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图书馆学理论建设若干基本问题探析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3)06—0008—05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动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图书馆学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并在诸多理论与实践性问题上打开了新的研究思路。图书馆学正处在关键的历史转折点,这一时期,既有学科建设全面深入发展的需要,又有更新认识角度,变革传统思路的挑战。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形势,我们尤不能忽视对学科基础理论问题的探讨,因此梳理图书馆学基本理论问题,建立起揭示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本质问题的理论框架必将对本学科的稳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图书馆的本质与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1.1 图书馆本质的探讨
    架构在虚无上的空中楼阁不会孕育出科学,一门学科的出现和发展必然有它存在的物质基础和社会认识价值的需要。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实体和社会文化现象有它自身独特的社会价值,这注定图书馆学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而在一门学科的构建中,研究对象是决定因素,“它不仅决定着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也决定着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的展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从实践中产生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因此要弄清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必须回到它的客观社会物质存在形式中,即认清图书馆的本质。
    对图书馆本质问题的探讨国内外有所不一,以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1995年版中的定义:“图书馆是一个手稿、印刷品的集合,或者指各种被组织和保存起来用于阅读、研究和咨询的记录材料(包括影像光盘、缩微胶片、磁带、声像记录和计算机程序)”。这样一种观点实际上没有摆脱传统定义停留在物质层次和实践层次的局限,仍是对图书馆工作表现形式的描述,没有上升到对图书馆的本质认识阶段。图书馆的本质应该不仅能够体现图书馆的本质属性以与其它事物相区别,还应作为自身非本质属性的衍生基础而决定它自身的存在。
    一切社会物质存在无不以社会需要作为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图书馆的存在基于人这种社会要素对信息的需要。人们要生存就要适应环境,要发展就要改造世界。客观世界就是人类适应和改造的客观对象。无论是适应环境还是改造世界,首先都需要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运行规律。认识和把握规律的过程就是人与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整理的过程。随着信息积累的激增,人类记忆不胜负荷,为了使生产实践中的知识保存下来以启示后人,为了使文明得以在一代代积累的知识上实现深化和延续,惟一的出路就是寻找体外存储方式,于是作为知识载体的文献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人类记忆的物化形式。文献产生后,还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以及与之相伴的信息资源体系化需求的形成过程,而这个体系又是与当时的社会信息需求体系相对应的,这样最初的图书馆便应运而生了。
    图书馆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产生的,所以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日益表现出开发信息资源,激发信息需求,推动社会进步的反作用。据上所述,图书馆的本质可以表述为:图书馆是社会文献的收藏利用机构,体系化信息资源的社会保障中心和进行知识创新、知识管理与利用的社会媒介。是人类文明的集中反映和人类精神的社会表达与实现形态。
    认识如果止于此,我们很可能忽视图书馆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也就是说,图书馆的本质还在于它是一种高尚的人文精神,体现着人对自身本质力量的追求。人的本质力量表现在人不断地进行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而这一过程的实现与人类运用理性思维不断吸纳知识信息以促进个体与社会文明素质提高的过程是相辅相成的,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融合统一的。从这个角度补充定义图书馆的本质,实质上是对图书馆这一社会现象人文本质的揭示。当前图书馆事业在高科技支撑下的跨越式发展尤其不能缺少这种人文精神的指引,否则这种发展将失去以人文追求和人的自身价值为依据的科学精神的本真含义。
      1.2 图书馆的研究对象
    对图书馆的认识和理性把握实质上是对物质实体图书馆的表层认识在理念上的深入。世界的本质是系统,一个无穷无尽的层次系统。人对这一层次系统的认识不仅是逐层深化的而且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认识过程。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已然看到“图书馆”这一名称已经走出它的最初含义,提升为一个与知识、信息、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紧密相关的抽象概念。认识的过程就是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从分散表象的东西上升到系统本质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预见未来。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探讨就生动反映了这一过程。
    纵观国内外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学术思想的历史流变,都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直至今天,关于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还没有定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各国社会历史发展状态与认识角度不同外,还有一个被人们忽视的重要原因,即信息作为人类思维的结晶是一种既非物质又非能量的东西。人们既无法从物理化学性质中分析它的存在,也不能单纯从社会角度把握它的规律,于是持久的争论便长期演化下去。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管社会如何进步,图书馆出现、存在、发展的根本动因永远是为满足人类的信息需求,这一需求蕴涵了人类自身发展、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需要,而且今天把物质、能量、信息并列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体系已得到全世界的认同。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越来越被看成是为社会、个体和组织目标服务,决定企业兴衰的战略性资源。因此当人类进入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全球一体化的推进时,学术界不管从国外的“技术说”—“管理说”—“社会说”到“资源说”还是国内学术界从“要素说”—“交流说”到“资源说”的争论最终都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即图书馆的内核是一种信息资源体系。不管在宏观事业建设还是在微观领域,我们构建学科体系都是围绕如何建立、维护、开发好这一信息资源体系而进行的。
    图书馆全面系统收藏人类知识并通过一系列知识整序、知识挖掘和传递工作为社会的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因此图书馆是“动态性、体系化的信息资源集合”。应该注意的是,这不是一个将信息资源简单堆砌的集合体,而是一个将知识性、社会性、技术性与人文性内化为自己的本质属性的智能的信息资源集合体。将这一集合体作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在目前看来应是最贴近图书馆本质的理论起点。虽然这一信息资源集合是在信息处理技术平台支撑下并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但这只是图书馆发展到信息时代历史阶段性的表现,我们并不能将信息资源的技术外壳与信息资源集合这一研究对象做同一范畴的讨论。
        2 图书馆学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
    如前所述,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着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的展开。建立一个科学的图书馆学研究体系本身就是学术研究的一部分,它突出的学术价值就在于为图书馆学的发展建立一个构架,或者说立起了枝和干。图书馆学的发展如同一颗生长之树。图书馆学之树生长发育的土壤是人类社会的信息需求,其营养和肥料是图书馆事业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及社会经济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只有这些条件都具备,图书馆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在建构学科体系前有必要明确两个问题,其一,图书馆学的学科体系应属于信息管理学学科的一个方面或一个层次。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就是人类社会文献信息的社会载体和传通媒介,信息管理学中的社会信息系统其核心部分是信息资源系统,信息资源系统的主体就是文献信息资源系统,即信息资源系统中稳定的可重复利用的部分。图书馆的社会功能正与这一文献信息系统相联系,是这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用信息资源管理学整合档案学、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图书馆学的广义含义即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学,涵盖了档案学和情报学,因为在学术发展史上二者皆源于图书馆学。图书馆学的狭义含义即当代图书馆学,是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与档案学、情报学并列。当代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这一特定形态的信息资源的管理规律,与传统图书馆学分化出来的档案学、情报学相区别。伴随社会信息化和科学发展整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增强,可以预见图书馆工作、档案工作和情报工作的一体化的整合趋势。因为档案与情报工作均是以图书馆为源发展起来的,虽然情报学因其研究对象部分的隐秘性和竞争性而区别于图书馆学,但二者的研究内容仍有大量交叉。情报学的概念范畴、工作方法、学科性质、情报用户与情报需求、情报系统与我们的文献保障体系的相应方面都非常相似,即便是现在炙手可热的竞争情报,其信息资源来源的大部分也是文献信息,只不过竞争情报更紧密结合市场的动态需求变化而已,而且经营性情报服务与图书馆进行有偿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开发如出一辙。这一整合即“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学”的形成。这样图书馆学在学术发展史上便经历了一个整分—合的历史过程。
    初期的图书馆是一种对文献信息工作初级形态的整合;20世纪50年代针对信息资源在不同领域的特点,先后分化出档案学、情报学;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三者又整合为图书馆学高级形态,即在分化基础上的整合,整合为“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学”。从宏观角度调信息作为经济社会资源的价值。据此,本文就在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学框架下构建图书馆学的学科体系。(图2—1)
    图书馆学学科体系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基础理论体系】
    附图G9O301.JPG
    宏观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应用理论体系】
    图书馆事业建设原理
    图书馆事业组织管理体制
    图书馆协作的理论与实践
    图书馆学教育
    微观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建设与服务【业务工作体系】
    附图G9O302.JPG
    (图2-1)
        3 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
      3.1 学科判定工具
    上文的学科体系形象展示出图书馆学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要判断这样一门学科的性质如果没有科学的判定工具是很容易陷入混乱的。杨文祥教授在《论21世纪图书馆学学科建设方向、学科性质与学科定位》一文中提出:当代科学分类一般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以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领域为基础,区分为“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交叉科学”五大学科群;二是以科学研究的层次为基础,区分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两大类型。这五个学科群和两大类型相互对应,构成了具有一定横向结构关系和纵向层次关系的科学分类体系的总体结构框架。这一体系结构就构成了判定各门学科科学性质的主要工具系统。以往的研究对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把握不准、定性不确与这一工具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层次关系未能厘清有重要关系。
      3.2 图书馆学学科性质的再分析
    以上述判定工具作为判定图书馆学学科性质的指导标准,我们从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客观对象的运动形式、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加以严格考察,对走向21世纪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从整体而言,图书馆学应是一门集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技术科学为一体的,融基础科学、应用科学为一炉的,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
    深入思考这一全新的图书馆学学科性质,本人认为应该特别强调图书馆学是思维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综合的应用性交叉学科。作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信息资源体系和图书馆事业,其运动形式既有社会运动形式又有思维运动形式。将思维科学提炼出来作为科学分类的一个基本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思维科学包括哲学、逻辑学、人脑思维机理学、认知科学等一系列学科,特别是后三类学科对图书馆学微观信息组织的研究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从围绕组织、建设、开发信息资源这个角度讲,图书馆学的本质属性是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一门学科。作为思维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认知科学,对其进行研究的基本技术手段是信息处理技术。作为信息技术历史产物的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必然推动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革命性的变革。这里的思维科学应该包含信息处理技术在内。一般观点认为,信息技术推动了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革命性的变革,它作为一种技术工具改变了信息资源的传统存在方式,并通过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将图书馆的工作流程进行整合,也就是说网络信息资源的存在使传统的信息组织与信息开发方式面临全新的挑战。但如果我们更深一步思考这些技术影响的内在动因,便可发现:抛开计算机技术的物质外壳,计算机技术的本质与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信息技术在本质上并无二致,都是模拟人类思维过程的产物,从语言文字到借助文献流通的信息交流,人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就是对大量信息进行吸收、提炼、建立关联性的过程,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形成创造性思想。也就是说,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了人脑思维科学运动的机理才能在计算机技术的协助下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组织、检索、提炼加工信息的效率性问题。乃至最终达到通过与计算机结合协作来主动控制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信息收集、积累、标引、检索、提炼)都是对人类基本思维运动过程的模拟。现代信息技术同样是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将这一思维过程高度浓缩、高度强化的结晶。图书馆领域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正是在模拟这一过程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的。所以说,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已将图书馆学与思维科学结为一体。图书馆领域的信息处理技术如能与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技术相结合,不仅会大力促进思维科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化,而且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和开发利用的效率也将会产生质的飞跃。
    图书馆产生的根本内在动因是人类的信息需求,人作为智慧生物在社会与自然环境中生存,有发展自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不竭需要。这一需要的实现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与创新,图书馆正是为积累知识和创新活动而存在的社会机构,同时社会文明的发展又表明知识的积累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手段的,因此说,图书馆事业的最终目标——人文精神的终极追求与信息技术的介入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即信息技术的出现是对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达到高级阶段的一种实现形式,实质上标志着图书馆事业社会目标实现的高级阶段。
      3.3 澄清几点泛化的认识
    到目前,一直有研究者将图书馆学领域的藏书保护、图书馆建筑和计算机科学作为图书馆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交叉的学科的依据,但作者认为,这种认识过于宽泛且不严谨。
    藏书保护是自然科学中物理化学知识在图书这一研究客体上的运用,就像粮库要用这些原理研究如何保护粮食,仓库要用这些原理研究如何保护货物一样。图书馆建筑虽有文化内涵在里面,但当代建筑学早已融进了文化思维。不仅图书馆如此,任何一类机构的建筑都有一套规则体系在其中,确切地说图书馆也只是建筑学研究的一个实践客体而已。如果将计算机科学看成是自然科学的分支,不仅从科学分类的认识角度看值得商榷,而且同样犯了概念扩大化的错误。因为现在计算机技术已经无孔不入了,社会经济生活与科学研究的很多领域须臾不可离开计算机辅助。如果我们认为计算机科学的出现是图书馆学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一个方面,也就意味着那些以前没有但现在已离不开计算机支持的学科都可说成是与自然科学相交叉的学科了,这样泛化讨论的话便毫无学术意义可言了!
    图书馆推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就必然存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组织管理,宣传推广和用户心理分析工作。这就构成了图书馆管理学和信息服务市场学的分支。这也是构成图书馆学社会科学性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不管图书馆的组织形式与社会形态如何变化,它都将作为一个信息机构而存在。我们应该运用管理学的方法管理好这一系统中的信息、人员、技术、时间等一系列要素。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门学科其学科性质的发展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但是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存在,它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以区别其它学科,一味泛化的讨论只能失去自我。因此,在说明学科性质问题时极有必要对现有人类科学知识重新划分体系结构,这是进行学科性质判定的前提。
    图书馆事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人自身发展的表达形态,更是人实现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图书馆技术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其核心和终极目标是积累、建设、组织、管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以开启人类智慧,进行创造性活动。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高度集中的历史文化产物,以其本质属性及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必然凝聚成一种文化现象,并且与地区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相融合成为一种不可割裂的文化元素,对保持社会稳定和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具有不可河南图书馆学刊郑州8~12G9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袁20042004本文从当代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状况出发,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学科性质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人类的信息需求和文明发展是图书馆产生的社会根源,图书馆是保藏、传递知识信息,推动社会和个人自身全面发展的社会文化机构,本文以此作为论述的理论起点,提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将知识性、社会性、技术性与人文性内化为自己的本质属性的动态、智能化的信息资源集合体。文章在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学的框架内构建图书馆学学科体系,运用科学的学科判定工具得出: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应是一门集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自然科学为一体的,融基础科学、应用科学为一炉的,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文章特别论述了思维科学在图书馆研究中的重要学术价值。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图书馆本质/学科体系/学科性质
    library science/research object/essence of library/discipline system/discipline nature    罗峰 男(1972-)上海行政学院行政学教研部讲师。  YUAN Fang
  (Management Institute of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In the present paper,based on the analyse of the actual research state of basic theory of library science,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 object, discipline system, discipline character have been thought deeply,a series of new standpoi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Human’s information requir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ivilization are the social springhead from which library come into being. Library is a social and culture institution which keeps and conveys knowledge, information and promotes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person and society. This article puts the above opin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ory research. Library is a dynamic an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aggregation, which integrates knowledge character, social character and humanistic character into its intrinsic attribute. Library science system is structured in the frame of documentary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science in this paper. By the judge tool of discipline character, we can educe the conclusion: Library science is a highly synthesized cross-discipline which integrates social science, thinking science, natural science, while including basic research, applied research. The article especiall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t academic value of thinking science in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袁芳,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袁芳(1978-),河北唐山人,河北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 作者:河南图书馆学刊郑州8~12G9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袁20042004本文从当代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状况出发,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学科性质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人类的信息需求和文明发展是图书馆产生的社会根源,图书馆是保藏、传递知识信息,推动社会和个人自身全面发展的社会文化机构,本文以此作为论述的理论起点,提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将知识性、社会性、技术性与人文性内化为自己的本质属性的动态、智能化的信息资源集合体。文章在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学的框架内构建图书馆学学科体系,运用科学的学科判定工具得出: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应是一门集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自然科学为一体的,融基础科学、应用科学为一炉的,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文章特别论述了思维科学在图书馆研究中的重要学术价值。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图书馆本质/学科体系/学科性质
    library science/research object/essence of library/discipline system/discipline nature    罗峰 男(1972-)上海行政学院行政学教研部讲师。

网载 2013-09-10 20:58:05

[新一篇] 21世紀初的中印關系

[舊一篇] 21世紀情報學的學科定位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