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2年6月底,全球签署的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已达143件,其中东亚各国缔结的仅有4件。被称为“自由贸易协定”(FTA)空白地带的东亚地区,在1999年以后,这一活动得到了迅速发展。90年代后期,由于世界各地的FTA的迅猛增加,亚洲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经济的长期低速等东亚地区的变化等是导致其快速发展的因素。
目前,东亚各国和地区已普遍认识到相互间缔结FTA可能带来的巨大经济效应,但这样认识由于各国所处的环境和问题不同而出现了各种差异。当前,面临各国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在通过促进自由化进展的同时,又使得国内产业的保护得到平衡;如何在实现FTA的同时,加快产业重组步伐,加强各自产业的竞争力。
对FTA的基本政策
1.东盟(ASEAN)
东盟各国除共同签署“自由贸易区”(AFTA)外,作为一个整体正与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国商签“自由贸易协定”(AFT)。东盟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与上述国家的贸易和投资的全面合作关系。
目前东盟国家将中国视为商业伙伴的正在增多。预计贸易经济合作框架协定的缔结、关税减让谈判的进展等步伐将会加快。从2003年开始,东盟将就和日本的总括性经济合作构想展开谈判。届时,农业领域也将囊括其中。ASEAN+3(日中韩)提出希望建立东亚FTA(EAFTA)关系,不过,预计中国与东盟、日本与东盟将会更早一些实现。
ASEAN自由贸易区(AFTA)已经将大部分品种的区域内关税降至5%以下。可以说已基本实现AFTA,但是企业的实际运用比例却很低。其原因是,ASEAN各国的区域内贸易比例低、一般关税率本身已经下降了许多、原产地规定要求当地采购率在40%以上以及办理通关手续繁琐等。
为了加强同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的竞争力,ASEAN各国必须采取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完善物流网络,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统一。
2.新加坡
新加坡在推进FTA政策方面最为积极。由于几乎不存在关税方面的贸易壁垒,所以,新加坡力求实现和促进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这一战略目标。
在FTA谈判中,新加坡方面的问题是服务业自由化。尽管它在金融服务领域的自由化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由于国内原因,其服务贸易自由化实现的步骤,仍然是采取边观察效果,边进行的渐进式方式。
在制造业领域,化学、石油化学产业的发展显着,由于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地区国家的需求正在扩大,其出口明显增加。2000年以来,新加坡实施了加强基因工程学、生物医学领域的研发政策,欧美日的制药企业正在积极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期等将来能有助于加强医药品、医疗服务的竞争力。
3.泰国
泰国政府认为双边FTA是多边FTA的开端,为今后在整个东亚地区实现FTA,泰国正在积极展开FTA外交。
泰国产业界对FTA也持肯定态度。为实现和中国之间的FTA关系,泰国政府拟将中国作为原材料供给基地和重要的出口市场,希望国内实现向高附加值产品的升级。
非关税壁垒中,主要是报关手续繁琐,通关便利化程度较低,物流基础设施网不够完善。为改善这一状况,泰国设法运用EDI(电子通关),以加强同相关机构的合作关系,同时期待能有效利用泰国-马来西亚之间的陆路运输渠道。
4.马来西亚
1991年,马来西亚提出“东亚经济共同体”(EAEC)方案,重视加强东亚地区的合作关系,对缔结双边FTA持消极态度。
国产车概念的存在是马来西亚对双边FTA持消极态度的重要原因。在区域内自由化的推动下,两家国内汽车生产厂家中,Proton拘泥于“国产”,Produa则采取提高“外资”比例的措施,两家企业形成鲜明对比。因而,有人认为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将会削弱其汽车行业的竞争力。
马来西亚在电气、电子产业方面具有雄厚的积累,预计实现FTA后,也能继续保持其在ASEAN内的优势。在泰国这一产业中的大型日本企业目前实施的政策,依然是继续维持中国和ASEAN两大基地,并将马来西亚作为ASEAN的中心。
5.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当务之急是国内的经济改革,目前对缔结双边FTA,没有采取具体措施。作为ASEAN的加盟国之一,印度尼西亚正在积极采取措施,下调关税。在以“日本·ASEAN总括性经济合作构想(CEP)”、“ASEAN·中国FTA”和“ASEAN+3”的形式建立的东亚自由贸易地区以及和ASEAN之外的国家建立FTA关系中,印度尼西亚表示将与其他加盟国步调一致。
当前印度尼西亚的任务是,巩固经济产业基础以加强国际竞争力和解决国内存在劳动争议、电力成本上涨等问题。
6.菲律宾
在ASEAN—中国FTA的基础上,菲律宾正在就和日本、美国缔结FTA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和先进国家之间的FTA关系,开拓出口市场。
菲律宾的关税率在ASEAN各国中比较低,但是部分农水产品、纤维产品、石油化学产品等的关税依然很高。近年来该国正在实施鼓励向IT服务行业投资的措施,希望确立在该领域的优势,签定包括服务业在内的总括性FTA。由此,维持劳动市场的竞争力、改善投资环境等成为菲律宾当务之急。
7.越南
越南政府的方针是,实行各种级别的经济统一。正在推进多边、地区内以及与各国的双边贸易自由化的措施。2005年力争完成加入WTO的谈判。以2006年为期限,实行AF-TA的关税下调。
越南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有:农水产品产业、纤维、缝制产品等,属于廉价劳动力的劳动集约型产业。由于其产业基础比较脆弱,所以机械器具、化学、电子电气等资本集约型产业属于敏感产业。越南将摩托车、汽车作为AFTA一般例外产品(CEL),并制定了限制进口摩托车零部件的措施,在部分行业显示出保护国内产业的态度。
越南以出口农产品为主,但实行贸易自由化,对扩大这类产品出口的有利之处很有限。相反,在产业基础尚较脆弱的条件下,以国营企业为主的越南国内产业,很有可能因为区域内其他国家,具有竞争力的工业产品的进入而遭受打击。越南有必要实现贸易自由化,以促进低效率的国营企业进行的改革,另一方面,为控制由于失业者增加而出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应缩小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必要建立社会安全网。
中国香港
香港对外通商的基本方针是,支持基于WTO的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但是,1999年西雅图WTO部长级会议失败后,香港调整了对外通商政策,开始和新西兰以及中国大陆就缔结FTA关系展开谈判。香港的FTA谈判暂时还难以取得进展,其主要原因有:①作为转口贸易港的香港,将什么定为“香港产品”的原产地规则;②作为外资企业,包括在香港投资的企业,什么样的企业属于“香港企业”的定义问题。
韩国
韩国自1998年以来一直在开展以WTO为中心的多边贸易谈判,同时,还积极推进双边、地区之间的FTA谈判。目前,正在和智利、日本、新西兰、墨西哥进行FTA的谈判和相关研究工作。
2001年11月,韩国设立了探讨韩国和ASEAN之间FTA问题的研究小组。继而向各国呼吁建立由ASEAN和日中韩等13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东亚自由贸易地区。在亚洲东北地区,韩国是率先实行FTA政策的国家,可是在2002年韩国却落在了日本和中国之后。其原因是韩国政府和国内企业之间对FTA的态度产生了歧异。
中国台湾
台湾自陈水扁执政后,对FTA表现出积极态度。根据其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和来自各国的试探性建议,美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巴拿马成为其缔结FTA关系的重要侯选国。
在IT产业成为骨干制造业的台湾,许多行业团体对促进FTA事业持积极态度。对台湾的行业团体来说,缔结FTA有助于确保出口市场。但其内需规模小,规模利益方面处于劣势的产业界对FTA则持谨慎态度。
欧美国家视台湾为连接欧美(研究·消费地)和亚洲(生产基地)的枢纽。日本也正扩大通过台湾企业网络的零部件采购规模。根据台湾的这种枢纽功能,日本正在研究同台湾缔结就囊括取消关税以外的其他合作形式的总括性协定可能带来的经济利益。
4.印度
印度正积极开展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作为和东盟之间的长期合作目标,印度计划与之缔结区域内贸易投资协定或FTA关系。
由于印巴对立,南亚地区内建立南亚自由贸易地区的活动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印度对先进行双边FTA活动则显示出积极态度。印度依然维持着高水平的关税,预计关税调整和下调后,国内产业界对FTA的抵触情绪会加剧,因而,有可能先实行促进贸易便利化等措施。
综上所述,东亚地区的国家都已采取FTA的应对措施,或者已经缔结双边或多边FTA,或者正在就此开展谈判。各国对FTA持共同意见,即“类似WTO的多边谈判需要太多的时间,倒不如将FTA作为WTO的一种补充形式”。AFTA、东盟与中国FTA、日本与东盟经济合作关系(CEP)的实现预计需要10年。由此,新加坡和泰国对有望在短期内实现的双边FTA显示出更为积极的态度。
东亚各国已经普遍认识到,实现FTA,有可能扩大贸易、吸引投资、促进国内结构改革等。但是,这种认识在各国政府以及产业界之间又出现各种差异。下面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有关FTA经济效应的概算。
①日本·东盟经济合作强化专家组报告书中评估,预计实现优惠关税(CEPT)后,对ASEAN和对日本的出口将分别增加27.5%和44.2%。ASEAN和日本的GPD将分别增加1.99%和0.07%。以上是以1997年为基准对2020年的预计值进行比较后所得。
②东盟·中国经济合作专家组报告书中评估,ASEAN·中国之间的关税调至零时,预计东盟六国对中国的出口每年将增加130亿美元(增幅为48.0%),中国对东盟六国的出口将增加106亿美元(增幅为55.1%),东盟六国和中国的实质GDP分别将增加0.86%和0.27%。
③泰国政府委托Chulalongkorn Universi-ty进行经济效应比较调查的结果显示:泰国正在谈判的FTA项目中,对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最为有利的包括泰国·日本双边FTA在内的日本·ASEAN经济合作强化项目。预计泰国的对日出口和进口将分别增加19.7%和33.3%,泰国的GDP将增加6.4%。其效应有望超过ASEAN·中国FTA。
在具有以上经济效应的同时,FTA还因具有政治或外交效用,而受到各国关注。众所周知,中国和ASEAN缔结FTA,有助于平息ASEAN各国出现的“中国威胁论”情绪,有利于东亚地区的稳定。美国对马来西亚提出的“东亚经济合作体”(EAEC)构想原本持反对意见,但没有反对东亚地区FTA构想。理由是:ASEAN+3等FTA构想的实现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对美国没有现实性威胁。美国希望插足东亚地区,即使暂时实现不了FTA,美国也期待加强和ASEAN之间的经济关系。
各国的产业保护和资产重组
一旦缔结FTA,相互之间就必须取消关税。由此,进口产品将增加,国内产业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保持实现FTA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保护国内产业之间的平衡,成为各国政府的一个重要的政策性课题。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者出版的不公正贸易白皮书(2002年版)可以看出,除了几乎没有保护措施的新加坡以外,各国都采取产业保护措施,其共同特点是:首先,基于确保粮食和保护农业的观点,粮食等农产品成为高关税品目。其次,高关税品目中还包括各国的战略性产业,如汽车、电气、电子、化学产品、纤维产品、水泥、玻璃等。
作为这种产业保护政策,使相关国家在利害关系上,产生的对立事例有AFTA的汽车关税问题。马来西亚要求延期实行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的关税下调,并已经获得ASEAN经济部长会议的批准。预计将在2005年把218种汽车产品列入CEPT适用范围,比其它国家晚两年实行关税下调。针对马来西亚的该项措施,泰国也要求采取补偿措施,但一直没有得到最终解决。
马来西亚采取国产车政策。国产车厂家Proton计划于2004年投入新车,希望将下调关税延期至投入新车之前,借此扩大出口规模。马来西亚已表示将采取积极措施以应对关税下调。目前马来西正就在中国生产左方向盘汽车,再就中国出口至第三国的方式进行探讨。有的日本汽车厂家表示,“要是马来西亚遵守承诺下调关税,将考虑整车的相互补充”,以等待马来西亚政府作出下调关税的最后决定。
同样,使相关国家在利害关系上处于对立的,还有石油化学产品。准备实行乙稀建设项目的菲律宾政府,在2002年9月举行的AFTA协议会上,曾试探性提出将石油化学产品,暂时从优惠关税适用对象中排除,但没有征得ASEAN全体成员的同意。印度尼西亚政府根据其国内化学行业的要求,2002年9月决定将聚丙烯、聚异丁烯的CEPT税率由5%提升至10%,并表示计划于2003年重新下调至原来的5%。其期限仅仅限定至年底,可以说是一种极为特别的措施。
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产业保护问题,还要考虑到FTA参与国的经济发展阶段问题。在AFTA的实施计划中,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的关税下调日程将晚于原加盟的6个国家。ASEAN·中国FTA构想的早期关税下调项目,也考虑到了该4个国家的国情,对其设定的关税下调日程晚于ASEAN原有加盟国。2002年11月结成日本·ASEAN之间的CEP的首脑宣言中,明确表示“将与WTO协定协调,给予ASEAN新加盟国以灵活性”。
针对和中国的竞争,几乎所有ASEAN国家都认为“在有效利用廉价劳动成本和具备劳动力优势的劳动集约型产业上,都比不过中国”。马来西亚通产大臣曾表示“劳动集约型产业转移至中国也是不得已”,使拥有大量工人的当地日本企业感到扫兴。马来西亚国家经济评议会NEAC的相关人士曾提出设想“ASEAN和中国是否会实行分工体制,前者成为研究开发(R&D)中心,后者成为劳动集约型产业的中心呢?”不过,这一设想的实施并不那么简单,有相当的难度。
泰国政府提出将中国作为原材料供给基地和巨大的出口市场,泰国要转向高附加值产业的战略。对此,驻泰国的日本企业相关人士的意见并不乐观。他们认为,中国人的技术力量提高得很快,泰国人在提高技术力量方面不够敏锐。实施高附加值战略是相当困难的。据驻马来西亚松下集团相关人士介绍,“2000年4月在马来西亚设立了电化产品R&D基地。虽然有一些技术员,但是数量不够。有必要从海外引进人才”,似乎在实施R&D项目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实现FTA后,相互之间将各自具有优势领域的生产特色化,促进国际性分工,贸易规模有望由此而扩大。针对目前正在探讨之中的澳大利亚·泰国FTA,驻澳大利亚的日本汽车企业表示“澳大利亚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孤立于亚洲,并且由于国内厂家少,而具有垄断倾向。FTA将有助于缓和零部件厂家的垄断局面”。驻泰国的日本食品厂家则表示“很高兴将能买到价格便宜的澳大利亚产小麦”,对两国之间FTA的积极效应表示期待。
不过,在汽车行业,即使下调关税,汽车生产也不会集中在某个国家。各国流行的轿车和轿车样式不同,因此汽车的生产集约比较困难。比如,把印度尼西亚的商用车kijang拿到泰国销售,那绝对卖不出去。家电行业也是一样。另外,家电厂家具有多个生产基地,是因为考虑到有必要分散风险。
在FTA步伐加快、今后有可能进行产业重组以及竞争趋向激烈的条件下,如何提高竞争力成为各国的重要课题。特别是从和中国竞争的角度出发,东亚地区出现了重新评估和加强竞争力的动向。目前,ASEAN委托美国的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cey)进行竞争力调查,就ASEAN成员国的产业潜力和发展障碍以及ASEAN统一的新方向问题,进行研究和提出应对措施。马来西亚工业开发厅(MIDA)、菲律宾半导体·电子产业协会(SEIPI)也正就强化竞争力开展独立研究活动。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左目右燎去火
国际贸易论坛京48~52MF1体制改革《国际贸易论坛》编辑部20032003 作者:国际贸易论坛京48~52MF1体制改革《国际贸易论坛》编辑部20032003
网载 2013-09-10 21: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