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唐王朝以毁灭性的打击---黄巢起义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从大中十三年(859年)裘甫浙东起义开始,到中和四年(884年)黄巢起义失败结束,历经25年,席卷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江苏、福建、两广、两湖、陕西等12省,沉重地打击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世族门阀势力和唐未藩镇势力,唐朝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唐朝后期,中央集权势力衰微,各地藩镇势力兴起,唐廷与地方藩镇之间进行了长期集权与分权斗争。朝廷内部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地方藩镇争战扰攘。然而,不论是中央政权统治,还是藩镇割据势力统治,同样都很黑暗。地方藩镇与朝廷宦官、大臣相勾结,形成不同政治派别,相互倾轧,政局动荡混乱,更加深了人民的痛苦。这时的唐王朝已是百孔千疮,凋敝不堪,人民大众煎熬在死亡线上,最终逼得百姓揭竿而起。859年,袭甫在浙东领导起义;868年,庞勋领导徐泗地区的戍兵在桂林起义。这两次起义虽然被唐朝镇压下去,但却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为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拉开了序幕。


  黄巢起义是发生在875年至884年间的一次志在推翻唐王朝的农民起义。公元873年,唐懿宗死,僖宗立,政治更加黑暗,财政亏空年达300万贯。这一年又逢黄河中下游遭受旱灾,夏季麦收一半,秋季颗粒不收。农民只好以野菜、树皮充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徭役,赋税仍未减轻,逼得农民无法生活。愤怒的群众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拿起武器进行斗争。唐末农民起义爆发了。公元874年,王仙芝在长垣(今河南长垣县东北)聚众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发布文告,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唐朝。第二年夏天,黄巢在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北)率众响应,举行起义。起义军一开始就提出了改变现状,以推翻唐王朝为目标的口号。


  黄巢是山东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人,以贩盐为生,读过书,能骑善射。他曾组织过武装盐帮,同唐政府缉查私盐进行过多次武装斗争。他对唐朝的黑暗统治,早有无比的仇恨,立志要推翻唐王朝。黄巢起义后,贫苦农民纷纷加入义军,很快发展到几万人。王仙芝率领队伍攻克濮州(今河南范县)、曹州时,和黄巢起义军会合,声势浩大。他们转战山东、河南、湖北诸地,给唐军以沉重打击。


  唐朝武力镇压起义军未能凑效,便把以军事镇压为主的策略改为以招降为主。宰相王铎力主招降王仙芝,并通过他的弟弟,汝州之战中被起义军所俘虏的王镣劝降。唐僖宗封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兼任监察御史,王仙芝产生动摇。但王仙芝背叛农民起义军的行径遭到义军将士的抵制,黄巢愤怒地指责王仙芝说:“当初我们共同立下推翻唐朝的誓言,义军所向披靡。现在你一个人去朝廷做官,让五千多弟兄怎么办?”并在一怒之下打伤了王仙芝。王仙芝见众怒难犯,才又放弃了唐朝的封官。从此以后,王仙芝与黄巢分兵作战。王仙芝继续在湖北作战,于乾符四年(877年)二月攻克鄂州(今湖北武汉市),九月攻克随州,西迫湖北重镇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唐朝军队前来镇压,王仙芝又派尚君长等赴唐廷请求封官,于中途被唐将宋威捉杀。谈判未成,却使起义军陷入被动局面,给唐军可乘之机。乾符五年(878年)二月王仙芝部在湖北黄梅被唐军包围,五万多起义军战死,王仙芝也被唐军杀死,只有尚让率领一部分起义军突围,到亳州投奔黄巢。起义军受到重大挫折。


  此后,农民起义军一致推举黄巢为统帅,号称“冲天大将军”,建立王霸,任命官署,斗争锋芒直指以“天”为象征的地主阶级政权。从878年2月起,黄巢率领起义军横扫淮河南北各地,并乘虚南下渡过长江,攻取虚州、吉州、饶州、信州和福州。农民军所到之处,焚官府,杀贪官、济贫农,得到人民的支持,队伍扩大到几十万人。公元879年10月,农民起义军攻克广州,活捉节度使李迢。唐朝统治者无力派兵南下消灭起义军,由进攻转入防御,而农民起义军则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起义军在广州休整两个月后,补充了人员和武装。这时黄巢以“百万都统”的名义发表了北伐的政治宣言,提出了“禁止刺史殖(聚敛)财产,县令犯赃者族(灭族)”的具体政治主张。挥师北上。开始了推翻唐王朝的北伐战争。


  消息传到朝廷,皇帝大为震惊,急忙调兵阻截。宰相王铎亲自出马,充当荆南节度使、南在行营招讨都统驻守江陵,并保举“将门后代”李系为行营副都统兼湖南观察使,率军5万驻守潭州,又调高骈为淮南节度使驻屯扬州,防守长江天险。农民起义军英勇进军,毫不畏惧。同年11月大军在桂州(今桂林)集中后,沿湘江向北经永州、衡州,直取潭州,消灭唐军5万。起义军乘胜顺长江东下攻克鄂州,到安徽、浙江等地流动作战。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在江西信州集中优势兵力,击溃唐将高骈主力,杀唐将张嶙,突破长江防线,又突破淮河防线,直取东都洛阳。唐东都留守刘允章被迫投降。起义军由洛阳西进,兵指长安东大门潼关。唐僖宗一面调集京城禁军和关内节度使之兵拒守潼关,一面准备逃往四川,伺机再起。十二月,黄巢率大军至潼关城下,亲临前线,并以先锋尚让绕潼关背后两面夹攻。当地群众1000多人自动赶来挖土填壕,支援农民军。黄巢起义军仅用六天时间就攻下潼关,打开了长安的大门。起义军迅速向长安城挺进。


  公元881年1月8日,唐僖宗带随从宦官仓皇逃奔四川成都。同日傍晚,农民军占领唐都城长安。十六日,农民起义军在长安建立了新政权,黄巢做了皇帝,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唐朝三品以上大官一律罢免,四品以下留任。


  革命政权建立后,黄巢没有乘胜追击,也没有消灭关中附近的禁军,而是陶醉在胜利之中,这就使逃到四川的唐僖宗站稳了脚,并集结了残余势力,联络各地军阀武装,向农民军反扑过来。在起义高潮中一些暂时投降的节度使,也乘机起兵。农民军没有根据地,很快陷入唐军包围之中。在关键时刻大齐大将朱温叛变投唐,严重削弱了义军力量。唐朝统治者又勾结沙陀族和党项族的贵族武装力量向农民军进攻。由于寡不敌众,不得不撤出长安,经河南进入山东。中和四年(884年)六月,黄巢在莱芜以北狼虎谷与唐将时溥决战,农民军多数阵亡,黄巢自杀。轰轰烈烈的唐末农民战争结束了。


  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率众几十万,转战十几省,持续十几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空前宏伟壮烈的农民革命战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它沉重地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表现了农民战争对封建社会的改造作用。同时,起义也削弱了藩镇割据势力,打破了原来中央与藩镇之间、藩镇相互之间的均势。这支农民军以“冲天”的革命思想,第一次提出“均平”的战斗口号,建立了革命政权,猛烈地冲击了封建制度。标志着农民战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给后世的农民斗争以重大的影响。


  唐末农民战争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犯了一系列错误,导致悲剧性的结局。这次农民起义,起义军采用流动作战方针,显示了极大优越性,先由曹濮插入河南,继而攻入湖北,然后避敌主力,大踏步进入长江以南,这是唐末农民起义中独特的战略战术,流动作战不仅保存了实力,而且在各地人民拥护下日益壮大。黄巢起义军在大规模的运动战中,牵着唐军疲于奔命,顾此失彼,使唐朝对洛阳、淮南、江南不能兼顾。正是由于起义军前期战略战术运用正确,才取得了攻占长安的胜利。但是,流动作战容易产生流寇主义思想,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即使攻下长安后,仍然未能巩固。这就使唐军得以重新占领被起义军波及的地区,并逐渐收缩包围圈。黄巢攻克长安后,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策略,给了唐僖宗为首的地主阶级残余势力喘息之机,使敌人能够重新集结力量,向起义军反扑,导致了政权丧失。分裂起义军内部,是敌人进攻的另一种方式,王仙芝、朱温的投降活动,给革命事业带来了极大损失,起到了外部敌人所不能起的作用。这些血的教训,但这次大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唐政权,并且首次提出了“平均”财富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主经济,在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唐室镇压黄巢起义,得朱温之力不小。朱温本系黄巢手下大将,后变节降唐,被任为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全忠。次年,为宣武节度使。中和四年(884年),朱全忠与沙陀族李克用(856年-908年)联合镇压黄巢之军。此后,朱全忠即盘踞于宣武一带,与河东李克用、凤翔李茂贞(856-924)同为当时最有势力的三大藩镇。平定农民起义后,朝廷内部的宦祸仍未结束。昭宗即位后,与宰相崔胤等共谋除去宦官,便结纳朱温作为外援。朱温带兵入长安,尽杀宫中宦官凡八百余人,唐朝的宦祸至此始宣告结束。朱温因诛杀宦官有功,被封梁王,独专朝政。不久,朱温杀崔胤及昭宗,另立十三岁的哀帝。公元907年,朱温逼哀帝禅位,自登帝位,建国号梁,定都于汴州(开封)。唐朝至此宣告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网载 2013-09-10 20:56:59

[新一篇] 經學:中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

[舊一篇] 統一國度里分裂割據---藩鎮割據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