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译文]  像那位齐人与介子推,究竟是谁贤谁愚,千百年后又有谁知道呢?如今一眼看过去,满地都是蓬蒿,同样不过是一堆土丘而已!

  [出典]  北宋  黄庭坚  《清明》

  注:

   1、《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2、注释:

     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开。

     冢:坟墓。

    蛰:动物冬眠。

    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诗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

    士甘焚死不公候:这句诗用的是春秋时的一个典故。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

   是:对,正确。

   蓬蒿:“茼蒿”的俗称。此指杂草。

 

 

   3、译文1:

     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另人哀愁的景象。唇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

     译文2:

     清明时节,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一声春雷惊天动地,加上如油的春雨滋润万物,郊原桃红李白,绿草如丝遍地,万木争荣竞秀,清明佳节时的春气给宇宙带来了无限生机。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碌,宁可隐居山中。像那位齐人与介子推,究竟是谁贤谁愚,千百年后又有谁知道呢?如今一眼看过去,满地都是蓬蒿,同样不过是一堆土丘而已! 

    译文3:

    清明节时桃李绽包吐艳,而野外田间的荒冢却一片凄凉。雷声惊天动地,惊醒了冬眠的龙蛇百虫,春雨充沛郊外原野上草木发芽嫩绿。想当年那齐国人乞食于坟墓之间,还向妻妾夸耀;更有那介子推宁死不贪图公侯的富贵。像齐人那样贫贱愚蠢或像介子推那样贤能清廉的往事,至今还有多少人知道呢?眼前只见满目蒿草的荒冢而已。

 

 

   4、黄庭坚生平见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由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只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这正如当代人所说,无论你作官还是为民,最后都要回到同一个点:老去。只是生命的过程并不一样。作者这首清明诗,立意就深刻了很多,不仅仅是凭吊亡人,更是警醒活着的人。

 

 

   5、该诗写于宋徽宗崇宁二年,时黄庭坚因新旧党争被罗织罪名,再贬广西宜州,十个月后,诗人溘然长逝。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6、一九七五年四月初的一个下午,八十九岁高龄的蒋介石斜倚在士林官邸卧室的电动升降病床上。蒋介石这天的精神不错,他呼唤值班的台北荣民医院护士罗小姐。蒋说,过两三天就清明了,你替我念几首描写清明节的古诗吧!罗小姐翻开蒋介石常看的那部《唐诗三百首》,她起先念的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蒋介石对这首熟悉的诗没有特别的感觉,只让罗小姐念了一遍,就转念别的诗句了。罗小姐接下来念的是宋朝诗人黄庭坚写的《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当念到最后一句时,蒋介石脸上肌肉突然略微抽搐了一两次,他说,这首诗写得好,你多念几遍。罗小姐起先还不太懂诗里的意思,一边念,一边看书里的语译,她才晓得这句"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意思是说,人活着的时候,不论你是圣贤还是平庸之辈,生命结束的时候,留在人间的不过是长满野草的小土堆。

 

 

   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断魂之一半原因是悼念亲人,另一半却是哀叹人生之不易。功名利禄,有时几乎唾手可得,却最终擦肩而去,花落别处。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占了十之八九。雅的用信佛诵经或督信上帝来逃避,俗的就打麻将坐酒吧以麻醉。

   考查清明的起源, 古谚就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可见古之清明节只是植树节,后来出了一个割肉奉君却又不求封赏的名士介子推,恰好,他被焚死之日与清明接近,于是才有了清明节祭祀扫墓的习俗。看如今,有钱的可以为宠物造几十万的墓,没钱的却连住房都买不起,难怪黄庭坚会发那样的感慨了:“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8、黄庭坚的这句诗: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把它作为当今社会的坦实写照,完全不为过。 

    以无知为荣。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已经无可治了,不学无术的人却通受到社会的追捧,却能无限荣耀地生活,还被舆论说成了天真单纯,整个就一脑子里可以养鱼的250,却成了可爱的天使,危哉,我盛大中华。
 
    这个时代造就不了英雄。记得以前我对学生说要学习英雄雷锋、英雄赖宁,现在的孩子们呢,学习英雄超女,学习英雄刘翔。中国人是很会打圆场的,于是发明了句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能出位出格你就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于是木子美、芙蓉姐姐之流就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挥之不去。是社会已经没有值得崇拜的人了,一个民族已经成了行尸走肉,找不到作保任何的信仰了。为了找一个可以称得上时代英雄的人物,媒体可是下了很大的功夫,“请问你在和歹徒搏斗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是用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组织出来的最愚蠢的话。
 
    不过这样下来,人和人真的是很平等了,大家都是垃圾,谁也不要说比别人高人一等。同是垃圾也能被分出级别来。屎壳郎甲对屎壳郎乙说,我的成份比你好,我是吃牛屎的,你是吃猪屎的。哈哈,我觉得屎壳郎比人强多了,至少它没说,我比你优越,因为我爸是吃牛屎的,你爸是吃猪屎的。
 
   可悲啊,偌大一个山丘,找不出一棵像样的树来。
 
 
 
   9、中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当你愤慨于生活中种种的不公,却又无可奈何时,读一读黄庭坚的“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你就会获得解脱。而当你意志消沉、黯然神伤时,读一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不快都是过眼云烟。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古诗词就是我枕畔的《圣经》。

    这些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词句,在于他们有着对黑暗永不妥协的精神。他们高洁的灵魂,使个人的不幸得到了升华。杜甫评价李白时,曾满怀怜惜和愤懑地写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而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诗人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这也是我深深喜爱他们的原因。
 
 
 
   10、春风荡漾,把“清明”送到了我们面前。这是一个慎终追远的日子。人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去植树、、去踏青去放飞春天的梦想。
 
    在对先人的无尽缅怀中,我们得到一种强大的生命更新的力量。望着先人们的灵魂栖息之地,我们感到时光在凝固,记忆在凝固,思想也在凝固,在风化,在消逝……春雷万钧,惊醒了万物,为何不能惊醒前贤?春雨绵绵,芳草萋萋,桃李盛开,万物生生不息,为何人生没有轮回?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无论智愚高低,无论生前如何极尽奢华,也无论死后多么哀荣,最后都难免是蓬蒿一丘。在清明这个节日,跪在先人的墓前,点一炷香的过程,是崇敬;摆一篮祭品的细节,是孝道;焚几许纸钱的瞬间,是思念;再三叩首的礼仪,是虔诚。剪除坟头的荒草,往坟头添几捧黄土,这是我们这些生者唯一能做到的感恩。
 
 
 
   11、在众多的清明诗中,当我读到北宋诗人黄庭坚的《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又有了另一番感慨和感悟。诗人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并感叹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人生的意义却是大不相同,这恐怕是清明诗的又一境界和新的高度。 
 
 
   12、清明时节,杨柳依依,桃红柳绿,百花争艳,而在黄庭坚的《清明》诗里,却别具一格: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絷,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生机勃勃的季节里,诗人由生想到了逝者,由逝者思考到人生的意义。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有人萎琐卑微,正如诗人笔下的齐国人,偷吃祭品,依靠死人为生,还在妻妾面前吹虚,洋洋自得,做人毫无尊严;有人高风亮节,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介子推,宁死也不屈服于高官厚禄,因为他清楚在尔臾我诈的官场,难保清明之态。
  那么,诗人的人生观呢?——“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今朝有酒今朝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清明祭祀,诗人感叹,人生有酒须当醉,九泉之下哪有酒兴呢?
  君不见,寒士王禹偁“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之孜孜不倦;
  君不闻,僧吕仲殊“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即清明)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的洒脱与清高。
  逝者曰:舞榭歌台,富贵荣华,不过,过眼云烟。
  活着的人问:人生清明,会朝清明还难以实现吗?

*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4:46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