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外国直接投资对各国、各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作用和影响愈益加重。据联合国统计,外资在各国资本构成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发达国家已达25%,发展中国家为13%。从外资存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看,发达国家为21%,发展中国家则高达31%。外资已成为拉动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杠杆之一。但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轨迹不是直线式,而是曲折的,有时会发生大的起落。
    一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国直接投资均以高于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的速度发展,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尤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随着第五次跨国并购浪潮的兴起,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发展更加迅猛,从1995年的3310亿美元,跃升为2000年的13000亿美元。(注:World Bank: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2003.)
  进入2001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企业跨国并购大幅减少,导致国际直接投资持续下跌,呈现如下特点:
  1.外国直接投资总规模大幅下降。200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为735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1%。2002年进一步下跌,约为5340亿美元,比2001年又下降27%,其中,流入发达国家的跌至3490亿美元,继2001年下跌59%后又缩减了31%;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跌至1520亿美元,跌幅为19%;流入中东欧国家的为270亿美元,与上一年持平。(注:UNCTAD:UNCTAD predicts 27% drop in fdi inflows this year,October 24,2002.)国际直接投资连续两年大幅度下降,这是近三十年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2.美欧吸收外资能力大大减弱。多年来,美国市场一直被认为是“风险避难所”,外国直接投资稳居世界第一。据联合国贸发会统计,1990-1994、1995-1999年间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分别为18.2%、23.6%,流出量所占比重分别为22.1%、19.6%。2001年,美国外资流入与流出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为16.9%和18.4%。(注: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2,Table A.1.1.)2002年美国吸收的外资进一步跌至301亿美元,(注:UNCTAD:International Investment,TNCs and technology flows,March 10.2003;联合国贸发会的美国数据来自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所占比重下降为5.6%,这与2001年吸收外资1240亿美元相差甚远,与2000年吸收外资2460亿美元更难相比。英国曾是全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第二大国,而2002年英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也急剧下降,估计将从2001年的540亿美元跌至120亿美元。同年,法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为450亿美元,降幅相对较小。(注:UNCTAD:UNCTAD predicts 27% drop in fdi inflows this year,October 24,2002.)
  3.全球企业并购活动明显萎缩。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有两种方式,即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在近几年的国际直接投资中,80%是以并购投资的方式进行的,其余为绿地投资。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出现衰退,第五次全球企业并购高潮已经过去,大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积极性大大降低。2001年的跨国并购总值骤减为5940亿美元,下降50%。2002年1-9月,已完成的跨国并购额为2500亿美元,同比又下降了45%。(注:UNCTAD:UNCTAD predicts 27% drop in fdi inflows this year,October 24,2002.)据科尔尼公司的调查,目前只有40%的投资者认为跨国并购是进行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而2001年和2000年分别有60%和72%的投资者持这种观点。(注:A.T.Kearney,FDI Confidence Index,September 2002.)
  4.从投资行业看,电信、传媒、IT业等行业不再是跨国公司关注的热点。如1999年,电信业的并购金额居于各行业并购金额之首,最高峰时出现过高达1000亿美元的并购案。2000年1月,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服务商美国在线斥资1840亿美元收购世界娱乐传媒巨人时代华纳,其并购金额更是创下了历史纪录。但是,随着新经济泡沫的破裂,上述行业的并购活动趋于衰退。2000年,电信业遭到沉重打击,虽然仍是行业并购冠军,但交易金额占全球并购总金额的比例大幅下降,2002年则进一步下降。媒体业与IT业的兼并交易额目前只为原来的1/4到1/3。
    二
  这两年,造成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大幅跌落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美国新经济热潮降温,世界经济增长乏力。2000年,美国《商业周刊》根据全球股票市值进行的最大企业的排名中,前25名绝大部分为从事计算机、通讯等新经济企业。新经济企业的快速增长,极大地刺激了市场繁荣和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许多公司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和击败竞争对手,甚至不计成本疯狂地对外投资与跨国并购。然而,随着2000年下半年美国新经济泡沫的破裂,大量高科技企业纷纷倒闭破产,众多跨国公司由此陷入经营困境。2001年以来,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经济继续减速,“9·11”事件更使其雪上加霜。欧盟、英国、日本等经济增长势头也随之大大降低,导致全球并购的意愿与能力大幅减弱。
  第二、世界主要股市不断下跌,投资者信心深受打击。2002年年底,美国、欧洲和亚洲9个主要股市的合计市值降至17.7万亿美元,较2000年3月的高峰30万亿美元锐减了40%。美国100家最大公司中有26家企业的市值缩水达2/3以上。这使得投资者损失严重,极大影响其投资信心。数据显示,外国在美国的证券投资额日益减少,来自欧元区的证券投资在2002年4月份只占总额的1/40,而过去几年为1/4。仅2002年7月,从美国股市撤走的资金就达500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单月撤资的最高纪录,到目前为止资金外逃仍在继续。股市的兴衰一直是企业并购活跃程度的晴雨表。当股价上扬和经济前景看好时,并购活动通常比较活跃;当股价下挫时,信心也随之跌落,并购的欲望相应减弱。
  第三、美欧公司丑闻不断导致诚信危机。自2001年年底以来,安然、世界通信、施乐、维旺迪等十几家世界大公司相继爆出假帐丑闻,而华尔街的顶级投资银行美林银行,老牌会计公司安达信、毕马威等居然滥用投资者的信任,弄虚作假,造成公司的实际利润与公开的财务报表严重不符。安然、世界通信等曾经都是位居世界500强前列的超级大公司,但却在财务丑闻面前黯然倒闭,美国股市泡沫再次被捅破。公司治理结构与其监管制度的严重缺陷,使得曾倍受其他国家推崇的美国模式受到广泛质疑。这场诚信危机的直接结果就是,投资人对公司股票失去信心,大量的外国投资撤离美国。据布鲁金斯学会估算,公司丑闻导致美国股票缩水19.4%。而CNN的调查显示,拉美地区对美自由市场运作的满意度从2000年的50%降到2002年的26%。
  第四、跨国公司加强内部整合,放缓全球业务。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90%,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与全球GDP的比率达16%。可以说,跨国公司的投资动向主导着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走势。然而由于近几年跨国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的不断下降,迫使他们对以往大肆外部扩张性的战略进行重新审视与调整。西方一些咨询机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10年进行的全球并购交易中,有80%的联合企业不能收回并购成本,1/3左右的企业不得不重新卖掉已收购的企业。因此近两年来很多大企业纷纷裁员或者关闭一些在海外的子公司。这表明,经过连续近5年的并购浪潮,跨国公司已基本完成以新经济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及战略转变,跨国公司的发展重点开始从外部扩张转为内部整合,更多地致力于公司的本土化战略。
  第五、“9·11”等恐怖袭击事件使得国际投资者更多地关注资本的安全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遭受惊吓的国际资本曾蜂拥着流向当时世界经济的“安全岛”——美国市场,以逃避风险。然而“9·11”恐怖事件的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报复与反报复行为,再加上美伊战事对投资者信心的一次次的冲击,国际投资者的资本风险意识大大增强,进一步把大量国际资本从美国市场撤出,投向欧洲与亚洲等地区。从美国、欧洲、日本到发展中国家,国际资本不断在寻求安全、获利的场所进行投资。研究表明,在收益率等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国际资本总是优先流入预期金融风险较小的国家和地区,也就是那些政局稳定、法制健全、金融政策宽松的国家与地区。目前,资本的安全性已成为国际投资者的首要选择。
    三
  近几年外国直接投资的大幅下降并不意味着外资存量的减少。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存量从1990年的1.7万亿美元已上升到2001年的6.6万亿美元,2002年还在继续增加。据联合国最新调查显示,外国直接投资在中期内将随着经济的复苏出现上升势头。今后几年,国际直接投资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美国仍居国际直接投资的霸主地位。
  美国一直起着国际资本流动的枢纽作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外资吸收国和投放国,吸引的国际资本占全球总量的1/3,对外投资占全球对外投资的1/5。这种状况决定了美国引资地位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美国通常在国际资本流入减少或外撤的时候收缩对外投资,从而严重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投资形势。也就是说,在美国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下降的时候,其他地方的吸引力则更低,使得国际资本仍留美国。
  美国市场风险调整后的盈利前景高于欧洲和日本市场。2002年上半年,欧洲市场面临与美国市场同样的信心危机,由此带动欧洲股市价格全面下跌。对投资者来说,欧洲市场比美国市场更无优势。据联合国统计,2002年上半年美国资本净流入1680亿美元,虽然同比下降10.7%,但仍然保持着净流入的地位。而欧元区2002年上半年资本净流出614亿欧元,而去年同期是净流入186亿欧元,净流出同比增长4.3倍。(注:新华网,2002年12月20日。)同时,美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向比欧洲中央银行更加积极,比日本更加有效,因此投资者对美国走出衰退的可能性的预期比对欧洲和日本相对乐观。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能源价格回落,布什政府的减税措施也可能如期实施,这些都将为美国经济复苏增加新的活力。据世界着名管理顾问公司科尔尼的最新调查,虽然全球对美国的信心指数有所下降,但美国仍然是英国、德国和加拿大的首选投资目标国。很多以前没有在美国投资的企业决策者计划今后在美国投资,全球大约有10%的首次投资会流入美国。(注:A.T.Kearney,FDI Confidence Index,September 2002.)因此不难看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美国依然保持很强大的吸引力。
  2.从引进外资的方式看,发达国家以跨国并购为主,而发展中国家以绿地投资为主。
  对发达国家而言,跨国并购比海外绿地投资更适应以速度和规模为竞争优势的全球化竞争新环境。首先,在全球化经济中,企业规模起着决定性作用。较大的规模使企业增加了抵抗国家甚至区域市场波动的能力,特别是在高度竞争或市场萎缩的行业,规模更是企业获得生存机会的法宝。其次,跨国并购能够迅速地“吃掉”国际竞争对手,并转化为自己的竞争力量,使全球过剩的生产能力得到重新组合,如汽车、军工等行业。再者,并购本身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一直会是企业必不可少的战略之一。随着跨国公司内部整合的完成,企业出于实现增长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即将着手展开新的并购活动。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从短、中期来看,绿地投资依然是主要引资方式。据联合国今年5月份的调查报告显示,跨国公司在2003至2005年期间的投资重点将是新建项目。62%的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促进机构表示当地跨国公司对新建项目的兴趣大于并购已有的企业,这一趋势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表现更为明显。(注:UNCTAD:Brighter Prospects for Global Investment,May 13,2003.)新项目投资可以直接为东道国创造生产和技术能力,使东道国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打破传统的行业垄断,增加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3.传统行业将成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重点。
  在新经济浪潮中,高新技术产业占尽了风头,成为全球并购浪潮的主角。但自从2000年全球范围新经济泡沫破灭、IT业开始调整以来,各国都缩减了对IT业、电信等领域的投资,开始逐步消化库存和过量投资。从某种角度来看,传统产业倒是成为新经济浪潮的最大受益者,高新技术产业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平台,企业投资的活跃程度也因此大大提高。从2002年情况看,50%以上的并购资金流向了以制造业、公用事业与建筑业为主的传统产业,而高新技术行业由于债台高筑已基本停止规模扩张。据联合国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农、渔、林、纺织、服装、电子设备和金属制品等传统行业将成为吸引外资的重点。
  4.外国直接投资政策和管制环境更趋自由化。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国际投资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逐渐放松了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为了吸引外国投资,各国政府一方面开始减免与消除歧视性待遇,另一方面建立外资的政策法律措施。仅2001年,就有71个国家修改了208项外资法规,其中93%的修改都是为了创造更有利于外国直接投资的环境。在投资政策自由化方面,发达国家已基本实现国民待遇和消除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发展中国家除了减少外资流入限制外,还积极采用投资激励措施,增加政策法规的透明度和对外国投资者逐步实行国民待遇等。这些使得全球双边投资协定的数量在20世纪90年代增加了5倍,到2000年年末达到了1941个。在区域内和区域间的谈判中,包括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盟(ASEAN)、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等,所达成的许多协议都大大促进了国际直接投资的自由化程度。
    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目前已发展为世界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究其原因,科尔尼公司调查报告的结论最具代表性:“稳定的政治环境、有活力的经济、加入世贸和成功争取到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是中国成为全球投资首选地的主要原因。”据商务部的统计,2002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达527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引资大国。2003年1-7月全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33.5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63%。2003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仍将保持增长,有望达到550亿美元。截至2003年7月1日,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已达4813.20亿美元。
  回顾改革开放20年来,外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2002年,外资企业占全国出口比重50.1%,占全国工业增加值25.7%,占税收比重20.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二)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随着利用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外资企业吸收的劳动力数量逐年增加,由1985年的6万人增加到1999年的612万人,年均递增43万人。(三)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截至1999年年底,外资企业各产业实际利用直接投资的比重是1.8%、68.9%和29.3%。由此可见,长期以来进入我国的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这些产业的规模扩张和结构的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是中国大规模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重要来源。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技术与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大量引进外资会获得发达国家技术与管理等稀缺资源。
  在保持外资高速增长的同时,如何使我国利用外资长期保持高水平高质量,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第一、引资方式有待改善。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跨国并购已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而我国由于体制、政策等方面的限制,以跨国并购方式引资所占比重微乎其微。据联合国贸发会统计,中国的跨国并购每年不到20亿美元,比重只有5%左右。
  第二、外资产业分布极不平衡。迄今为止,我国在吸引外商投资中一直强调生产性投资,大量外资仍集中在加工制造业,金融、电信等服务业尚属“曲高和寡”。例如2002年,72%的外资企业投向了第二产业,3%为第一产业,25%为第三产业。而在最发达国家,对服务业的外资投入已达到70%左右。
  第三、外资分布地区极不均匀。东部地区由于具有良好的投资优势,再加上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予以实行优惠政策,吸收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约占总外资的90%,而落后的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只有2%左右。
  第四、外资领域受到许多人为的市场准入限制。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如建筑业,外资企业只占总产值的1%;作为发展市场潜力巨大的旅游业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合资企业;作为消费需求巨大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几乎为空白。这些行业被国有部门高度垄断,缺乏竞争,服务质量低下。
  第五、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含量偏低。比如,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规模大,技术含量高,而且遍及许多行业。相反,我们的外商直接投资中,欧美日占的比重一直都不高,最近虽有所增长,但增加不多,主要还是来自港、台和亚洲新兴经济体。这就决定了多数项目的技术含量赶不上在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
  最后,我们也应看到,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引资潜力,当前仍有一些制约因素亟待破除,如法律法规不健全,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工商政策实行歧视性待遇,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备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吸收外资工作将更上一层楼,外企外资将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起着更大的推动作用。
国际问题研究京61~63,5F8世界经济导刊杨天欣20032003杨天欣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05 作者:国际问题研究京61~63,5F8世界经济导刊杨天欣20032003

网载 2013-09-10 21:33:43

[新一篇] 全球化視野中的企業倫理  ——讀《有約束力的關系:對企業倫理學的一種社會契約論的研究》

[舊一篇] 全社會都來保護企業家——訪著名經濟學家肖灼基教授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