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译文]  春风我们并不曾认识,你因为什么事进入我的罗帏

   [出典]  李白  《春思》

  注:

 

  1、《春思》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2、注释:

 

 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燕草:燕地的春草。征夫所在之地
    
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秦桑:秦地的桑树。思妇所居之处
      
怀归:想家。
      
妾:古代妇女自称。
     
罗帏:丝织的帘帐。

 

  3译文1

 

燕地的春草刚刚发芽,细嫩得像丝一样,秦地的桑树已经低垂着浓绿的树枝。当你心里想着归家的日子,正是我思念你断肠的时候。春风与我不相认识,为什么要吹入我的罗帐里来?

译文2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郎君啊,当你在边境想家的日子

  正是我在家想你,肝肠寸断的时候

  多情的春风呵,我与你素不相识

你为何闯入罗帏,搅乱我的情思

 

    译文3

 

      燕地的青草刚刚泛青,有如嫩绿丝缕时,秦地的桑叶,已被翠枝重压得青条低垂了。我的郎君哟,当你(远在边关)想家思归之日,便是我相思到肝肠寸断之时。那撩人的春风呀,我们本不相识,你为何擅自闯入我罗帐之中呢

 

 

   4、李白这首五言古诗的题目是《春思》,一望而知,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内心世界的诗篇

    按照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达习惯,大凡提到""字,一般都是语义双关的,其一,当然是指大自然的春天,其二,又可比喻男女之间的情爱。古时闺中女子每当春光明媚之际,其所思所想,自然是非出门在外的夫君莫属了。唐代诗人中有不少是善写思妇诗的行家里手,而有关少妇思春这一题材也真的留下了不少传神之作。如有"七绝圣手"之称的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就形象而细腻地再现了一位原来无愁的"闺中少妇",因为日子过得无忧无虑,所以就把自己仔细地打扮了一番,登上高高的翠楼,去观赏外面的大好春光谁知,这一看不打紧,烂漫的春光却勾起了内心深处的"春思"后悔自己当初一个劲儿地鼓动丈夫到边关去建功立业到头来,却辜负了这大好的“春光”,虚度了“青春”。

     不过,由于闺怨是用当时最流行的七绝形式创作的,因而呈现出一种比较表层的世俗的审美情感和趋向,也就是说流于通俗,而李白的这首春思》,虽然属于同一题材,但因为体裁不同,是用五言古诗写的,所以在感情的抒发上,更加显得曲折委婉,一唱三叹。《闺怨一看就是一首典型的唐诗,甚至毫无疑义是盛唐之作,而春思却给人以一种既古朴又隽秀的美感享受清朝乾隆皇帝对这首诗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古意却带秀色,体近齐梁"意思是说,从格调来说,与南朝齐梁间的民歌极为相似,但在表情达意上却更多了几分含蓄与蕴藉,这种与诗经颇为相似的风格就是所谓的"古意"不过,在修辞上还是非常讲究的,运用了不同的对偶句式,开头是一般的工整的对法,"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紧接着便精心构造了一联颇见功力的"流水对""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这种艺术上的考究与锤炼,就是乾隆皇帝所肯定的"秀色"

 

 

 

5、比兴开篇,意乱神迷。由于全诗篇幅相当短小,一共只有六句,所以一字一句都要精心安排,容不得随心与率意"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如果不仔细体会,没准认为这个开头平平,不过如此因为从手法来说,这是赋、比、兴中的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由眼前景物入手,引起后文相思,这从诗经开始就一直是民歌中最常见的开篇方法而且在修辞上,也是一般对偶,即最稳妥的形式,分别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名词对名词"燕草""秦桑""碧丝""绿枝"不过,这种不起眼的寻常中却暗藏了极丰富的内涵给人的感觉是"意乱神迷,只因春色撩人"燕地,是我们今天的山西、河北的北部,秦地,指现在的陕西关中地区,两地相距甚远,一个人不可能同时看到这两处不同的春色略一思考,读者就不难明白,诗中"春思"如潮的妇人肯定是身处春意盎然的秦地,而所思的征人当然是在春寒仍在的燕北了。燕北塞外,天气寒冷,当春草终于长出细如发丝的绿芽时,远在秦地家中的思妇,却早已经置身于枝条低垂的桑树林中了 

 

思妇住在秦中,眼前所见的是枝叶蘩茂的桑林,心中所念的却是燕北春寒料峭中刚刚发芽的小草,其实她根本没有心思欣赏身边的春光,因为她已经被春光撩起了"春思"惦记起远在燕地行役、久久不归的丈夫这首诗的""的寓意其实是藏而不露的。从字面上看,明明是说,由于气候不同,所以秦地与燕北的春天在时间上有着很大的差异""的另一层意思是指男女之间的爱恋,也就是在古时诗文中经常出现的"怀春"之意,那么,当燕北的丈夫在开始感到离家已经很长时间、刚刚开始想要回家的时候,家中的妻子早就在一天到晚掰着手指头过日子,急切地盼望着丈夫的归来了"秦桑低绿枝"是不是还有着更为内在的含义呢因为每每提起"秦桑"总会让人想起那首着名的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命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陌上桑》中的"秦氏楼""善蚕桑""采桑城南隅"与这首《春思》中的"秦桑低绿枝",之间或许不完全是毫无关系的偶然巧合吧。李白大概在向人们暗示,《春思》中的女主人公也和"罗敷"那样,是一位既美艳无双又坚贞机智的品貌双绝的良家女子吧。 

 

作为一首有齐梁风格的小诗,李白还运用了当时南朝民歌最常见的"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以"""",用"""",不但使全诗在整体面貌上更像一首南朝民歌,而且为下文的"怀归""断肠"等情思前后关联,互相呼应,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了诗歌的韵律美与含蓄美,可谓一箭双雕,坐收事半功倍之效。 


    卿卿我我,直抒胸臆。诗歌的三四两句,是直承开头的""的思路而来的,所以仍然是一句两到,双方下笔,"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当得知丈夫在春风姗姗来迟地吹到燕北之地,终于开始盘算起归程之际,妻子非但没有感到宽慰与欣喜,反而觉得伤心欲绝。妻子的这一反应着实是有些出人意料之外,这"断肠"之感究竟是从何而来呀?原来尽管丈夫已经打算回家了,但是痴情的妻子却认为他到这时才想起回家,实在是太晚了,因为自己早就在朝思暮想地盼望着他回来了。诗歌开头兴起时提到的"燕草""秦桑",与下文"归怀日""断肠时"之间微妙的内在联系被揭示了出来。虽然知道了丈夫最终要回来了,这对思妇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是她转而一想,又觉得委屈满腔,你怎么到这时才想起回家?我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天天等,日日盼,都快望穿秋水了,想到这里,说不定还要轻轻地骂上一句:"你这个没良心的",没准还要淌下几滴喜极而泣的眼泪呢。所以,思妇这时的"断肠"并不是真的痛断肝肠,而是一种饱含了真情的嗔怪与埋怨罢了。也许如果丈夫不说回家,她还会一直苦苦地想念,等待下去,而毫无怨言的。思妇在得到丈夫回家消息之后,这种看似不合常情的埋怨与发泄,恰恰表达了她对丈夫的一往情深,所谓爱之深,故责之切也,就是这个道理。读到这里,我们不禁又要为以浪漫豪放着称于世的李白能够对女性心理有如此细致的把握而由衷感到叹服了。
 

    问号作结,情思无限。这首诗的结尾也同样是出人意表,突如其来的。在得知丈夫就要还家的消息之后,思妇就一门心思地在家中等着他早日进门了。可是丈夫却迟迟没有回来,所以思妇心中不禁越来越着急,不过家中只有她一个人,满腔的幽怨,满怀的情思又能向谁倾吐,向谁述说?正是由于没有发泄的对象,所以在无奈之下,这位平日里静如处子的思妇,竟然会对无知无觉的春风大发牢骚,大事谴责了:"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风吹入了她的闺房,掀动了罩在床上的罗帐,看着这随风摇摆的罗帏,更加触动了思妇的情怀,她又一次发出了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疑问,而这一次的对象竟然是春风:"你我又不曾相识,为什么要深入到我的闺房中来呀?"这并不是一句对春风的发问与拒绝,而是因春风入闺房拂动罗帐而更加触动了她对丈夫的思念,连素不相识的春风都来光顾了,而知情知意,知冷知暖的丈夫难道还不应该回来吗,要知道这间闺房,这顶罗帐本来就是属于我们两个人所有的呀。这种独守春闺,百无聊赖,故而春思缠绵,所以对春风擅入而发难的举动,正是活灵活现地再现了思妇这种溢于言表的"思春"之情,看似无理,其实有情。相思之苦,相恋之深,呼之欲出,令人叫绝。

 

 

6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萧士赟说:末句比喻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能动,正好被他一语道着。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一千多年前的春风荡漾到今日,相思的味道决然被快时代冷落,只有速度没有纯度的爱,让人慨叹岁月不解风情。。。。。。

 

7季节变迁,人事沉浮。在微凉的午后,静静地坐在室内,燃起一炉沉香屑。帕斯卡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一卷卷散发着浓浓墨香的典籍,在我手中慢慢翻阅,时间仿佛走得很快,任思绪在不停地漂浮……“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过客达达的马啼声将我的思绪带到春天漫步。这是一个怨妇的季节,温飞卿、李煜、郑愁予都曾在此挥洒笔墨。春雨的缠绵笼罩一川烟草,为等待中的人更增添了几许愁绪。也许怨妇们并不知道归客何时还,但她们本身的等待却为古典文化作出了灿烂的贡献。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愁断多少人的肝肠。

沉香屑继续燃烧。时间走过了深秋,来到了寒冬。梅花、白雪,这两样同样高洁的景象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此寄生,纵然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依然为萧瑟冬日增添几分旖旎。犹记得张爱玲那张穿着红旗袍,高傲地昂着下巴的照片,那是怎样地睥睨人生啊!想起《红楼梦》中的一个人,她必也当之无愧属于冬天,那就是妙玉。如云中仙子般美丽,又如冬日冰雪般寒冷,似梅般傲骨、遗世独立,真真一朵冰做的梅花。

沉香屑已燃尽,惟余几缕轻烟在室内缭绕,手中的典籍仍在不断地翻,而时间也将从头开始行进……

中华文化浩瀚博大,中华民族无一不焕发着个性的魅力、人性的光芒,值得当代青年不断追思学习。汉堡和薯条都是有保质期的,惟有文化与人性在历史长河中熠熠夺目。思考吧,芦苇们。 2007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

 8梦回唐朝,九百年的尘埃,也无法掩饰她与生俱来的美。美丽如斯,便是唐诗。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弄扁舟,李白的诗仙所质,千百年来,几乎无人能及。磅礴大气,有之;儿女情长,亦有之。试看,一首长相思,惹出了多少眼泪。

  喜欢他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读起来觉得十分温馨,言简而意无穷,看似朴实无华,实则字字玑珠,情景交融,几近完美.

想想有些可笑,有段时间特别喜欢李白的诗,甚至想去写一本关于他的小说.在对他身份进行界定时,却不知所措了。游侠?剑客?诗人?酒仙?如果说对于苏轼,我心中还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形象,那对于李白,我几乎感到茫然.

9春天正是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时,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一怀二思间,便引出了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思》李白)的一番春思来。此时,若再把酒言欢,谈人生,谈理想,谈诗词,谈爱情,必然春心萌动,情愫悠悠。此时,酒是催化液,酒是黏合剂。有酒更有了千种风情、万般春意。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13

[新一篇]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舊一篇] 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