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子店——大班常识活动设计及分析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北京 李培美)
  目的:
  1.感知玻璃、塑料、瓷、搪瓷等材料的特性。
  2.按材料给杯子分类。
  准备:
  1.塑料杯、玻璃杯、瓷杯、搪瓷杯若干。
  2.幼儿做试验用的各种材料、用品。
  3.形象有趣可爱的小木偶人几个。
  4.事先布置好“杯子店”的场景。
  过程:
  教师以“杯子店”售货员的身分,组织幼儿参观“杯子店”,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进行以下活动:
  一、按材料给杯子分类
  出示塑料、玻璃、瓷、搪瓷这4种材料制作的杯子若干,“售货员”模拟游戏的情景,提出要求:“我们杯子店有许多杯子,这些杯子是用不同材料制作的。经理要求我把杯子分类摆放,也就是把同一种材料的杯子归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帮我分一分,好吗?”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杯子店”里的杯子,启发幼儿说一说这些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然后从每类杯子中选取一件“样品”,让幼儿知道材料的名称:玻璃、瓷、搪瓷、塑料。
  2.按材料给杯子分类。
  ①出示4个大盘子(分别是玻璃的、瓷的、搪瓷的、塑料的), 要求幼儿把同一种材料做的杯子,放在相同材料做的大盘子里。
  ②将幼儿分成4组,每组4个盘子,并提供不同材料制作的杯子若干,让同组幼儿合作挑选,把本组的杯子按材料分类,并一一放在相同材料的盘子里。
  ③在分类过程中,教师着重让幼儿分辨瓷和搪瓷这两种材料的特性。可以有意在某一类杯子中混入一件不属于这一类的杯子,如在搪瓷杯中混入一只瓷杯,让幼儿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并说明理由。
  〔分析〕
  分类活动需要反复操作,因而往往显得单调乏味。本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进行分类操作,因而趣味盎然,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以往的分类教学一般的做法是,一人操作大家看,一人讲述大家听。该活动却有所不同,它是采取分组操作的方式,让全体幼儿积极参与。这两种做法的不同在于:前者是静态接受,后者是动态获取;前者是被动学习,后者是主动学习;前者仅是幼儿视、听觉的参与,后者则是幼儿全身心的投入。显然,后者更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幼儿在这种分组操作中,有充分的动脑、动手的机会,能主动与同伴交流与合作,能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比较、分析、推理、判断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幼儿的感受更深刻,认识更清晰。
  二、试验不同材料的特性
  1.杯子分类完成后,“售货员”向幼儿提出请求:“经理要求我们售货员知道这些不同材料的杯子各有什么特点,以便更好地向顾客介绍我们的商品。请小朋友帮助我试一试、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2.把全体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人, 供给每组上述四种材料制作的杯子各1个以及做试验用的其他物品。在教师的指导下, 每组的4个幼儿合作做以下试验:
  ①“售货员”让幼儿用手掂一掂这4种杯子(大小相仿),比一比它们的轻重。(玻璃的、瓷的较重,搪瓷的较轻,塑料的最轻)
  ②“售货员”让幼儿捏一捏这4种杯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玻璃的、瓷的、搪瓷的很硬,塑料的较软)
  ③“售货员”让幼儿把有颜色的水倒进这4种杯子里, 然后要求幼儿从杯子外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玻璃的很透明,塑料的比较透明,瓷的、搪瓷的不透明)
  ④“售货员”让幼儿把较热的水倒进这4种杯子里, 然后摸了摸杯子,说说有什么感觉。(搪瓷的传热最快,塑料的、玻璃的传热比较快,瓷的传热比较慢)
  ⑤“售货员”让幼儿思考一下,如果这4种杯子不慎落地, 会有怎样的结果。然后请幼儿观看摔破的玻璃杯、瓷杯、搪瓷杯,让幼儿知道玻璃杯、瓷杯最容易碎。搪瓷杯的瓷脱落后,会露出里层的铁质杯身,而铁容易锈蚀。只有塑料杯不易摔破。
  ⑥教育幼儿平时要爱护杯子。
  〔分析〕
  在幼儿园常识教学中,关于日用品材料的知识已大致上都结合到上述活动中去了。对于这些知识,教法却往往是不同的,有的是教师操纵教具讲给幼儿听,再让幼儿复述;有的是教师做试验或请个别幼儿做试验给大家看,同时启发幼儿一边观察、一边接受相应的知识。本活动的特点在于它不是将知识简单地由教师转达给幼儿,而是创设了相应的环境,采用“引导发现”的方法向幼儿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带着疑问有目的地进行试验,让幼儿主动去感知、去探索、去发现。当然,幼儿在试验中获得的体验是分散的,零碎的、表面的,所以试验后,教师仍以“售货员”的身分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把试验中获得的体验、发现加以整理、归纳,形成初步的概念,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来表达这一概念。本活动的做法有以下的优越性:其一,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二,有利于幼儿对知识的掌握和实际体验的深化;其三,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其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究的兴趣。显然,这样做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又可以一举多得。通过这一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知识可以有不同的学法,而不同的学法对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三、“买杯子”游戏
  1.试验完成后,请幼儿扮作顾客来买杯子。“售货员”提出游戏的要求:“杯子店开张了,欢迎各位顾客前来购买。我们店的规定很特别,买杯子不要钱,只要把话说清楚就能买到。说清楚什么呢?要说清楚你买的是哪个杯子,但不能说出这种材料的名称,只能说出这种材料的特点和杯子的特点。比如要买这个有红花图案的玻璃杯,就不能说出‘玻璃’两个字,应该说,‘我要买的杯子是透明的、容易摔碎的、上面有红花的’。当顾客说完杯子的特点后,请其余小朋友猜猜这位顾客要的是哪个杯子。”
  〔分析〕
  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游戏呢?因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动作”和“语言”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试验活动之后安排这一游戏,能促使幼儿回忆、再现,运用试验中获得的知识,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
  2.“售货员”出示几个小木偶人,告诉幼儿:“这几个小木偶人来我们商店买杯子,请小朋友帮助他们在这些杯子中挑选最合适的。”
  ①木偶人甲:“我要坐火车去旅游,请小朋友帮我挑选一个适合旅游的杯子。”(轻便、不易碎的)
  ②木偶人乙:“我奶奶喜欢喝茶,我要给奶奶买一个沏茶用的杯子,请帮我选一个合适的。”(保温性能好的)
  ③木偶人丙:“我快要上小学了,准备买一个杯子带到学校去喝水,请帮我选一个合适的。”(结实的、能蒸煮消毒的)
  ……
  在挑选杯子时,着重引导幼儿讨论应该为小木偶人选购怎样的杯子。分析什么杯子合适,为什么;什么杯子不合适,为什么。
  〔分析〕
  幼儿为木偶人选购杯子时,可能因为各有各的理由而产生一些争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联系材料的特性来说明选购的理由。只要幼儿说得有道理,可以“一问多解”,不必拘泥于一种答案。
  这一环节采用了有趣的木偶表演形式,使气氛特别活跃。幼儿可以联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做,既能巩固已学的知识,又能发展幼儿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师还可以从幼儿表述理由的过程中,了解幼儿是否真正掌握了这几种材料的特性,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本活动是半日活动,可在第二个环节后让幼儿休息片刻)
   原载《幼儿教育》(杭州),
   1996.10.24~25*
  
  
  
活动设计杭州24-25G51幼儿教育李培美19971997 作者:活动设计杭州24-25G51幼儿教育李培美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0:52:14

[新一篇] 服裝展覽會——大班常識活動設計及分析

[舊一篇] 構建“問題情境——自主構建——應用拓展”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