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出典]  东晋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注:

  1、《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注释:

    ①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 

    ②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③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④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⑤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⑥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⑦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⑧荫:荫蔽。 ⑨罗:罗列。 ⑩暖暧:暗淡的样子。 

    ⑾依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 

    ⑿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⒀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⒁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

   ⒂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3、译文: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三十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4、陶渊明生平见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归园田居》为陶渊明所作,共有五首。诗人描写了自然秀丽的田园风光,恬淡质朴的躬耕生活;抒写了弃官归隐返回自然的愉快心情。通篇浑然一体,展示出宁谧和谐之美。在诗人的笔下,田园风光秀美而自然,徜徉于其间的诗人淡泊宁静,志趣高洁。此情此景,构成了中国古代田园诗的最高意趣。

 

       5、《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有的论者很乐于称道渊明胸中的"无一点黏着",其实,"黏着"还是有的。即以渊明辞官之际写下的《归去来兮辞》而论,不也还有"奚惆怅而独悲"之句吗 就是说,他心中总还难免有一丝惆怅之感的。真正纯净的灵魂不会是与生俱来的(尽管诗人一再宣称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而是在不断地滤除思想杂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澄澈的。

  正如一个人不愿触及心中的隐痛那样,诗人在《归园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刚刚从其中拔脱的污秽官场。"误落尘网中",就很有点引咎自责的遗憾意味。而"一去三十年",是指自己从29岁"投耒去学仕",到41岁"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而辞去彭泽县令这宦海沉浮的十三年。然而,今天毕竟如愿以偿了,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释然了。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其中洋溢着一种故园依旧,"吾爱吾庐"的一往深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檐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匝地,习习清风平息了诗人心中的焦虑。眼前桃李花荣实繁,弄姿堂前,唤起诗人心中多少欢欣。诗人在同无知的草木交流着感情。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眼前堆案盈几的文牍案卷不见了,代之以心爱的"清琴""异书"。嵇康把"人间多事,堆案盈几","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与山巨源绝交书》)视为不堪为官的理由。诗人在这里,也似在有意无意之间地用了"尘杂"这个字眼。他告诉我们,从前苦于应对"尘网"的一切,都没有,也不会再有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确有点儿"虚室"之感;但虚中有实,他重新开始了完全由自己来安排,支配的生活。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与"三十年"相映,"樊笼"与"尘网"相映,"自然"与"性"相映,而以一"返"字点明了"魂兮归来"的乐趣。是的,官场消蚀了自己的半生,玷污了自己的"清节",而今天,苦尽甘来,诗人终于得到了欣慰的补偿。是诗人出自肺腑的欢呼,终于脱出樊笼之束缚,像小鸟一样,重返山林,获得自由,与官府生活告别。这结句是点睛之笔,与开头呼应,集中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全诗(其一)以抒情为基调,兼有农村景物的描绘,且以“羁鸟”、“池鱼”自喻,充分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由淳朴的乡村生活、蔑视丑恶的官场生活的情怀。情景交融,语言朴实无华,对仗亦十分自然,读者不仅能从诗中看到乡村的田园、房舍、榆柳、桃李、闻到狗吠和鸡啼,而且能看到一位洒脱诗人对着这宁静的田园景物,在吟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声。

 

   6、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与"三十年"相映,"樊笼"与"尘网"相映,"自然"与"性"相映,而以一"返"字点明了"魂兮归来"的乐趣.是的,官场消蚀了自己的半生,玷污了自己的"清节",而今天,苦尽甘来,诗人终于得到了欣慰的补偿.是诗人出自肺腑的欢呼,终于脱出樊笼之束缚,像小鸟一样,重返山林,获得自由,与官府生活告别。这结句是点睛之笔,与开头呼应,集中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7、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中国古代文人有三士”——第一个”,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第二个”,加个字旁,由士变成了官,叫做学而优则仕”;第三个是隐士”,归隐山林,不肯同流合污。

 

   8、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那年春日,我挣脱俗事的羁绊,独自走进故乡的南山。

    它曾在梦中用乡音呼唤我千百次,而我却只顾得在车水马龙里贪欢,一沉醉便是十年。

    十年,不算太长,可我忽略的,不只是时间。

    是厌烦了城市公园里故作姿态的假山,还是看透了水泥架子上永不凋谢的藤蔓,在深夜的阳台上啜一口并不纯正的威尔士,却品到纯正的伤感。是岁月深处的沧桑和故乡山水的呼唤,让我的心渐渐清朗,脚步的方向,向西,再向西。

    我回来了。我的故乡。

    不想告诉任何人。今天,我只是一个孤独的旅者,来寻找最真实的依偎。也看看你熟悉的容颜,有没有和我一样,在时光的刀凿下,在慢慢变的老去。

    当我越来越近地走近你,那熟悉的山坡,熟悉的小路,熟悉的鸡鸣狗吠,还有那漫山遍野沁人心脾的槐花香呵,当这熟悉的一切,扑面而来。让我醉倒在你的怀抱里吧,我的南山。

    所有的忧郁便无影无踪,因为这个时候,我拥有了真实的你。

    前进,前进,脚步走过的,都是我的领地!
    
    脚步在跳舞,心怡然沉醉。

 

   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500多年前陶渊明写下的诗句,如今正成为许多现代人的生活写照。城市化迅速发展,拥挤的建筑、浑浊的空气、嘈杂的噪音,使人们身心难以宁静。每逢节假日,越来越多的都市人选择远离城市,到大森林里“沐浴”放松。

 

   10、魏晋时代的名诗人陶渊明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过了一千六百多年,这句话时于今天熙熙攘攘的衮衮诸公,可能依然是一个美梦。顽皮的土地在钢筋水泥的管制下变得服服贴贴;亲和的山水在旅游业的包装下显示出惊人媚态,也是俗态;深远质朴的民族风情竟然被“文化”拐卖,染得一身铜臭。当然,这些还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人内心所遭到的破坏,人们竟浑然不觉。

 

   11、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说自己本来就属于那片山野,只是误落尘网”,归隐之后,便觉复得返自然”,于是他的笔下,清新闲适,从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桑林、鸡鸣到狗吠,耳闻目接无不惬意,诗中虽没有人物的痕迹,但这一切无疑不是天然形成的,是经过人对自然的改造,这种改造,是切合自然规律的,诗意盎然的和谐。林语堂先生曾把陶渊明说成是中国整个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实现了人与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

 

   12、遥远的先秦,时为“在其位,谋其政”这样的理论大行其道的年代。“日月逝矣,时不我与”,就在百家诸子前仆后继地赶往尘世,以求建功立业的时候。庄子却率先摆出了“不如归田园”的姿态。

  这个昔日的漆园小吏,去职已久。此刻,他正悠闲地盘腿坐在水边,手持钓竿,尽情享受着他的“知鱼之乐”。多年前姜太公也这样钓过鱼,只是他更多地在等待周武王的垂青,但庄子,他像个老顽童,除了鱼,什么都不等。任凭功名利禄唾手可得,他只是“持杆不顾”。

  庄子不容置疑地爱着自然。否则,哪来的“北冥有鱼”、“庄周梦蝶”、“触蛮之争”这样的生命童话?

  自然和生命的轮回、生活的细节之美,难道不是在田园之中,体会得更深?日日疲于奔命、勾心斗角,何曾会有时间与精力关心一朵花的开放、一条鱼的跳跃、一只燕子的归来?

  一个孩子,如果有幸出生成长在自然的怀抱,他的童年就是与整个世界中最热情、最自由的部分作伴。那么在他长大之后,他将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美丽心灵,他会生活得轻松。

  但庄子是沉默的,他不明说,只是讲寓言和故事给我们听。不如归田园。这样一种声音,到了魏晋,经陶渊明之口,才宛如一道忽然在夜里出现的明媚阳光,照进了人们内心最隐秘的愿望。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惟有自然才是我们心中的最爱,每个人都会因为自然留下一缕情丝。经过长期痛苦而疲惫的求索,终将找到与生俱来便存在心中的那个情结。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桃李桑树,茅檐鸡犬。在古代,这样的生活环境还能在很多地方看到。今天,回到高大宽广的城市背后残存的田园的怀抱,那种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生活状态,或许会让我们比陶渊明更心醉神迷吧。

  如果一个人,功成名就之后,将自然中的田园作为他生活中宁静私密的后花园,那么,拥有这样一份财富,比拥有再多的金钱和名誉都要不易。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是王维的诗歌。是写在繁华喧嚣的大唐的诗歌。晚年时代,脱离官场,隐居的王维不粉饰长安的太平,不赞颂洛阳的歌舞。他爱自然,信佛教,此刻他是个农人,是个居士。他耳朵里只有黄鹂的歌声、山泉的水流、竹林的呼啸,他的眼睛里只有日与月的交替、春与秋的流转,他闻得到的也都是莲花、翠竹以及稻米的香味。

  若是一个人在晚年时,有幸像王摩诘先生一样归田园,在自然之中抚琴、吟歌、下棋、绘画,尽享天伦之乐,那这样的生活岂不是人生乐章里最完美的休止符?

  不如归去,不如归田园。(此文转自:成都在线)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2:38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