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译文]  我所思念的人儿住在泰山,我很想去寻找他,但是路上有梁父山的阻隔,要想穿过它实在非常困难。

  [出典]  东汉  张衡 《四愁歌》

  注:

  1、 《四愁歌》 张衡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2、注释:

    梁父:泰山下小山名。

  翰:衣襟。

  金错刀:刀环或刀柄用黄金镀过的佩刀。

  英:“瑛”的借字,瑛是美石似玉者。

  琼瑶:两种美玉。

  倚:通“猗”,语助词,无意义。

  桂林:郡名,今广西省地。

  湘水:源出广西省兴安县阳海山,东北流入湖南省会合潇水,入洞庭湖。

  琴琅玕:琴上用琅玕装饰。琅玕是一种似玉的美石。

  汉阳:郡名,前汉称天水郡,后汉改为汉阳郡,今甘肃省甘谷县南。

  陇阪:山坡为“阪”。天水有大阪,名陇阪。

  襜褕:直襟的单衣。

  踟蹰:徘徊不前貌。

  雁门:郡名,今山西省西北部。

  雰雰:雪盛貌。

  段:同“缎”,履后跟。

  案:放食器的小几(形如有脚的托盘)。


   3、译文:

    我所思念的人,远在泰山;我想去找她,翻越梁父山多么艰难。侧身向东望去,眼泪沾湿了衣裳。美人送我一把金错刀,我想还赠最好的美玉。路远不能送达,只好不安的徘徊。这是我忧愁烦恼的原因;我所思念的人,远在桂林;我想去跟从她,湘水是多么深那,侧身向南望去,泪水沾湿了衣裳。美人送我一把美玉装饰的琴,我想回赠双玉盘,路途太远不能送到,感到悲伤失意,为什么不悲伤呢。我所思念的人在汉阳,我想和她在一起,陇山漫长啊,侧身向西望去,眼泪打湿了衣裳。美人赠我貂皮袍,我想回报她明月珠,远远的路途不能送达,只好徘徊不前,我怎能不烦恼纷扰。我的心上人在雁门,我想去找她,被大雪所阻,侧身向北望去,用手巾檫眼泪,美人送我成幅的锦缎,我想回报她青玉的小盘,路远不能送达,只能一再叹息,为什么不心里怀着忧愁和烦怨呢。


   4、张衡(78-139),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洋市石桥镇)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着《周官训诂》,崔瑗以为不能有异于诸儒也。又欲继孔子《易》说《彖》、《象》残缺者,竟不能就。所着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闲》、《七辩》、《巡诰》、《悬图》凡三十二篇。张衡,字平子,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诞生于南阳郡西鄂县石桥镇一个破落的官僚家庭(今河南省南阳市城北五十里石桥镇)。祖父张堪是地方官吏,曾任蜀郡太守和渔阳太守。张衡幼年时候,家境已经衰落,有时还要靠亲友的接济。正是这种贫困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到社会下层的劳动群众和一些生产、生活实际,从而给他后来的科学创造事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5、《四愁诗》非但内容足以使人动容,其句式也极引人注目,它是中国古诗中产生年代较早的一首七言诗。七言诗由来尚矣,但全诗句子均为七言,而每句都采用上四字一节、下三字更为一节的形式,句中又几乎不用“兮”字作语助的诗,在现存的创作年代确切可信的古诗(而非载于后世着作中、真伪莫辨的《皇娥歌》、《柏梁诗》之类)范围里,本诗是最早的一首,这就是《四愁诗》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本篇分四章,写怀人的愁思。《文选》卷二十九录此诗,前有短序,大意说这诗是张衡做河间王相的时候所作,因为郁郁不得志,所以“效屈原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思以道术相报贻于时君,而惧谗邪不得通。”

  据《文选》上说,张衡目睹东充朝政日坏,天下凋敝,而自己虽有济世之志,希望能以其才能报效君主,却又忧惧群小用谗,因而郁郁,遂作《四愁诗》以泻情怀,诗中以美人比君子,以珍宝比仁义,以“水深”等比小人(后人又补充说:“泰山”等乃喻明如,“梁父”等乃喻小人),皆准于屈原之遗义。

  《文选》将诗分成“四思”,且看这“一思”。那无日不引人思慕的美人,身居东方泰山云雾之中,邈焉难求,而“我”之渴望,却惟在能追从她的身边、呼吸于她的芳馨之中,则“我”情的执着痴迷,不已隐然可体味了吗?及至那小小梁父顽丘,阻“我”不得亲近美人,而“我”竟引领侧望、至于泪下涟涟,衣襟为湿,则“我”情之真之切,不已豁然无所隐藏了吗?诗至此三句,自与一段落,诗人有情之痴的面目,已宛然可见。以下四句,更成一段落,诗人言之益深,亦令人读而感慨益深。“我”是单恋于美人么?否,否,那美人却也与“我”有过一段风流时光。就像敢原与怀王有过“曰黄昏以为期”的约定一样,也像汉顺帝曾拜平子为侍中、向他垂询过“天下所疾恶者”一样,那美人也曾情意绵绵,将环把上黄金错络的佩刀,赠与“我”作定情之物。“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木瓜》),古人既如是说,“我”怀中有琼英美玉,又如何能不思报赠?如今,虽然明知梁父为阻、道路悠远,这份礼物决无可能送达,此生只能长作徘徊瞻望、怅惘以终;然而,“我”却为何总是不能绝念、总是心意烦乱、劳思无尽?-诗人仿佛自己也不明白自己为何情重一至于此,然而读者却该早已明白、抑且早已为诗人的深心百感慨良深了吧?

  “一思”既已,“二思”“三思”“四思”源源不断,连翩而至,“我”首次“求女”虽然告挫,但“我”却绝不停止努力。当那赠他琅玕美石的美人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间时,他便怀着成双的白玉盘奔往南方;当那赠他貂裘短服的美人飘飘于汉阳丘岭之上时,他便揣着明月宝珠趋向西方;当那赠他锦绣彩段的美人出没于雁门关塞之时,他又赶紧携着青玉制就的几案,驰走北方,虽然湘水深不可测,限我莫及桂林;虽然陇阪悠长无已,阻我难至汉阳;虽然塞上雨雪纷纷,碍我不达雁门;虽然每次都是受阻而止,每次都落得涕泗滂沱,沾染裳襟,每次都徒增惆怅,每次都忧思益加难释-然而,“我”却始终不倦,矢志不移!可以想见,倘若天地之间不止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此诗又将何止“四思”?诗人的奔走将至于千、至于万,诗人的愁思且巍过五岳、广过江河!读者诸君,切莫以“四愁”之间仅有并列而无递进,而嫌其章法单调少变化;若《诗》之《蒹葭》止于“宛在水中央”,君不将谓其殊少文气乎?若《陈风·月出》止于“劳心悄兮”,君不将觉其“心”之“劳”犹不甚乎?惟有一之不足、至于再、至于三、四,始能见诗人之深情缠绵、寄意幽远。即如本诗,“愁”虽止于“四”,但其愁绪究竟延伸于胡底,又有何人能量之测之?“一唱而三叹,慷慨有余哀”,读者若要领会此种境界,不从《四愁诗》之类重章、叠句上索解,又将于何处求之?(沈维藩)


    6、张衡多才,在天文、地震、文学、机械制造、历法、绘画、地图绘制、数学等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全面发展之人物”。曾任太使令、尚书等职。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计里鼓车、指南车等等。成就多多,他应该志得意满,为人景慕了吧。恰恰相反,他一生献身科学,不追求名利。有人讥笑他:“你能使机轮转动,木鸟自飞,自己为什么不能飞黄腾达当大官呢?”张衡说:“我决不会为了谋求高官厚禄,而去奉承权贵。‘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厚,而耻智之不博’”。

    正因如此,张衡走上了寂寞的人生路。东汉时期,经过“光武中兴”,社会治安、经济状况明显好转。西汉都城长安和东汉都城洛阳,规模宏大,繁荣非常。“人不得固,车不得旋”(班固语)。繁荣兴旺的背后,却掩盖了豪强地主的骄奢淫逸,强征豪夺。张衡冷眼看世态,作《二京赋》,“精思殚虑,十年乃成”。铺写京都景象,规模宏大,讽谏当时王侯的奢侈。十年磨剑,只为正义一呼!这就是张衡!他有高尚的人格,和异乎常人的深度思考。

    光武帝刘秀称帝初期,奉“谶讳”为国典。“谶”是一种预卜吉凶的隐语,既有文字,又有图,称为“图谶”。“讳”,是对儒家经典的神学化的解释,是两汉时期流行的宗教迷信。光武帝宣布图谶于天下,使图谶之学大为兴盛。“光武中兴”后,“儒者争学图讳兼附以妖言”。其猖獗不但污染了儒家精典,更恶劣的是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张衡奋起展开了反对谶讳神学的斗争。汉顺帝阳嘉二年(公元133年)张衡上书《驳图谶疏》,直接要求汉顺帝用行政命令禁绝图谶。在当时,为了科学和真理,孤身奋争的张衡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走过耀眼夺目的浑天仪、地动仪模型,眼前的张衡墓可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除去建国后多次的修建,墓园仅存一丘荒冢与几块古碑了,墓冢苍苍,松柏萋萋,残碑横立。肃穆中,凭吊的我形只影单。张衡,您寂寞吗?自汉以来,南阳已鲜有人才;而中国,已在清末被远远地抛在世界的后面。对曾居于当时世界科学技术顶峰的您,对作为“唐汉文明”创建者的您,失望了吗?不不不,您好像从来就没有真正得意过,所以也就无所谓失落。微风徐徐,我似乎听到您与谗臣面红耳赤的争论;荒草深处,我看到一双双慌乱的眼睛。汉顺帝曾在帷幕中让您讽谏“左右”,宦官恐怕危及到自己,都在给您使眼色。虽然您巧妙地回避了汉顺帝的垂问,却无意中树了敌。那些宦官一起参您,于是您的命运便在诋毁。虽然您的地动仪在公元138年准确无误地测出500公里以外的陇西的地震,但您还是为“光武中兴”后的衰落而郁郁寡欢。公元137年,天下弊端渐起,政治上的不得志,张衡愤而作《四愁诗》: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

    公元138年,张衡作《归田赋》。

    公元139年,巨星殒落。

    61年中,张衡似乎都是在孤独中度过的。对于他的孤傲与优秀,当时官吏无不想置之死地而后快。所以留在后世的,也只是故乡的一丘孤坟。至唐代才有人建庙宇,又因兵燹而无存。但他却在劳动人民心中扎下了根。建国以来,张衡墓经三次修建已初具规模。我国于1953年和1955年分别发行张衡头像邮票和地动仪邮票。197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协会将月球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张衡山。1977年,又把编号为1802号星以其名来命名。张衡被世人称为“科圣”,墓园也被科技界视为圣地。张衡终于穿越时空,为世人所瞩目和敬重。


    7、《四愁诗》的新颖之处是以艰山、深水、长陇、纷雪以及 “金错刀”、“英琼瑶”、“锦绣段”、“青玉案”等新颖的意象,象征君子为小人所谗、贤臣为奸佞所谤、志士报国无门的黑暗社会现实;而且以不同形象的同样句式四叠咏叹,每叠(节)中前三句句句押韵;后四句亦句句押韵而与前三句接韵。音韵节奏更加协调而富于变化,较之《秋风辞》更新更美。鲁迅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曾依此诗格式和音韵戏作“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爱人赠我赤练蛇,回她什么冰糖葫芦……”“打油诗”四首,意在嘲讽无病呻吟的情诗作者,旨意不同,借旧创新,可见此诗久远之生命力!


   8、“好时候”是给予写作者“人身权益”最多的时候,冥冥之中我对“好时候”也是颇有感知,所以选择在“好时候”降生于世。只不过在我慢慢的长大后,“好时候”已经烟销云散地过去了。好比一棵枣树长满红枣时,我还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牙未长齐,吃不上红枣。等牙长齐了,红枣和枣树都不知所踪。

红枣和枣树令人眼馋、神往。我亦多次流下贪婪的垂涎,恨不能将那棵过了时候的枣树找到,把脸颊贴在粗糙的树干上。前辈们说我没赶上“好时候”的时候,叫我的心里好一阵的落寞、不是滋味。生不逢时的感慨,蒙蔽了心头。后又从历史典故,人文传说中不断得到证实:唐朝和宋朝也是写作者的一个好时候。看到那些风光的读书人升官纳妾,在心里不免大骂:老子晚出生了一千年!同时又在书中查见许多怀才不遇的人,赵壹说: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张衡说: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李白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苏轼说: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看到这样的感慨,阴暗的内心,变亮堂了一些。“好时候”出过李白、苏轼等,即便如此他们仍然会发出一些“不满足”的“牢骚”;“不好时候”出过赵壹、张衡等,即便如此他们也只能无奈地感慨一二,然后继续写自己的作品。他们的才学都没有因为时候的好与不好而淹没,时候的好与坏不是做不做学问的关键,也不是能否做出好学问的关键。恰如做饭,下雨的时候要做饭吃,晴天的时候要做饭吃,对于做饭的人而言,没什么可埋怨的。从未听说过一个好的厨师因为下雨的缘故把菜烧焦,因为连续下雨而不做饭!张衡如此大的科学家和诗人,都可以被安排在一个“不好时候”做地动仪,才学远不及张衡的人对没赶上“好时候”有无限的感慨,倒容易给人落下自己在用过盛的“感慨”能力来弥补欠缺的“创造”能力的口实。

并非生逢其时就可大展拳脚,舞台有限,容不下所有有才有志之人上台表演。只不过在“好时候”表演的舞台大些,容纳的人多;在“不好时候”表演的舞台小些,甚至没有,能去表演的人寥寥无几。时候的好与不好,怀才的遇与不遇,牵涉的是个人得到名利的多寡,和才学的大小无关,和取得的着作成果无关。“好时候”可以更多地认可一个人的才学,“不好时候”可以更多地忽视一个人的才学。拥有才学像鸟拥有翅膀,翅膀上面长满羽毛,接下去的工作就是练好飞翔,外界对你的“认可”和“忽视”所注重的无非是羽毛的颜色是否炫目。只要能飞,飞得很高,羽毛暗淡,无人关注,反倒是轻松自在的好事。


9、 “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难。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摇。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这是汉代张衡《四愁诗》其中的一段。我现在的心情,经常可以用这首诗去形容。这首诗,有着太多的内涵,在你经历过无数大江大河以后,回头再读这首诗,心中的意境,是万难说得清楚的。它像一把刀子,时时剜着你的心,从心里流出的不是血,而是那种无法言喻的伤痛。有谁能理解那种伤痛吗?没有人,因为伤痛是你自己的,无人与你共享。


10、“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为什么所思是泰山?为什么从之那么难?其实,这是一种非具体的感念。真正的泰山,只一天的功夫,我上去又下来,一天能打一个来回。我心中的泰山则不同,我用我的一生,都没有能够登得上去,我一直在半山腰,也或许,一直是在山脚下。 

    有时,我走在公园里,走在大街上,望着与我比肩而行的人们,心中在想,他们心中有泰山么?他们心中的泰山是什么样?他们或许也追求过上山的路,也或许他们也走了个来回,如今开通了、顿悟了,现在可以无忧无虑了。而我则不能,感觉永远未开通、永远未顿悟,而且越走越沉重,越走离泰山越远,“侧身东望涕沾翰”,也只剩下“涕沾翰”了。这是一种悲哀,是大悲大哀,是无人能够理解的哀痛,它在我胸中,深埋了。

    “我所思兮在泰山!”请不要理解为是任何的一种具体。如果具体了,那我就成了病人。我不是病人,我想着过正常的日子。我过着正常的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我走着正常的路,一切泥土都在脚下。然而,我心中的“泰山”,却时刻干扰着我,让我不敢放肆的去生活。我,永远困苦着。 

    “在泰山”,是我的一种社会理想,为之奋斗了终生的理想。社会的进步,永远会有先知先觉的人为之奋斗。先知先觉的人都没有好结果,因为先知先觉也是一种困障。先知先觉的人都会是烈士。先知先觉的人也是凡人,当他与精神上的“泰山”相遇的时候,他是高大的,当他与冥顽的世俗之人相遇的时候,他是无奈的。经常感觉先知先觉的人是堂吉诃德,挥舞着长剑向着“大风车”砍去,伤害的最终是自己。但是,先知先觉的人永远不知道后悔,因为他知了、晓了,与“泰山”相遇了,再让他退回到“襁褓”中去,装小小孩的可爱,已经不可能了。人觉悟了,就没有了退路。

     “在泰山”,是我的一种生活理念,什么是生活?在生活中你是什么样子?我也希望有丰富的物质,希望有大大的别墅,希望有人在你的身边呼来唤去,可是,那样大概并不是我心中的“泰山”。生活中的泰山,没有那高,也没有那遥远,我只要一份平和、两份淡雅、三份悠闲、四份亲情,我只要一种安定,就够了。安定,祥和,其实真的很难,生活中的人们有时像乌眼鸡,挣来斗去的,真不知为哪般。 

    “在泰山”,是我的一种精神追求,思想,永远是无止境的。想过做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吗,想过。我告诫自己,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吃的是五谷杂粮,过的是老百姓的日子,不要去管那些与你不相干的事情,不要去想那些什么都用不到的思索。在芸芸众生之中,你,就是一个小小的你,一个“蚁众”群体的一份子,为何去追求什么精神?人走了,精神就走了,精神,就是那么一种东西,像一缕青烟,像一丝清风,它飘呀飘,不知飘向哪里。然而,精神也是那么一种东西,它缠绕着你,一旦拥有,就无处可以安置它了,它只能伴随你永远走下去。

      “在泰山”,是我的一种感情追求。感情,爱情,一旦你与它擦肩,它就将与你永不分离。人们爱听爱情的故事,爱探听别人感情的秘密,因为人们知道,大千世界,自己能够知晓的很少很少,多样化的别人有着无穷的奥秘。每一个人都在追求,每一个人都在幻想,大概,唯有感情才是离人们最近的东西。说到爱情上的高山,似乎人人都可以理解,人人都在企盼,有一个如泰山一样的爱情伴随着你,该有多好?“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摇,”无以回报的爱情啊,让我闭起眼睛就能望到你。只可惜,来到我们身边的,只有绵绵不断的丘陵,那泰山,永远在天边,你无法相遇!在半山上,向下望,遍地炊烟,遍地人间烟火,向上望去,浓雾弥漫,翊云缭绕,近在咫尺,不见泰山。这就是一种追求的无奈。 

    还有那么多的“在泰山”。所有的泰山,都在我的心中,所有的泰山,都只是向我招招手,然后就隐去了。然后,我们只看得见下山的路,而上山,则无路可走。而最终,最长叹的还是那么一句“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难!”再接上一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们只有望山兴叹了。

   一个朋友在一个无风无浪、无山无水的时刻问我:“你登过泰山吗?我登过。”这是多么寻常的一句问话,很亲切,很温暖,却让我思绪万千,想了很久很久。如果你是在去泰山的路上,有人这样问,你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正要去登泰山呢。”如果你已经登山在半山腰上,有人这样问你,你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正在登着泰山呢。”如果你登上了泰山,正在看泰山的日出,有人这样问你,你还是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已经在泰山的顶峰呢。”然而,如果你已经从泰山上下来了,有人这样问你,你还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吗?不会了。你在想,朋友的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问?在没有泰山的境况里问“泰山”,其问也蹊跷,其答也困窘。思忖良久,我回答:“我已登泰山,已小天下,已知天命,已淡此生!”我知我的话有多无奈,内心无奈的似冰寒冷,只是,你知我心中的热望吗?一生的热望,回复为一个冷静,那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滋味!朋友大约也是如此吧,你心中曾经有过热望吗?你会知我的内心之痛吗!在夜里,我经常与上天的声音对话,似乎就站在山顶上,与上天那么近、那么近! 

    “我所思兮在泰山!”如果你和我是一样的人,你一定会理解我的思念,如果你也是风风雨雨一路走来的人,你也会“侧身东望涕沾翰”的。我心中的泰山,永远是美好的象征,哪怕那泰山,什么都没有带给我,只要存在过,就是一种美好,就要永远铭刻在心的。我感激泰山,它让我的生活充满希望,心中怀有泰山,我的生命才有意义。真想把世俗的一切,抛向九霄云外,唯独怀揣着美丽梦想,游历天涯,四海为家去。

    泰山,是我一切一切的追求,它太高太高。终于,我承认,我永远登不上泰山了,只能把泰山永远埋藏在我的心里。我伸出手,指向泰山,这是我此生唯一能做的。作者:金樽明月


    11、未来充满未知,而我们却有一颗年轻的心,善于憧憬,勇于探索,敢于前进。

  未来之路也许会充满艰辛。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于是我们便要有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

  未来之路也许会充满曲折。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于是我们便要有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

  未来之路也许会充满挫折。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于是我们既要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洒脱,更要有“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气魄。

  丈夫未可轻年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于是我们乘着年轻的激情与热血,骞翮思远翥,在自己的天空划下最为斑斓的轨迹。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而实现我们的梦想,更要趁年轻。当代大学生,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更应该尽情挥洒书生意气,追逐属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不要等到韶光已逝,我们都已皓首银鬓时空自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关于未来,我们要有苏轼一样的坦然——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更要有东坡式的豁达——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追逐未来之梦的路上,擎着一支火把寂寞前行,风雨兼程。哪怕栉风沐雨,哪怕这火光微弱如豆甚或黑夜回无情地吞噬我们羸弱的羽翼,至少我们曾在路上,曾经飞翔!

  未来之路是无止境的。梁启超在《志未酬》里说“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无论你优秀抑或平凡,无论你曾经创造过辉煌,抑或履历表上一片空白,都要“骞翮思远翥”。都要在属于你的天空里展翅翱翔!

  关于未来,所有人心里都憧憬着一份美好。可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要耐得住寂寞,我们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毅,要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矢志不渝。

  关于未来,我们不啻要有勾践“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宏伟志气,更要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踏实践志的坚韧毅力。要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唯有敢于上路,才有未来。

  青春无悔。

  路在你的脚下,未来在你手中。还是聆听“千古男儿一放翁”的千古教诲吧: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12、在氤氲着清淳与温馨的茶汤里,读古书,思故人,中国古代的茶文化就这样引领我们到唐风宋韵里开发新的审美资源,发掘古人沉积在茶诗茶话里的人生意蕴。应该说在饮茶的过程中学习古代茶文化和古代文学,是对我们身边苟苟营营的物质环境的一次净化、一次诗意的观照、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现实的人们每天都在摸爬滚打,为柴米油盐而打拼;或者攀登跋涉,为别墅奔驰而奋斗,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匮乏和欲望的日益膨胀中渐渐迷失自我。如何能在纷扰浮躁的世俗生活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在与时俱进的当代意识中保留一份古典的浪漫,如何又能在开放型的人际交往中守候一份淡雅朴拙的孤独呢?

  我们从未停止过追问。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五岳独尊的泰山脚下,背靠着拥有几千年文化底蕴的圣水国山。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远离繁华热闹的都市,不只为魂牵梦萦、高山仰止的精神家园,更为着心底深藏的那份隐逸情结。李白的一首《山中问答》道尽了千古隐士相同的感喟: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在浮华的世俗背后,学会亲近山水自然,学会品茶,学会读自己钟情的古书,学会选择和放弃现实中的一些人和事,让自己的心灵拥有相对自由的空间和简单平和的心境,不是每个现代人都渴慕追求的么?而茶喝得愈久,人与古典文学的情结愈加息息相关,性情也便愈加蕴藉而内敛,内心也便始终自愿保守一方淡泊与宁静的田园。

  朝夕砥砺、未敢丝毫懈怠,读了二十余年形形色色的书籍,于今方悟读书之法,乃觉其意味其乐趣与饮茶何其相似!近来更越发感到世间只有读书、喝茶二事,与人间的其他消遣方式不同:没有欲无止境的热烈,也就没有纵情过后的空虚。同在微苦寂寥之中,浓淡冷暖唯有亲自品尝,久而久之即能从苦中咂出甘甜滋味。

  正是这种缘故,中国古代文人将“茶”引为素心同调的知己,“无茶不文人”,“茶者,心之水”,只有用心品茶,用心做人,茶和心才能完全相合,才能回到茶的本意。知堂老人周作人将其书斋命名为“苦茶庵”,并作有《苦茶随笔》。这当然是人生的非凡境界,吾等虽然难望其项背,但若一心追慕专意修炼,等待岁月的熟成与时间的积淀,定会令身体强健、精神丰满。


    13、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之间的距离,正如两颗星辰之间的距离那么遥远,每个人都无法切近地体会到别人的悲欢,所以人注定了是孤独的。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长相思,只为长相离,这样的热烈、凄清、而惆怅,无生之忧者,亦无生之喜悦;无爱之孤独,亦无爱之热烈。  

     当你走近,请你谛听,那是孤独冷峻的声音……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7:32

[新一篇] 我思君處君思我

[舊一篇]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