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实现科学的人文价值的前景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一
  所谓科学的人文价值,我们将其理解为科学对于“人”和“文化”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的意义和价值。关于实现科学的人文价值之前景问题,是一个前瞻性的问题。展望21世纪的前景,其主要依据当然只能根据历史和现实,特别是根据20世纪的现实以及发展趋势来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应当充分肯定自科学尤其是近代科学产生以来,科学对于人和文化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它对于人类所作出的贡献如此之大,以致不管你怎样形容也不会过分,可以说它的贡献是任何其他文化所无法比拟的。主要表现在:(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例如, 以工作机的革新和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技术革命整个地改变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技术基础,导致了工业革命。而如今以信息革命为主导的科技革命正在揭开“知识经济时代”的序幕,从而使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第一生产力;(2)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科学技术不仅大大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而且不断地扫除贫困,让人们过上越来越富裕的生活,并且大大提高了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3)通过火车、 轮船、汽车、飞机、电报、电话、计算机等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大大扩大了人们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联系;(4 )科学大大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它不仅促使教育手段和教育设施越来越现代化,而且自己本身也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教育内容;(5 )科学为人们获得大量的自由时间创造了条件,并创造了大量的文化娱乐设施,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6)科学大大扩大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提高着人们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并不断更新人们的观念,促使思想解放;等等。总之,科学几乎对于人类的任何活动领域都具有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已经为人类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迄今为止科学所发挥的作用离它的人文价值的真正实现还有很大的距离,甚至还有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由于社会制度等原因, 科学技术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许多异化现象。例如,马克思所说的,在机器上实现了的科学,作为资本同工人相对立。于是,特别是在资本主义早期,科学在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又制造了大量的贫困。科学技术还被大量地运用于战争,使得战争残酷性加剧,又深深地加重了人们的生存危机,等等;(2 )由于认识上和狭隘的功利主义的驱动等原因,对科学技术的不恰当的应用也导致了许多对人、自然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于是,人们在实现社会近现代化的过程中的确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3)与整个社会重物质生活、 轻精神生活的状况相对应,人们往往只重视科学的技术价值、工具价值、经济价值和功利价值,而大大忽视科学的文化价值、思想价值、认识价值和精神价值,许多人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科学还具有重要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4 )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不仅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科学观和文化观,而且也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教育观,使得人们在教育中也不同程度地带有明显的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特别是理工科教育严重忽视科学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使之几乎变成了纯粹的数理训练和操作训练,这样一来,往往导致大批理工科学生严重缺乏人文素质和人文修养,从而造成“单向度”的发展。这种情况加上另一个极端,即文科学生普遍缺少科学教育、科学素质和科学修养,这不能不说是导致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分离和对立的一个重要因素;等等。
  概括地讲,导致科学的人文价值难以真正实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物质生活条件的限制。尽管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有了飞速的发展和极大的提高,但是,总的说来,直到20世纪末,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绝大多数人一直在为解决吃、喝、住、穿等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而奋斗,许多人甚至至今还尚未摆脱贫困,因此,人们不得不首先关注科学的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一般说来,只有具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更多地关注人的精神生活,关注科学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其二,社会制度的限制。不仅科学技术的异化以及对人、自然和社会产生的诸多负面影响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密切相关,而且人的片面发展,即造就“单向度的人”也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由于“单向度的社会”造就了“单向度的人”。例如,一个一切以利润为中心,物欲横流的社会,显然不大可能非常关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当然也不大可能非常关注科学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其三,思想观念上的限制,特别是深受实证主义科学观和功利主义科学观的限制。尽管在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人文主义的思潮也十分强劲,但是,不管是人本主义思潮,还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它们对科学的理解不但没有超出实证主义或功利主义的视野,反而从根本上否定了科学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的片面的、狭隘的理解。当然,客观地讲,理解科学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似乎比理解人文学科或人文文化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要“难”一些。科学对于人的物质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无疑还比较直观,但是,要理解科学对于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则往往需要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并对科学生活有较深的体验,因而不仅需要走近科学,而且需要学习科学和感受科学,真正领会科学的精神实质。
   二
  然而,科学技术在比以往更快的步伐飞速发展,人和社会也在不断发展与进步,根据历史和现实,特别是世纪之交的种种发展趋势,我们完全有理由对在新世纪更好、更加全面地实现科学的人文价值之前景充满信心并予以厚望。
  首先,有利于更好、更加全面地实现科学的人文价值的前景之一是,人们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我们在20世纪末已经看到了“知识经济”的端倪。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其知识产业的迅速崛起,如果不出所料,人类将在21世纪里真正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更好、更加全面地实现科学的人文价值其意义当然是无比重大的。主要包括:(1)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将进一步大大提高。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科学技术对于近代社会生产力所起的巨大作用,认为那时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历史表明,这几乎是一条规律。在未来的新世纪里,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所创造的生产力也将大大超过以往一切世代所创造的总和。到那时,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将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人们将永远告别贫困落后的面貌。尤其是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也将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人们将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随着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和劳动力结构的重大变化,人类的生产劳动的自由度也将大大提高。人们将依靠科学技术,逐步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人不再从事那种可以让物来替人从事的劳动”,[1]即将人从单一、繁重和机械乏味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逐渐使劳动成为自由的活动,成为吸引人的活动和成为个人的自我实现;(3 )“知识经济”还将大大缓解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及其对人、自然与社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必然要影响到社会各项体制或制度的变革,使之越来越朝着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演进;另一方面,以高科技及其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智力经济,将逐步消除传统的工业经济所具有的资源经济的弊端,使人类逐步摆脱资源匮乏与环境危机的困境,从而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 )高科技与“知识经济”不仅大大拓宽人们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联系,而且还为人们带来更加充裕的自由时间和更加丰富的生活内容,并使自己获得更加全面而自由的发展;(5 )“知识经济”还将人们的物质生活、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文化生活两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般说来,在以往的经济时代,大多数劳动者的物质生活、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文化生活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关键是在他们的物质生活、经济生活中知识含量不高,并且对知识的要求也并不高。这无疑深深地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上的追求。然而,“知识经济”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它不仅将经济知识化,而且还将知识经济化,并将劳动的过程变为知识创新的过程,这样一来,势必大大激发人们学习知识和知识创新的热情,并在学习和创新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因此,“知识经济”不仅将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优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且还将通过实现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文价值,有力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有利于更好、更加全面地实现科学的人文价值的前景之二是,人的全面发展将越来越成为21世纪的重要主题。
  为什么在21世纪人们将越来越重视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将它看成21世纪的重要主题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其一,这是时代的需要。无论是实现社会现代化,还是迈向“知识经济时代”,最终都取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因为一方面,要实现社会现代化,就必须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而要加速科技进步并用科技进步来推动经济发展,这就取决于人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通过教育,为社会培养大量有能力加速科技进步或有能力将科技成果创造性地运用于经济建设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实现社会现代化不仅仅只是经济的巨大发展,它更是意味着包括思想、道德、文化、观念等等在内的社会的全面进步。而要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取决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所谓“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要求也是如此。“知识经济”其实质不仅仅是经济的知识化,更重要的是人的知识化。一个社会只有在拥有无数高知识专门人才,并使得劳动者普遍知识化之后,才可能走向“知识经济时代”。这里所谓的知识,当然大量的是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高科技知识,除此以外,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等文化知识,以及实践经验、技艺和能力等等。因此,这里所说的知识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概念,它几乎包括所有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知识经济时代”不仅需要人们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需要具备学习新知识和不断进行知识创新的能力。因此,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其二,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就是目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2]对于个人来说,“任何人的职责、使命、 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其中也包括思维的能力”;[3] 对于社会来说,要“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4]获得“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5]在他们看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这里, 马克思、恩格斯完整地表达了人类追求自身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崇高理想。显然,要实现这一崇高理想并不仅仅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更多地取决于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消除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导致劳动者畸型发展的旧式分工等等。因此,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需要一个很长很长的历史过程。可以认为,人类不仅在20世纪里不可能实现这一理想,而且即使再过若干个世纪或许也难以实现这一理想。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人类在21世纪里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将有重大改善,特别是随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实现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至少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将大大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将大大提高,导致劳动者畸型发展的旧式分工也将有重大改善。此外,在20和21世纪之交也有种种迹象表明,人们正在越来越密切地关注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全球性问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人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完全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重要的主题。当然,我们说人的全面发展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的主题,并不是说在21世纪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而只是说在那个世纪里,人们开始有条件并且将会有相当多的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也会有相当多的人自觉地将人的全面发展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去实现,并且有可能成为一种风尚。毫无疑问,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当中,将有利于对科学的人文价值的全面重视,从而更好地实现科学的人文价值。
  最后,有利于更好、更加全面地实现科学的人文价值的前景之三是,21世纪的社会文化氛围将有利于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从而促使整个人类文化的普遍繁荣和全面发展。
  我们在20与21世纪之交,已经清楚地感受到关于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融合的越来越强有力的呼声。我们也已经感觉到,狭隘的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和狭隘的人本主义、人文主义左右人们的科学观和文化观的时代,随着20世纪的结束应当彻底结束了。事实上,这两种狭隘的科学观和文化观各自在20世纪中似乎也已经走到了尽头:他们不仅已经将自己的观点推到了极端,而且越来越变得像是陈词老调、缺乏新意了。可是,在世人面前仍然悬挂着一个巨大的问号,即既然无论是科学文化,还是人文文化都是人类引以为自豪的伟大创造,那么,为何还要将这两种文化人为地截然分离开来并且对立起来呢?经过反思,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两种科学观和文化观的狭隘性和偏颇性: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者几乎离开了人类及其文化的母体来理解科学及其它的意义和价值,结果使得科学变成了一种空洞的逻辑抽象或工具理性;而现代人本主义和人文主义者虽然关注“人”的意义和价值,但是,他们往往不仅将“人”理解成脱离现实的抽象物,而且对“人”作了非理性主义的理解。于是,一种超越狭隘的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和狭隘的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的科学观和文化观正在逐渐形成。这种科学观和文化观将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现实的人”出发,来理解人与文化的全面发展问题,特别是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问题。他们认为,不仅人文文化对于人与文化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且科学文化对于人与文化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科学观和文化观将通过强调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在其最根本的价值上的一致性,来促进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融合,从而促使整个人类文化的普遍繁荣和全面发展。他们认为,人类文化的普遍繁荣和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普遍繁荣和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反过来,文化的全面发展又进一步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没有任何理由非得人为地将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截然分离开来并且对立起来,正如没有任何理由非得人为地阻止人的全面发展,使人变成“单向度的人”一样。相反,人们有必要通过不断促进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融合,从而促使整个文化的普遍繁荣和全面发展,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之目的。
  显然,这种科学观和文化观还将深深地影响未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人们将更加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教育目的,逐步消除狭隘的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和狭隘的人本主义、人文主义对教育的影响,让所有学生既能受到良好的科学教育,又能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从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理工科教育更需要有重大改革。不能将科学教育仅仅归结为逻辑推演、机械实验和无穷无尽的解题和演算等等。这种教育方式显然不仅深受狭隘的实证主义科学观的影响和局限,而且也是培养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科学观的“温床”。未来的教育应当成为连接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桥梁”,而不是相反。要让学生们深刻地理解人类各种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整体性:一方面,科学的产生、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它的深刻的人文文化背景。要通过结合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教育手段,揭示其深刻的人文意义,包括它的认识意义、思想意义、精神意义、智力意义和审美意义等等;揭示真正的科学精神,包括自由探索的精神、勇于批判的精神、大胆创新的精神、严谨求实的精神、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和为人类服务、造福于人类的精神等等。另一方面,人文文化的产生、成长和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它的深刻的科学文化背景。要通过结合科学教育,揭示科学文化对人文文化的巨大影响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深刻的关联,从而真正将萨顿所说的“理解科学需要艺术,而理解艺术也需要科学”这一思想充分体现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让学生们在接受全面的素质教育的同时,也树立一种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科学观和文化观。
  当然,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从而促进整个人类文化的普遍繁荣和全面发展这一前景,不仅仅只是取决于人们在观念上的重大转变,更重要的是,取决于21世纪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21世纪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将为整个人类文化的普遍繁荣和全面发展奠定牢固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促进整个人类文化的普遍繁荣和全面发展,更是21世纪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因为正如以上所说的,21世纪正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大步走向现代化的世纪,也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真正到来的世纪。而无论是实现社会现代化,还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都取决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需要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融合,并促使整个人类文化的普遍繁荣和全面发展。
新视野L京50~52B2科学技术哲学孟建伟20012001孟建伟(1955—),男(汉族),浙江绍兴人,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哲学博士,北京市,100044。 作者:新视野L京50~52B2科学技术哲学孟建伟20012001

网载 2013-09-10 21:36:13

[新一篇] 新世紀中國區域經濟學理論研究的重點領域

[舊一篇] 新產業組織理論的興起對美國反托拉斯政策的影響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