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责任  ——基于一项调查的分析与思考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不断提高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反复印证了人文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与塑造作用。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提高职业人文素养、增强人才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情况,最近,笔者对北京、河北、浙江、广东、山东、重庆、河南、吉林、安徽、江苏、陕西等省市所属的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26所高等职业院校的987名教师、403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有关高职院校的校(院)长进行了访谈。调查表明,目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取得一定成绩,但开展水平不平衡,地区、学校间以及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且存在诸多问题,急需研究解决。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边缘化状况亟待改变
  调查表明,由于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时间短,学术底蕴不足,加之当前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存在着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单纯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而对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文教育则重视不够,对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人文精神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人文教育处于边缘状态。具体表现在:
  1.人文教育未列入学校整体规划
  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缺乏对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把人文教育作为“软任务”而少有精力去抓,造成人文教育的边缘化和弱化,问卷调查反映出此问题十分明显。在被问及“您认为目前本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时,教师们认为,最突出的问题是“无完整计划”、“针对性不强”和“教育理念落后”。而在回答“目前本校开展人文教育活动,应着眼于什么”时,81.8%的教师认为要“加强考核”,70.37%的教师认为是要“提高领导认识”。
  2.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亟待提高。由于高职学校学制短、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有待提高。特别是受到招生区域的限制,这种状况更加突出,是实施人文教育的不利因素。
  在回答“您认为本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如何”的问题时,教师认为学生人文素质好的只占5.1%,认为“可以”的占55.6%,认为“不太好”和“差”的占39.3%。问卷调查中,许多学生和教师认为所在学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和抄袭作业现象比较严重。问卷结果还表明,学生基本文史知识欠缺。1/3的学生不能完整地回答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哪些着作;有24.9%的学生不能正确回答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包括哪些国家;有36.3%的学生不知道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3.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与人们一般的判断相反,调查中有89.9%学生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人文教育类课程”有必要和非常必要。这表明高职学生并非对人文教育不感兴趣,而是有着很高的期待。这与高职院校开展人文教育不够且缺乏针对性的现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调查显示,44.6%的教师、45.3%的学生认为,学校人文课程比例不足或严重不足。其中,认为人文教育课程比重不足与严重不足的学生,一年级的为40.1%,二年级的为49%,三年级的为50.6%,三者之间的差异,一方面表明,随着年级增高,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不断丰富,对人文课程的重要性认识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也表明,随着年级增高,专业课的增加,学校人文教育的比重相应减弱。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需要。问卷结果表明,51.6%的教师和50.6%的学生对学校人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从学生方面看,二年级与三年级学生对人文教育课程的满意度低于一年级学生,三者存在显着性差异。52.5%的学生对学校人文课程的教学方式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其中,社科类专业的学生不满意率达到54.5%,这与理工类专业的学生相比较,存在着显着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学校人文教育的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有非常显着的差异,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不满意率高于一年级的学生。
  4.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缺少职业特点
  部分高职院校盲目模仿普通高校的人文教育做法,按照普通高校的思路安排人文教育方面的课程和活动,不仅人文教育的开展与专业教学产生时间上的冲突和矛盾,而且人文教育内容脱离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起点,不能得到学生的欢迎和肯定,效果不佳。特别是许多学校不能针对学生的专业实际和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开展相应内容的人文教育,造成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缺失。73.1%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未能经常对学生进行诚信、责任、创业、敬业等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83.5%的学生反映,学校未能经常对学生进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
  由于学校对开展职业人文教育认识不足、缺乏整体规划和指导,所以高职学校学生社团和课外活动没有体现职业人文教育的特点。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社团与普通大学的学生社团趋同化,缺乏职业特色。学生的活动主要以文体活动为主,没有体现出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特色。
  5.教师的人文教育能力不高
  问卷结表明,9.30%的教师认为在高职学校开设人文教育类课程是必要和非常必要的。问题在于,一方面是专业课教师的素质问题。调查中,有26.5%的教师反映,“在专业课教学中对学生实施诚信、责任、创业、敬业等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比较困难和难度较大。另外,对于什么是职业人文教育以及如何实施这种教育,大部分教师和学校缺乏正确的理解与系统的教育教学计划。
  另一方面,高职学校缺少鼓励教师进行人文教育的激励机制。通过访谈发现,现在高职学校的院系体制建构,基本上依据学术领域之分工原则,教师以进行专业教学为其最主要的工作,而参与人文教育活动被视为时间和精力上的一种负担,所以人文教育就成为被忽视的一个环节。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需要探索新的途径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面临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存在偏差、学校盲目升格的追求导致对高等职业教育中职业特色的摒弃、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忽视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等。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人文教育有其自身的内容、功能和特点,所以既要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有所创新,又要探索实施职业人文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走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创新之路。
  1.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根本和灵魂。高等职业院校加强职业人文教育,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摒弃功利主义价值观,转变职业教育是单纯的“技术教育”的偏颇认识和培养“工具人”的目标取向,充分认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其核心是追求做人与做事相统一,培养高素质的智力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确立全面发展教育的指导思想,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使学生在成才中成人,把“就业”与“做人”统一起来,旗帜鲜明地倡导职业人文教育,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开创出一条广阔的发展道路。
  2.以职业人文素质的养成为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高等职业院校中,专业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课程是各类教育活动的核心,集中反映着教育的特性和功能。加强高职学校的职业人文教育,重构健全人格养成的课程理念,以诚信、合作、责任、敬业、创业等职业人文素质的养成为基础,加强现有课程的整合,并从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指导等方面加强人文课程建设,注重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潘懋元教授认为,在高职人文教育的实施上,由于高职年限较短,技能实训任务较重,应当少开或不开专门的人文教育(或称通识教育)课程,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课程教学或技能实训中。这是很有见地的。此外,在使教育内化为学生素质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校园文化和实训基地的环境建设。构建人文教育教学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依靠专门的学科建设,更需要调动多方面力量共同开展,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应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实现知识和经验的内化,以构建属于自身的知识体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要改革人文课程的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要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帮助他们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
  实践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实践对于人文教育的实施也有着莫大的影响。因此,一些专业实践课程更是职业人文教育的极佳场所。一些高职院校探索的人文教育“产学研结合”模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双中心”模式、“生活体验”模式、“学工交替”模式等等,值得总结和推广。
  3.建设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高等职业院校加强职业人文教育,关键在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可以说,高职学校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发展程度与水平直接影响学校的人文教育质量与水平。因此,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他们的人文素养,构建稳定而又内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实施职业人文教育的骨干力量。为了更好地实施职业人文教育,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在今后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中,有必要把人文素养及人文教育能力作为必要条件。同时,要加强教师职业人文素质的培训,改革教师的评价体系和办法,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动手实践能力,还应具有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素养,以促进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开展。
  4.建设体现职业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
  人文知识和人文素质在个体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核心的作用。而人文素质中许多都是缄默性知识,必须突出感受体悟和养成。根据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及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与之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关键能力,激发学生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热爱和开拓创新精神,应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不同,它要求学生把学到的职业人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从而塑造出学生的高尚人文精神和高品位的思想素养。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生动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生动活泼、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面向企业和行业开展社会实践,开展体现职业人文特点的社团活动,不仅有助于调动高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技人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等具有重要作用。
  5.建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人文素质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是落实人文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人文素质教育搞得如何,最终要体现在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上。而当前高职院校的评价制度往往偏重于具体技能的训练和考查,因此很难发挥评价机制对学生发展职业人文素养的导向作用,为此需要完善学生评价机制。建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文素质的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开展人文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

中国教育报京⑤G53职业技术教育高宝立20082008
高宝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研究》杂志社主编。
作者:中国教育报京⑤G53职业技术教育高宝立20082008

网载 2013-09-10 20:49:48

[新一篇] 人文關懷:弗萊雷“對話式教學”的核心理念

[舊一篇] 人本心理學的教育心理思想述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