等先生提出宝贵意见,谨致谢忱。滴石

网载 2013-09-10 21:36:39

[新一篇] 漢語歷史語言學的新方法

[舊一篇] 漢語方言研究中的新收獲  ——祝賀現代漢語方言音庫發行兼評《上海話音檔》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