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安慰你:现代焦灼的心灵?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对传统的反思是对生命本体的反思——我们不过是普通人,历史的进程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无庸置疑,我们除了跟随历史
车轮前进之外别无选择。农耕社会已渐行渐远,更重要的是,人类的能耐已大到可以为自己创造气候——小至
空调,大至生物圈,与农耕社会相关的节气、传统,也随之淡出。你再热爱它、再哭着喊着要它回来,它还是
要离开。即便回来,也已经带着不同的面貌,说不定已经沾上了洋气、说不定已经被商业包装一个另类购
物节、说不定已经被赋予另外的文化含义,被贴上了另外的标签,说不定……

但话又说回来了,脱离农耕社会以后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人们的感情需求却仍然没有脱离人们最初
的需求:需要爱、需要被人关注、需要在痛苦时有安慰、欢乐时有分享、需要生活内容既有多姿灵动跳跃
式节奏,又有沉静凝神内心自观。发达的科技能解决这些需求吗?这怎么办?肉体得到了享受,心灵却日益
焦灼?具有讽刺意义的悖论是:人类为自己造出诸般享受快乐的物质同时,居然还得为自己造出许许多多
抗忧郁药品。

于是回归传统成了又一个话题。理论上——严格意义上——回归传统这个话题更好比是时光倒流的科幻题目,
因为这是"Mission impossible",但既然有些传统具有某种鲜明的符号,把这符号拿来暂且安慰一下又有何坊
?比方端午节,吟诵《九歌》怀念屈原是一种符号,重读一下《九歌》有什么不好?这是非常优美的
诗歌啊;还有赛龙舟,不去考虑它的出处,只是为健身考虑也大有好处;还有包粽子,糯米与粽叶
的那种食品的绝妙搭配达到的佳美境界是肯德基老家的人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的——虽然他们发明了登月
飞船。如果有一天他们还发明出了自己吃饭机——我们也一点都不奇怪而且向他们表示祝贺。

想来凭着现代科技发展的能耐还完全可以造出最先进的抗忧郁药或是最灵验的抗癌药,可是它造得出“开心
丸”吗?造得出“后悔药”吗?

相形之下,传统的中医却似乎能给人心灵以安抚。它们的医学原理不是我们可以讨论的话题,对它们的感觉
我们倒可以表达一二。比如在西医令人恐惧的“癌症”名词面前,中医只是一个令人不那么心惊胆战的“郁
结”,结果不外是“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现在大家都知道很多疾病其实是心病,但心在哪儿?心是干什么的?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很不一样啊。在万般
无奈之下,“回归传统”就好像成了我们的一叶方舟。

端午节的原文化形态是全民防疫健身

农历五月初五(6月11日)是端午节。着名民俗学家、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
丙安认为,端午节两千多年来一直中华多民族防疫祛病、祈求健康的全民健身节日。但一段时间以来,端
午节被扭曲淡化得失去原有意义,应当尽快抢救和保护端午节原文化形态,使古老的民俗健身节日以其丰富
的文化内涵融入现代生活。

乌丙安告诉记者,端午节源于我国远古的祭龙日,当时的人们希冀以龙的威慑力驱除所有的灾疫邪崇。此后
端午节就以祛除病瘟、躲避兵鬼、驱邪禳灾的形式传承下来。赛龙舟,用五彩丝缠手足腕,用楝叶包米粽
,采插艾叶、菖蒲,取蟾酥,涂饮雄黄酒,调制朱砂酒,采多种草药,人身上及屋内各处悬挂香包,墙上张
挂钟馗画像或避邪印等等,都和上述节日主题息息相关。

为什么要选择农历五月初五呢?这是由于芒种过后,天气开始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
繁殖,易咬伤人。中国古书《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荆楚岁时记》也说:“五月五日,竞采
杂药,可治百病。”长此以往,遂成风俗。不但汉族在酷暑之前要进行这次大规模的防疫祛病活动,许多
少数民族也是如此。比如四川小凉山彝族群众就在端午节时进山采药,做防病治病之用。

乌丙安指出,人们习惯性认为端午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实际上那不过是湘、鄂一带的传说。而在江
浙,人们在端午节中又加入了祭伍子胥、纪念越王勾践及孝女曹蛾等内容。这种局部历史文化的延伸
毕竟不能取代全民性的民俗大节,现在应恢复端午节两千多年来防灾祛病、祈求健康长寿的本来含义,
抢救并保护其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态。当然这并不是说就不要过具有本地方特色的端午节,而是说应当在继承
全民共有共享的端午节民俗传统的同时,过好多样化的各具特色的地区性端午节。


文敏 2011-02-22 20:27:18

[新一篇] 時寒冰:從房價到經濟,走向崩潰亦或天堂

[舊一篇] 贊嘆BBS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