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细细看来,那不是杨花,点点飘絮是离人泪盈盈! 

  [出典]  苏轼  《水龙吟》

  注:

   1、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sì)。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2、注释:

     这首词大约是宋神宗元佑四年(公元1081年)春,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章质夫:名楶,浦城(今福建蒲城县)人。当时正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经常和苏轼诗词酬唱。他的《水龙吟·咏杨花》原文如下:“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水龙吟:调名。首见于柳永咏梅之作。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鼓笛慢》、《海天阔处》、《丰年瑞》等。 

    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和诗或词。章质夫:名栥(jié),字质夫,福建蒲城人,历仕哲宗、徽宗两朝,为苏轼好友,其咏杨花词《水龙吟》是传诵一时的名作。

    从教坠:任(杨花)坠落。

    “思量”两句:指杨花看似无情,实际却自有其愁思。

     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这里反用其意。  思:心绪,情思。

    萦:萦绕、牵念。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白居易《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困酣”二句:用美女困倦时眼睛欲开还闭之态来形容杨花的忽飘忽坠、时起时落。娇眼:形容柳叶。柳叶初生时,如人睡眼初展,故称柳眼。

    “梦随”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落红:落花。缀:连结。

    萍碎:相传杨花入水化为浮萍。苏轼《再次韵曾仲锡荔支》:“杨花着水万浮萍”。自注云:“柳至易成,飞絮落水中,经宿即为浮萍”。

 

    3、译文1:

    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无人怜惜任凭它衰零坠地,它抛离家乡倚路旁,细思量仿佛无情,却是含有深情。受伤的柔肠婉曲,困倦的娇眼昏迷,欲开又闭。梦魂随风飘万里,追对情郎去自动了又被黄莺儿叫起。不恨此花飘飞落尽,却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旧枝重缀。清晨淋过陈雨,何处有落花遗踪?它飘入池中,化成一池细碎浮萍。三分春色姿容,二分化作尘土,一分坠入流水无踪影。细看来,那不是杨花呵,点点飘絮是离人泪盈盈!

     译文2:

    杨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任由它飘坠。离开了树枝,飘荡在路旁,看起来是无情物,细想却荡漾着情思。它被愁思萦绕,伤了百折柔肠,困顿朦胧的娇眼,刚要睁开又想闲。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我不怨杨花落尽,只怨那西园,落花难重缀。早晨一阵风雨,杨花踪迹何处寻?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满园春色分三成,两成变尘土,一成随流水。细细看,不是杨花,点点全是分离人的泪。

    译文3:

    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无人怜惜,任凭它衰落坠地。它抛离家乡倚在路旁,细思量,它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受伤的柔肠婉曲,困倦的娇眼昏迷,欲开又闭。梦魂随风飘去万里,正追随情郎而去,无奈却被黄莺儿叫起,惊醒了好梦。

    不恨此花飘飞落尽,只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旧枝重缀。清晨小雨初歇,何处有落花遗踪?它飘入池中,化成一池细碎浮萍。三分春色姿容,二分化作尘土,一分坠入流水无踪影。细细看来,那不是杨花,点点飘絮是离人泪盈盈! 

 

    4、苏轼 生平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后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风貌,也有娱宾遣兴,秀丽妩媚的姿采。诸如咏物言情、记游写景、怀古感旧、酬赠留别,田园风光、谈禅说理,几乎无所不包,绚烂多姿。而这一部分占了苏轼全词的十之八九左右。虽然也有“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大悲叹,但更多的却是“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的小恻隐,他逃离了仕途官场的蝇营狗苟,开始静观自然:“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他越来越觉得文字难以承载内心之痛:“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他将自然与人化而为一:“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其间大有庄子化蝶、无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对现实的对政治的不满、歇斯底里的狂吼、针尖麦芒的批判全部驱逐了。其题材渐广,其风格渐趋平淡致远。

   

 

    5、苏词向以豪放着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寻味。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点春光,送走春色;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细小,隐身枝头,从不为人注目爱怜。

  次句承以“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此处用反衬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三句承上“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不说“离枝”,而言“抛家”,貌似“无情”,犹如韩愈所谓“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实则“有思”,一似杜甫所称“落絮游丝亦有情(《白丝行》)。咏物至此,已见拟人端倪,亦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喻指思妇、离人,可谓咏物而不滞于物,匠心独具,想象奇特。

  以下“梦随”数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怀人不至引发的恼人春梦,咏物生动真切,言情缠绵哀怨,可谓缘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轻灵飞动。

  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

  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句,苏轼自注为“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给人以佘音袅袅的回味。

 

   6、“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仔细看来,那点点飞落的不是杨花,而是离人的眼泪。刻画了一个思妇的形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随风万里,寻郎去处,是写杨花,亦是写思妇,可以说是遗貌而得其神。而杨花飞尽化作“离人泪”,更生动地写出她候人不归所产生的幽怨。

    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

  朱弁《曲洧旧闻》:章质夫杨花词,命意用事,潇洒可喜。东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反觉章词有织绣工夫。

  魏庆之《诗人玉屑》:章质夫咏杨花词,东坡和之,晁叔用以为:“东坡如王嫱、西施,净洗脚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哉!”是则然也。余以为质夫词中所谓“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亦可谓曲尽杨花妙处,东坡所和虽高,恐未能及,诗人议论不公如此。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此词是和作。咏物拟人,缠绵多态。词中刻画了一个思妇的形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随风万里,寻郎去处,是写杨花,亦是写思妇,可说是遗貌而得其神。而杨花飞尽化作“离人泪”,更生动地写出她候人不归所产生的幽怨。能以杨花喻人,在对杨花的描写过程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比章质夫的闺怨词要高一层。   

    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也就欣然和了这首《水龙吟 .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

    苏轼的《水龙吟》其上阕写杨花“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看似在写杨花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其实是以人状物,或者状物写人,因为从杨花的意象中,读者可以看到一思妇的形象,但柳絮与思妇二者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貌似神合的境界,此所谓人的物化,人与物融为一体,不可生分。

    词的“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最后一韵,不只是归结性的词句,更是升华性的妙语,它全篇能震撼读者的点睛之笔。那沸沸扬扬,飘忽迷离的柳絮在诗人的眼里竟然“点点是离人泪”!这一韵从状物移笔于人,想象大胆夸张,感情深挚饱满,笔墨酣畅淋漓,极尽婉约之无穷意味。

    《水龙吟》是苏东坡婉约词中的经典之作。我们从中领略了豪放词人的婉约风格的一面,体验到诗人感情丰富、细腻而柔美的内心世界。

     咏物是苏轼婉约词的主体之一,而他的许多写景怀古、赠人、纪行的词章也皆以婉约见长。例如:《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以景寄情,表达了怅然若失的情怀,体现了清空灵秀的艺术风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抒写了物是人非的伤感,表达了倦于宦游天涯的哀情,体现了婉转缠绵的艺术风格。

 

    7、东坡居士苏轼,生活于“百年无事”的北宋中叶。这位千年难得的天才文人,在词的创作上,颠覆了“词为艳科”的庸俗品位,“诗余”的附庸地位,只写闺怨、别情的仄逼题材范围,将词推到了正宗的文学艺术高雅的殿堂,“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埃之非。”(胡寅《酒边词序》)

    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风,李清照、柳永的婉约词风,历来被相提并论。在《吹剑续录》里有这样的佳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卓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这个故事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了苏轼所代表的豪放派和柳永所代表的婉约派词在风格上的迥然不同。我们在诵读苏子的“大江东去”或者“老夫聊发少年狂”时,固然被其激越的情情和豪迈的风格所倾倒,而当我们在诵读他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或者“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时,又不得不被其哀切的情感和低回凄婉的词句所感染。

 

    8、三分春色,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在词的小径上走了又走,徘徊了又徘徊,依然恋着那份情愫。谁会是素色女子,在红泥火炉旁喝着绿蚁酒,在痴痴的念着一个又一个伤感的故事。
  这是春天吗?
  如此伤感和多情。
  杨花谢了,春天来了一半走了一半。
  我和丁香的约定,在春天打开了结,往事就尽了。

 


  9、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听说佛主手边有一盏琉璃做的长明灯,如果那灯芯是你那灯油就是我。我甘愿用一生来浸润着你的芳华,我甘愿耗尽我所有的生命力来使你曜曜生辉。

    我的最爱——你,我期待着你象小鸟一样飞进我的视野。久别之后的你我该是怎样的惊喜在明媚的三月。自从那次的挥手就再没见到你的身影,总幻想着电话两端的絮语却始终无法填满相拥的欲壑。其实,连和你通话的机会也不曾有过。空落落,虽然坐地日行8万里却是无法和你站在同一个坐标下执手相看泪眼。你是不会接我的任何信息的。真的很想永远地握着你的手,带你笑看花开花落。风雨中如果有人为你撑开一把雨伞,那个人一定会是我。风雨过后你就是天空里那道亮丽的彩虹,而我在尘间傻傻地看你。

    和你相见,只是一个梦而已。但人人皆有做梦的权利。
    原谅我对你的痴迷,因为你就是我心底里的神话。

    朋友,加快你回归的脚步吧!我仿佛听到你的心跳。如果有一天我打开房门的时候看到你娇俏的脸那这个世界才真的完美无缺。我知道你可以听见我的心声,这个世界上也只有你才可以读懂我的心。我能否在电话的这端可以体味你雀跃的心情,那么你在电话的那端是否可以感受到我如山的爱意?

 

   10、篆刻的面容禁不住时光的销蚀,别说情依旧,只为爱难忘。
  千年之前的那支琴曲里,我单点落樱,双描秀目。
  十指纤细间,每一扣,都牵响环佩叮当,而每一抚,都低诉相思情浓。
  可流年却毫不留情的将你我推向离别,连残梦的余韵也决绝不留。
  从此后,再无紧紧相拥的怀抱,再无喃喃入心的耳语,也再无卿卿我我的良宵。
  只见,弦,断在别离处;泪,垂在欲滴时。
  看着你远去身影,我的心慢慢的碎裂。
  此后,菩提花开,花又落;广寒月圆,月又缺;
  此后,帘卷西风里,人比黄花瘦;
  此后,我辜负容颜,耗尽心血,了却残生。
  只是,我宁可化为尘,归于土走向虚无也不愿意将哀愁重复。
  蓦然回首,那花仍在,细看来,却已不是杨花。

 

   11、“绿茵春尽,飞絮绕香阁。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这词中说的该是古代女子的相思吧。我虽说不是女子,却有女子细腻的情怀,也有颗渴望纯朴古典爱情的浪漫的心。可这条寂寞的小路,我已一个人独自走了好久!每逢杨花飞谢的时节,看着那一派绿茸茸的生机里飘落的“飞雪”,心里总会争添几许莫名的感伤和淡淡的惆怅。那飘落的无疑是杨花的种子,可那无依无伴没有归宿的轻飘感竟让我多次潸然落泪。每每在这时就会吟哦起“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词句来。离人,现在,我所能记起的也只不过是离去的人旧时朦胧的影子。可也就是那个影子一直困扰着我的记忆和纠缠着我的情感,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多年来,我一直寻觅着能有个人来代替这个影子在我心中的位子。也好让这条孤寂的小路留写些人生的欢笑。 

 

   12、萧索单调的冬季里,总是在盼望春天。盼望她的草长莺飞,丝绦拂堤,盼望她的千树琼花,碧波涟漪,盼望她的兰馨蕙草,润物如酥;盼望她的春色满园,落红如雨。

    如今,春天即在眼前了,一伸手便可触摸到她湿润的发梢,感受到她温暖的呼吸,可春天,到底是怎样的呢?

    春是悠然自得吗?“春水碧于天,隔船听雨眠。”春水粼粼烟雨蒙蒙的江波之上,人儿悠哉游哉地在画舫里听雨而眠,雨也怡然,风也缱绻,是何等的惬意,而“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旗子落灯花”,又是何等的悠闲。

    还是万物复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小鸭子入水了,岸上桃花点点枝头,春意盎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小燕子回家了,呢喃着搭着新窝,鸟鸣山涧,春回大地,花也粲然,燕也欣然。

    春是情意切切吗?“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似是月光如水的夜里,独对绣帘而作的清幽美梦,又似是十里春风扬州路上的,一片若许柔情。

    还是不解风情?“花褪残红青杏小……多情总被无情恼。”满枝的海棠,你又怎舍得一夜之间将她变得绿肥红瘦?“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抹明媚的春光,竟无法留住这纤弱的美丽。片片落红如蝶飞舞,萎地无声,捡拾起飘零的花瓣,任忧伤满怀。

    春是离人眼中的一滴泪吗?“春衫着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孑然孤客,长年漂泊,感伤春日又将过,有家归未得,春衫破,无人补,伤心泪,满衣服。“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杨花三分春色,二分落于尘土,一分细随流水,花已落尽,待凝眸,分明是离人清泪。

    还故人是襟前的一枝花?“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春风定是知道了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故迟迟不舍把亭旁的柳枝变青。可是十里长亭外,故人终须别,那么,就折一朵相送的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而明日,又隔天涯。

    春是一纸写意渲墨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嫣红如火的江花星星点缀着碧蓝的江水,水流云在,春日的阳光淡淡洒在江面上,一抹微红粼粼而起,让人见了,都想拿起水墨画笔,把这幅美景临摹带回家。

    还是一卷工笔勾勒?“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春风轻柔,杨柳垂丝皆画,不知是谁的纤纤素手,将这千条万条的柳丝染上了青翠,嫩黄?信步雨后的古桥上,芬芳素雅,仰望斑驳的松枝间,月朗星稀。

    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稍纵即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所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春,沁凉润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酒里飘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魂牵梦绕,“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呵,我试着要解读春天,可我发现她太绚烂,有没有这样一支笔,能画出柔媚欲滴的春色?我又发现她太短暂,有没有这样一扇窗,能留住一纵即逝的春光?一季季的春来了又去,去了又回。究竟春为何物,我想,你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3:29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