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欧洲的火药桶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南部,地接欧亚大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面积仅约50万平方公里,然而却有10个国家: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南斯拉夫联盟、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马其顿、罗马尼亚、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巴尔干各国的民族构成十分复杂,往往在一个国家中就生活着多个民族。
  巴尔干半岛自古就是各种势力争夺的敏感地带。本世纪巴尔干先后爆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希腊内战、波黑战争。如今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北约空袭南联盟的战争对巴尔干形势更具有威胁性。欧洲火药桶有再次被点燃的危险,这些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1.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1912年8月, 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爆发了反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的起义。9月,保加利亚、希腊、 塞尔维亚和黑山逐步结成巴尔干同盟。10月9日,黑山首先对土耳其采取军事行动,随后,保、塞、 希先后对土宣战,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全面爆发。11月28日,阿尔巴尼亚宣布独立。12月,在俄国、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压力下,保、塞与土签订停战协定。1913年5月30日, 土耳其被迫与巴尔干同盟签订《伦敦和约》,几乎丧失了其欧洲地区的全部领土。
      2.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巴尔干同盟因战果分配不均而矛盾激化。欧洲列强则利用巴尔干各国矛盾加紧对该地区的争夺,俄、法支持塞、希,奥匈支持保加利亚。1913年6月29日, 保加利亚突然向驻马其顿的塞、希军队发起攻击。7月初,塞、希军队奋起反攻,迫使保军撤退。7月10日,罗马尼亚对保宣战。7月29日,保加利亚宣布投降。8月10日,主要交战双方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保加利亚丧失了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获得的大部分土地。战后,巴尔干力量重新组合,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希腊接近协约国;保加利亚、土耳其则接近德奥同盟。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两次巴尔干战争使欧洲大国关系失去平衡, 加速了一战的爆发。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 使德奥同盟终于找到向协约国寻衅的借口。7月28日, 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8月,德、英、法、俄参战,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
  二战爆发时,巴尔干各国已置身两大营垒中: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加入轴心国阵营;希腊、阿尔巴尼亚加入反法西斯阵营。后来,南斯拉夫脱离轴心国阵营,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阵营。1940年在意大利进攻希腊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就蔓延到了巴尔干半岛。1941年德国、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亚进攻南斯拉夫。除土耳其直到战争结束始终保持“中立”外,巴尔干其他各国各民族都卷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5.希腊内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腊成立了以共产党为核心的民族解放阵线,并成立了人民解放军。1944年10月,人民解放军从法西斯德国手中解放了希腊大部分领土。当月,英军护送希腊流亡政府回到雅典,随后下令解除民族解放阵线武装。12月,希腊政府在英军支持下,挑战内战。1945年2月12日, 民族解放阵线鉴于希腊政府做出了实现国家民主化的承诺,同政府签订《瓦尔基扎协定》,并解散人民解放军。事后,希腊政府违背协定,残酷镇压民主力量并恢复君主制。1946年2月, 希腊共产党决定重新开展武装斗争,10月组成希腊民主军。1947年,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向希腊政府提供了3亿美元军事援助, 并派出军事顾问团,介入希腊内战。1949年10月,民主军孤立无援,内部分裂,惨遭失败。
      6.波黑战争
  1989年东欧剧变后,南斯拉夫联邦随即出现了民族分裂、国家解体的危机。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共和国率先宣布独立,南斯拉夫联邦开始走向解体。随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马其顿也宣布独立。
  波黑在南联邦6 个共和国中是民族结构和宗教信仰最为复杂的一个。1991年10月,当波黑议会在塞族议员反对的情况下强行通过《关于波黑主权备忘录》时,塞族代表退出议会和政府,并于1992年1 月成立了“波黑塞族共和国”。同年3月, 波黑政府又在塞族集体抵制下宣布独立。波黑塞族遂于4月7日宣布“波黑塞族共和国”独立。波黑局势急转直下,各地出现的零星武装冲突,很快演变成了一场战火燃遍全国的穆斯林(即伊斯兰教徒)、克罗地亚族、塞尔维亚族三方的民族大混战。对此,西方各国纷纷介入。
  1995年,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推行“军事加外交”战略,加大了干预波黑冲突的力度,最终迫使波黑在外力的强制下走向“和平”。12月14日,塞尔维亚、波黑和克罗地亚三国总统以及美、英、法、德、俄五国首脑和其他有关国家代表在巴黎爱丽舍宫正式签署了名为《代顿和平协议》的波黑和平协定。至此,持续近4年的波黑战争宣告结束。
      7、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
  科索沃是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那里占人口90%的阿尔巴尼亚族人要求科索沃独立,与阿尔巴尼亚合并。为此,他们组织了科索沃解放军,不断袭击塞族警察和军队而南联盟只同意科索沃自治,不允许其独立,要求保留在科索沃的驻军权,并不断打击阿族解放军。在近一年的科索沃危机中,已有2000多人被杀,20万人逃离家园。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支持科索沃阿族人。1999年初,更以武力相威胁,要求南联盟同意科索沃独立,撤出塞族军队和警察,由北约派军进驻科索沃监督执行。在几次谈判未果后,1999年3月24日, 北约绕开联合国,在没有得到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对南联盟发动了空中轰炸,企图以空中打击摧毁南联盟地面部队主力,以武力迫使南联盟屈服。至4月12日,北约20天的空袭已造成了南联盟约300多人死亡,3000多人受伤,大量军事、交通、新闻、工业等设施被严重破坏,经济损失不可估量。但北约的空袭并未能摧毁南联盟地面部队主力,也未能使南联盟屈服。战争将何去何从,人们正拭目以待。巴尔干局势重新动荡,既有内因,又有外因。
  就本地区而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巴尔干各国均一味模仿西方模式,导致经济一落千丈,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社会两极分化,官员腐败,犯罪猖獗,人们的失望情绪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民族分离、民族回归思潮才不断涌现出来,旧有的民族矛盾重新暴露。
  从外部因素来看,大国重新在巴尔干争夺主导权,同样是该地区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冷战结束后,美国、欧洲和俄罗斯将巴尔干视为重新划发势力范围的“试验田”。波黑战争结束后,美国已取代俄罗斯成为巴尔干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在科索沃危机中,美国态度强硬,多次威胁对南联盟动武,企图利用自己手中的王牌——北约削弱南联盟、俄罗斯在巴尔干的势力,并为北约在未来世纪的扩张和美国在全球继续称霸奠定基础。为此它们最终不惜动武以达到目的。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苏州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孙蕴泉20002000 作者: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苏州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孙蕴泉20002000

网载 2013-09-10 21:29:42

[新一篇] 展望東亞地區締結“FTA”的前景與問題

[舊一篇] 市場與國家相互關系的理論分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