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时代的语文教学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一、高考作文中传媒的影子
  今年高考作文命题延续了去年开放性之路,话题的范围宽泛,给考生留下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加上文体要求的进一步放宽,取消了往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限制,学生的作文真正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丰富多彩的作文,内容多半不是来源于语文课堂,作文的形式多数也不是课堂所教,却与电视传媒有着密切的联系。读着这些作文,你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你会自觉不自觉地被它们左领右引地带进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你看:
  “‘各位来宾,欢迎参加筷子王国的创新活动。本届比赛的主题是:如果筷子成了单身汉,如何继续为人类服务?现在请参赛选手作好准备。’主持人——一只雕着花纹的筷子宣布比赛开始。……现在请评委亮分。我毫不犹豫地亮出了10分的牌了,没想到其他5位评委也一致亮出了10分的牌子。……‘去掉一个最高分及一个最低分,1号选手最后得分是10分!’主持人宣布。掌声响起。接着,2号选手上场……”(《筷子王国创新比赛》)①
  “作为某报的特约记者,我很荣幸接受了这样一项任务——就是对‘感动’的认识做一次社会调查采访。于是,我走出报社,走向街头巷尾,看看‘感动’在大家心中的涵义。受访者一(某街道清洁工)……受访者二(某出院病人)……受访者三(一花季少女)……”(《街头巷尾谈感动》)②
  “时空讨论会现在正式开始,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什么才是美,’请各位来自各个时代、各个国度的学者们积极发言……”(《什么才是美》)③
  “第一幕:情景对话
  “背景:一条泥泞的乡间小路,一条小溪静静地流,几块凌乱的石头。
  “A:这有什么风景好看?暴雨、小路、溪流、石头!
  “B:这有许多东西。小路边长着青草,溪流里藏着歌谣,石头边花朵在欢笑,暴雨后挂着彩虹……(全剧终)我凝神思考,在笔记本上写到:其实生活中的任何情景都是美丽的,能发现这一美丽的就是敏锐的眼睛、敏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一颗充满爱与希望的心。正如,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四幕剧》)④
  《筷子王国创新比赛》像不像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实况?“什么才是美”的讨论,是不是让人以为走进了实话实说的现场?那《街头巷尾谈感动》的采访,似乎是《生活空间》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某期话题;那“四幕剧”的剧本,让你觉得是在观看配有话外音的公益广告……
  电视媒体对高考作文的渗透,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值得深思的是,在话题宽泛、文体不限的引导下,多数学生首选的不是作文课上熟练的文体,而是辩论、讨论、剧本这些电视媒体热门的形式,且不练自通运用自如,真让人怀疑十几年来作文教学的效果。
  其实,这种疑惑不仅存在于今年的高考作文。也一直伴随近几年语文教学的始终。我们一直在千方百计地寻找学生不爱学语文的原因,并竭尽全力,结果仍没多大的改变。大家知道,学生不喜欢语文,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综合症”。教材陈旧,令学生生厌;教师的素质不高,倒了学生的胃口;教法单一,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这些的确是重要的原因,但也有站不住脚的地方:再陈旧的教材,也不乏精品;一部分教师素质不高是事实,但学生不爱学语文却是普遍的现象;教法的单一,恐怕也未必,不同的课文用不同的教法,这是凡有点经验的教师都知道的。
  那么,还有什么原因对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抱着电视长在的一代
  我觉得,我们忽略了一个极重要的因素——人们生存的大背景——日新月异的新传媒对人们的冲击。这种从视听到心灵的“非常的”、“超级的”、“全方位”的冲击,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阅读习惯。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电视内容的丰富,看电视的人愈来愈多,人们坐在电视机前的时间愈来愈长,对电视的依赖也愈来愈大。只要有电视,人们肯定首选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而不是去看报纸:常常是先有电视剧的火爆,才有该作品的畅销;不接触电视媒体的作家,便很快被人遗忘。就连苏童、刘恒这些名作家也纷纷转型,写起了电视剧。
  成人如此,何况孩子。现在的学生,与伴随书本长大的成人显然不同,他们是抱着电视长大的一代,电视的影响与生俱来,他们出生以来的十几年,正是电视在我国迅速发展和普及的重要时期。从他们用双眼看世界那天起,便坐在电视机前兴奋于《米老鼠和唐老鸭》的追逐,感受《聪明的一休》的智慧了。再后来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西游记》、《白蛇娘娘传》替代了他们对原着的阅读,娃哈哈果奶、可口可乐等广告词成了他们语言发展的重要训练,各种类型的辩论会、专题访谈片是他们最常见的形式,各种节目主持人、演艺明星是他们追慕的偶像。
  电视对他们来说是一本天天读也读不完的“书”,他们习惯读它,喜欢读它,他们读了十几年,它太具吸引力了。每日新闻、社会广角、焦点访谈、综艺大观、快乐大本营、欢迎总动员……总是那么赏心悦目、精彩纷呈。它有声,是精心选择过的声音,是来自不同地域不同人的声音;它有形,是彩色的活动变人形;它的信息,永远是鲜的,正在进行时……。学生们游走在电视和语文课之间,日日阅读,天天比较,电视这本“书”总是常看常新。相比之下,语文课固定的阵地就显得狭小、黯淡,那铅字课本也有些冷漠、苍白;教师精心准备的课,常常是一人的智慧,再热烈的课堂讨论,也是班级水平。
  在他们的那里,传统书本上精致有韵味的语言,在电视鲜明生动的图像的冲击下,正逐渐失去固有的重心,那直接、简单、明了的与电视画面相配的有声可视的语言才魅力无穷。他们习惯从流行歌曲的歌词、广告词中汲取语言的养料,不仅容易掌握,而且贴近生活。他们喜欢《最近比较烦》《曾经心痛》一类的情感词语,他们喜欢《好心情》《快乐无罪》《高兴就好》明快的语言,因为这些表达着他们的心境。
  在他们看来,传统的文字是对生活的加工和提炼,电视媒体则能将生活的原貌传输给别人,或是将一种感受、情绪转化为生活画面传输给别人。特别是在网络化时代里,电脑技术让这种转化和传输变得更加轻而易举,你不必费什么力气就能做出很漂亮的图片(素材——剪切——粘贴——拼接——变形——着色),你可以叫它动,还可配上乐,加一段文(语言在这时只是一个配角),然后,你想传给谁就传给谁,充满了交流的乐趣、创作的快感、宣泄的满足。
  虽然,这些认识难免有片面之处,我为目前的语文教学捏一把冷汗。
  三、传媒综艺化的启发
  我们语文教改的努力,忽视了学生的因素,忽视了学生成长的大背景。我们把最具时代性、实用性的基础学科程式化了。知道“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又固执地认为语文学习就是阅读书本,语文课的任务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理解鉴赏各类文章的方法。我们还用这种滞后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阅读”,并用充满善意的“残忍”限制学生的“阅读”。
  “世界正经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将像以前文字、印刷和蒸汽机的发明那样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世界正经历一次关键的转折,我们生活在一场会改变我们生活、思想、沟通、成功方式的变革中。因而我们需要一场学习的革命,与技术、知识和通讯爆炸相适应。”⑤
  我们也需要一场语文教学的革命,与网络时代的学生需求相适应。
  近几年来,传媒为了增加收视率和发行量,改变了板着面孔说教的陈旧模式,引进了海外综艺化、娱乐化的新机制,特别是电视节目大胆改革,增加互动性,活跃了电视荧屏,带来了新的生机。这与我们语文教学铁板一块的格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给我们的教学改革以借鉴。
  我们必须改变观念。在培养学生阅读铅字书籍的同时,鼓励、教会学生阅读新传媒这本“书”,把语文课堂变大变宽变生动变丰富变新鲜,使之真正发挥基础工具的作用。学生需要鲜活的知识信息,只读铅字书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的欲望。多数学生对高考作文文体的选择便是他们的声明,平时学生对语文课的消极态度是他们的一种失望。
  我们需要“综艺化”的形式。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教法:教诗歌配上音乐,学小说配以录像带。更需要上网查资料,参与媒体的话题讨论,编写电视广告词,鉴赏正播放的电视节目……我们要“用简单、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技巧将他们的才智与世界上最好的专家连接起来;将他们与世界上最杰出的交互式多媒体通讯方式密切结合”。⑥
  如果真能这样做,你将会发现学生对语文空前的兴趣和热情,并不是不爱学习语文。比如,在教学高尔基《母亲》时,我们曾作了一点借鉴,改变了一点教学程序,学生就变得兴趣盎然。教学开始时,先让学生观看课本剧,要求对照课文,看作了哪些改动,揣摩改动的理由。学生非常踊跃,一下提出了十几处,通过分类还发现了改动的四点好处:有的更准确,有的更连贯,有的更简练,有的更符合人物的性格,最主要的是更便于朗读。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小说的理解,而且进行了语言运用的练习,学习的积极性极高。
  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现代社会传媒的迅猛发展既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困惑,同时也为语文教学带来了创新和改革的机遇,如果一味地拒斥传媒的影响,不仅挡不住传媒对我们日常生活的侵入,反而会妨碍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当下生活的接轨,如果我们有机地而不是全盘照搬吸收传媒的精华,就会为语文教学增添新的内涵,找到新的突破口,让语文教学在新的世纪重放异彩。
《语文学习》沪G31中学语文教与学毛津兰20012001毛津兰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作者:《语文学习》沪G31中学语文教与学毛津兰20012001

网载 2013-09-10 20:49:59

[新一篇] 優化設計 有效整合  ——從《秦始皇兵馬俑》的教學看“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

[舊一篇] 傳統聲樂文化特質及其當下意義    ——兼及近年來民族聲樂教學理論與實踐之問題檢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