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与外资流入——日本在欧美的直接投资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90年代以来,区域一体化协定迅速增加。截至2003年5月,区域贸易协定(RTAs)已经多达265个(WTO,2003),其中绝大部分是在90年代签订的。由于区域协定大都带有封闭和排他的特征,这些协定的增加、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性质的变化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区域协定是否与以贸易自由化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制相容。一种担心是这些区域协定会对非成员国进行歧视,协定中的贸易和关税规则会增加跨区成本,从而阻碍了区域之间的贸易。但是,不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功过是非,世界经济的确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以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合组织(APEC)为主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区域一体化的兴起,将对跨国公司国际生产和FDI全球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区域一体化和外资流入效应
    区域一体化主要指区域内贸易壁垒和投资限制的下降或消除。任何能够导致国际直接投资发生变化的事件,总是首先通过它对决定直接投资的各类因素的影响来发生作用的。所以,要分析区域一体化与FDI的联系,回顾一下国际生产理论中有关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行为并非一种孤立的活动,而必须同国际生产的其他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完整的解释。根据这一理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要取决于三组相互影响的因素,即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区域一体化主要通过改变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对FDI的方向和规模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静态效应主要是指,伴随着由于相对价格的变化引起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而产生的投资转移和投资创造效应,而动态效应则是和区域一体化的中长期投资效应相联系的。
    1.区域一体化的静态效应
    早期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认为,贸易和资本流动是服务于国外市场的两种替代方式。从贸易和要素流动性关系的理论来看,关税壁垒有助于促进进口替代型FDI,而总体关税的降低将会减少FDI流入,甚至会促使跨国公司抽回国外的原有投资。非关税壁垒和FDI的关系也是如此:如果一体化安排减少或消除了非关税壁垒,那么,出口而不是在国外生产可能是跨国公司所选择的更为可行的模式。但是,也有研究认为,FDI能用于保护跨国公司的无形资产,即采用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服务于东道国市场比产品出口或技术许可更加有利可图。在国外市场中,本地企业对当地市场、消费者偏好及经营实践经验等具有更深的了解,以国际化经营为目标的跨国公司要在国外市场中成功地与当地企业竞争,就必须拥有当地企业所没有的无形资产,比如工业技术和市场营销特长,以便获得竞争优势。对无形资产的有效开发要求公司通过建立国外分支机构来实现国际经营内部化。由于产品出口和技术出口等其他国际化经营方式需要承担相对较高的交易成本,因此,即使国家之间不存在任何贸易壁垒,FDI也有可能产生。比如,尽管OECD国家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都比较低,但是却存在着大量的相互投资。这种现象可能说明了跨国公司“内部化”动机在对外投资中的相对重要性。事实上,虽然这种“内部化”观没有强调贸易壁垒的投资效应,但无疑它确认了市场规模和竞争对FDI的促进作用,而这些促进因素和区域一体化又是紧密相关的。
      表1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存量)(%)
       1980  1990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EU      10.6  17.7  19.3  18.1  19.3  19.7  22.8NAFTA     29   44.4  39.7  42.8  49.7  50.3  48.9亚洲“四小” 9.6  8.3  12.3  10  8.6  8.3  7.9中国      0   0.9  7.8  6.6  2.9  3.1  3.3其它     50.5  28.4  20.8  22.4  19.4  18.4  16.9总计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XIE Zuo-shiCapital flight will decrease the output of capital-intensive product and labor-intensive product,and what's more,it will make the decrease of capital-intensive product more serious than that of labor-intensive product.Capital flight will also lower the proportion of capital-intensive industry under an equilibrium state,and intensify the industrial stock adjustment in countries at the early stage of transition.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during this period is nothing but to lower the proportion of heavy industry in economy.However,due to the high capital intensiveness and special function of assets,the stock adjustment of heavy industry will result in a high sunk cost,which in turn will further worsen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赵卫东 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 作者:国际经济合作京39~44F8世界经济导刊赵卫20042004原苏联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由于忽视了经济体制因素,所以未取得预期成效。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转轨后,由于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市场功能未能有效发挥,所以仍未改变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市场经济体制是生成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惟一的条件。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经济体制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02AJJL006。祝东力
    
    
    

网载 2013-09-10 21:29:17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