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 创新 改革——2000年历史教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历史教学国际研讨会2000年11月1~5日在上海召开。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国各地的教师、教研员、教育工作者15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50多篇,在数十篇在会上进行了交流。上海市杨国伟等8位代表作了精彩的教学观摩课,对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了有益的尝试,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我国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日本、韩国、英国等国的历史教育专家代表出席了研讨会,并分别介绍了本地区或本国的历史课程教材和教学情况。现将研讨会情况综述如下。
  一
  历史教学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时期。与会代表就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代表们一致认为,历史教育的活力在于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把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课程、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等方面,围绕教、学、练、考、评等环节,多角度、全方位推进,形成一个完整的创造教育体系。
  代表们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让学生融入教学氛围,去追寻历史的答案,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2.扩充与课文相关的史料,让学生在诸多史料的映衬中,领悟历史的本来面目,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训练中得到强化;3.用人类优秀的创新事物,来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锻炼其实践能力;4.营造和谐的学科互励形态,让学生在追求知识迁移、知识融合中,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马执斌在论文中,从诸多具体生动案例出发,论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论和经验。(全文见本刊2000年第12期)
  北京师范大学马卫东强调: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有明显阶段性的漫长过程。这一目标只能通过终身教育才能实现。不能脱离基础阶段的教育目标和中学生自身发展规律过高强调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对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目标的认定和落实,应与学生的创造能力所处的阶段与水平相一致,即侧重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有效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
  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教授全寅永认为,“历史学的本质在于正确理解现存问题的根源和历史的联系性,研究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对社会生活、因果关系、发展、变化等历史事实的理解,将会引起新的‘历史思维’,培养新的‘历史意识’。”“历史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一个史实放在诸多历史当中,开展思维活动,培养客观判断能力。”他又说:“历史教育的基本意义是培养能动地适应时代的、具有创造力的人。”
  经过论文交流和会议讨论,与会代表深深感到:设置合理的课程教材,优化教学模式,全面改革中学历史教育,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历史教学刻不容缓的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
  构建适应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历史教学模式,是推进历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代表们对此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上海崇明中学王思毅认为:历史教学应当用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去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把握过去,指导现实,洞察未来。为此,构建教学模式应抓住以下几点。1.抓住计划的制订、实施、检查等环节;2.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紧抓关键、立体教学,整体发展、有序导学,教学相长、互为导学的策略;3.创设导的氛围,激发学的兴趣;揭示导点,把握学的切入口;引导自学,鼓励质疑、好问、交流讨论,教师点拨、学生加深理解,变式训练、及时反馈等步骤;4.遵循系统、控制、适度、发展、创新、互补等原则。
  广东省茂名市教育局教研室陈工凡指出:开放式教学(即开放的教学目标、开放的教学气氛、开放的问题、开放的教学手段、开放的考核方式、开放的教学环境等),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充分体现和发挥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在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有着显着作用。
  上海奉贤县肖塘中学陆巍青,总结了实践“情境——主体”教学模式的经验。他在教学改革中,重视构建问题情境和相似模似情境,提倡师生合作,建立民主课堂;提倡因材施教,建立开放型思维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江西上饶市教研室周延、周国华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他们构建“灵魂”教学模式的经验:紧扣教材的“灵魂”(主题、中心),优化教法、学法。抓住教材的“灵魂”,确定教学中心;紧扣教材的“灵魂”,优化教学内容;依据材料的“灵魂”,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围绕教材的“灵魂”,优化课堂设计;通过强调教材的“灵魂”,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探究教材的“灵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上海闸北教科所张蜀耕,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构建了“探究发现”教学模式。他的思路、作法是通过激疑、质疑、探究和释疑,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动参与者,兴趣盎然地进一步探究发现新的历史知识;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无数生动的历史事实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维、实践能力。
  沈阳市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韩波、胡百灵提倡“谈古论今”的教学模式。他们强调学习活的历史,强调历史知识的运用,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探索。在教学中,就古评今、以古鉴今、以今证古、据往知来,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
  面对国际化教育改革的趋势,以创新和实践为主题编写与更新中国历史教材体系,是历史教育界迫在眉睫的任务。与会代表就课程教材改革问题展开了充分深入的研讨。
  代表们认为:如今信息社会“知识爆炸”,严峻的生存形势不仅要更新知识,而且要有获得新知识的手段,即对知识的开拓、创新以及发展应该有的应变能力。因此,学校教学就不应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教学目标就不能限制在落实“双基”上。必须以历史演进脉络为知识线索,以人的素质发展为出发点,以历史知识体系和结构为逻辑,以科学性、通俗性与可读性为原则重编教材。
  代表一致认为:教材的生命线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与谋求解决问题。
  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根据开展活动课的经验提出:教材改革,基础课要浓缩;综合活动课要拓展。综合教材应定位于“反思的历史”与“哲学的历史”,使学生学会在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如何品悟历史的真谛,洞察现实生活内涵,把握历史前进的脉络,定位人的生活价值。孙老师根据经验,认为活动课应多种多样,活动课教材大致可分为:阅读、说写、艺术、技能和社会五大类别。
  扬州大学朱煜提出,习题是训练学生思维和培养能力的一把“钥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极大。加强历史教科书习题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他认为,认知性习题或开放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媒介。教材习题应科学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情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形式应多种多样。在会上,他还介绍了日本、德国近年来以培养学生思想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习题。
  沈阳市第二中学王英姿,介绍了他编写动态活页教材、培养创新能力思维的教材改革经验。他认为动态活页教材,要创设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相适应的新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陈其在论文中特别指出,历史学科是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化教育,培养保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增强学生在未来国际竞争、合作、交流中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新形势下,历史学科在对人的素质的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必须在历史学科的性质、任务、目标的表述等方面体现新的时代要求。他还认为,增进世界各民族相互了解应是21世纪历史教材的重要任务。在新一轮教材中,应对原有的教材知识结构体系加以重新建构,努力突破原来偏重欧美的传统结构,留给亚洲、东亚更多的篇幅。
  人民教育出版社王宏志以“迎接新世纪,重视历史教育”为题,谈了她对历史课程设置的想法。1.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是历史课的重要功能。整合的社会课里零散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只能给学生一些个别的印象,不能形成牢固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忽视历史教育,必然使我们的新一代丧失民族意识。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严重问题。2.课程设置,既要吸收外国的经验,更需要根据本国的国情。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不但要开设历史课,而且还要适当加强历史课。3.在面向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中,各国在增减课程时,不仅保留了历史课程,而且对其都更为重视。即使发达国家,至今也都没有取得将历史课融入社会课的成功经验。我国的课程改革应当以此为借鉴。4.在课程内容上,提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主要并不在于增加生活史的内容,而在于培养怎样做人的问题上,也就是要在学生的精神动力上下工夫。5.中学阶段,包括初中、高中,都应当开设历史课程。一定要让他们在一生中有一次学到较为系统的中国历史,这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一个根本问题。
  港台与会代表介绍了当地的历史教学情况。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史学家王仲孚教授说:“台湾的中国历史课时越来越少,很令人担忧。没有了历史的认同,就没有了民族的认同。”“我们是中国人,应加强中国历史教育,否则会数典忘祖。”他认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还应该包括历史的反省能力。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杨秀珠说:“香港的历史课程也需要重新改革,要重人文领域、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于教材编写问题,与会代表普遍认为:编写教材不能仅仅叙述史实,教材作为教师的教本,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要让他们学会阅读分析历史资料,还要引导他们写出有自己见解的发言稿或小论文,集体研讨,从而使学生进入自主的、探究性的、创造性的学习境界。
  国外专家学者也在会上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日本上越教育大学教授二谷贞夫在发言中指责了“要求删除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有关‘从军慰安妇’的叙述”,并指出“日本必须正视侵略历史”。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教授全寅永说:目前“历史教材只养成规定好了的思考方式,对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极为不利。”他认为:教材是学校教育方向和运营方法的决定性的东西;在新世纪,历史教学课程应以创造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够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能力为主要内容。开放性、独创性和弹性的教材改革是必需的。
  代表们表示:人教版历史教材是现有中学历史教材中比较好的一套。关心教材,提出意见是好的,但应以事实为依据,不能把历史教学的正常秩序搞乱。他们希望人教社在教材改革中再立新功。人教社的代表表示:我们的态度是欢迎批评,有错必纠。我们一定会认真检查、改正每个错误,但我们不能接受商业炒作和人身攻击,更不能接受对50年教育成就的否定,我们会加倍努力,为新世纪献一流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学》京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王乃英20012001 作者:《中小学教材教学》京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王乃英20012001

网载 2013-09-10 20:50:59

[新一篇] 實用有序基礎上的多元化教學  ——論當前德國語文教育的特點

[舊一篇] 實踐性道德教育的探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