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教育简论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教育作为以培养高尚的人和智慧的人为宗旨的崇高事业,自身始终保持道德素养和道德风范应该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现实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某些负道德现象,使我们不敢把应该视为必然,不敢以理论的推衍代替现实,不敢不正视存在于教育活动中的负道德现象,并为此深感忧虑,也由此警示我们深刻地思考教育自身的道德建设问题,即消除教育中的负道德现象,使教育成为道德的教育。
      一、道德的教育的含义
  教育应该是道德的,这个公理应该说无须论证。因为若要正人,必先正己。这既是教育的本质规定,又是教育的历史传统。不道德的教育是没有资格、也没有力量履行教育所承担的育人职责的。而承担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职责的教育活动,无疑应该是智慧的教育、文明的教育、高尚的教育、进步的教育,是凝聚了当代人类崇高的道德理想、道德精神、道德风范和人类文明结晶的教育,亦即道德的教育。那么,道德的教育的内含应该是什么呢?我以为,在分析道德的教育的内含之前,应该明确这样几方面的规定性。首先,我们所讨论的教育,是指现实生活中正在运行的具有现代特征的现代教育,这个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指针,以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繁荣为职责,道德的教育思想应该是该种教育活动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其次,从教育的实践角度看,教育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受制于社会的客观条件,现实存在和运动着的教育行为,并不都符合道德的教育原则和要求,还有某些的负道德现象存在和蔓延,道德的教育在有些地方还未变成现实,还仅仅是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还需要为之努力和奋斗。再次,人们在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价时,把道德的教育作为一种评价标准,对现实中的教育进行鉴定。道德的教育在此是以自己内含的价值原则作为衡量教育实践结果的标尺。这个以价值原则为基础的评价标准,不能以传统的实现百分比程度来确定(如60%为及格),而是应该以全面实现为条件,即教育活动是否充分地体现了对受教育者的关怀、帮助、爱护和负责精神。可见,道德的教育是一个内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假若用描述性方法对其内含进行表述的话,则为:(1)道德的教育依据的价值观,是体现时代先进水平、文明水平的思想和意识,这些思想和意识有机地融合了当代科学主义教育思想、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道德理想主义教育思想的长处和精华,内含了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责任的双重思想,包容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双重责任,并将其转化为现实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渗透和贯穿于具体的教育过程中。(2)道德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教育体制,代表了当代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的先进水平,是有利于教育的进步和发展的,有利于教育实现其本体功能和工具功能的,能产生促进教育文明、进步、民主的发展能力和除伪驱劣的革新能力,能促进教育理性、健康、文明地发展。(3)道德的教育指导下的教育过程,与教育目的和教育体制相一致,体现了当代教育的文明和进步水平,具有公正、平等、民主、开放、多样化、多元化的特征,体现了当代教育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有机融合的趋势,体现了对社会发展和人的权利维护、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负责精神,汲取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各流派的长处和优势,采用多样性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过程保持在充满爱心、温情、机智、深刻、负责、希望的气氛之中。(4)道德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所有教育事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人、学校领导人、学校教师应有促进教育文明、发展的理想和抱负,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负责精神,能够信念坚执,明辨是非,有对愚昧和落后现象的批判精神和勇气,不为流行思潮所惑,不为极端功利所诱,不为世俗风气所染。在职业道德的履行上有积极的自律意识,大部分人可以达到“慎独”的境界,在教育活动中树立起文明、理性、高尚、纯洁的风气。
  由上可见,道德的教育是凝聚了当代教育理想、教育抱负的教育思想,其实现需要教育系统各方面、各层次、各维度的协调运动。该系统的各方面有机结合,相互影响,任何单方面的失职,都将影响整个系统的质量和水平。
      二、研究道德的教育思想的必要性
  前已述及,道德的教育作为教育观念中不言而喻的公理,应该说是教育活动必然的出发点,其所含道理显而易见,似乎没有进行讨论或探讨的必要。然而教育实践领域中存在的某些负道德现象,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法规律,可能由量变演化为质变,改变教育原来的本质,产生负道德教育或不道德教育,从而打破教育必然是道德的神话或定律,使教育在性质上出现道德与非道德两种状态,从而将教育变成必须选择和鉴别的一项事业。而如何促进和保证教育成为道德的教育,便成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所思考的问题,努力的方向。笔者以为,研究、讨论道德的教育的必要性,有正反两个方面的理由。即一方面,可以从教育所承担的育人职责的本质要求角度上去认识,因为教育若不是道德的教育,就无法承担和履行培养、教育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的人的职责,无法完成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无法推动社会的思想进步和科学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中外历史上的负道德教育活动,对社会发展形成极其深刻、甚至久远的危害。典型的如德国希特勒统治时期的法西斯主义教育,日本军国主义统治时期推行的军国主义教育等,这些典型的负道德教育活动,对人民、对世界、对人类和平、对文化传统都造成了极大的摧残和破坏,阻滞了历史的发展,其危害性从反面衬托出了道德的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另外,促使我们研究道德的教育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我们的教育实际情况。首先是看看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毕业生的道德行为水平,就会使我们深感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比如,在我们的大、中专毕业生中,包括受过更高级教育的硕、博士毕业生中,仍有少数人不懂基本的礼节礼貌;有些人不懂与人合作与共事;有些人不懂尊重别人;有些人不懂自觉地恪守公德和职业道德;有些人还因狂热或极端的自我功利、贪欲追求而使品德、人格水平低下。如果可以进行量化比较的话,我们现在的一些大专毕业生,甚至硕、博士毕业生起码在文明、礼貌、自尊、自爱,热情助人方面不如五、六十年代的初中生、高中生。还有许多博、硕研究生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将纯洁高尚的师生关系变成庸俗的商业关系。多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呼吁政府重视教育与提高国民素质,而教育却产生出了数量虽少、但不应有的赝品,这将不利于实现教育立国。其次,是看看我们的在校大、中专学生中极少数人对公共设施的故意破坏;极少数人对生活、学习的玩世不恭态度;极少数人在集体场合的不管不顾甚至野蛮粗暴;看校园中诸多怪事,如考试作弊、盗窃别人财物、偷拆他人信件、结交拜把兄弟、为竞选干部贿拉选票、以钱财贿赂教师或学校领导等等。这些现象屡禁而不止,极个别学校甚至形成风气,从另一方面折射出教育自身道德问题的严重性。再次,看看我们的教师队伍吧,索要贿赂者有之,推销商品者有之,帮助学生作弊者有之,姑息迁就学生错误者有之,参加学生的同乡团伙者有之,参加职称外语考试和晋升学位考试作弊者有之,偷窃别人论文和科研成果者有之,因为科研成果分奖不均师生、同事闹翻者有之,等等,都表明在极少数教育工作中存在着负道德现象,表明道德意识在教育者中的被忽视及后果的严重性,以及研究道德的教育思想的必要和倡导道德的教育的必要,或者说极其必要。
  在我们今天的教育活动中,虽然负道德教育思想和行为还只是个别现象或局部行为,还属于支流或暗流,但其现象可能影响的程度,内含的私欲的膨胀程度,以及对学生,对社会形成的消极影响和腐蚀作用,都对我们提出了深刻的警示。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应该积极地消除和克服。而消除或克服教育不道德现象的前期工作,便是对道德的教育理论的肯定和认同,是对负道德教育现象及观念的批判和清理。所以,作为道德的教育理论建构和负道德教育现象批判其前期工作的道德的教育的理论研讨活动,则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和紧迫。
      三、研究道德的教育的理论意义
  道德的教育思想是早已蕴含于古今中外的一切进步的教育思想之中的,应该说并非为作者的新创见。但是,道德的教育作为一种明确的教育思想,作为一项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被单独地进行研究,并明确地作为教育评价原则来规范和衡量教育行为,似乎还未有先例。因此,对道德的教育的思想进行研究,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具体论述如下:
  1.提出了教育本身的道德问题
  以往人们在从事教育研究的时候,多以教育是道德的作为前提,并多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研究。然而,教育实践却证明,由于受社会环境、民族习惯、政治体制、文化思潮、经济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的过程并不必然或完全是道德的,有时甚至是负道德的、反社会的、反历史的。从事教育的各方面、各层际人员,如教育行政领导、教育部门领导、教师、职工等人员的道德素质与教育目的、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观并不一致,有些人的思想水平还可能低得让人惊讶。教育内部的许多因素,如教育体制、教育政策、教育策略和方法的水平,与道德的教育要求的标准差距也很大。这种人员素质差异和教育内部机制因素差异,所合成的教育过程或教育活动,很容易导致有悖于道德的教育的现象或行为。这种现象或行为必然与道德的教育内含的精神和原则发生冲突,构成教育发展的深重危机。而道德的教育思想的明确提出,一方面表明了负道德教育现象存在的现实性和客观性,提示了研究教育本身道德问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另一方面提示了克服和消除负道德教育现象的紧迫性,阐述了负道德教育行为对社会、对教育自身、对受教育者的危害和负面影响。警示人们对教育进行正本清源,使人们认识到端正方向、纯洁环境、革新思想和机制的重要意义。也由此表明,教育者不仅要研究教育应该给受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也要研究教育本身的道德建设或道德教育。道德的教育的思想的提出,将教育自身的道德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有利于教育检查自身、反省自身、修正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为教育进行道德的教育提供前提。
  2.丰富了教育的理论宝库
  道德的教育的思想,不仅把教育自身的道德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而且使教育自身的道德问题公开化、社会化,这对于促使提高教育自身的道德素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以往的教育研究,虽然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涉及了教育目标、目的、性质、规律、原则、方法等方方面面,明确了教育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原则,但对于教育自身应该遵循的道德原则可以说并没有涉及,或者说没有明确地提出来,因而使教育理论体系因缺乏教育的道德原则而存在缺陷。而把道德的教育的理论作为一个研究课题,确定教育的道德理论原则,可以说正好填补了教育理论体系在这一方面的空白,丰富和完善了教育理论的宝库。另外,道德的教育的理论,作为教育目标体系的一部分,要求在教育的道德目标体系中,不仅要有学生的道德培养目标,而且还要有教师和教育界职工的道德达标内容,要求教师、领导干部、职工在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养成,并且与学生教学相长,“管”学相长。
  3.能促进负道德教育现象的克服
  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些负道德教育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界极少数领导和教师极端的私欲膨胀,利用职权为个人或小集体谋利益,损害了教育的公正、公平、文明、高尚原则。一方面是由于在教育的监督和检查、约束中,缺乏教育的道德原则,在作为教育指导思想的理论体系中,缺少道德的教育原则所致。所以,道德的教育的理论提出,表明了教育思想中道德批判的明确定向,以道德的教育原则为标准,批判和制止教育活动中种种负道德现象,暴露其自私、贪婪、卑劣的思想本质,清除其对社会的危害和腐蚀,倡导道德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对于克服和清除教育中的负道德现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纯洁教育环境、端正教育方向、清晰教育原则、明辨教育是非,都有积极的鞭策和推动作用。
      四、实现道德的教育的基本思路
  我们研究道德的教育理论的目的,无疑是为了尽快地克服教育活动中的不道德现象,促进道德的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然而,道德的教育在理论上的公理性,并不表明其在实践中的必然性。而实践中道德的教育思想的实现,有赖于我们的努力和奋斗。其实现的思路为:
  1.在教育思想体系中增加道德的教育思想内容
  我国目前现存和流行的教育思想体系,是在多少年、多少代人积极的积累、总结、选择、修正中形成的,其中有许多合理、科学、文明、光辉的教育思想,其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唯物辩证法所内含的事物发展性原则昭示我们,即使现在是科学、合理、进步的教育思想,也需要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进步而不断地反省自己,不断地修正和革新,保持运动和发展的状态。而上述的道德的教育思想的公理性原则,以及教育实践中负道德现象的客观存在表明,当代的教育思想体系,必须包括或吸收道德的教育思想,以便使自己更全面、更系统、更权威、更科学。也只有增加了道德的教育理论,教育的思想体系才能弥补对教育实践进行道德原则方面的指导,保证教育自身的道德性,防止负道德现象的出现及泛滥。而在教育思想体系中增加道德的教育的理论内容则要求必须对道德的教育理论进行研究,对其进行科学的理论定型,明确其内含和外延,建构其理论形态,保证其理论具有逻辑性、客观性、历史性、完整性等特点,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在全社会特别是在教育界内部倡导和宣扬道德的教育思想
  道德的教育思想由于长期被掩蔽于教育必然道德的观念之中,其理论指导意义和价值原则也常常被人们忽视,为了保证教育活动的道德水平,克服和杜绝负道德现象的出现和泛滥,我们必须在全社会倡导和宣扬道德的教育思想。一方面号召人们支持道德的教育思想的贯彻和落实,理解和帮助教育实现道德的教育;另一方面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自觉减少对教育的干扰和影响,特别是有损于教育道德的负向影响,减少和清除教育发展中的阻力和障碍。另外还应加强对教育活动的监督和评价,对于影响教育正常发展的负道德现象进行批评和制止,对教育形成社会性压力,促进其尽快克服和完全杜绝负道德现象的发生和蔓延。当然,对道德的教育思想的倡导和宣传,主要应在教育界内部,在教育界的从业人员之中进行。因为无论是产生负道德行为,还是制止负道德行为,都与教育界的从业人员是密切相关的,有些人还是直接制造负道德行为的责任人和参加者。所以道德的教育思想的落实,首先是他们思想观念上的认同和转变。特别是有些教育负道德现象产生的原因,直接源于某些教育从业人员的自私自利意识和贪贿欲望,他们可能利用职权或以保护小集团利益的名义反对和阻挠道德的教育,他们的思想转变和认识提高的难度很大,需要做艰苦的工作,甚至执行教育纪律,以显示实现道德的教育思想的重要性。总之,倡导和宣传道德的教育思想;使人们从观念上接受并自觉落实,是实现道德的教育必不可少的步骤。而进行这项工作可以说是一场革命,是教育界内部进行驱私奉公和除劣尊优,进行思想文明建设的庞大工程,需要对社会、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勇气和精神。
  3.坚决消除教育活动中的负道德现象,保证教育活动的纯洁性
  现实教育过程中的负道德现象,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1)学校的乱收费现象。(2)学校内的商业性活动。(3)学校管理中,特别是学生管理中的经济性行为。(4)背离教育全民性、社会性原则的自我优先服务。(5)学校内的其他腐败现象等等。这些现象虽然表面上有这样、那样的理由,但实质上都是个体私欲或团体私利在起作用,其理由也都是掩耳盗铃式的,难以自圆其说,更缺乏合理的、道德的依据。这些现象虽然在程度上深浅不一,大小各异,但对教育精神、教育品格的腐蚀、危害的作用却很大,影响深远且长久。其危害性表现在不仅浪费和抵消了现实的教育效果,而且还阻碍和干扰了以后的教育活动,为社会发展和稳定留下隐患。当前社会上极其严重的青少年犯罪现象,与现在以及以前教育中的负道德行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要全面实现道德的教育目标,前期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彻底清除现实教育中的负道德现象,铲除其根子,净化和纯洁教育环境。为了彻底消除教育中的负道德现象,首先应严肃教育法纪。应该说现实教育活动中的许多负道德现象,诸如弄虚作假、乱收费、营私舞弊、索要贿赂、以罚代教等现象,既是负道德教育行为,同时也是违法或者违纪现象,从法纪的角度对负道德现象的制造者们进行严肃处理,既在某种程度上斩断了负道德现象的根子,铲除了负道德现象存在的基础和氛围,也严肃了法纪,清洁了教育环境。其次,应加强对教育单位领导干部的选拔和管理工作。现行教育活动中的许多负道德现象其所以能产生,甚至泛滥,与许多单位特别是一些学校的领导干部素质差有直接的关系。他们或者平庸无能、权力无为,对本单位的负道德现象听之任之,制止不力,或者干脆就不去制止,致使歪风邪气上升,负道德现象横行;或者私心重,贪欲强,自己就是负道德行为的组织者或制造者,为了自己及小团体的利益,而牺牲教育公德和教育精神,使负道德现象泛滥,破坏了教育的效果和环境。因此,要清除教育活动中的负道德现象,对教育单位特别是各类学校的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尤为重要。具体说就是一要注意选好人,二要注意日常性管理,严加约束,及时纠错和处理其违法、违纪行为,使其权力有为,行权有理。再次,应健全各级各类教育行为的管理机制。教育负道德行为的发生,多在教育活动的无序、无律时期,也就是管理不力和管理薄弱时期,加强教育行为的管理工作,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负道德行为产生的环境和条件,从根本上杜绝负道德行为的发生,真正地清洁教育事业的环境。
  4.建立教育道德的监察、预警、修正系统
  道德的教育在实践中的保证,应该建立在教育领导制度和管理制度之上,这些制度一方面具有正面引导的作用,如促进实现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坚持教育原则,执行教育纪律等。另一方面包括教育的评价、监察、预警、修正和对负道德教育行为的制止、处理、消除等内容。这两方面的内容中,前一方面内容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后一方面内容则体现得并不充分,需要加强和引起重视。道德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观念,其在实践中的落实也需要来自教育管理制度和领导制度方面的帮助,需要教育评价给予肯定和强调,需要教育监察给予保护,教育活动中的负道德现象需要教育预警系统给予曝光和制止,并督促教育管理机构及时克服和清除。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有悖于道德的教育原则的负道德现象,都是在极强的私欲促使下产生的,其形成过程往往产生违法和违纪行为,所以要求教育督导和监察部门一定要切实负责,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和惩罚,绝不能姑息和迁就,以保证道德的教育思想的全面落实。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对道德的教育思想进行了论述,期望能阐明道德的教育思想的理论轮廓,以及研究道德的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期望该论题的探讨能有益于教育理论的进步和丰富,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96~100G1教育学王长乐/雷声华19981998王长乐 雷声华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 邮编:210000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96~100G1教育学王长乐/雷声华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0:54:14

[新一篇] 道德教育與政治教育芻議

[舊一篇] 重新理解教育  ——建設教師發展學校的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