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语文教育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语文教育,都不仅仅着眼于向学生传授一种符号系统或让学生掌握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是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民族的文字,语文反映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方式,语文教育本身的不断继承和发展,也沉积着一个民族深刻的文化积淀。美国没有可以炫耀的悠久历史,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历史条件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哲学观念和教育思想,这些思想无一不在影响着美国的语文教育,从而使其具有了自己独具的特点。美国的语文教育也面临着种种问题甚至危机,远没有达到完美的境地。正因为如此,了解与认识美国的语文教育,会给我们以诸多启示,也会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一、自主——美国语文教育的特征
  自主是美国语文教育的重要特征。美国采取教育分权制,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他们将许多施展教育作用的权力下放到具体实施教育的工作者手中。从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定到教学的模式,美国的语文教育呈现出自主、开放的特点。表现在:
    (一)自主的课程设置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各州公立学校课程由州宪法或州教育立法规定。州教育行政机构是州教育局或教育委员会,这些机构依据州宪法和教育法规定州内各种学校的课程标准,制订教学纲要。管理学区的是地方教育委员会。它依据所在州的有关法律,规定本学区学校的课程标准,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市或区教育机关规划学校的学科,学校决定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的使用。
  由于学校可以自主设置语文课程,从而使各个学校的语文课程各不相同。有些学校开设的语文课程种类很多,如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公立中学的高中语文课就有28种之多,如写作、新闻、语法、文学、科幻小说、电影、戏剧、演讲等,文学又分为现代文学、当代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欧洲文学等。新泽西州海兹雷特市莱瑞顿高中则为他们的学生开设了语文基础课、美国文学课、英国文学课、实用写作课、文学风格基础课以及供各年级选修的戏剧、新闻和SAT应试等课程。其中许多课程还分为快班、普通班和基础班,以供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
    (二)自主的教材编选
  由于课程的多样性,美国教材也呈现出自主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教材的编辑往往由各出版社牵头,出版社通过调查比较,组织编辑各种教科书推荐给学校。在学年结束时,学校校长和各科教师都会收到许多书目和教材,这给学校和任课教师提供了诸多选择。有时出版社推出的新教材还能带来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深受教师的欢迎。
  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体现出自主的特点。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教科书,每一个州都可以依据本州的法令对教科书的有关问题做出规定,以供地方学区参考。而地方学区可以不受州的有关规定制约,自主选定教科书,如纽约州、马萨诸塞州等。也有的地方学区根据所在州提供的教材目录选定教科书,如阿拉斯加州、加利福尼亚州等。还有的地方学区遵照所在州规定的标准选定教科书,如南达克他州、明尼苏达州等。在同一州内各学区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
  在具体教材的使用上,教师具有决定权,任课教师可以从学区选定的多种教材中选取自己认为适合的一种或几种供教学使用。在美国,同一门课,不同的教师使用的教材往往不同,教材使用中的细节问题和教材的补充内容更是完全由教师自己掌握。教师能够自主选用教材,使教师在教学中有了发挥其自身优势及创造性的广阔空间。
    (三)自主的教学模式
  在美国的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教育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很在意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美国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此外,五花八门的教学内容和名目繁多的作业任务也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并常以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学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到社会上做调查、写出报告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对于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作统一的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二、实用——美国语文教育的核心
  工业革命开创了学校教育面向社会现实生活的先河,从这个意义上讲,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大工业生产对学校教育的要求。美国早在二次大战之前就博采各国之长,并根据本国实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用”教育思想。他们把准备就业作为办学的根本目标,强调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这种“实用”思想表现在语文教育的各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以面向生活为宗旨
  在美国,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到教材的编辑使用,都集中体现了以生活为宗旨的特点。
  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以一定的生活需要为主题组织单元教学,这种教学设计被称之为“生活单元”。“生活单元”以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的需要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有主题有秩序的安排,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也使学生受到生活指导。
  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国语文教学的内容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时文”为主,报纸、杂志及各种单行本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入教材中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成为美国进行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二)教学活动的安排以发展学生实际能力为目的
  美国的语文课不以讲解为主,而是常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活动让学生完成。通过语文活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例如,美国某所高中语文课讲到税务改革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有关最新税务改革讨论的录像,要求学生记录下有关陈述,并讨论分析实行改革后哪些人获利,哪些人受损。在以后几周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去会见银行家、教育家、普通老百姓和其他人物。会见时提出的问题就是:“税务改革将对你和你的工作产生什么影响?”之后汇总有关意见,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美国教育工作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多样的语文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这些活动,而教师则应该观察、跟踪、收集学生这些活动中有关个体发展的信息,然后通过教学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地安排语文教学活动,美国的许多语文教学大纲都对语文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如纽约市语文综合课程提纲的要求是:把实地旅行、科学实验或社会研究项目用于写作准备;整理和组织从书面材料和采访中收集到的信息,利用它们作为写作的基础;参加使用电子技术宣传媒介的活动,如电影、录像和录音等;参加使用印刷品宣传媒介的活动,如报纸、杂志、期刊等;学会使用戏剧艺术的技术,例如表演戏剧、木偶、跳踢踏舞等;认识和利用图书馆的资料,如求助于管理资料的人、使用工具书室和微缩胶卷资料库;在计算机上完成所有的写作过程,如写作、修改和编辑;研究手工和电子计算机出版的方法;通过观看演出、听录音并按照不同历史时期的戏剧作品布置舞台背景,来了解从古到今的戏剧史;了解人们的世界观如何受印刷工具和电子宣传工具的影响等等。
    (三)语言训练以交流运用为手段
  美国从实用出发,强调以交流运用为手段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交流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活动,它涉及一系列同时执行的技巧。在实际的交流运用中学习语文,训练语言能力,即把读写听说训练放在了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使语言在各种有意义的经历和活动中真实化、实用化,也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学会必需的语言技能技巧。学生与伙伴或者小组成员一道学习知识、研究策略并互相影响,还会使他们对语言产生一种新奇感,并乐于高效以及富于想像地使用语言。
  在语言训练的同时,他们也十分重视向学生传授生活中运用语言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不仅考虑到学生本身,还考虑周围环境的接受情境。如要求学生意识到怎样体现语言的条理性,怎样使人们的有意义的交际成为可能;了解语言环境怎样影响语言的结构和它的运用;理解语言在一个民族的公民之间起到统一力量的作用;甚至要求学生能针对不同语境和不同的观众选用适当的表达方式,有效而和谐地参加到小团体或广大群众的谈话中去;要以井然有序和有说服力的方式进行辩论;学会揭示和评价各种交流信息的手段,包括表达时的语调、停顿、手势以及态势语等。这些要求体现了美国语文教育注重实用和能力培养的特点。
  “实用”是美国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美国人的观念中,“一个人阅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他知识总量的多少,知识总量的多少决定着他工作质量的优劣,而工作质量的优劣,则决定着他薪金数目的多少。因此,阅读能力能够转化为一笔经济财富”。这个连环,不仅适合于个人,也适合于地区以至国家。不但是阅读,听、说、写也是这样。面向实际,是美国教育精神的实质,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不妨从中体会美国教育工作者为未来人才真正“实用”的煞费苦心。
    三、发展——美国语文教育的目的
  美国人早已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并指出语文课程不仅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而且对人的一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他们能够不断地为学生的“未来着想”,以发展的眼光制定语文教育的计划。美国把从幼儿园前到高中毕业的语文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安排,并要求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都为下一个阶段乃至学生的整个人生做准备。这种发展的思想主要表现在:
    (一)强化早期教育
  学生未来能否更好地发展,基础准备是十分重要的。为此,美国十分重视早期的语文教育。美国某教育纲要特别指出“应该向学生家长和教师强调,幼儿园以前和幼儿园时期文化环境就很重要。”克林顿政府于1994年向国会提交并获得通过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中也有“所有的美国儿童都要有良好的学前准备”的内容。本届美国政府教育改革计划再次强调了“强化早期教育”的重要。布什认为:“由于阅读技能的培养早已在上学之前就开始了,我们将强化‘头脑’计划。入学前最重要的是开始前阅读和前识数教学,为上学做准备。”这一阅读优先计划具体包括:关注低年级阅读,实施早期儿童阅读教学;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为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儿童建立综合阅读课程;在学前教育机构课业包括“头脑开始”项目中,采用以研究为基础的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等。在关于幼儿园时期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以便为入学做好充分准备等细节方面,美国语文教育工作者为儿童考虑得十分周全。
    (二)强调中学与大学之间的衔接
  美国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必须为学生进入大学深造炼就“基本技能”。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协议会CEEB发表的报告《进入大学之前应有的学术准备——学生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具备什么能力》鲜明地倡导这种取向,并描述了升学者应当学习的语文、艺术、数学、理科、社会科、外语“六门基础学科”和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推理能力、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使用电脑能力在内的“八种基本学习技能”。这“六门基础学科”和“八种基本学习技能”——或者属于语文能力,或者与语文能力直接相关,都是有效地开展大学学习所不可缺少的。
  美国不以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一切,而是更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倘若考试本身割裂或妨碍了学生持续渐进的发展,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加以抵制。例如本届布什政府教育改革议案中规定的全美三至八年级的学生每年要参加阅读和数学的全国考试,就引起了美国教育界的强烈反响。美国教师工会组织持否定态度,他们的意见主要有:考试太频繁,每年一次,而不是克林顿时期每四年考一次;标准化考试将扼杀教室里的创造性活动,肢解学习过程,迫使教师不得不应付考试,“为考试而教”等。在麻州,一些家长和学生开始联合抵制考试计划,数以百计的家庭宣布不让孩子参加学校考试。反对考试的家长还成立了“麻州家长百人委员会”,并发布宣言说:“我们拒绝我们的孩子受到考试的伤害,我们不允许用专横的荒谬的考试贬低我们的孩子,损毁我们的教育”。美国教育问题分析家、独立撰稿人克恩也认为,为了追求高分数,学校必须砍掉学习的关键部分,包括艺术活动、课堂讨论、甚至儿童的休息时间,这些都是考试带来的巨大的副作用。在美国人看来,考试本身必须为学生实际能力的发展服务,否则就不会被人们所接受。
    (三)将社会和家庭纳入教育体系
  学生的发展不仅要靠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也要依靠社会、家庭与每个公民。因此,美国很重视社会对教育的参与,他们不仅考虑民众对语文教育目标、课程、教材的认可,还将对教育评价的权利更多地赋予社会公众。美国还希望每一位民众都能为儿童的教育做出贡献,《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中就提出了“必须更多的帮助所有孩子阅读。要建立一支百万支援导读员大军,帮助读完三年级的学生都能独立阅读”的要求。
  美国也十分注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美国教育工作者认为,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学校教育的成功至关重要。家庭的教育作用主要表现为“家庭课堂”。有研究表明,“家庭课堂”对学前儿童启蒙教育的作用比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重要两倍。“家庭课堂”的课程包括:父母与孩子进行关于日常生活的交谈,和孩子一道谈论课外阅读,引导孩子并组织分析那些反映同龄人活动的电视节目,教育孩子先苦后乐,体现爱心,以成年人的身份表示对孩子在学习或其他方面的进步感兴趣等等。为了引起社会重视,搞好家庭的语文教育,有些州在有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指导性文件中,还专门对家庭语文教育提出建议,如威斯康辛州教育局制定的《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指导计划》一书中就有关于帮助学生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发展演说技能、提高写作水平等方面给家长的建议。
  美国教育工作者重视社会和家庭语文教育的作用,亦旨在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多重参与和相互影响,保证学生的正常发展,提高公民文化素养的整体水平,并促进全社会语文学习的良性循环。
    四、危机——美国语文教育改革的源动力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也是教育高度发达的国家。在语文教育上,美国取得了不少的成绩,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在成绩的背后也存在着巨大的教育危机,这种危机来源于“注重实用”与“巩固基础”、“社会政治经济亟待发展”与“公民文化素养屡屡下降”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使美国语文教育处于难以摆脱的尴尬局面。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震惊了美国朝野。一夜之间,美国人突然感到了危机,也正是这种危机感促使美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课程改革。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国防教育法”是美国当代第一次课程改革的标志。这次改革使科学课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也带来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忽视。语文学科受到这股浪潮的强大冲击,忽视读写等基本能力的趋势渐露苗头。
  60年代,布鲁纳等人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以促进学生的理解、记忆和迁移。强调课程体系是布鲁纳理论的成就所在,但空谈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也使得这次改革脱离了学生的实际。
  70年代,由于过度强调科学教育及抽象理论所造成的学生基础知识不牢、教学质量持续下降的问题日趋明显,美国提出了“恢复基础教育”的口号,改革语文教学的呼声日渐高涨,各种改革设想不断付诸实施。但有些做法只注意教学的近期效果,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
  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贫乏,读写能力每况愈下的情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乃至以后更长的时间,1983年美国“国家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的教育报告——《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集中揭示了这一点。针对公民文化水平普遍下降的教育危机与文化素质危机,这次教育改革仍然以恢复和加强基础教育为主攻方向。
  90年代,以布什总统颁布的教育法令“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和克林顿政府通过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为标志,美国又进行了新的教育改革。这次改革明确提出要继续加强基础课程特别是语文课程的改革,其宗旨是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美国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准,使美国在21世纪保持头号强国地位。
  2001年布什上交给国会的《不使一个儿童落后》议案得以通过,该议案揭开了美国最近一次教育改革的序幕。改革的实质内容是在“实行全国考试”“强化核心课程”“强化早期教育”“提高教师质量”等方面体现对儿童的“服务”,并以加大阅读、写作等课程考试力度的方式继续着对语文教育的关注。
  总之,近几十年来,美国几乎每隔十年就要进行一次钟摆式的教育改革,这些改革表现出美国教育政策在培养实用技能和巩固基础知识之间的动荡,也使人们感受到在迅猛发展的世界面前美国人的危机感。正是这种危机感,促成了美国一次次的教育改革,并形成了自己独具的特点。尽管美国的语文教育也是困难重重,但我们仍不难看到他们为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和经营一个民族的未来所做的努力,这种努力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一面,也有令我们感动的一面。
中学语文教学京G31中学语文教与学刘淼/韩晓蕾20032003刘淼 韩晓蕾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作者:中学语文教学京G31中学语文教与学刘淼/韩晓蕾20032003

网载 2013-09-10 20:52:49

[新一篇] 美國成人教育的傳統與變革

[舊一篇] 美國語文教材中的讀寫結合:借鑒與討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