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古文佳句,学物理知识 (一)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赏古文佳句,学物理知识 (一)

               福建晋江南区中学    庄灿煌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代代相传,继承发展,影响着世界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瑰宝。古文特别是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学中的灿烂文化,它以集中的内容、饱满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创造高超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中也蕴藏着大量的物理知识。笔者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尝试将古文佳句引入物理教学,或活跃课堂,或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以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感熏陶、人文感化、精神引领之功效。下面选取几则与初中物理知识有关的古文佳句与读者共赏。


    1、古文佳句中的声学知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赏析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着名之作。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托,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全诗情景交融,为七绝之典范,饱含了众多物理知识。“ 月落乌啼霜满天”描写了秋天白天温度相对较高,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当夜晚来临时,气温急剧下降,空气形成了固态冰晶附着在树木、花草、地面、房屋屋顶表面等处,这就是霜(凝华)。而“夜半钟声到客船”是因为敲棒敲击钟,钟振动而发出了声音,那悠扬的夜半钟声可以从山上传到客船,可以隔河传到彼岸,引起了人们的听觉。夜间为什么会传得远呢?道理之一是:夜深人静,背景噪声小了,人更易于辨别远处传来的声音;另一原因是在夜间,靠近地面的空气逐渐冷下来了,声音更容易沿地面传播,因而夜间声音能传得更远,特别是“霜满天”这样寒冷的天气,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赏析  这两句诗写两岸猿猴啼声不断,回荡不绝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啼不住”,并不是说三峡两岸猿猴一直在不停地鸣叫,而是衬托出船速飞快,第一只猴的叫声未绝于耳,第二只猴的叫声又传来,就像呼呼掠过的江风一样,无头无尾,连续不断。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在山中的回声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这首诗历来也被人们视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可谓当之无愧。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赏析   王之涣存绝句六首,皆历代传诵名篇。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杨柳”指的是《折杨柳》曲,“何须怨”不作怨到“绝望”理解,作自我解嘲未始乎不可。“怨”是含蓄的,并未失“盛唐之音”特色。“羌笛何须怨杨柳”跟声学就有关联。管乐器发出的声音其音调、音色、响度与多种因素有关。除了跟乐器所选材料的材质、硬度、长度、厚薄、直径、谐振腔的结构等因素有关外,还跟演奏人吹气流的强弱、频率、音色、技巧等有关系。从物理学角度讲,“羌笛”发出声音不好听,可能就要“怨杨柳”了。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唐·王维·鹿柴】

   赏析   此诗反映“诗佛”王维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绝妙之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表现出作者“诗中有画”的特点。空旷的山林里看不到一个人影,只是能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人语响”描述了声音在山谷中传播时,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现象,当反射回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就可以分辨出回声,声音在山谷间来回反射,可以多次听到回声。


    2、 古文佳句中的光学知识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

    赏析  这是一个精心剪裁出来的场面,写出来却是那么自然。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骨子里是愁,却偏要言乐;明明孤独无知音,却硬要说得热闹。由此可见,诗人尽管寂寞失意,却仍不失潇洒飘逸之风。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之所以成三人,是因为作者和月亮(幻觉为人)以外,还有一个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人影。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赏析  《岳阳楼记》因文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而名留史册,而文中的“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亦是写景名句。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由于光的反射,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碧玉。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唐·于良史·春山夜月】

    赏析   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风格清淡闲雅,描摹物态历历如绘、极富神韵,读来令人唇齿留香、畅快不已。掬起一捧水,月亮就好象在你的手里了;在花丛里玩得久了,连衣服都沾满了芳香。本意是作者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并融入到这美好景色中去,物我两忘。其禅意是说,你只要静下心来,沉浸到纯净无的境界中,反而会得到另外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或感悟。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掬水月在手” ,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这是光的反射现象中的平面镜成像;“弄花香满衣”写山花馥郁之气染上衣襟,将花香一分为二,这是分子热运动中的扩散现象。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唐·高骈·山亭夏日】

    赏析   诗人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悠闲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浓阴”是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所形成的无光区域;而“倒影”则是光反射时的成像现象,并且所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五代·旧唐书·魏征列传】

   赏析  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从物理学角度看,这是属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从而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怎样对待它,它就怎样对待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赏析   “月有阴晴圆缺”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句可以看成作者的领悟:月亮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她也有着自己固有的悲痛,同人有“悲欢离合”一样,她也有着“阴晴圆缺”,这世界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每一件事物都处在自己固有的缺憾之中。明白了这一点,再怨天尤人有什么意思呢? 作者由于受庄子、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宠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是苏轼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揭示了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3、古文佳句中的参照物知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赏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我一定要攀上泰山顶峰,看脚下的群山是那样的低矮和渺小。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壮志(这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少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原因。)。 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以泰山为参照物,其它物体相对较“小”,可以看出青年诗人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此句既是盛唐的时代精神的概括,又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启示。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唐·无名氏·浣溪沙】

    赏析  本文作者对乘船情景的描述涉及到参照物的选取问题。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得到的观察结论往往是不一样的。在词中,作者先是以船为参照物,得出“山来迎”的判断。接着他以滩头作为参照物又得出“山不动”、“是船行”的结论。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赏析  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前面语句都是写地上的景物,接下来作者把笔锋一转,画出“夕阳西下”的天空,以地面为参照物,太阳是运动的,而且是向西运动的,为地上的景物绘就了一轮血红的西坠的夕阳作屏幕,落日残照,本易引人惆怅、伤感,却又偏偏“西下”,就更增添了一层怅神寒骨的迷离之意。“夕阳西下”又与“昏鸦”“西风”一起点名时光紧迫,已到暮晚,季节上到了游子归家的季节,可这个时节、这种时辰却仍有“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怎不叫无家可归之人痛断愁肠?一个“断肠”,把“天涯沦落人”的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感受与苦楚传达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

    赏析  “两岸青山相对出”意指群峰夹岸,舟行江中,产生一种山动船不动,两岸青山由远及近排闼而来的错觉。“相对出”,把静止的山变成了动态的生命,它们从远处走来,这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一片日边来”意指从两岸青山之间远望,长河无际,水天相接处,一叶孤舟从灿烂红日处缓缓走来,这也是以船为参照物。这首诗作为盛唐时期抒情诗歌的代表作,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4:46

[新一篇]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舊一篇] 賞古文佳句,學物理知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