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译文]  那勇敢的小伙子偏要在潮头戏耍,手中的红旗却不沾一点水浪。

  [出典]  北宋  潘阆  《酒泉子》

   注:

   1、《酒泉子》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2、注释:

     此词又名《忆余杭》。

    长:通假字,通“常”,常常、经常。

  郭:城,满郭即满城。

  万面鼓声中:江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钱塘江上执旗泅水与潮相搏的少年。

  觉:睡醒。

 

 

   3、译文1:

     我常常想起在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弄潮儿在惊涛骇浪的尖头与波涛搏斗,手里拿着的红旗却丝毫没被水打湿。在此后我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译文2:

    长久地思念钱塘观潮,大潮那天,万人空巷,全城人争先恐后地到江边观望。大潮汹涌冲来时,令人疑心大海变得虚空。潮水澎湃,好像万面大鼓声咚咚响。

    弄潮儿在波涛滚滚的潮头站立,追潮逐浪,尽情玩耍,手里的红旗竟然没有被水打湿。离开之后,我好几次都在梦中见到这惊心动魄的场面,梦中惊醒过来还觉得心惊胆战。

    

 

  4、潘阆(?~1009)宋初着名隐士、文人。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性格疏狂,曾两次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有诗名,风格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

   潘阆是隐士,混迹在江湖之间,以卖药为生,不过名声却震天响。年轻时他在洛阳、开封两地奔波,卖药。结交了很多名流,以至于太宗皇帝都知道了他的名声,竟然召见了他。两个人聊得很开心,皇帝一高兴,就赐潘阆进士出身,授四门国子博士。

    潘阆名气更大了,不过潘阆本性乖张,狂放不羁,在任期间作词《扫市舞》云:“出砒霜,价钱可。赢得拨灰兼弄火。畅杀我。”词中放荡的行径为当时士人所不齿。太宗非常恼怒,竟然追还诏书,削去潘阆一切职务,终生不用,这种事情在整个宋朝也极其罕见,潘阆的狷介孤傲乃至于此。

  还有一个说法,《湘山野录》说潘阆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在秦王府里做过参军一类的官,秦王是太祖和太宗的胞弟,秦王和当时宰相卢多逊欲谋帝位,潘阆被卷了进去。太宗继承了帝位,秦王就倒霉了,被太宗一脚丫贬到湖北房县去。据说官兵围捕卢多逊的时候,潘阆正在他们家。在万般危机中,潘阆觉察到了不对,仓皇翻墙逃到了邻居家里,人家本来想把他供出去的,潘阆颇为机灵,威胁那人家说:“我已经犯事了,你们把我供出去,到时候说不清楚,你们也会被判罪的,隔壁几家也可能被牵扯进去,到时候搞不好是上百口人都难逃活命。现在你们把我藏起来,一点事情都不会有,你们看着办吧!”经他这一诈唬,就把别人唬住了,只好把他藏到夹墙里,他终于逃了一劫。

  此后,潘阆一路上,隐姓埋名,乔装打扮,化妆成箍桶匠,狼狈地逃到朋友阮思道家中。阮思道也是个聪明人,这潘阆可是朝廷的要犯,留下来,肯定会引来灾祸,不留,那是对不起朋友啊。装没认出来吧,就让人把化妆后的潘阆领到庭中箍桶,自己拿了些钱扔到桌子上,骑马出去了。潘阆心领神会,看看四下无人,拿了钱撒腿就跑。过了一会子,阮思道溜达回来了,问下人:“桌子上的钱和那箍桶匠呢?”下人当然不知道怎么回事,结果被阮思道痛揍一顿,让他们四处寻找。可是怎么能找得到。潘阆拿了钱之后,一路狂奔,直跑到中条山里,才放下心来。没别处去了,走投无路的潘阆索性穿起袈裟,出家当了和尚。

  潘阆当了和尚后,又开始卖药。

  这潘阆确是非同寻常之人,超级能折腾,平日交友之广,匪夷所思,甚至跟大太监王继恩的关系很好。王继恩深受太宗的宠信。王继恩向宋太宗推荐潘阆,说:“潘阆这个人很了不起,现在江湖上名气很大,您要是能见见他,给他个恩惠,让天下人知道您的宽宏,好安慰一下读书人。”太宗一琢磨,有道理。就把潘阆召来,聊了聊,觉得这人还是很有意思的,就赐了他个进士及第。

  结果,这潘阆本性难改。

  放荡至极,毫不收敛。与钱易许洞为友,狂放不羁,甚至写了这样一句诗:“散拽禅师来蹴踘,乱拖游女上秋千。”拉禅师踢足球,在大街上随便拉一个女人玩秋千,这哪里是高人隐士的作风?他还曾倒骑驴,以怪异之举吸引别人的眼球:自华山东来,倒骑驴以行,曰:“我爱看华山,其实不喜入京也。”故当时有潘阆倒骑驴之语。

  种种事端,让当时的君子们非常看不惯。

  皇帝被激怒。把潘阆赶了出去。他不得不浮浪江湖。继续卖药。

  太宗死前。准备让太子继位。潘阆也不知道胡思乱想什么,向王继恩出了个馊主意,说:“太子是现在老头子立的,他当了皇帝,不会感激你,如果你另立一个人,那他就会感激你,那样你不就光荣了么?”王继恩晕了头,开始向太宗进谗言,不要立太子。不过这一次又失算了,真宗顺利上台。真宗上台后,秋后算账,把王继恩和几个反对他当皇帝的同谋抓了起来,潘阆当然也在逮捕之列。但是潘阆又逃掉了,这个潘阆真有点邪乎本事。

  一年以后,潘阆以为没事了,又跑回到京城,结果被抓起来。这一次他的时运真不错,真宗并没有杀他,就把他放到滁州做了散骑参军,也就一光吃饭不干事儿的活。

    公元1009年,被士大夫们瞧不起的潘大药商兼诗人死在了安徽滁州参军的任上,不知道他那时多少岁。

   无论如何潘阆都算是个不幸的人。

  我知道所谓的“狂逸”、“狂妄”说的就是志向高迈,不肯流俗的人的玉碎之举。不愿意违心地活着。他宁可选择自我放逐,也不想拘禁在权贵们的手心里。或许也不是,潘阆实在是一个异类,难以看清他的内心,虽然是个隐士,却向往权力,虽然向往权力和名声,却又放诞不经。令人摸不着头脑,也许正是这样,他才有非凡迷人的魅力,以致当时的名流争相趋之。

  无论是任何时代,任何情况下,这样的人都必将生活在世界的边缘地带,收获到的也只能是一份无奈的平凡人生。

 

 

   5、这首词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江潮涌的壮美风光。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

  上片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

  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塘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

 

   6、钱塘江大潮是大自然的奇观。由于钱塘江入海口杭州湾的特殊地形,便形成了奇异的潮汐现象,每年秋天八月,海潮来时最高潮峰可达一丈多高,十分壮观,尤以农历八月十八最盛。

  一年一度的钱塘江观潮又成了媒体追逐的话题。昨天的电视新闻中播报了八月十八观潮的最佳时间和地点,并且预报了潮涌的高度分别为海宁盐官0.9米,老盐仓0.8米,依次递减,到九溪时为0.4米。

  这使我想起了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这首词。潘阆字逍遥,今河北大名县人,宋太宗时因他能作诗,被人推荐,赐进士及第并授国子博士(国立大学教官)。《酒泉子》词共十首,《长忆观潮》是其中之一。这首词是回忆观潮盛况之作:“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上阙写杭州人倾城而出争看钱江潮水上涨,潮来时沧海成空,排山倒海,涛声隆隆,像万面战鼓敲打。下阙写“弄潮”奇观,“弄潮儿”挺立涛头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手把红旗相互竞赛,看谁的红旗不沾湿,如此惊心动魄的壮举,表现了“弄潮儿”的胆识与技艺,使观者为之振奋。

  在倾心欣赏诗作和诗里表现出的自然奇观,及人类征服自然的气魄和胆识的同时,又使我产生了某些不满足。在救生设备和手段远不如今天的北宋初年,就有了大潮涌来时“弄潮儿”们的出色表现,而今天这一“弄潮”奇观却已湮没无闻。从潘词中可以推测弄潮儿或是赤身弄水,那水中的功夫定是十分了得,或是挺立于飞舟之上,那驾舟的本事自不待说。这究竟是古人(潘阆)的不实描写,还是今人的缺少勇气,这个疑问曾经多次叩问过自己,却一直是个无解的谜。

  但愿有一天能在钱江大潮涌来时重现潘阆笔下的“弄潮儿”们的雄姿。作者 印嘉华

 

 

    7、潮水越来越近,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顷刻间,潮峰奔到眼前,倾涛泻浪,势如万马奔腾。果然“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一簇簇声吞万籁的壮观场景,让我们齐声发出惊叹。未曾回过神来,“返头潮”又让我们叹为观止。这里,有一道高9米、长65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潮水至此,气势已经稍减,但冲到丁字坝头,仍如万头雄狮惊吼跃起,激浪千重。随即潮头转返蹿向塘岸,直向塘顶观潮的我们扑来。当然,因为我们站的地方垒起了石墙,有惊无险,据《萧山日报》社长孙焕林介绍,这返头潮的突然袭击,常使观潮者措手不及,几年前的一次观潮有几百人遇难,后来就在这危险地段垒起了石墙,以后每年都会出点小事故。只是今年的潮水不知什么原因不如往年壮观。

    有关“观潮”与“弄潮”的情景,北宋诗人潘阆有诗为证: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但是,在我看来,钱塘潮如今不只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有着其特殊的含义,那就是奋发图强的精神,是钱塘江两岸人民弄潮精神的真实写照。

 

 

    8、开阔的胸襟,深遽的目光,使晋江的企业家具有了大海般的深度与广度。百川归海是大自然的规律,但晋江的企业家并非只是简单融入。“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这才显出他们把玩经济大潮的气度和水平。走出晋江,面向世界,把产品销往五大洲四大洋,把晋江的经济融入了怒涛激浪般的世界经济潮流,是他们抒怀风志的目标追求。面对汹涌的大海,他们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驾驭企业之舟破浪而行。从晋江的弹丸之地走向广袤无垠的蓝色海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经过了数十年的资本和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练就了航行于大海的胆魄。
 

 

   9、“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写出了不畏艰险,敢于斗争,奋勇前进的英雄形象。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行业均涌现出了大批的“弄潮儿”,正是由于这些“弄潮儿”无所畏惧,坚韧不拔,奋力拼搏,不断战胜恶势力,不断征服大自然,不断攻克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难关,才推动人类社会从茹毛饮血的洪荒世界发展到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社会。

    我国现在正处于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伟大时代,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需要一批又一批的“弄潮儿”为之奋斗,不畏艰难险阻,敢于奋勇斗争固然是“弄潮儿”的必备本色,但只有这种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战胜艰难险阻的本领,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这就是说,要善于学习,注意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觉悟愈高,技能愈精,贡献也就愈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没有一定的能力,只有良好的愿望,是难以胜任艰巨任务的。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6:50

[新一篇] 弄夜色,空余滿地梨花雪。

[舊一篇]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