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课堂的动态生成”
课堂是我们所熟悉的,也是我们所陌生的。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师生交往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综上所述,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师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形态、情感世界和人文思想,课堂成为一个富含诗意和创造的理想天堂,教学过程变成一场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旅程。
动态生成的标志
从教师的角度看,动态生成的首要标志,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其次,在呈现多样性、丰富性、复杂性的课堂教学中,表现为教师根据课堂的即时情况,根据学生中不断生成的资源,恰当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地采取教学策略,巧妙地重组教学资源,自然而然地调整教学进程。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体现为在教师的引导激励,在生生的相互启发撞击下,产生新问题、新思想、新情感、新方法;在学习内容上,表现为向同题、同类、相关的文本拓展,向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题拓展;并在空间上,由于课堂教学“余音绕梁”的功效,把探究学习的惯性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广阔的生活之中。动态生成的最终标志,就是教师和学生在充满智慧与挑战的课堂流程中,情感得以丰富,思想得以提升,生命和生活的境界得到升华。
动态生成的条件
1. 教师要有丰厚的底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千遍功”,课堂上的精彩,源于教师丰厚的积累;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根植于教师深厚的文化积淀。几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的学习,我们才能厚积薄发,课堂才能因充满灵性而精彩纷呈。动态生成性课堂是复杂多变、富有灵性、充满挑战的,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准备。胸有沧海,才能品味出水滴的丰富多彩;站在高山之巅,才能指点江山;飞升于人类文化的上空,才能高屋建瓴。
2. 教师要富有激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教师情感的缺失,导致课堂枯燥乏味;教师情感的平淡,导致课堂波澜不惊。夏丏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要做充满爱心的人,情感丰富的人。教师的感情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是学生思维的激活剂,教师要用饱满的情感去撞击学生的情感,用飞扬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这样课堂才会生机勃勃,精彩纷呈。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生命力勃发的课堂,它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情商,生命在于活力,活力在于创造,创造需要激情。动态生成的课堂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教师只有永远保持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激情,才能体验到臻于佳境的喜悦,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一文中指出:“想要教好的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让我们满怀着浓浓的语文情思,引领学生感受自然之美,聆听生命之歌,吹起思想的芦笛,使我们的课堂神采飞扬,激情澎湃,魅力四射!
3. 教师要拥有智慧
我们常常说教学机智,那么,机智是什么?机智就是当机遇来临的时候,有能力有智慧抓住它。动态生成的课堂,为教师提供了许许多多稍纵即逝的教育时机,可以充分展现教师的教育机智,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智慧。缺少智慧,绝佳的教育时机就会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拥有智慧,就能抓住机遇创造精彩。教育应该是传授智慧的艺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富有智慧创造力的卓越人才,那么教师首先要做智慧型教师,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创造力,用思想碰撞思想,用智慧激活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变动。”“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变动”,这就是教师智慧的第二个表现:因时而化,相机而动。教师智慧的第三个表现就是幽默。幽默是智慧的集中体现,是拉近师生距离的纽带。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易让人接受。幽默使语言增光添彩,幽默使课堂充满活力。
4. 营造对话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个性化的心智活动,对话首先表现为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其次才表现为师生、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营造对话氛围,首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对话情境。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师生都是课堂的主人,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只是平等关系中的首席。民主平等和谐友好的教学氛围,师生才能敞开心扉交流体会切磋论辩,共同提升思想,共享课堂精神之旅。正如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其次创设问题情境。课堂是学生的舞台,也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天地。问题的激发可以使学生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要会问巧问,并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有问、能问、善问。问题是学习的动力和起点,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头脑中不断生成问题的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课堂参与互动;能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才可能拥有超凡的创造力。第三,鼓励进步,激励成功。对话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评价要在肯定中期待,在期待中激励。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获得成就感,经常体验颠峰时刻,让学生由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5. 做好弹性预设
生成,就像诗人的灵感一样是不可预约的,但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可以预设的。生成,可分为预设内的生成和非预设的生成。当下,一些勇于探索乐于创新的教师,尝试非预设的课堂教学,并且获得了成功。非预设的课堂教学比较难于驾驭,对教师的素质能力要求极高,如果不成功,其教学效果是十分糟糕的,所以对广大教师来说我们不提倡这种做法。《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一文中强调:“新基础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预设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预设必须是有弹性的,有利于课堂精彩的生成,有利于学生心灵的舒展和创造力的勃发。“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叶澜)弹性预设的原则是以学定教,课堂结构应该是板块式的。
如何生成
1. 文本中寻求生成点
从文本中寻求生长点,就是在做弹性预设时,从文本中寻找学生心灵和思维活动空间与三维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为学生搭设舞台,让学生畅谈对文本的理解,袒露真实的心灵世界。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文本的争议处设质疑点。例如,韩军老师在讲《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抛出了对“紫色的灵魂”的理解这个历来有争议的问题,让同学们讨论。
(2)从文本精彩处设比较揣摩点。笔者在教郑愁予的《错误》一诗时,针对“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一句,让学生思考:莲花可不可以改成桃花、梅花、菊花?为什么?使学生对莲花这个意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当然,文本中可比较的点很多,比较的空间也很广阔,只要我们留心。
(3)从文本的抽象、空白处寻找想象训练点。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想象使创造凌空飞翔。文本中有许多可以驰骋想象的空间,对抽象或不够具体的文字,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对文本的空白处,如对话的空白、心理描写的空白、情节设计的空白等等,可以设计创造想象训练点。
(4)从文本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处设情感价值升华点。例如学习《诗经·氓》,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诗中弃妇的悲剧是不是还在上演?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婚姻悲剧?这个讨论渗透着让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越大。”只有“润物细无声”,情感价值观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 于学生感兴趣处生成
动态生成课堂,要尊重学生的体验,不断从学生的情绪反馈中,整合信息,调整教学进程。“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关注学生的兴奋点,并加以正确引导,课堂就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当然,尊重学生的兴趣,并不意味着一味迁就学生,学生的层次是有差别的,我们不能迁就学生的低级趣味和低俗的第一关注,要正确引导,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真正实现语文的教育价值。
3. 于学生出错处生成
课堂如果没有学生错误认知的呈现,这课堂就是虚假的不真实的。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学生出错的地方正是体现教育价值的所在。关注学生的错误,并给以有效引导,课堂就会错出美丽,错出精彩。学生读错、写错、理解错的地方,如果带有普遍性、典型性,就要特别予以关注,这就可能是生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的的最佳时机。
4. 于学生疑问的集中处生成
课堂是生发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地方,问题意识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学生普遍感到疑惑的问题,大多数人提出质疑的地方,往往就是教学的核心所在。教学的方向,教学的重点,应以学生的疑问为依据。
动态生成性课堂改变着我们的教育理念,提升着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走进动态生成性课堂,需要我们对它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走进动态生成性课堂,需要我们做更加充分的准备。走进新课程,走进动态生成性课堂,让我们以智慧和勇气昂首迎接挑战,与学生共享新课程,共同创造生命的精彩。
素质教育大参考沪36~39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杨树果20062006
杨树果,浙江省舟山二中
作者:素质教育大参考沪36~39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杨树果20062006
网载 2013-09-10 20: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