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1世纪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研究方向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吴慰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 元数据研究
  元数据(metadata)是计算机可识读的关于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信息,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因特网的发展要求对网络知识空间的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元数据研究有利于形成自动化、高质量的网络搜索引擎,有利于网上信息存取和检索。元数据研究的侧重点是:①技术元数据,说明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类型、存储格式和采用的技术标准;②权限元数据,说明信息资源的责任人或产权关系;③保存元数据,说明信息资源的存储位置,用统一数据定位符(URL)等来标志;④资源发现元数据, 说明信息资源的类别、主题标志等;⑤元数据检索的工具和系统;⑥元数据的标准化问题。
   2 数字图书馆研究
  当前是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形态图书馆并存的时代,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将有力地推动传统形态图书馆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研究的侧重点有:①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功能等基本理论研究;②数字图书馆应用技术研究,如对象数据的描述格式、压缩存储技术、格式转换、元数据、信息传输的技术标准、信息检索系统等;③数字图书馆的机制研究,如共建共享机制、权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保护等;④数字图书馆建设,如对象资源库建设、元数据检索系统和对象调度系统建设、保障机制建设等;⑤数字图书馆信息传播的法律控制和数字图书馆利用中存在的障碍等。
   3 知识管理研究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新型组织结构的基石,其研究侧重点是:①知识管理的定义与内涵;②知识管理的特征;③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比较研究;④知识管理的过程与机制;⑤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等;⑥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组织的新内容和新形式。
   4 信息资源网络建设
  这是我国图书馆当前面临的现实课题。一般说来,信息资源网络是由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组成的,其中通信子网由网络的通信系统、硬件设备和驱动软件所组成,负责建立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和处理网点之间的信息交换。资源子网由信息资源数据、用于信息资源处理的计算机和软件组成,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服务。在推进信息资源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应侧重研究的问题有:①我国信息资源网络的结构;②我国信息资源网络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技术;③我国信息资源网络的安全策略、政策和安全技术;④信息资源网络建设的标准化。
   5 网络传输的版权问题
  因特网为电子图书馆提供了大量的虚拟信息资源,也为电子图书馆提供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网络传输所引起的版权问题,是电子图书馆需认真对待的问题之一。在这方面需研究的问题很多,例如:①网络传输的法律性质;②数据库的版权保护;③多媒体作品的归类及其版权管理问题;④电子信息资源的合法利用问题;⑤电子信息资源的侵权形式问题;⑥网络传输版权立法研究。
  邹志仁(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常务副主任)
  情报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情报学的内涵和研究领域发生了重要变化。笔者认为,21世纪初叶情报学的发展方向和前沿研究领域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情报学的研究对象从“文献情报”发展到“大情报”、“一般情报”,再进而到“知识信息”
  这是情报学研究对象扩充、深化的过程,而不是后者否定前者的过程。根据OECD的观点,知识有4种:know-what,know-why,know -how,know-who;知识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为编码化知识,后者为非编码化知识。情报学的研究对象应包含这两者。
  情报学研究:①知识信息的表达、序化、组织、计量、开发利用;②从语法信息进到语义信息、语用信息;③构筑“知识库”、“认识地图”;④以理论研究指导实践,直接为知识经济、智力经济服务。
   2 情报学从系统观向认知观的发展
  情报学通过克兰菲尔德试验于1957年确立了系统观,取得了很大成就。1977年,M.Demey提出了情报学认知观。 情报学研究的重点从情报检索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发展到重视情报消费主体(人)的知识结构、情报行为、人机交互等方面。情报学的认知观,其实质是将着眼点从情报系统转向人。情报学的发展应把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越加关注情报的意义及其语义、语用方面,关注情报传递、使用中人的因素,重视人与信息技术之间的交互过程,重视社会、人文、环境因素,并以情报学认知观的研究成果指导情报系统的设计。
   3 信息资源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态也不断发展变化,从文献形式到电子形式,再到网络形式;“信息资源”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从“信息”本身发展到包括人、设备与相关环境。
  网络技术,特别是因特网的发展,在带给人们高效率、高效益与巨大方便的同时,已经产生而且还将不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将是21世纪初叶情报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不仅包括网络信息本身的传递、组织、开发、利用,而且涉及一系列相关的技术、人文、社会、法律问题,如信息侵犯、信息生态、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人际关系、社会结构、信息立法等。
   4 与情报学相关、交叉的一些前沿领域
  情报学与某些相关学科交叉产生的如下领域也将是21世纪初叶情报学的研究热点。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特别是微观信息经济学,应研究许多领域(如国家安全、金融、企业竞争、市场经济等)中由于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存在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寻求改善和解决的方法,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社会信息化与信息社会。该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信息社会理论,社会信息化的特征、测度、发展模式和我国的发展战略。
  ●信息法学。该研究领域主要包括:①信息法系的调整对象,当前信息生态失衡的种种表现(如信息污染、信息组织程度低下、有用信息获取困难、信息犯罪、知识产权法规滞后)及其对策;②信息法系的构成;③信息立法。
  ●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及其在图书情报工作中的应用。主要的信息技术有:数字图书馆,信息自动分类、标引,网络信息组织,人机界面与自然语言理解,知识组织,信息索引等。
  霍忠文(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员)
   1 信息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优先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21世纪初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要求文献信息服务业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面向市场需求,实施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在特定历史时期充分发挥应有的本质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献信息服务业能否实现持续、稳定的跨越式发展,与信息环境息息相关。从信息环境制约文献信息服务效能发挥的角度,研究信息环境与文献信息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信息环境可分为信息工作环境和信息服务环境。研究信息工作环境,需强调建设问题;研究信息服务环境,需强调适应问题。对集成信息环境问题,更应予以特别的注意。
   2 网络信息计量学
  网络信息环境下,传统的文献计量学已不能完全解释网络信息现象,传统的查全率与查准率概念在描述网络信息流通现象时,已渐显无力。对于网络信息流的增长、分布、老化与引文规律,需要在对传统文献计量学进行重构的基础上,基于对字节的统计,运用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去描述。在发展网络信息计量学时,也要把多媒体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把其作为重点研究领域之一。
   3 网络科技信息交流规律
  传统的科学信息交流理论已不再能够充分地指导网络环境下的科技信息交流工作。影响深远的米哈伊洛夫的科学交流理论受到网络科技信息交流的严重挑战,建立在“正式交流过程”和“非正式交流过程”立论基础上的概念和概念体系需要重新审视和认识。在网络信息服务环境下,需要构筑与网络科技信息服务过程相适应的科技信息交流理论,探索网络科技信息服务的自身规律。21世纪前10年,科技信息服务将是基于纸基的传统科技信息服务模式与基于网络的数字化信息服务模式的混合型信息服务,新的科学交流理论,应既能指导传统的信息服务,又能指导数字化的信息服务,更能指导混合型的信息服务。
   4 信息集成服务理论
  不论是在宏观层次,还是在中观层次、微观层次,在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服务于21世纪初都必然是由集中服务或分散服务转向集成服务。集成的信息服务实践呼唤集成服务理论。文献信息业内传统的信息管理理论已不能解释当代的信息集成现象。需要从系统工程的高度,构建信息集成和信息集成服务的概念及其概念体系,探索信息集成服务的体系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并进而赋予××学(情报学、图书情报学、文献信息学、信息管理学等)以时代气息。
   5 信息技术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发展数字图书馆是21世纪初文献信息服务业的核心战略。信息技术应用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技术保障。尽管迄今为止人们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各不相同,但对信息新技术的支撑作用却是众所认同的。数字图书馆的全新的信息搜集、组织、存贮、流通、发布、传播和利用的过程,有赖于应用信息技术来体现。人们一般不会忽视数字图书馆的底层技术,但却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信息标准交换技术、信息格式转换技术、信息集成技术以及互工作技术、互操作技术等方面,以优先、尽快地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信息资源、信息加工、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异构现象和异质现象。
  吴xī@①(深圳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
   1 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不再是徘徊于远方的幽灵,而是翩然而至的丽人——已然从飘渺的彼岸来到了现实的世界。因此,我们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也不能再停留于预言式的远景描述,而要解决现实中所面临的课题。
  对于多数图书馆而言,现实中最为迫切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研制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做到优质、廉价、汉化、易学,使我们的图书馆能够由此跨入数字化的门坎;二是建设数字资源,尤其要注重多媒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并使之逐步实现网络化存取、分布式管理。有识者当为此而钻研、探索。
   2 信息资源建设
  几年前,我曾撰文呼吁变文献资源建设为信息资源建设,惜未引起足够关注。倡导信息资源建设,并非为抠名词、玩概念,而是要为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寻找一个海阔天高的新视角。至今我仍固执地认为,只有从信息资源建设的高度来审视我们的工作,才能使处于边缘地位的图书馆融入信息社会的主流,才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根本大计。
   3 人文的图书馆
  图书馆的本质是人文的,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它都不是什么科技产物。图书馆的历史使命是传承人类文明,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是广布科学文化,科技只是其手段之一。遗憾的是,目前图书馆界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工作乃至专业教育,都把一些技术问题(其中主要是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到了压倒一切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舍本求末,或曰本末倒置。提倡图书馆的人文精神,研究图书馆的人文地位,才更合乎图书馆的本来意义。
   4 图书馆产业改革
  图书馆办产业、搞创收,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事情,但是这朵玫瑰却在“羞达达地开”,鲜见有人对此进行严肃认真的研究探讨。其实,图书馆的经营活动并不是偷偷摸摸赚小钱的勾当,而是正大光明的工作,是图书馆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产业模式、经营特点、政策法规、股份改造等,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吴建中(上海图书馆副馆长,上海市图书馆学会秘书长,博士)
  在过去的100年里, 图书馆经历了漫长的由传统藏书楼向现代图书馆的过渡时期,初步建立了遍布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角落的学习网络,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设施。21世纪将是图书馆形成社会知识中心的世纪,图书馆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发挥知识导航功能,成为馆内服务和网上服务相结合的高度现代化的知识网络。
   1 在数字化领域
  图书馆将进一步向大众展示其信息管理和知识交流的功能,把发展的重心移向网络,开发网上信息的描述、管理和服务技术。在21世纪的前10年,图书馆将全面完成书目信息的电子化,而且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更多的特色资源和常用资源数字化,通过元数据的应用和普及,以既能查全、又能查准的学术浏览器代替现在流行的查询效率较低的普通浏览器,使网上信息更加有序化。
   2 在服务领域
  图书馆将更加重视咨询和个别服务,通过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和交互式的网上交流,进一步发挥图书馆员知识导航的作用,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既能适应广大读者需求,又能解答个别读者问题的知识交流中心。
   3 在管理领域
  图书馆将更加重视知识管理在资源配置、业务流程和人才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图书馆业务的重心将实现从第二线向第一线的转移,图书馆服务的中心将实现从一般服务向参考服务的转移;图书馆将引进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将可以走向市场的部分业务,委托外界的专业机构实行外包,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图书馆将重新调整人才队伍的结构,实现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分类管理。通过建立新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图书馆专业人员将向社会充分展示其信息管理和知识导航能力。
   4 在教育培训方面
  图书馆将改变过去以技能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更加重视以知识为中心,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会诸如分类编目、信息查询等基本技能,而且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和独立的分析研究能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信息处理和参考咨询能力的知识导航员。
  王知津(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图书馆学系主任,教授)
   1 学科建设
  图书馆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当人类已经或正在进入电子化、网络化社会的时候,当传统图书馆已经或正在转向数字化图书馆的时候,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内容也在悄悄地发生或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这是21世纪前10年图书馆专家和图书馆学者不可回避的重要研究课题。
  自90年代前期开始的“情报”改“信息”潮流,使情报学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改名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然而,“情报学”(或“信息学”)从教育部本科生专业目录中消失,似乎预示着情报学快要走到了尽头。幸好,研究生专业目录还保留了情报学,但是,情报学的大旗究竟还能打多久?21世纪前10年,情报专家和情报学家必须正视这个问题,给出明确的回答。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必须从“情报”与“信息”的这两个基本概念的ABC入手。
  此外,能否找到一个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的上位学科,从而能够从容自如地应对下一轮本科生专业目录的调整,也是摆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2 数字图书馆
  从总体上看,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图书馆是以收藏印刷品为主的纸基图书馆。60年代,以计算机、通信以及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全面向图书馆领域渗透,将图书馆推向自动化发展阶段。70年代,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促进了图书馆联机系统和网络化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联机编目网络和一些商业化联机检索系统。80年代,图书馆联机系统进一步发展并与各馆建立的自动化集成系统连成网络,用户可以通过联机公共存取目录(OPAC)查询馆藏书目,通过联机检索终端查找二次文献信息。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图书馆自动化向着高度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虚拟化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长足进步和飞速发展,随着Internet的建立和广泛应用,数字图书馆成为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21世纪前10年,数字图书馆及其相关概念,网络环境下的馆藏发展、采访、分类、编目等技术服务、读者服务以及图书馆员素质的提高和角色的转换等均成为主要的研究问题。此外,如何对待、处理和解决数字图书馆从理论走向现实的技术实现问题也必然成为我们天天要谈论的主要话题。
   3 信息检索
  互联网向各个领域的迅速蔓延和扩张,使情报检索专家有点措手不及——原本属于自己的领地,突然间莫名其妙地挤进了许多不熟悉的面孔。不但“情报”被换成了“信息”的面具,而且还出现了“检索”(retrieval)被“存取”(access)或“搜索”(search )代替的趋势,人们已经或更愿意使用“网络检索”而不是“联机检索”。然而,两者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许多所谓“网络检索”,与其说是“检索”,倒不如说是“浏览”,因为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检索”,即“存储与检索”,或者说“放进去,拿出来”。对这种似是而非的概念,21世纪前10年有必要予以澄清,还“检索”以本来面目。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文献检索将不再继续占据情报检索的首位,人们越来越需要和关注数值检索和事实检索,信息检索的研究重点将从文献转向数值和事实。可以预料,知识组织与知识检索、自然语言理解和自然语言处理将成为信息检索新的生长点。
  卢小宾(东北师范大学信息传播与管理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大众传播与知识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21世纪文献信息领域将出现许多人们从未遇到过的需要重新认识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将涉及信息经济、信息组织、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信息教育等方面,我们不但要密切关注,而且还要深入研究。在此,笔者拟就上述几个方面简要论述一下未来10年也即21世纪前10年应予研究的重点问题。
   1 信息经济学
  包括:①关于新事实如何影响人类决策的抽象理论;②经济中信息流动本质和影响的广义实验研究;③对非精确定义的经济中“信息领域”产品市场的狭义实验研究;④一个组织中的信息创造和流动影响其效能的更为狭义的研究;⑤有关信息政策经济影响的评估研究。
   2 网络信息组织
  包括:①网络信息组织的节点;②网络信息组织的模式(见图1 );③网络信息组织内部和外部的财富通过市场机制的转化;④网络信息组织的管理;⑤网络信息组织的共同测量系统;⑥网络信息组织的共享通信系统。
   3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包括:①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集成,含系统设计、程序设计、机器与网络的管理、软件开发、教育培训等;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操作,包括系统控制与数据中心的管理、应用开发用的系统软件、图书馆和信息中心固有或图书馆和信息中心之间使用的各种应用软件等;③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交钥匙系统,含机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咨询、教育、培训等。
   4 网络信息服务
  包括:①网络服务,含事务处理服务、实用信息服务、数据录入等;②处理服务,含联机数据库或视频文本等的电子信息服务、增值网络、电子媒体、电子数据交换(EDI)等的网络应用;③专业服务, 含咨询、教育、培训、软件开发以及如Telneting、Gophers、广域信息服务器(WAIS)等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利用。
   5 网络信息教育
  包括:①知识教育——了解全球信息资源与服务的范围和使用;理解网络信息在解决难题和基本生活方面的问题;理解网络信息运行的体制、管理和提供渠道;②技能教育——对通过使用信息发现工具获得的重要网络信息进行反馈;通过将网络信息与其它资源联接来运行网络信息,提高其速度,或者提高信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的价值;使用网络信息分析提供旨在全面提高生活质量的服务。
  附图g91d01.JPG
  图1 网络信息组织模式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日右加希
  
  
  
图书情报工作京7~11G9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12001本栏目文章按来稿先后排列,排名不分先后。 作者:图书情报工作京7~11G9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12001本栏目文章按来稿先后排列,排名不分先后。

网载 2013-09-10 21:32:58

[新一篇] 專家筆會:新世紀新階段的中國人口發展戰略  佟新:從性別與發展的角度反思人口發展規劃

[舊一篇] 世俗化與科學的詮釋學因素  ——伽達默爾與愛爾蘭根學派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