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为仁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克己复礼为仁

      [译文]克制自己,使言行举止符合于“礼”,就是仁。

      [出典]   《论语》

      注:

      1、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口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注释】

      (1)一日:一旦。

     (2)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克”,严格要求。如克己奉公;“复”,成功。如收复失地;“礼”,做人规矩,做事标准。如“礼节”,用做人规矩节制自己的行为;“礼貌”,符合做人规矩的言行;“礼仪”,符合做事标准的程序;“礼品”,遵守人们友好往来的行为标准,而奉献的物品。一句话,“礼”是人们能和睦相处的外在规定。“仁”,利人利己。是和睦相处的内在根本。

     (3)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仁”,利人利己。是和睦相处的内在根本。

     (4)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 

     (5)事:从事,照着去做。 

    3、【译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 这就是仁.一旦约束自己而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天下也就归依于仁了。修养仁德全靠自己,难道会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具体细节。”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迟钝,请让我实行您的话吧。”

     4、“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5、孔子以遵循社会行为准则为人生目标,对形成中国人特有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重要作用。那种以献身社会放弃自我为荣的信念,使很多传统的中国人在为家庭、亲友和社会献出自己的劳动、财富甚至生命的时候,不是体会到了痛苦,而是感到了自豪。从这方面讲,这种人生观、价值观对传统中国人在困境中保持心身平衡有着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当这些传统的中国人不能实现这种人生理想时,就经常把问题归结于自身,或陷入深深自责之中,从而引发了中国人特有的心身疾病倾向。这一点,则是研究中国人心身疾病所不能遗漏的,这就是“忠恕之道”。

      6、“克己复礼为仁”要点有三:一、“克己”,严格要求自己,自律而不是他律,这是前提;二、“复礼”,做人按规矩,做事按标准,不能乱来,老老实实;三、“为仁”,一切都是为了利人利己,出发点和目的。人人都这样做,就是和谐社会

        今天全球包括我国现存的各种问题,追求其根源,还是违背了这三条。首先是自律太差。人不能自律,特别在有权有财的条件下,法律无论多么健全,都无济于事,他总能找出办法对付。第二、有法不依,明知故犯。第三、根源是损人利己。缺乏通过利人以利己,利己以利人的坚定信念。总想不劳动或少劳动,却要得到大利益。而周围“非礼”的人和事,经过媒体的渲染,由不得你不看,由不得你不听,只要上述三条不坚定,必然同流合污。由此可知,孔子在这里明明指出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光明大道,却偏偏被硬扣上,妄想恢复奴隶制度的大帽子。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7、面对生活中的不愉快,怎么办?《论语》告诉我们: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的言行,使它们都合乎礼,就是仁。仁乃为人之本。

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退一步则海阔天空。”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惑,你都想一想,你是否做到“克己复礼”了?

 

要显示你的力量,用你的仁义吧,这是最有力的。

 

8、“克己复礼”只是在说一种具体的学习和修养方法;这里说的“礼”,就是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的各种礼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礼仪规范去待人接物,而是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做。也就是说,学习礼,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须“克己”,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这其实也正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战胜自我”。
 
    当然,孔子强调随时注意不失礼,不是希望弟子都变得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孔子认为:礼的本质是仁爱。如果人们都能够依礼行事、非礼不行,那么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提升自己的人格而成为一个“仁者”。也就是说,克己复礼是“为仁”。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和领悟,所以颜回对孔子说:我虽然不大聪明,但会依照先生说的去做。

   在自我修养的六个环节中,孔子对“克己”看得比较重,认为只要每个人都能够按礼的要求来克制、约束自己,就可以使人人成为君子,全社会也就可以弘扬仁道,实现理想的大同世界。所以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 颜渊》)。MSN:xiaopingchen@live.cn

    9、汉代大儒董仲舒说:“夫礼,体情而防乱者也。……非夺之情,  所以安其情也。”(《春秋繁露天道施篇》)

  可见,“札”本身是情理兼顾的,只不过要求用理性调节情感 欲望,使其不像脱缰野马一样失去约束罢了。

  英国人波林布勒克说得好:“欲望与感情是人性的发条,理性 是统驭、调节它们的制动机。”

  调节的目的就是“安其情”,使情感欲望得到安适。

  可惜后世儒生多半没有能够正确理解“礼”的“安其情”作用,而一味“夺之情”。

    10、颜渊是孔子最好的学生,“仁”这个字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最好的学生问最核心的问题,孔子因材施教所说的答案一定是他一生思想的精华——“克己复礼”!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03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