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贸易,也具有不同于以往经济形态的特点。蓬勃发展的国际贸易,被赋予时代的变革色彩。
知识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科学技术从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为内生变量。进入90年代后,知识投入越来越多的超过物质投入。科技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从1994年起主要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摆脱低速增长,1997年达到3%的增长速度。可见,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强化和显着,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
第二,人力资本的主体是知识型劳动者。知识型人力资本是以高智能、高技能为核心的资本,国家和企业对知识型劳动者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这种依赖性的必然后果是现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发达国家的普及,它培养了一大批能够掌握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劳动者。
第三,知识经济是创新经济。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知识的创新和积累成为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措施。缺乏创新、无力创新的企业、国家就会失去竞争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贸易特点
1.国际贸易结构出现软化趋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贸易中,高科技日益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国家和企业对研究和发展(R&D)的投入不断增加, 发达国家R&D的投入占GDP的2%至3%,国外大公司R&D 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至20%,从而大大改变了国际贸易结构。整个国际贸易结构出现软化趋势,国际服务贸易和要素贸易比例迅速上升,“无形”的服务以高科技为载体,实现“有形”化,微电子技术使服务项目、种类、手段等发生重大变革,产业结构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倾斜。到21世纪初,在全球范围内,服务业将占世界产业的60%。
2.国际贸易市场一体化。
近10年来,服务贸易正以平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长;世界商品贸易量的增长,已连续6年超过世界生产增长率, 世界贸易额占世界GNP 的35%左右。而且跨国公司以其雄厚的实力辐射全球,推动了国际贸易市场一体化。全球跨国公司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控制了将近60%的世界市场、80%的技术专利,不仅推动了其内部贸易的发展,而且还进行相互间的兼并、联合、参股,使世界市场更加融为一体。
3.降低国际贸易商品的成本,使世界消费者收益。
一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手段更加迅速、便捷、准确,降低了交易成本。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交易费用越来越少,大大降低了贸易商品的成本。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应用降低了贸易商品的生产成本。先进科技的应用,降低了原材料、能源消耗和劳动的耗费;世界各国间开展的国际贸易,使科技占优势的产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从而降低贸易商品的生产成本。
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促进我国外经贸发展
1.加速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升级,优化贸易商品结构。
目前,一方面,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总体上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出口产业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而且我国加工贸易所占出口比重超过50%以上,过于向初级加工部门倾斜,造成出口增长乏力和贸易条件恶化,形成需求结构高级化与供给结构低级化的矛盾。因此需要根据我国的技术优势,选择一批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的非成熟技术产品,由国家大力扶植,增加R&D投入,把引进、开发新技术与企业的现有改造结合,形成独立的研究开发能力。
另一方面,在替代进口活动中,中国也重视技术和项目引进,但情况不尽理想。关键技术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移动通讯市场95%以上为外国产品占领,微机产业还只是组装型产业。1979年至1990年,中央和地方引进技术和项目至少在14000个以上,合计总额大约达302亿美元,远远超过日本经济成长时期1950年至1979年的105亿美元。 但这些技术引进并没有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只是外国的技术分厂,没有注意消化、吸收引进的新技术,也没有相应的条件进行技术革新,形成“引进—落后—再引进”的循环格局,大大制约了产业进步与升级,使贸易结构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应该及时调整贸易结构,增加我国短缺的资源产品进口、技术引进和机器设备的进口,重点购买技术专利,坚持少进口、多研制,并形成相应的生产开发能力。
2.重视知识型人力资本,培养国际贸易的“复合型”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人力资本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要素。知识的扩展速度和影响领域,明显影响国际贸易的速度与成败。从我国情况看,应当属于劳动力供给无限的国家,但实际上中国的人力资本结构是一种“小托大式”结构,高智能、高技术劳动力所占比重极小,却承载着12亿人口的现代化重担。特别是国际贸易领域,以前计划经济下的人才培养、教育与使用,与知识经济的要求有很大差距。
3.建立技术进步与创新系统,加速科技成果向贸易领域的生产力转化。
针对我国企业对新技术的吸收消化能力、自主开发能力偏低、关键技术又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现象,迫切需要发展建立技术进步与创新系统。国家和企业要建立一支素质较高、规模较大的研究开发队伍;并从政策、投入、奖励等方面大力倾斜;形成一批职业企业家敢于创新、承担风险;建立科研、设计、生产一条龙的系统,否则,三者脱节,会搁浅或延缓技术创新进程。强调从知识形态转化为物质形态、从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速科技成果向贸易领域的生产力转化,获得国际贸易竞争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
国际经贸消息京②F52外贸经济、国际贸易张芬霞19981998 作者:国际经贸消息京②F52外贸经济、国际贸易张芬霞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1: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