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译文]  无可奈何,我的相思之情,虽然隔着万水千山,却无法断绝。

  [出典]   北宋  周邦彦  《拜星月慢》

  注:

  1、 《拜星月慢》 周邦彦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2、注释:

    秋娘:唐宋时对歌妓的一般称呼。

    琼枝玉树:比喻人姿容秀美。

    水眄兰情:目盼如秋水,情香如兰花。眄(miàn):顾盼。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词人用旧典以昭君喻“秋娘”。春风面:指容貌美丽的。

    瑶台:原指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伊人住所。

    怎标何:怎么办?何,语助词


  3、译文1:

     夜色深深,仿佛在催着天明,眼看要到了三更天。清清的露水如同洗尘,让地面没有纤尘。月色幽静,小巷僻坊里一片迷茫。我又见到那竹栏,和灯光明亮的小窗,这是她的庭院。她因我们能见面开心。她的美丽令人惊叹,依偎在我身边,我如同见到了琼枝玉树,如一轮暖日,又如一片绚丽的朝霞。她的眼神明如秋水楚楚动人,温柔清雅宛若一株幽兰。这样绝代佳人,人间都少见。

     从前,只在画中见过她,对那绝世的美丽早已倾倒,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真能与她相伴。我们互相情意绵绵。无奈人世无常,将我们分开,我心里哪堪孤独。如今我独自一人在荒郊野外,悄悄无息,重门紧关。只有秋虫在声声重复忧伤的歌。无可奈何,我的相思之情,虽然隔着万水千山,却无法断绝。

    译文2:

    夜色催促,就要到了三更天。清清的露水沾湿地面,没有灰土和尘烟。月色淡淡,小巷僻坊里朦胧幽暗。我认识那竹子的槛栏,小窗里灯光闪闪,我来到她的庭院。她因我们能相遇而高兴,笑得是那样甜。她光彩照人,我与她依偎并肩。如同靠近了琼枝玉液,如太阳般温暖,如朝霞般光彩明艳。深情的眼睛如秋波,温柔清雅的性情宛如幽兰。这么可爱的美人,平生真是少见。

    从前,在画像中见过她的面,对那绝世姿容早已倾心艳羡,没想到自己竟真能来到她的身边。我们互相爱恋,情意绵绵。苦恨被风吹散,我心里实在难堪。如今我独自寄寓在荒寒的客馆,冷冷清清,重门紧关。只有秋虫在破墙中声声哀叹。真是无可奈何,我的相思之情,虽然隔着万水千山,却丝丝缕缕永不绝断。


    4、在宋词史上,周邦彦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张炎、吴文英“醇雅词派”先河,对后世影响很大。周邦彦发展了柳永、张先、秦观的婉约慢词,还开创了一种新的形式,即在写景抒情中融入述事,形成曲折反复、开阖细密、抑扬沉郁之势。历代词家对他评价颇高,“北宋婉约作家,周最晚出,熏沐往哲,涵泳时贤,集其大成”(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词典 前言》)。众多词学专家公认的“宋词四大家”,为“苏东坡、周邦彦、辛弃疾、姜夔”,他的位置仅次于苏轼。更有甚者,将他名列榜首,称为“词家之冠”。

     王国维作为看重内美和人格的大家,很自然对周邦彦的某些方面有些微词。比如:

  1)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2)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虽把周比做倡伎,把其词贬为郑卫之音,评价似乎很低,但他又有以下观点:

  唐五代北宋之词家,倡优也。南宋后之词家,俗子也。二者其失相等。但词人之词,宁失之倡优,不失之俗子。以俗子之可厌,较倡优为甚故也。

  由此可见,王国维虽然认为周词在品格上不如欧秦,但尤胜南宋诸家俗子之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还要注意,王国维在此所说的倡伎、倡优,并非指现在所说的那些妓女,而是指过去地位底下的艺伎和戏子。王对她们还是抱着同情的态度。这一则词话可能也说明了王国维感到前面对周的批评过于严厉,想在此来个反拨和补充,以消除大家可能有的误解。他毕竟对周是喜爱的。

     生平见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5、这首词所咏情事,略同《瑞龙吟》,但并非重游旧地,而是神驰旧游。作为一位工于描写女性的词人,在这篇作品中,作者为读者绘制了一幅稀有的动人的画像。

  为了要使词中女主人的登场获得预期的应有的效果,词人在艺术构思上是煞费苦心的。他首先画出背景。在一个月色阴沉的晚上,更鼓催来了夜色,露水收尽了街尘,正是在这样一个极其幽美的时刻,他来到了她所居住的地方;阑槛外种着竹子,窗户里闪着灯光,正是在这样一个极优雅的地方,他会见了这位人物。与杜甫《佳人》之写“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用意相同,这里的竹槛、灯窗,也是以景色的清幽来陪衬人物之淡雅的。

  先写路途,次写居处,再写会晤,层次分明,步步逼近。下面却忽然用“笑相遇”三字概括提过,对于闻名乍见、倾慕欢乐之情,一概省略。这样,就将以后全力描摹人物之美的地步留了出来。在这里,可以悟出创作上虚实相间的手法。

  “似觉”以下四句,是对美人的正面描写,又可以分为几层:第一、二句,乍见其光艳;第三句,细赏其神情;第四句,总赞。写其人之美,不用已为人所习见的“云鬓花颜”、“雪肤花貌”,而用“琼枝玉树”、“暖日明霞”来形容,就不熟滥,不一般化;用两个长排句,四种东西作比,也更有分量。(吴白?先生云:“‘琼枝’,见沈约《古别离》:‘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玉树’,见杜甫《饮中八仙歌》:‘皎如玉树临风前。’”)上句说像琼枝和玉树互相交映,是写其明洁耀眼;下句说像暖日和明霞的光辉灿烂,是写其神采照人。两句写入室乍见之初,顿时感到光芒四射,眼花缭乱,尤其因为这次见面是在夜间,就使人物与背景之间,色彩的明暗对比更为显着。在用这种侧重光觉的比喻之先,路途中所见的暗淡月色与庭院中所见的隐约灯光的描写,也对之起了一种很好的衬托作用。如果不仔细研究全词的布局,对于这种使读者容易联想到一些优秀的电影导演的艺术处理手段的巧妙构思,是很容易被忽略过去的。两句写其人之美,可谓竭尽全力,而犹嫌不足,于是再加上“水盼兰情”一句。韩琮《春愁》“水盼兰情别来久”,是用字所本。“水盼”,指眼神明媚如流水;“兰情”,指性情幽静像兰花。这句虽也是写其人之美,但已由乍见其容光而转到细赏其神态了。这已是进了一层。但美人之美,是看不够、写不完的,所以再总一句说:“总平生稀见。”这才画完了这幅美人图的最后一笔。

  换头一句,从抒情来说,是上片的延伸;从叙事来说,却是更进一步追溯到“笑相遇”以前的旧事。杜甫《咏怀古迹》咏王昭君云:“画图省识春风面。”词句即点化杜诗而成,意思是说:在和其人会面之前,就已经知道她的声名,见过她的画像了。从而也看出了,这次的会晤,乃是渴望已久之事,而终于如愿以偿,欢乐可想。

  从这以下,才正面写到离情。“谁知道”二句则是这一幕小小悲剧的转折点。“瑶台”是美女所居。《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王逸注:“佚,美也。”但这里却兼用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就暗示了这位姑娘有着如李白所形容的杨玉环那样神仙般美丽风姿,作为上片实写其人之美的补充。云雨习用,而“雨”以“润”来形容,“云”以“温”来形容,则化臭腐为神奇,其人性情之好,爱悦之深,由此两字,都可想见,且与上文“兰情”关合。但这叙述两相爱悦的幸福的句子“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却以“谁知道”领起,以“苦惊风吹散”收束,就全部翻了一个面。惊风吹散了温润的云雨,正如意外的事故拆散了姻缘,通体用比喻说明,处理得极其含蓄而简洁。读到这里,读者才发现,原来在这以上所写,都是追叙。行文变化莫测,与《夜飞鹊》同。

  “念荒寒”以下,折入现在。独自寄宿在荒寒的空屋里,关上重重门户,听着坏了的墙壁中秋虫的叫声,这种种凄凉情景,用一“念”字领起,就显得更加沉重。因为无人可语,才只好自思自念,不写人叹,而以虫鸣为叹,似乎虫亦有知,同情自己。如此落墨,意思更深。第三句极力描摹此时此地之哀,正是为了与上片所写彼时彼地之乐作出强烈的对比。

  末以纵使水远山遥,却仍然隔不断一缕相思之情作结,是今昔对比以后题中应有之义,而冠以“怎奈向”三字,就暗示了疑怪、埋怨的意思,使这种相思之情含义更为丰富。

  《宋四家词选》评云:“全是追思,却纯用实写。但读前片,几疑是赋也。换头再为加倍跌宕之。他人万万无此力量。”周济此说,很能阐明此词在布局方面的特点。


    6、也想作那“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得潇洒,更想把此情结都付于“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慨。但总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又“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怎一个情结了得?只能忍的“春衫着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更无顾“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唉,傻傻的自己,不懂爱情,不解风情,又怜春逝,又恨春逝……


    7、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灿。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夜间,各种色相都隐退了,五颜六色的斑斓词汇也就失去了其最基本的功能。外面下着雨,人就走向了朴实,走向了自身。
                 
  看着窗外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点,人的内心贮足了诗。美,屋外的路上,雨水点点,校园中的花儿零落不堪,夜行的人在伞下,匆忙向前。让人感受到往常的喧嚣已经一时浇灭,天上人间只剩下了被雨声统一的宁定,被雨声阻隔的寂寥。人人都悄然归位了,在雨帘中默默。
                 
  外界的一切全成了想象,夜雨中的想象总是特别专注,特别遥远。
                 
  在夜雨中想象最好是对窗而立。黯淡的灯光照着密密的雨脚,玻璃窗冷冷,你能看见的东西很少,但似乎又能看的很远。
                 
  风不是很大,轻轻一阵就立即转换成淅沥雨声,转换成路上的溪流。
                 
  在人生的行程中,夜雨的魅力显现。


    8、指尖划过夜的围幔,风动了,心也动了,于是夜色凌乱起来。远方的你伫立窗前,同一片月色里,感觉得到空寂夜色里行走的我吗?纵然时空交错,走在你的窗下,也是惘然。落寞孤寂的想起你,想起你的某句话,心便有了惊挛,你也会想起过我吧。曾经梦到你在冰水里挣扎,我伸出手想拉住你,可是拽不到你,看着浅浅的距离,一点点淹没,我哭醒在夜里。并不奢望什么,只是喜欢看到你的文字,听到你间或随意发出的声息,平凡里的真实。

     风从我身边飘过,风的路好长,淹没了你的气息。感受到这味道,不是我的错,只因看到你时,我还没来得急穿上铠甲。我要看看你吗?夜色里起了波澜。风从远处吹来,在前方打了个旋涡。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9、花开又是一年。酸风扫尽芳尘,旧时罗绮,醉于梦里。都是愁根。那日心情,醉后醒还惊,乱红休去,怕搅离愁。

    征衣暗裂,酸风自咽。依依岁华轻别。回首曲中人去,润墨空题。独怜水楼赋笔,愁未了、听残莺、啼过柳荫。

    闲了凄凉赋笔,草梦都醒。知了解语,终是怨多情。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10、那轻轻推开湖阴先生家门,送来几缕青丝的是你的一时兴起;那挽留滚滚白浪,粼粼碧波是你眷恋她的容颜而不愿离开;那陪同潇湘二妃共弄晶莹绿珠,同赏高山流水是你的永远绝唱……

恒永的你,亘古的韵。
 
无论是云霞明灭,迷离恍惚的神山天姥,亦或慧光普照,仙人如麻的天山峨眉,还是泱泱渤海,风烟俱净的圣山蓬莱……你的威武与妩媚将深深地被千千万万的生灵记住。
 
自古以来,似乎就有一股伤感的山涛声萦绕在迁客骚人的心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是酒徒李白在凤去台空的凤凰台上,想到"吴宫花草成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做出千古长叹;"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涛"纵然气势雄伟,终究乃颓废之情;更不用说"战火曾烧赤壁山,美人自刎乌江岸"的一片凄清,"山横塞北云"的啜泣之声";还有"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惆怅迷惘,"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的委靡之声……
 
可是正当我们为周郎羁宦江南,寄寓驿馆,与秋娘伯劳分飞而叹曰:"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之时,山却悄悄换了一番姿态。
 
遥见苏子拄着竹杖,踏着芒鞋,放歌而来.山便叫天晴日出,还亲身笑迎;芙蓉楼边,不舍的是你,一口答应向洛阳亲友传讯……
 
山啊!你的韵味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就不告诉我们这些凡夫俗人?是怕我们的红尘气息玷污了你的清高,还是担心我们的世俗情怀打扰了你的千古清修……

 
11、是你,让我体会了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呼吸的瞬间,睡梦的间隙,全是你。眨眼的瞬间不见,也会着急。更何况,异地相隔。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12、是这秋月清冷使我徘徊不纠,是这秋夜荒凉令我忧伤不走。心摇曳,情荡漾,一地相思两处凉。我纵有千般爱,万种情,怕也是孤月穷追,惹一腔凉泪。风大无限,秋月无边,心系银河一线牵。你我情深意动到百头,心如钢铁也成绕指柔。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13、夜空下的思绪,迷迷离离。长思短念在胸口淤积,心无法从容,无法继续白昼里人群中的淡然。于是,便姿意地任由着想你,放飞潜滋暗长的情怀,跨万水,越千山。

    

铺展于桌前的素笺,圈圈点点撇撇捺捺,写满了零乱的丝语,没有头绪,没有方寸。却就这般,固执地乐此不疲地用尽全力去勾勒刻画,只祈将这番为你而设的真实触感留下印痕。虽然,曾说过相守今生,不乞来世,我却希望,来世我可以遁着这印记,顺着思念的路标,一路飞奔地早一些找到你。

 

等你在如水的夜晚,你不来我不肯睡去。曾有多少个这样的时刻,独守这一屏的萤光,将思念的烟火次第点燃。我不知道,异域的你,能否看得见腾空绽放的思念?能否知道,我将每一寸的牵挂,都交付了清风,交付了明月,交付给满天的星斗,照亮你每一个瞬间。

 

你不在的夜晚,我的寂寥,总在醒里挣扎,总如青丝般散乱。你说,相守的过程,阳光因风雨而倍显灿烂。于是,我便任由着性子,喜忧无常——“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就这番,喜着你的伴,喜着对你的依,忧着苦涩的离,忧着难耐的散。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7:08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