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战国史于中国文明之重要性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历史的重要性在哪里?研究历史的重要性又在哪里?个人认为,首先是知道自己的过去,此乃知识;其次是了解历史为什么会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而不是别的样子?这就是经世致用,是远远比前者更加重要的政治智慧及现实需要。

  我于战国史之研究也是作如是观。见过许多专家讲到研究历史(自然包括战国史)的重要性。知识方面自然个个都讲的,而如何以史为鉴则各有各的说法。那么    战国史及其研究的重要性在哪里呢?今见杨宽《战国史》论“战国史对今后的深远影响”竟只是“小农经济”,深有不同之感。故为此文。

  我们从后世中国来看,即可知战国史于中国历史的本质影响者乃四处:其一乃大一统趋势及最终成为事实;其二是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其三:法家思想。其四:儒家思想。其它如自然科学之进步乃历史必然;而小农经济之产生亦非后世中国之为中国之重大因素;至于手工业及商品经济也是必然之结果;如此等等都不是影响中国历史之关键处。

  战国之时,战争之惨烈让人触目惊心;小国求其存,强国图其霸;最终终于让秦国完成了一统中原。不过始皇帝虽然知道自己所成功业,虽三皇五帝亦不能比,但终究是想象不到自己这个大一统对后世中国的影响竟然如此巨大;乃至今日大陆之于台湾,大陆之于分裂主义,必以此为历史及理论根据而坚决行之等等。方乎小国苦苦求生之际,未必是知自己阻碍大一统之路;时惟强国力并之时,亦不知道自己能否完成千古伟业,更不知对后世之影响所在,惟求立功以不朽矣。群雄相争,弱肉强食,就是一种大一统的趋势;最终在战国时代完成了从诸侯林立到中央政府大一统的过程。虽然我们(从整个中国文明来考量)无法完全肯定大一统对中国文明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因为欧洲领主封建制最终产生了民主思想及制度。而中国始终没有自己产生过)但此大一统对中国历史之影响,那是再估计多高都是不为过的。

  与大一统同时存在的是郡县制。没有郡县制就不是大一统。而战国时代最终让始皇帝及李斯等智者看到了分封制的巨大危害。如果再搞分封制,那么若干年后,就又可能是一个春秋战国时代。正是战国之惨烈才诞生了大一统及郡县制。虽然后世郡县制一般都是与分封制(封宗室及功臣等)同时存在,但总的来说,郡县制一直是后世国家制度之主流。至少就减少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的发生战争可能性而言,此制功不可没。

  法家不是给灭了吗,怎么还要论其重要性?作为那个愚民压榨,严刑酷法的战国法家确实已经不存在,它在完成迅速强国强君及天下统一的历史任务后,作为一种正式公开的为执政者全力支持的政治学说,确实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的思想还在。这个不是指其以法治国,不是指其愚民及残酷统治民众等内容。以法治国永远需要,只不过是方式不同而已;更何况法治也不是法家的专利。至于严刑酷法,重赋繁役,至少也是从政治、法律层面上已不用之(虽然后世常常得不到良好执行,还大量存在苛税等现象)。这里说的是法家独尊君王,御制臣民之思想及权术。这方面《韩非子》是集法家之大成者,凡为领导者当为枕边必备宝典。虽然后世尊儒家,认同君臣民等各阶层利益同时保证之,不是法家那样视民如草芥;但独尊君王的法家思想却牢牢地被继承下来。至于法、术、权、势以驭臣民之高招,更是历代君主所时时学习与遵循与创新的。

  最后就是这个儒家。战国时儒家这个学派名头虽响(天下不从墨,则从儒),而政治地位却低得可怜。许多君王都知道王道的好处,但内有夺权之忧,外复强敌压境;根本没有时间来让这个王道政治显现效果来;象法家这样的速成学说受到普遍欢迎乃是历史的必然。不过历史是公正的,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最终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政治及社会伦理道德的主流思想,亦是历史的必然。它不象法家,严酷剥削压迫,极端愚民,压制思想自由等等,最终让民众无法生存。它也不象墨家,太注重民众利益,而不关注君主官员即执政者利益等等。这二家都走极端,最终都被历史所淘汰。许多人都感慨墨家在《史记》里仅仅只有24个字记载之;这只能证明,就在太史公生活的时代(距秦王政统一中原才仅百年余),这个学说在汉代当时现实中就已经基本没有影响了。

  孔子所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句,可以代表儒家的各阶层权力制约说与利益共享说。君贤臣忠民教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友信等等,就是当时能够想到的(也是整个世界历史,包括整个中国历史中帝王制度下)最好的政治学说及社会伦理道德思想。这是一个可以被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的思想,因为它至少在理论上保证了各阶层的利益,而且是实现双赢的(后来确实亦被盛世证明完全可以产生良好乃至巨大效果,最为着名与典型的就是贞观之治);这点与法家、墨家都有本质不同。一个只有实现社会利益共存且双赢的制度,才能够生存下来。现在的民主制度亦如是。当然儒家思想在实践当中有过辉煌的成功,亦有过无可奈何(正如春秋末期与战国时代那样),有时候更是为君谋利为己取益;乃至为虎作伥。

  以上四点,个人认为是战国史的本质之处。至于其它方面,都不是本质,对后世根本政治制度及政治思想、社会伦理道德砼基本没有影响。


网载 2013-09-10 20:55:13

[新一篇] 乞和免戰,先勝后敗---柘皋之戰

[舊一篇] 也談敦煌文書中的唐五代“地子”、“地稅”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