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译文]  再也没有柳絮随风起舞飞扬了,只有那葵花向着太阳转动。

   [出典]  北宋 司马光 《客中初夏》

   注:

   1、   《客中初夏》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2、注释:

    向日倾:一作“向日晴”。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是北宋司马光的名句。而今许多人把“葵花”释为“向日葵”,连许多古诗书编者都不例外,实为谬误。因为向日葵是菊科植物,原产美洲,明代后期才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的几种“葵”不能混为一谈。

  葵,在我国原指葵菜,属锦葵科,此外还有蜀葵等,也都有向阳的习性。

  而向日葵属菊科,原称丈菊、西番菊,原产美洲,是明代后期才从南洋传入中国的油料作物。

  明王角晋《群芳谱》:“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似葵而大,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花黄色,子如荜(蓖)麻子而扁。”这是我国最早关于向日葵的记载。

  所以,司马光笔下的“葵花”,并不是指向日葵,而应当是指蜀葵等亦有向阳性的植物。

 

 

    3、译文: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着太阳开放。

   4、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元丰八年(1085)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罢黜新党,尽废新法,史称“元佑更化”。司马光执政一年半,即与世长辞,“京师人为之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灵柩送往夏县时,“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亲。四方来会葬者盖数万人,家家挂象,饭食必祝”。死后,宋哲宗将他葬於高陵。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赐碑“忠清粹德”。

  对司马光的为人,朱熹评论:公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于天性,其好学如饥渴之嗜饮食,于财利纷华如恶恶臭;诚心自然,天下信之。退居于洛,往来陕洛间,皆化其德,师其学,法其俭。有不善曰:君实得无知乎!博学无所不通。

 

 

   司马光逸事:

    1、司马光一生诚信,应该也是受父亲的诚实教育的影响,大概在五、六岁时,有一次,他要给胡桃去皮,他不会做,姊姊想帮他,也去不掉,姊姊就先行离开了,後来一位婢女用热汤替他顺利将胡核去皮,等姐姐回来,便问:“谁帮你做的?”他欺骗姊姊是自己做的,父亲便训斥他:“小子怎敢说谎。”司马光从此不敢说谎,年长之後,还把这件事,写到纸上,策励自己,一直到死,没有说过谎言。邵雍的儿子邵伯温还看过这张纸。

    2、司马光性情淡泊不喜奢华,他在《训俭示康》中曾提到小时後长辈会给他穿华美的衣服,他总是害羞脸红而把它脱下。宝元年间中举时,曾得到仁宗皇帝的接见。酒席宴会上,每人都在头上插满鲜花,肆无忌惮地嬉戏取乐,唯独司马光正襟危坐,也不戴花。同事提醒说:“戴花乃皇上之令也!”司马光才不太情愿地戴了一朵小花。

  司马光有一个老仆,一直称呼他为“君实秀才”。一次,苏轼来到司马光府邸,听到仆人的称呼,不禁好笑,戏谑曰:“你家主人不是秀才,已经是宰相亦,大家都称为‘君实相公’!”老仆大吃一惊,以后见了司马光,都毕恭毕敬地尊称“君实相公”,并高兴地说:“幸得大苏学士教导我……”司马光跌足长叹:“我家这个老仆,活活被子瞻教坏了。”

    3、北宋士大夫生活富裕,有纳妾蓄妓的风尚。司马光是和王安石、岳飞一样,极为罕见的不纳妾、不储妓之人。婚后三十年余,妻子张夫人没有生育,司马光并未放在心上,也没想过纳妾生子。张夫人却急得半死,一次,她背着司马光买了一个美女,悄悄安置在卧室,自己再借故外出。司马光见了,不加理睬,到书房看书去了。美女也跟着到了书房,一番搔首弄姿后,又取出一本书,随手翻了翻,娇滴滴地问:“请问先生,中丞是什么书呀?”司马光离她一丈,板起面孔,拱手答道:“中丞是尚书,是官职,不是书!”美女很是无趣,大失所望地走了。 

     还有一次,司马光到丈人家赏花。张夫人和丈母娘合计,又偷偷地安排了一个美貌丫鬟。司马光不客气了,生气地对丫鬟说:“走开!夫人不在,你来见我作甚!”第二天,丈人家的宾客都知道了此事,十分敬佩,说俨然就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白头偕老的翻版。唯独一人笑道:“可惜司马光不会弹琴,只会鳖厮踢!”张夫人终身未育,司马光就收养了族人之子“司马康”,作为养子。

  司马光就如此和妻子相依为命。洛阳的灯会享誉天下,逢元宵节,张夫人想出去看灯,司马光说:“家里也点灯,何必出去看?”张夫人说:“不止是看灯,也随便看看游人。”司马光一笑,说:“看人?怪了,难道我是鬼吗!”

  司马光自己不纳妾,不留恋声色,对同事私通歌妓也很反感。他在出任定武从事时,同僚但凡私幸营妓,都得搞“地下工作”,偷偷摸摸地进行。一次,他听说有同僚在寺庙私会歌妓,就前去“捉奸”。同僚吓得六神无主,叮嘱歌妓越墙逃走。歌妓胆小,不肯跳墙,就匆匆忙忙地钻进和尚的床里。同僚见了司马光,终是害怕,只好一五一十地交代了实情。司马光摇头叹气,做了一首诗来调侃同僚:“年去年来来去忙,蹔偷闲卧老僧床。惊回一觉游仙梦,又逐流莺过短墙。”

   5、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居所极简陋,於是另辟一地下室,读书其间。当时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阳,宅第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层,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司马光的妻子去世后,清贫的司马光无以为葬,拿不出给妻子办丧事的钱,只好把仅有的三顷薄田典当出去,置棺理丧,尽了丈夫的责任。司马光任官近40 年,而且官高权重,竟然典地葬妻。重读历史,让人深思。俗语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封建社会,大多数人苦读寒窗,跻身仕途,无不是为了显耀门庭,荣华富贵,泽被后世,荫及子孙。在这些人面前,司马光的清廉更显可贵。嘉祜八年三月,宋仁宗诏赐司马光金钱百余万,珍宝丝绸无数,但司马光不为所动。司马光年老体弱时,其友刘贤良拟用50 万钱买一婢女供其使唤,司马光婉言拒之,他说:“吾几十年来,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纯帛,多穿麻葛粗布,何敢以五十万市一婢乎?”

 

 

    5、前两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色,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是有寄托的。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阳,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诗人托物言志,笔法委婉含蓄。

  客居它乡,在春尽夏初之际,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跃入诗人的视野.而在这富于变化情趣的画面中,诗人不喜雨丝蒙蒙的南山,也不赞随风飞舞的柳絮,而把自己的独钟给了向日而倾的葵花,其意何在呢不难发现诗人非独爱葵花,而是性情使然,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久在官场,自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却无论如何也不愿自己"摧眉折腰"随风飘摆,终而选择了做株向日的葵花,真金如色,笑脸为形,且懂得珍惜阳光,这也许才是葵花的可爱之处吧!

  本诗语言浅白,色彩明丽清新,犹如摄影师抓拍的一个镜头,"当户转分明""清和雨乍晴",作者调动我们熟悉的景物布置了一个清明和暖的气氛."乍""转""起""倾"使这些景物鲜活生动,使整首诗充满了雨和夏的味道,从嗅觉,感觉,视觉各个方位来攻占读者的心.最后两句点明本诗主旨,作者的心犹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风吹,不动不摇,绝不改变自己的政治理想.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状物抒怀的托物言志诗.起笔点明节令:初夏的一场细雨,驱散了春天的寒意,洗净了空气的尘埃,使得万里江山在经历了夏雨的洗礼后添得一份明朗,显得更加妩媚.紧接着转笔入近景:春去夏来,眼前已没有了那随风飞舞的柳絮,只有自始至终向着明媚阳光的葵花.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言此意彼,恰恰要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雨之中我不会像称为"水性杨花"的败絮,我要做"永远向日"的葵花!

  一首平白如话的小诗,既无险字,也无丽词,似乎一览无余.初夏时节,一场清雨刚停,对着门的南山又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随风飘舞的柳絮杨花已不见,只有葵花对着太阳在开放.这其实只是字面上的意思.作为政治家的司马光决非如此浅薄;甚至用不着细细咀嚼,便可知其所指,其所托,其所寄寓着的深意.风风雨雨,雨雨风风,我(作者)也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葵一样忠心于国家.此诗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托物而言志。

 

 

   6、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向日葵,一年生草本,秆直立,高丈许,一秆一花,向光倾斜,故名向日葵。历代诗人,写向日葵的诗篇相对较少,每咏及,多寄托忠君的思想:“匪以花为美,有取心向日。孤忠类臣子,恒性若有德。”李瓒的这四句诗,可为代表。与以梅兰竹菊隐喻人格美的追求相比较,文人们对葵花的吟咏热情就冷淡多了。这里也可透露一个消息:向皇上表忠心,或因守礼,或因怀惧,或因随众,或因邀宠,终不由衷。因为,这与人格的独立,终归格格不入。

  司马光的这首《客中初夏》,咏花明志,讲的是人品。“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暮春四月,雨霁天晴,在阳光映照下,门前南山的初夏景色清晰可见。“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柳絮因风起,语出东晋谢安与子侄辈的咏雪联句。侄女谢道韫联句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为人称道,世称“咏絮才”。“葵花向日倾”,典出《三国志·陈思王植传》:“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杜甫也有“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的诗句。司马光的这两句诗,以柳絮与葵花对比,一则随风飘荡,一则忠诚恒守,轻贱与高尚,天地之别,泾渭分明。

  柳絮随风,历来是颠狂轻薄的象征。杜甫诗云:“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晏几道更点明人情易迁的可叹:“人情却似飞絮,悠扬便逐春风去。”与柳絮相比,葵花则显得忠诚不移。宋人蔡氏《葵花》诗云:“最怜一点丹忱在,不为斜阳影便移。”花似无情物,却有忠贞心。王翰诗云:“怜渠自是无情物,犹解倾心向太阳。”有时,花未倾心,是日照不及,刘长卿《咏墙阴下葵》云:“此地常无日,青青独在阴。太阳偏不及,非是未倾心。”替忠心不贰的向日葵辩解,竟是如此体贴入微。

  司马光融情入景,对举柳絮葵花,对人品的褒贬自在不言之中。

 

 

    7、第一次看到向日葵的时候,便喜欢上了,金灿灿的颜色,像阳光,还有厚实的瓜子,饱满香甜。不知什么时候起,阳光不多的季节,我便希望会有太阳,懒懒的,暖暖的。似乎,一切也不过这么简单纯粹了。我想,向日葵真幸福。

  有诗: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很有意境……

  想想自己,

  爱情,总是来之不易,比一般的人更辛苦些。

  总是小心翼翼于别人的回应,圆滑、现实、却又矛盾着如此感性。

 

 

      8、“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客中初夏》司马光先生描绘的初夏让人身临其境。五月天正邀请你到来,穿越岁月的奇妙,你就获得夏天的礼遇。人间草木翠绿,远方的海洋正以群山的姿势在起伏,一切美好的事物如水的善意在奔涌……

 

 

    9、 桃花纷落春已去,荷花欲开立夏来。夏在清澈的阳光下,盛情地绽放所有的色彩。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读戴敏的《初夏游张园》;赏高骈的《山亭夏日》;看杨万里的《小池》那样细、那样柔;听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你看夏荷“接天莲叶无穷碧”;你听夏乐“布谷声中夏令新”;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唱响浓情夏日曲!

 

 

   10、 向日葵的花语是爱慕,而我坚信向日葵是世上最痴情的花。我喜欢向日葵,它的美丽,激情,热烈,忧郁,喧嚣,痛苦,让我不停不倦的欣赏。就如我对他的情感,充满矛盾,既热烈又深沉,我不展示我的苦痛,因为我已经学会沉默,甜蜜下是苦涩,平静下是暗涌,骨子里渴望安定却注定漂泊。偶尔靠文字和照片来宣泄心底的故事。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1、“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传说中美丽的女子,因为得不到太阳神阿波罗的爱情,愿变成向日的葵花,一生执着、一生等待。

   所以,向日葵的花语是:沉默的爱。

 

 

   12、初夏,放翁的桑麻不尽,幽栖的竹摇清影,半山的流水溅溅,在江南的诗吟不尽中诠释着飘逸;

  盛夏,东坡妙赞水光潋滟,茶山静听黄鹂脆鸣,千里细赏蔷薇之香,诚斋闲看儿童捉柳,悠然情怀荡涤了夏日的炎炎,水色朦胧氤氲着浅斟酌唱的离歌;

  残夏,牧之引萝,叔伦驾鹤。“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的盛世残景平添华丽之色。

  更有乐天、稼轩之夏夜有感,子厚、鲍溶之夏时烹茶,为这仲夏夜之梦添上梦幻一笔。

  驻足往昔,多少史实都证明:夏,不复余热,徒留清凉。

  一路徘徊,在人生的旅途中,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一路奔涌,在生活的沙滩上,穿过我失血的静脉,驻守岁月的信念。

  罗丹说,世界上不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夏日之美,美在残春之余韵,美在初秋之绝笔,真正的美无须眼睛。淡淡的,静静的,流淌着,遗忘着……即是夏日神韵。不盛不乱,姿态如烟,即便枯萎也保留丰肌清骨的傲然。

  曾经,走过乌镇,感受了黑白色彩中的夏,更加清晰地听见来自美的呼唤。在那里,岁月静静地流淌着,带走了古镇千年的沧桑。在江南游走的只是韵律与厚重的历史。间或,行走在青石板路上,擦肩而过,一抹抹幽幽的蓝,只属于夏日的风景。一幅幅染好的蓝印花布在金色的光芒下,绽放出耀眼的色泽。那是每一个江南女子所钟情的纯净,也是静谧的夏夜别样的影子。

  也曾经,听夏。听,那只属于青春的宣言;听,那只属于海哭的声音。时而如同一首轻快的音乐,只有陶醉其中,才能感受到青春的旋律;时而如同奔腾的命运交响曲,只有让命运的手紧紧扼住你的喉咙,才明白矛盾与坦然。一如夏,冷与热,爱与痛,是冲突,亦是相融。

  恋夏,夏之风,夏之雨,夏至未至,青春的气息。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28

[新一篇] 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傾。

[舊一篇]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