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译文] 匈奴还没有消灭,怎么能考虑自己的家呢!
[出典] 《汉书》
注:
1、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文帝和景帝时几十年没有发生过战争,国家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这就是有名的"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国家已经比较富足,这使汉武帝有能力发动大规模抗击匈奴的战役。李广、卫青、霍去病就是汉武帝时着名的将领。
"若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人诗中的"龙城飞将"有的说就是李广。匈奴称李广为"汉之飞将军",他一生和匈奴作战七十余次,威镇北边,对于维护汉朝北部边境的安定起了很大作用,但是一直不得志,没有得到重用。匈奴人非常惧怕李广,李广的兵权却一直不大,一直做为为卫青的部下。后来随从卫青进攻匈奴,迷失了道路,受到谴责,引刀自杀,时年六十有余。而汉武帝抗击匈奴成功的最重要将领就是卫青和霍去病。
卫青出身贫寒,从士兵一步步成长为大将军、大司马,在历史舞台上活跃达二十年之久,是汉武帝时期重要人物。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十八岁从军,二十四岁去世,拜为骠骑将军。
卫青共出击匈奴七次,斩杀和俘获敌军五万多人。与单于交战一次,收复失地,建立朔方郡。霍去病共出击匈奴六次,其中四次是以将军的身份,共斩杀和俘虏了敌军十一万多人。匈奴浑邪王带领几万部众投降,于是开辟了河西地区酒泉诸郡,于是汉朝西部匈奴的侵略活动大为减少。
霍去病的资格没有卫青老,功劳却比卫青大很多。
霍去病为人少言寡语,有气魄,敢做敢为。十八岁第一次从军就带领一个小分队奇袭匈奴的大本营,杀死匈奴单于的爷爷,俘虏了匈奴的相国和单于的叔父,勇冠三军,被封为冠军侯。后来霍去病屡立战功,横越大漠,前进两千余里,大破匈奴左贤王的军队,一直追到狼居胥山下,并举行宏大的祭天仪式,立碑为念。此役匈奴大受打击,浑邪王投降汉朝,从此匈奴分为南北两支,再也没有能力对汉朝进行大规模的侵略,北部边境几十年没有发生战争。南支的一部分与汉族融合,北支的一部分向西迁移,到达东欧,成为今天匈牙利人的祖先。
霍去病威临狼居胥山的事迹常为后人提及,特别是汉人武功不盛的时候,辛弃疾的词中就有"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霍去病二十四岁去世,汉武帝为了哀悼他,调动军队穿上黑色的衣服,组成"玄甲军",列队一直从长安排到茂陵。为霍去病修建的坟墓,高大巍峨,形似祁连山!可见霍去病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
霍去病大大减轻了汉朝边境的威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他使汉朝的疆域大为扩大,从此祁连山、蒙古草原成为中国的版图,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沃土。他是民族英雄。
当日霍去病大胜归来,汉武帝为他建造房舍,霍去病坚辞不就,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武帝大为感动。
霍去病的生命很短暂,在历史舞台上活动的时间只有六七年的时间,但是却留下不朽的功绩。十八岁从军,二十四岁病逝,也许他本人并没有"去病",也许连年的征战极大的损害了他的健康,可是他为国家为民族去了心腹大患,担的起"去病"二字。
他的身上有一种东西,现在越来越少的东西。霍去病十八岁从军前就深受汉武帝的宠幸,他完全可以在长安的歌舞生平中沉醉,可以陪伴在皇帝身边,做个文臣,锦衣玉食,仕途通达,无大漠风沙,无塞北苦寒。但是他没有,没有做一个浑浑碌碌,注定默默无问的文臣,而是选择了去征战,为了三百年的耻辱而战,为国家的未来而战。因为他的选择历史多了个封狼居胥的英雄,少了一个平庸的文臣;因为他的选择,汉武帝得到武功胜极的评价,让他走进了两千年后另一个伟人的诗词,也让汉人有了一个永远凭吊的王朝;因为他的选择,促使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产生,纵然匈牙利人永远不知道他们的祖先曾被一个少年击败。
2、霍去病一生曾四次领兵出塞攻打匈奴,共歼敌11万多人。他平时少言寡语,战场上却勇猛无比。他是一位军事天才,汉武帝常常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却说: “为将须随时运谋,何必定拘古法呢?”他是凭借战场上的直觉指挥战斗的,随机应变,闪电式行动,使他百战百胜,成为名扬后世的一代名将。
根据沙漠作战的特点,霍去病大胆选用部分降汉的匈奴人和留居匈奴时间较长的汉人为军校,造成熟知匈奴军情和漠北物候的优势。率领有向导的轻骑兵,离开驻地,深入敌后,“取食于敌”,奔袭两千余里,寻找单于主力部队。由于单于主力西移,他又率部翻离候山(今何地不详),渡弓卢水(今蒙古克鲁伦河),与匈奴左贤王(辖匈奴东部地方的最高长官)部酣战。结果获匈奴顿头等3小王将军、相国、都尉等83人,共斩俘7万余人,匈奴左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去病与卫青胜利会师于瀚海(今贝加尔湖),为庆战功,在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德尔山)立祭天高坛,在姑衍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开祭地广场,后班师凯旋。此役收复大漠以南所有土地,并屯田筑垒防御匈奴。“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解除了西汉初年以来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霍去病也晋升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霍去病屡立战功,获得了高官厚禄,但他把个人的享受搁在一边,一心以国家利益为重。河西战役胜利后,汉武帝为了奖励他的卓越战功,特意命人在长安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满意。霍去病谢绝了汉武帝的好意,气概豪壮地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传诵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辉一生的写照。
3、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虎剑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李白《胡无人》
让人于千载之下犹能想象出霍骠姚的虎虎生气。连他墓前那石雕的骏马,也以其内蕴神韵博大气魄而彪炳青史于不朽。“霍骠姚”已成了英勇果敢一往无前的代名词。只活了24岁,却长命二千多年。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超越。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汉武帝对匈奴用兵,大获全胜,所凭借的大将不过两人而已,一为卫青,一为霍去病。霍去病自18岁开始征战疆场,22岁已将匈奴打得心惊胆战,再也不敢进犯汉朝。但两年之后,他长辞于世。其生也甚短,其功也至伟。千百年来,未有可与之相比的了。
4、匈奴之患是古代中国秦汉时期的梦魇。但经过漠南、河西、漠北3场战役匈奴之患终于基本从中国历史上消失。这次汉朝向北推进到沙漠边缘,而且占领了全部河西走廊与青海新疆部分地区,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汉人的生存空间第一次大规模伸展,几乎夺取了匈奴两胡的全部边缘根据地。
后人对霍去病将军的仰慕和喜爱的情结,不光是对少年英雄的怀念与哀思,更重要的本质内容其实是对尚武精神的推崇与向往。所以霍去病打的战役是汉民族战争史中最为荡气回肠的,他的胜利已不单是几次对外战争的完胜,更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的丰碑,整个汉民族为之骄傲,它鼓舞感召着一代一代的汉族儿女,他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更让无数性情汉子血脉贲张。正因为如此,霍去病成为了古代士人与将领共同偶像,人们竞相歌咏他、崇敬他、热爱他,自古至今延绵千年。
5、“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骠姚。”读杜甫这首《后出塞》,一个景象就出现在我的脑海之中:广袤的朔漠静寂如磐,残月如钩,干冷干冷,奔袭千里的骑士和骏马已汗湿全身,直透重铠,人和马呼出的热气转眼凝成霜花飘落在马头人面泛出片片银白,旌旗半卷犹散发着烽烟气息,将士们警觉的眼睛和矛戈在曙色熹微中光点闪闪。跨坐在西域汗血马上的霍去病面容沉毅……现在,只要大将军扬眉剑出鞘,这渊停岳峙严阵以待的数万铁骑就会如怒海惊涛长驱千里势不可当……
6、“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他说出了这流传千古的八个字。他真是将国家的安危、社稷的轻重、军人的荣辱看得比什么都重,比泰山都重,遑论儿女私情了。他为抗击匈奴而生,他天生注定就是匈奴的克星,击灭匈奴成了他生存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也可能有一种七尺男儿宁愿马革裹尸,也不愿连累如花美眷的潜意识吧?检点史籍,再没有见这伟岸男儿有何豪言壮语。仅此八字足矣,它已成为历代爱国志士的箴言,胜过许多高头讲章。二千一百年来,它始终轰响在历朝历代戍边将士的心头耳际。他冷峻寡言,善于行动,他的一生行状都写在铁马驰骋战旗翻飞的征战中。
7、“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这首王维的<少年行>实际说出了当时长安少年的梦想,霍去病无疑是这个梦想的实现者。少年将军,英姿勃发,在当时应该是许许多多少年男女的偶像,而这个偶像远比现在的歌星要健康阳光许多。
8、剩男有霍去病型
这种人事业心强,把时间都扑在工作上或学习上,口号喊得跟霍去病一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好嘛,多半没等灭了,人就先剩了。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25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