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高考复习策略与具体措施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一、认真细致地研究“两纲”及高考试题,把握复习方向,使教学有的放矢
  两纲即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地理考试说明(包括文综说明)。透彻地理解它的内涵与外延是非常重要的。自从国家教委考试中心下发考试说明以来,每年的高考试题都充分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地理科和综合文科的说明也不例外,特别是近几年试题的连续性、稳定性维护了《说明》的权威性。通过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考试题,弄清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知识点的考查方法和考查思路,从中寻找关于能力考查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式,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握复习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使复习备考有了正确的方向。必须把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渗透在备课里,体现在课堂上,落实在训练中。各知识点的难度要以考试说明中的十项能力来界定。
  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主要特点是:(1)继续保持稳定,突出考查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即主干知识,或能够再生知识的知识。(2)强化知识体系从学科的整体意义上设立试题。(3)深化能力立意,加强探索能力的考查。(4)贴近生产生活,联系最新重大时事,拓展地理思维空间。(5)适当降低难度,适应新形势的需要。(6)稳中求变,积极创新。(7)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能力试题。因此认真仔细地对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的研究将对复习起着定向定位的作用。力求在复习过程中做到:(1)所讲授的内容对路;(2)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路;(3)所选用的材料对路;(4)训练讲评内容及方法对路。
    1.紧扣教材,注重“三基”
  高考试题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打好基础是搞好高三复习的关键,我们在复习中必须以说明为纲,站在高考层次上把握教材,利用教材,即依托教材又高于教材。要以课本为本,但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是在对课本内容的加工、组合和对课本的挖掘、引伸的基础上并吸收鲜活的实际而命制的,今年结合政史科的知识比往年明显增加。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复习中要用好教材,要沿纵向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方法的概括与提炼,沿横向(同其他科内容及时事)加强不同知识点的联系和组合。
    2.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在形成知识体系上下功夫
  “三基”的讲练要紧紧围绕十项能力,这是我们教学的总纲,更是衡量我们一切行为的尺子。建立以章或单元的知识体系,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这样在做题时就能由题目提供信息,从记忆系统里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取与题目的要求构成最佳组合的信息,优化做题过程。解决知识覆盖面,在广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留疑问,过好“三基”关。
    3.立足能力培养,将其落到实处
  在复习中应抓住两大环节: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对知识的应用。在知识的理解掌握方面,重点要抓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因为读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水平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可将读书分为三个阶段:(1)自读教材:做到明确目标,能提出问题,必须让学生懂得不能提出问题是难以培养创新能力的,更谈不上有创新意识。(2)深化教材,结合教师的讲解,使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深化,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3)让学生动手写出章(单元)的知识体系,这是建立联系的有效途径。
  对知识的应用,需要让学生作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练”的确是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练要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但要防止学生进入题海。我们应当在练习后特别注意让学生总结思考,让学生能找到解题的“钥匙”。通过精选题目类型进行拓展、变通,题目不在多,功夫下在借题发挥上,教师特别应有意识地把地理教学过程视为地理思维训练的过程,要增强交互性,充分调动和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沿着学生的思维轨迹因势利导,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要不断总结经验,使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4.注重地理思维方法培养
  近几年的高考,重视考查地理思维方法,注重方法的应用,注重考查考生应用地理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方法考查、知识与能力的考查结合起来,以重要地理观念为主体,突出在知识网络高起点处,新颖不落俗套,但又遵循说明,贴近课本内容的试题。因此我们复习中要结合具体问题不失时机地突出地理思维方法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总结各种地理思维方法,每类题型及应注意的问题。
    5.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考查探索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深化高考地理科内容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地理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基本目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用地理的意识,逐步学会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去探索新的地理知识,用身边的知识推理相似的知识,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6.重视阅读、理解和表述能力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形式,熟悉地理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逻辑语言、图表语言,是阅读、理解和表述地理问题的基础,只有具备熟练的表述能力,才能有效地进行地理交流。在复习中要重视对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述能力的培养,以求表述的准确性、逻辑性、完整性和流畅性。
    二、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新的课堂复习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1.进一步完善“复习”的教学模式。高三复习的最终效果要体现在学生学会上,以学法改革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复习的全过程,在复习中我们可以将陈旧的复习模式:“罗列知识点——课堂小结——基础训练——总结反馈”逐步转化为“明确学习目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探究学习——师生共同小结”的复习模式。复习目标又可分解为知识目标、方法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这是我们教师每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就更需要我们根据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设计好教学。这三个层次的问题是:
  (1)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及其应用;
  (2)基本方法的体现及适度的联系、组合;
  (3)知识的连接、联系及灵活运用,知识体系的建立。
  精心设计问题,是每节课的核心,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最能体现教师的功力,教师都应狠下功夫。设计好问题,通过问题强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能力。教师的讲解要讲联系,讲本质,概括提炼出规律。重提练、归纳、点拨,加强对方法和能力的指导,使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2.练习课的教学,建议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第一,要选好题,题目不能盲目地选用。更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要精选,要恰到好处,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真正达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选题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几道好题,虽然题中所设条件、所设问题不同,但却有着本质的联系,既符合了要讲的知识内容,又能给学生不同程度的启示与收获,开启他们的思维,以减轻做题中遇到的困难。但要将这些题全部出示并讲解,时间是不允许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可进行适当地“处理”、“加工”或“改造”,即集多题于一“身”,讲解时,可采用“题意变迁”法,精讲一题,再由此题“变迁”。通过变换条件等,就变成了另外几道题。在“变迁”过程中,要注意从易至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宏观把握,细微入手,精心设计课时教学方案
  优质教学方案的设计是保证高效复习的重要环节,要求每位教师从宏观上把握教学目标,从细微入手抓好目标的落实。
  1.备课时写好备课笔记。每课时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包含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问题情境、能力的目标要求。知识能力的训练步骤、方法手段、练习检测的内容和作业等。
  2.备课时应考虑内容的前后联系,高中与初中、中国与世界、地球地图与其他知识的联系,高考题主要是学科内容的联系,第一轮复习就要联系。
  3.备课时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准确把握训练起点和训练高度。
  4.发挥集体智慧,搞好集体备课。
  要搞好高三复习,必须发挥好集体的智慧,要充分调动各年级组教师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共同研究,搞好集体备课,做到“六统一、四对路”: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重要试题统一,使用的主要参考材料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单元过关测试题统一;教学深度、广度、难度、思路与高考要求对路。通过集体备课,对典型内容、重点章节达到从课堂设计、授课要点、培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讲与练的结合等方面形成统一授课模式,每位教师依据模式,但不生搬硬套模式,做到大统一、小自由,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上好每一节课。
    四、加强习题设计和讲评针对性,优化能力训练全过程
    1.关于练习的侧重点
  训练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考什么,就要练什么;考多难,就要练多难”,但要根据高考试题的结构和三轮复习的要求及性质有所侧重。开放型题仍是高考题的主要特点,而考能力并不意味着考难题,主要还是以中档题甚至低难度题考察能力和学科素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尤其是第一轮复习过程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占总试题中80%的中档题和低难度题上。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在训练上绝大多数内容不能搞一步到位,不做或少做“大跨度,高概括”的题目,对个别难题要将其分解成多个小题,甚至可以把题目的解题过程按其层次,分别给出相应的题目,把主攻点定在记忆的恢复,知识系统的梳理,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观念的建立,典型问题熟练解答等方面,避免过早地把精力过多地用到难题上,造成基础不牢。
    2.关于练习的设计
  练习要注意典型性和针对性,一要有利于对升学有望学生的训练。二要能带动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对比,既便于巩固知识,又便于多种思维的培养。三要在风格上与高考试题相吻合。练习要设随堂练习、课后练习、定时练习三种形式。教师对习题的三要素(立意、情境和设问)要认真地研究,把握试题情境设计和设问方式的种类,提高对试题的鉴别、遴选能力。
    3.关于练习的批改
  教师最好及时全批全改,目的是要准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总结得失。加强教与学的针对性,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典型错题记录,以便总结矫正。
    4.关于练习和测试的讲评
  每章(单元)结束后,要做好定时定量的正规测试工作。考后教师要认真做好阅卷、统计、计绩工作,还要做好试卷的讲评工作。讲评要做好如下工作:
    (1)遵循五个原则
  ①以表扬鼓励为主,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②纠正错误,分析原因;③突出共性问题,不要面面俱到;④分析错误,人人参与;⑤贯通前后知识,跃上新台阶。
    (2)明确讲评目的
  笼统地说,讲评的目的在于教与学双方通过讲评,发现各自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教与学的过程中加以解决。具体地说,就一份试卷,讲评的目的在于重点解决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给学生指点迷津,同时深化试卷所考内容。讲评一是对试题本身的分析;二是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三是对教师本人教学情况的检查。
    (3)优化讲评过程
  讲评课要加强针对性原则,紧扣命题思路和答题思路,优化讲评过程,切忌主观讲,客观无针对性;简单对答案,分析不透;要点不清;就题论题不归纳总结,不深化,讲完了事,不抓跟踪练习。应当做到:①讲评知识点;②指导做题方法和技巧。
    五、研究学习方法,挖掘学生潜力
  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加速运动。高三复习不仅要研究教法,同时还要研究学法。首先要培养学生会听课,学会分析题目和学会做题,学会总结。听课时,要求学生要特别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及老师对题目的分析方法及解题的思路。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勤于动笔,主动学习;要善于总结归纳题型,归纳解题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地理的“题海”中真正自由地遨游;要养成对典型例题进行反思的习惯。例如自己是否很好地理解了题意,解题过程是否清楚,弄清条件与结论之间内在联系,较快地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在解题过程中曾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这些问题后来又怎样改正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合理简捷,有没有更好的解法,解题过程是否正确无误,表述是否符合逻辑、语言是否流畅,解题方法和技巧有没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果适当改变条件或结论,问题将会出现什么变化、有什么规律,与过去做过的题目有什么联系,等等。学生个人还要善于吸收别人的学习经验,为我所用,而做好这一点需要有灵活的悟性,这本身也是一种能力,或者说是一种亟需培养的能力。
    六、抓好落实,克服遗忘
  复习过程中教师除了研究如何教,还要研究学生怎样学,抓好复习巩固,克服遗忘。心理学研究表明,对记忆过的材料的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遗忘了,根据遗忘的规律。在复习中应抓好以下两点:
  (1)及时复习。在课堂上复习某知识点后及时跟踪练习,每节课留下后5分钟让学生回忆当堂学习的要点,作巩固练习。
  (2)晚自习让学生先回忆当天或前面学习的内容,再完成深化课堂知识的习题。
  (3)要教育学生能向失误学习,即要学生不断总结学习过程中知识性和非知识性的失误,从对错误的分析矫正过程中,弄清概念、规律,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优”的现象。
  (4)要让学生对优秀试题、优秀解法随时整理记录。优秀试题是指有代表性和具有举一反三功效的试题,对自己有很大启发的试题,自己较难掌握的试题和解法有意义的试题。优秀解法是指有创意、适合自己思维和有典型性的解法。对优秀试题和优秀解法要经常翻阅,消化吸收,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1.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2.注重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3.搞好考前训练,使学生掌握应考策略。
  高考复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更是一项艰苦的任务,需要我们全心地投入,认真地研究,不断探索,力争将这一“复杂艰苦”工程完成得更好,确保高考成功。
地理教育重庆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于进江20032003于进江 山东文登市教学研究室 作者:地理教育重庆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于进江20032003

网载 2013-09-10 20:57:44

[新一篇] 2003年中國經濟史研究述評    2003年中國經濟史研究總論述評

[舊一篇] 2003年:教育研究的新進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