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rn

      [译文]   如果我有一天当上管治春季的青帝,要让菊花和桃花一同开放。

rn

      [出典]       黄巢 《题菊花》

rn

     注:

rn

     1、 《题菊花》  黄巢

rn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rn

     2、注释:
        题解:自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名句出,文人墨客常借赞咏菊花之孤标傲世,表现自己的清高绝俗;而黄巢写菊花不落窠臼,别开生面,推出全新的境界。
     飒飒:风声,多指秋风声。
     犹言:他年我若当上皇帝,定将改天换地。
     青帝:春神,掌管百花之神。《尚书纬》:“春为东帝,又为青帝。”

rn

    3、译文

rn

     秋风飒飒吹落满院菊花,花蕊因天寒已缺少香味,也再难有蝴蝶飞来采蜜。那一年我如果做了司花的神仙,一定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里开放。

rn

    4、黄巢(?—884),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荷泽县西南)人,出 生于盐商家庭,能诗文 ,精武艺 。曾应进士试 ,不第。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参加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王牺牲后,被推为王,号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广明元年(880)攻占唐都长安,即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 。后因内部分裂、大将朱温叛变投敌等原因,起义军屡战失利,于中和四年(884)自杀于泰山狼虎谷。《全唐诗》录存其诗三首。
                         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rn

             《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
           铁衣着尽着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
          独倚栏干看落晖。

rn

         黄巢被称为“历史上杀人最多的高考落榜生”。

rn

    “尚让厨中食木皮,黄巢机上刲人肉。”这是当时的底层诗人韦庄在《秦妇吟》中所述。黄巢军队吃人肉做军粮应该不是虚传,搜掠能见到的百姓,生生抛入刚刚制作的特大石磨中,“糜骨皮于臼”,然后连皮夹骨带肉烤煮作为军粮,并把人肉军粮生产地命名为“舂磨寨”。

rn

   中国从此多了一个歇后语——“黄巢杀人八百万——劫数难逃。”仅以攻占广州后,就屠杀12万人;一开始热烈欢迎黄巢的长安城居民,最终的遭遇则是“纵击杀八万人,谓之洗城”。

rn

     5、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rn

     6、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rn

     7、 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rn

     8 、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而这一点,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铁门槛。

rn

  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胸襟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rn

 9、对于黄巢等农民军的“暴行”,史不绝书。但1949年之后,大家偏偏说史料绝大部分是对“农民军”的诬蔑。其实,许多当时文人的笔记与官方史书,可信度非常大。证据是,它们不仅讲明黄巢军的暴行,同时也讲了政府军队的暴行。其中,最有史料意义、最触目惊心的,当属唐末诗人韦庄那首很长很长的叙事诗《秦妇吟》。

rn

       无可否认,《题菊花》和《不第后赋菊》的文学技巧不高,但其中气魄却直冲云霄。诗词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气度。若无气度,再多的华丽辞藻都是空壳。黄巢就用最简洁的字,写出了最豪气的诗。

rn

    一代枭雄,气当如此。纵然身死,名流千古。

rn

   10、中国古代农民的悲剧是:他们只能造反,但造反成功后他们什么也得不到。   

rn

        网络上讨论过;假如黄巢、洪秀全是美国人会造反吗?答案是:他们用不着造反,想当官只需拉选票就可以了;如果他们拉不到选票,造反更是不可能的,没有人听你的。所以,他们在美国永远不会有造反之念头。

rn

       造反、武装暴动、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中国式真理”。   

rn

       中国人的逻辑是:如果我当了领导,一切都是我的;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十年的媳妇熬成婆婆,然后再用更狠的方式折磨自己的儿媳妇;奴才一旦成了主子,往往比主子更凶恶。 

rn

     网友“顺风”在其名作《从黄巢的三首诗作看“杀人魔王”性格》中这样评价黄巢:

rn

  “他年我若为青帝”,呼喝出一派扭转季节、倾倒乾坤、狠绝惨烈的气势,看出其战天斗地、凌驾于命运之上的勃勃野心——以及隐藏于野心背后的极度膨胀的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最后一次落第离开长安前,黄巢写下了《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真实的折射出黄巢潜意识深处萌生的杀戮之心和一种灭绝百花的极权意志——那时的黄巢显然对自己充满自信,他急迫地期待着“九月八”那天的到来,急迫地期待着宣泄自己对这个不公平的世界的报复之情。强烈的毁灭欲和旺盛的斗志实在可怖。至今还有不少人视黄巢为大英雄、大豪杰。……在历史中被抽象了的“黄巢”可以代表来自农民的对地主压迫的反叛,但具体作为一个人的“黄巢”是无法洗脱他灭绝人类的罪恶的。

rn

     

rn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3:28

[新一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舊一篇]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