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世纪后半期最具活力的经济现象
20世纪的世界经济是以贸易、生产、金融投资乃至经济政策、体制走向全球一体化为特征的。其中,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又是这一进程中最具活力的现象。
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推动和各国谋求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观努力的综合作用下,特定区域内的主权国家通过经济合作的承诺,或者组成更为严密的经济合作组织,以达成区域内商品流通、生产分工、要素流动的最优化,直至形成区域各国经济体制的统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是渐进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初成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而世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又要求确立与之相符的“生产的国际关系”即形成世界经济的体制。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其间的种种外交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看作是争夺建立世界经济体制的主导权的斗争。而二战后关于世界金融、贸易的安排以其成功的一面保证了50、60年代世界经济的高涨,也因其局限性促使人们进一步谋求建立更完整意义上的世界经济体制。有关的探索一是表现为关贸总协定关于世界贸易体制确立的努力(历时八轮谈判),二是表现为在区域层面上率先建立多边经济体制的尝试--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在50年代兴起时尚只是低目标、小范围的,但由于以欧共体为代表的初步目标、小范围的,但由于以欧共体为代表的初步尝试获得成功,从而掀起了60、70年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在非洲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间组建了一批(达16个之多)的一体化组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有部分组织至今运转良好,大部分组织由于种种原因而停顿甚至消亡。80年代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期,不仅合作方案的可行性大幅度提高,而且一体化的目标也愈来愈高。这一时期以多元化经济着称的亚太地区的一体化最为活跃。进入90年代,区域一体化浪潮进入鼎盛时期,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卷入了这一浪潮,同时以美洲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为核心板块的全球经济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成型。
二、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分析区域一体化的动机可以发现,这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两方面动机。一般认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形成区域规模经济,从而形成集团竞争力。1975年美国的GDP是15138亿美元,而欧洲国家中GDP最高的德国也只有4248美元,只有美国的1/4强,而当时欧共体9国GDP总值则达到13501亿美元,可以同美国相抗衡。事实上,以最初的比荷卢联盟到欧共体成立、扩大,其目的之一始终是谋求通过一体化构成同美国旗鼓相当的集团竞争力。至1991年,欧共体的出口贸易额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0%,达13706亿美元,同期美加墨三国的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比重为17%。西欧国家通过一体化确立了其在世界经济中“一极”的地位。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第二个显性动因在于,期望通过取消相互间各项贸易壁垒,促使要素配置,生产分工更趋合理,从而全面提高区域内的经济运行效率和社会福利。就自由贸易而言,由于区内贸易壁垒消除带来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就相当可观。1960年欧共体6国区内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34.6%,1970年上升到48.9%,1980年欧共体扩展至9国,其区内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为52.8%,1990年已超过60%,尽管这一庞大的数字使一些人惊呼其为“封闭性的集团经济”,但事实上在区内贸易比重持续上升的同时,欧共体同区外各国的贸易量也是绝对增长的。在总体贸易大幅增长的推动下,欧共体1984--1989年GDP每年以3.3%的速度增长,超出世界年均增长率0.4个百分点。此外,根据世界银行1991年的测算,1992年欧洲统一大市场形成,使劳动力、资本得以自由流动,由此带来的新增经济福利相当可观:由于取消贸易壁垒获益占欧共体GNP的0.2%,由于取消影响总生产的壁垒而获益占2.2%,由于更充分利用规模经济而获益1.6%,由于加剧内部竞争,减少企业低效率而获益1.6%。
另一个显性动机形成的背景是由于部分先期成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功,使其内部贸易比重增加。同时规模经济形成的对外集团竞争力加强,造成区外国家面临日益狭小的国际市场和日益强烈的国际竞争,从而在客观上迫使这些区外国家急切的投身于营造自己的区域集团,最终导致许多后起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其动机中初动成份多于主动成份。
如果仅仅拿以上这一显性动机作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原因显然是不充分的。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构成了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性的隐性动机。
20世纪的世界经济是一个走向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它追求的是全球尺度上的商品贸易、生产分工、要素资源流动和金融投资的自由化和财政、金融体制的一律,即构成一个类似于放大了的国民经济的运行体制。这也就决定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将面临重重障碍。
对主权国家的国民经济控制权和冲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合作障碍,更深层次的文化、意识形态障碍,等等都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步履艰难。但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决定了一体化是必由之路。那么在以关贸总协定谈判为代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艰难探索的同时,以特定的区域,即经济发展水平接近、文化背景相似、社会政治体制相融的地区为突破口,率先尝试建立区域的多边体制,并以此为增长极核不断吸收包容周边国家,从而以区域的经济一体化为样板,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成熟的基础上,得以较为顺利的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因此可以说正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区域尺度上率先进行一体化经济的培育,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做准备。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特性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其将近50年的发展进程中,表现出渐进性、不同步性和“封闭性”。正是这些特性,造成了区域一体化同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关系的争议。
根据区域一体化的经典理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模式具有渐进性。最低层次的是“自由贸易区”,在这一组织形式下,区域内各国所达成的只是内部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取消,成员国的经济,贸易政策相对独立。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便是“关税同盟”,同盟内除了商品自由流通,还通过建立统一对外关税,在对外贸易政策上取得统一。较“关税同盟”高一层次的是“共同市场”模式,除了统一贸易政策,更要求统一货币制度,并达到全部生产要求(技术、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动。“经济同盟”进一步在超越交税关系安排的基础上,将协调机制延伸至成员国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并谋求建立超国家的管理协调机构。而这一渐进式历程的最高目标则是“完全经济一体化”其实质就是最终形成一套放大了的“国民经济”体制。在区域一体化的实践中,首先呈现出的就是这种模式取向上的渐进性。比如欧共体,无论是1958年的《罗马条约》还是1991年的《马约》都在目标的设立上显示出严格的渐进性,这同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中量变、质变规律是相符的。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其发展进程中的不同步性是又一个显着特征。目前全球共有实际运作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包括单纯合作开发自然资源和论坛性质的)24个,其中有的已历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各阶段正向“经济同盟”迈进;而有的已成立20余载才刚达成统一关税(安第斯集团成立于1969年,1985年2月1日起对外征改统一关税);还有如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刚两年已见成效。总之,各种一体化进程或持续发展、或停顿消亡,或后起但加速发展,使得全球经济更显得纷繁复杂。如果对这一特征加以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不同步性背后的是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一致性。以欧共体为代表的是一种“北北”型的模式,即一体化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相对均一,这种一体化实质是发达国家间强强合作,根据生产的国际分工原理,这一模式有利于达成规模经济效益,一体化发展较为顺利。以60、70年代的众多非洲和拉美的一体化方案为代表的是“南南”型的模式,尽管同样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一致的区域实施一体化,但由于其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多为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经济,实施规模经济的可能性受到相当的限制,因而一体化倡仪虽早但少有成效。而近年发展前景看好的,如北美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则又是一种“南北”型的一体化模式。由于其兼具水平、垂直分工的可能性,故而其发展潜力,甚至有可能突破体制、文化的差异达成区域一体化。
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产生的所谓“封闭性”是造成人们对于区域一体化同世界经济一体化关系分岐的根源。实质上这一“封闭性”一方面同上述的“不同步性”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全球)一体化的成效在局部的反映。正是由于不同类型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不同步,使得某些地区一体化程度高于区外,较高的经济融合程度在区外看就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带有对外歧视性的封闭集团。客观的看,这种所谓的“封闭性”,正是一体化造成区内福利增加高于区外的反映,是全球一体化的美好前景的特定区域内的“缩微”。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封闭性”传达给世人的信息是:在不断加深区域一体化的同时进一步致力于全球经济一体化。
四、区域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区域一体化既为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现象,必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具有深刻的影响。尽管区域一体化同全球一体化显示出很大的融合性,但从建立全球经济体制和维护自由市场原则出发,区域一体化不可否认的存在着积极和消极影响交织的状况。
首先,由区域合作而形成的经济集团化一定程度上使国际经济竞争加剧。各个区域经济集团虽然对参与集团化潮流持积极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区域经济合作只是造就了一些封闭型的集团经济。在整个20世纪世界经济交流日趋活跃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只是使得在世界商品市场、劳务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上的国民经济与国民经济间的竞争日益为区域经济之间的集团竞争所代替。国际经济竞争的规模和层次空前地提高了。
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也给国际贸易带来了颇为矛盾的影响。以建立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区域经济合作,必然有利于区域内部的国际贸易大幅增加。同时,由于区外国家无法享受区内国家间的种种优惠,就使得区外国家打入该区域的市场,必然将面临同区内国家的不平等竞争,鉴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层次愈益提升,从互免关税到消除全部关税及非关税贸易壁垒,更发展到全部要素的区内自由流动,这种区外国家间的不平等竞争态势日益鲜明,从而使世界市场面临被分割的危胁,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同区域一体化之间显现出冲突的一面。1991年世界银行在其年度《世界发展报告》中就表示了对这种“冲突”的担心,其中例举了1960-1989年主要区域一体化集团内部贸易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表示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百分比在上升,但除了欧共体等极少数集团外,多数集团的内部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都未超过20%,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未超过10%。所以,区域合作不应当也不可能是封闭性的。进而,报告文声称:即使一个区域集团的成立初衷是使其成员国获得净收益,不论是实践上或是理论上,这种由区域一体化带来的贸易创造和转移,以及规模经济的达成、竞争力的提高等,都及不上从以全球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的多边贸易改革中所能得到的收益。换句话说,区域一体化引致的经济福利比不上全球一体化所能引致的福利;相反,区域一体化的成果还可能是以更大的全球自由贸易上的损失为代价。但是不可否认,仅仅以全球自由贸易为目标的GATT自1948年成立至今近48年中,历经8个回合的艰苦谈判,方才达成制成品关税的总体水平自40%降到5%;而欧共体则已经达成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彻底消除,并进一步达成劳动力、劳务、资本等全部生产要素的完全自由流动;NAFTA也计划用10~15年时间取消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反映了,尽管达成区域一体化带来的成果不如达成全球一体化的大,但由于其可操作性强,阻力相对小,见效快,到很合适地充当了全球一体化的一个超前性的探索和尝试。
因此,如果就区域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加以总结,笔者认为,鉴于至今还没有数据证明由于区域内部的自由贸易或经济融合,使得该区域同区外的世界的贸易交往绝对减少了,或使得区外世界的经济净福利受到损失,我们就没有理由认为区域一体化是有悖于世界经济发展轨迹的。区域一体化所引致的世界经济是这样一个图景,在正常发展或者竞争更加激烈(但无害)的世界经济中,存在着众多的经济发展区域,在这些区域中自由市场原则和经济体制得到更好的维护,并且当其中某一经济成果为各区域所共有,它也就自然地演化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成果。
五、区域一体化: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阶段
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的阶段。在空间上表现为世界一体化的局部实践,而时间上表现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前奏和阶段性的探索。
在空间上,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使全球经济组成一个网络系统,并遵循一个类似于国民经济的运转体制。因此从这一角度讲,区域一体化与全球一体化在目标模式上是一致的,即追求各自范围内经济活动的系统化和一律性。差别只在于系统涉及的空间尺度的不同,一个是追求特定区域多边经济的系统化运转,另一个是追求形成更宏观的全球经济系统化运转。显然,世界经济体制的形成必然有赖于局部的区域多边经济体制的率先形成。因此,可以得出,世界经济一体化必然是一个从全部到整体,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化的经济体制的构筑过程。欧洲从最初荷比卢三国同盟到欧共体6国(1958年)、9国(1973年)、12国(1986年)到目前欧盟15国,这一发展过程就明显地是一个从核心网络系统形成,到系统在空间上不断拓展的关系。
从时间阶段而言,区域合作作为一体化的一个中间阶段是全球一体化的一个前奏。还是以关贸总协定谈判作为全球一体化努力的代表,自1948年创立,1995年7月1日完成其历史使命,其达成的不过是贸易层面的全球一体化(甚至比较欧共体的零关税而言,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而欧共体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实践已进入货币、劳务、生产直至整个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的阶段。唯有区域组织在各个领域的一体化实践的成功,才能引导这些区域一体化的成果在全球加以推广。因此,在探索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不能因为区域一体化所呈现出的集团封闭倾向而对其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贡献加以否定。事实上,呈现出的所谓集团封闭性一定程度上不过是由于区域经济体制形成使成员国的向心力增强,这正是一体化所引致的系统优势的表现。按关贸总协定本身而言,作为全球自由贸易的代表,在全力倡导经济原则的同时,也在其条款中对区域性贸易的一体化安排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即允许在满足一定标准的情况下,以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形式建立区域贸易集团;允许这类区域贸易组织偏离其倡导的最惠国待遇准则,对集团内成员给予特殊贸易优惠;只要求这类区域合作是促进区域内国家间的经济一体化,同时又不对区外国家形成新的贸易壁垒。不难看出,关贸总协定的这一政策正是基于同样的考虑:区域合作可以是全球一体化的准备,全球一体化可以将区域一体化的成果作为其更广泛、更普遍的全球经济体制协调的基础。
可以预见,随着本世纪最后几年,区域层次上多边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21世纪将真正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纪。
(责任编辑:陆福英)
世界经济研究沪035-038F107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屠启宇19951995 作者:世界经济研究沪035-038F107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屠启宇19951995
网载 2013-09-10 21: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