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序 你将从本书中找到改变生活的秘诀
“自我意象”的发现是心理学和个性创造领域的一大突破。
十多年来,自我意象的重要性虽然得到了普遍的承认,但却很少有人撰写探讨这个问题的文章。奇怪的是,这并非因为“自我意象心理学”没有成效,而是因为它的成效大得使人吃惊。正如我的一位同事所说的那样:“我不太愿意发表我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不想告诉那些外行人,因为我一旦公布某些病历并且途述那些惊人和显着的改善个性的方法时,一定会有人指责我夸大其辞或者制造迷信。”
我本人也有同样的感受。由于种种原因,我的一些同行肯定会把我在这方面发表的任何书籍都看成是异端邪说。首先,当整形外科医生的人写心理学方面的书就有些不伦不类;其次,冲破僵死的教条——所谓“心理科学”的严谨系统——在物理学、解剖学和新兴的控制论科学领域寻找人的行为的答案,这也可能会被某些人视为大逆不道。
我的回答是,任何一个出色的整形外科医生,不管他本人的意愿如何,都是而且必须是一个心理学家。他在改变一个人面容的同时,也就改变了这个人的未来;他改变了一个人肉体的形象,也就同样改变了这个人——改变了他的个性、他的行为,有时甚至改变了他最基本的天赋和能力。
美是内在的
一位整形外科医生并不仅仅改变一个人的面容,还能改变这个人内在的自我。他所做的整形手术不仅限于皮肉,同时也触及人的灵魂。很早以前我就得出过这样的结论:这是一项令人崇敬的职业,而我有责任使我的患者和我自己明白,我所从事的职业是怎么回事。如果没有专门的知识和训练,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医学博士也不敢施行专门的外科整形手术。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假如改变一个人面容的同时也会改变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那么,我也就有责任获得关于内心的专门知识。
失败是成功之母
二十年前,我曾经出版过一本书(《新的面貌——新的未来》),那里面收集的许多病历证明,外科整形,尤其是面部整形手术,曾经为很多人敞开新生活的大门。那本书里提到:改变一个人的面容往往能使他的个性突然地、戏剧性地发生巨变。我对自己在这方面的成功感到兴奋和自豪。不过,同汉弗莱.大卫爵士一样,我从自己的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胜过成功时的收获。
有些患者在作了整形手术之后,性格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绝大部分案例中,一个人极其丑陋的面孔或者“残缺不全”的五官,如果经过整形手术,他几乎立刻(一般不超过21天)就体验到自尊和自信心的增强。但是在某些病例中,患者手术后仍然感到不适或者有自卑情绪。总之,这些“失败者”的感觉、举止和行为没有变化,就好像他们仍然生有一副丑陋的面孔一样。
这使我得到了启发:肉体形象的改观本身并不是改变个性的真正关键。人还有某种别的东西,多数情况下要受面部整形的影响,但个别情况下也可能不受影响。在这种“别的东西”改观之后,这个人就随之而改变了。相反,如果这些“别的东西”没有改观,即使他的身体和外表与从前截然不同,他仍然还是原来那个人。
个性的面貌
个性仿佛有它自己的“面孔”,这副非肉体的“个性的面孔”,似乎才是改变个性的关键。如果这非肉体的面孔留有伤疤,狰狞、“丑陋”或者卑下,人在他的行为中就会有所表现,虽然他的容貌已经改观。如果“个性的面孔”能够得到改造,如果旧的感情伤疤能够消除,那么,即使不施行外科整形手术,他本人也能改变。我一开始探讨这方面的问题之后就发现,起来越多的现象证明,“自我意象”,个人的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观念,或者他的自我“图像”,是左右个性和行为的真正关键。本书第一章就要详细讨论这方面的问题。
真理不受局限
我一向坚信,为了发现真理,该涉足的地方就必须涉足,甚至要敢于跨过国度界限。我多年以前下决心成为整形外科医生时,德国医学家们在这一领域已经大领先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医生,所以我来到了德国。
在探索“自我意象”时,我也必须越过种种界限,虽然是无形的界限。尽管研究心理的科学承认自我意象及其在人类行为中的关键作用,但是,对于自我意象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创造新的个性,以及自我意象改变时人的神经系统内部发生什么变化等问题,心理学的回答仍然是含混的。
我在新科学控制论中找到了大部分答案,这门科学使目的论重新成为科学中受人尊重的概念。比较奇怪的是,控制论这门新科学派生于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成果,而不是心理学家的研究;而按照人们的理解,控制论同目的论有密切关系,是研究机械系统的“目的追求”和“目标定向”动作的科学。控制论对有目的的机械行为所产生的现象和必备条件作出解释。心理学虽然提供了关于人类心理的深奥知识,但对于在有目的的条件下的简单目标定向动作,却没有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比如:一个人为什么能从咖啡桌上拿起香烟,并且把它叨在嘴上?可是物理学家却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很多支持心理学各派理论的人仿佛能够想象出太空和其他星球上存在的东西,却说不出他们自己后院的事情。
新科学控制论使心理学得以有一个重大突破。我本人唯一感到自豪的就是这一突破得到了大家的公认。
这一突破虽然是由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完成的,但不应该使我们感到惊异。科学上的任何突破都可能来自该科学系统之外。“专家们”对某一科学的特定界限之内发展的知识是最为熟悉的。但任何新的知识往往来自外部——不是来自“内行”,而是来自所谓的“外行”。
巴斯德不是医学博士。莱特兄弟不是航空工程师而是自行车工人。严格地说,爱因斯坦也不是物理学家而是个数学家,但他在数学上的发现却推翻了物理学上流行的全部理论。居里夫人不是医学博士而是物理学家,但她对医学也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
怎样利用新知识
在本书中,我不仅要把控制论领域的新知识告诉读者,还要向读者说明,如何在生活中利用这种知识,来达到心中重要的目标。
基本原则
“自我意象”是人类个性和行为的关键。改变自我意象就能改变人的个性和行为。
但这还不是全部。“自我意象”决定了个人成就的界限。它决定你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扩展自我意象,你就能扩展自己的“潜在领域”。发展适当的自我意象能使个人富有新的能量、新的才华,并最终使失败转变为成功。
自我意象心理学不仅因它本身的优点而得到人们的赞许,而且还对过去人们所了解但尚未正确认识的现象做出了解释。例如,现在在个性心理学、精神治疗医学和工业心理学领域中,有无可辨驳的临床例证表明“成功型个性”与“失败型个性”,“快乐倾向型个性”与“不快乐倾向型个性”、“健康倾向型个性”与“疾病倾向型个性”的存在。自我意象对上述事实和生活中发现的其他事实做出了新的解释。它使人们对“积极思维力”有新的认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说明了这种力量为什么在某些人身上起作用,而在另一些人身上不起作用(“积极思维”与个人的自我意象一致时就起作用,悖逆自我意象时就完全不起作用——除非自我意象得到改变)。
为了了解自我意象心理学并把它应用于生活,你必须了解它所用来达到目标的机能。现在已经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说明,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都是根据控制论提出的原则,有目的地运转而达到个人目的。就功能来讲,大脑和神经系统构成一种奇特而又复杂的“目的追求机制”,它是一种内在的自动导向系统,或者作为一种“成功机制”为你效劳,或者作为一种“失败机制”对你不利,这要取决于作为操纵者的你如何操纵它,如何为它制定目标。
控制论一开始是研究机械与机械原理的科学,现在发展到恢复人作为唯一的创造性动物的尊严,这未免有些讽刺意味。心理学一开始是研究人的心理或者心灵,现在却几乎以催毁人的心灵而告终。行为主义者既不理解人类,也不理解机械,所以把两者混淆起来,说什么思想仅仅是电子的运动,意识仅仅是一种化学作用。“意志”与“目的”则被认为是莫须有的东西。以研究物理机械为开端的控制论却不会犯这种错误。控制论科学不会说“人”是一部机器,只会说人拥有和利用一部机器。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这部机器的功能是什么,如何使用这部机器。
秘诀在于体验
自我意象不论变好还是变坏,都不仅仅取决于智力或者思辨的知识,而是取决于“体验”。你在过去的创造性体验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发展你的自我意象,你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改变自我意象。
一个孩子成长为健壮、快乐、适应生活的成年人,并不是因为有人教他去爱,而是因为他体验到爱。我们现在的自信和稳定状态,并不是我们动脑筋学习的结果,而是我们进行了体验的结果。
自我意象心理学还沟通了目前使用的不同医学疗法,把它们之间重大的歧异加以克服。它对临床心理学、心理分析,甚至自我暗示,都能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一种共同的标准。大家都运用创造性体验来树立一个较好的自我意象。抛开理论不谈,在分析心理学派中使用的“治疗境况”实际上就是如此:当患者倾诉他的恐惧、耻辱、负罪感或“不良思想”时,分析的人不加任何评论、非难或者说教,不流露出任何惊奇。这样,患者也许在他生活中第一次体验到人们把他看作一个人;他“感到”他的“自我”有价值、有尊严,从而逐渐接受自己、以新的眼光看待他的“自我”。
科学发现“人工的”经验
在实验与临床心理学领域还有一项发现,使我们得以利用“体验”作为直接而有节制的方法来改变自我意象。实际生活经验就是一个冷酷无情的老师。把一个人扔进没顶深的水里,其体验可以教会他游泳。同样的体验又可能使另外一个人淹死。军队把很多年轻小伙子“造就成男子汉”,但是,毫无疑问,军队生活经验也造成很多人心理不正常。几个世纪以来,大家都相信“一事成功,万事如意”。我们从成功的经验中学会成功地发挥作用。过去成功的记忆会成为固有的“存贮信息”,使我们对目前的工作产生自信。但是,如果一个人仅仅体验过失败,他又怎能吸取过去成功的经验呢?他的处境就好象一个年轻的因为没有经验而找不到工作,又因为没有工作而得不到经验一样。
另一项重要的发现可以打破这种进退维谷的局面。这项发现具有各种实用目的,使我们在头脑的实验室中把“经验”人工化、最终创造出经验并加以控制。实验和临床心理分析学家明确无误地证明:人的神经系统无法区分“实际的”经验和生动而详细地想象的经验。虽然这种说法听上去有些夸张,在本书中,我们却可以考察一些实验室里控制的实验,它们是实地应用这类“人工”经验来提高掷标枪和投篮的技巧。我们将会看到在生活中使用这种方法的人如何改进他们的演说技巧、克服拨牙时的恐惧、增强社交时的沉着感、增强自信心、推销更多的商品、精通棋艺,以及在实践中应付人们能设想到的任何需要靠经验取得成功的场合。我们可以看到两位着名医生所作的惊人实验,经过他们的安排,精神病患者可以“正常地”感受,从而得到治愈。
也许,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会了解到,不幸的人们是如何通过“体验”幸福而逐渐学会享受生活!
你将从本书中找到改变生活的秘诀
构思这本书不仅是为了让人阅读,而且是为了让人“体验”。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是,为了“体验”,你必须对知识做出创造性反应。获得知识本身是消极的,体验知识才是积极的。
在“体验”的时候,你的神经系统和大脑内部会发生变化,你大脑中的皮质将记下新的印象和神经中枢样式。
本书将迫使你完完全全地去“体验”。我有意把预先构思的现成“病历”限制到最少的程度,要求你运用想象和记忆建立你自己的“病历”。
我在每章结尾都不附“摘要”,要求读者自己记下他认为必须记忆的重点。
最后,你会发现,本书从头到尾都要求你进行一些实际练习,这些练习简单易行,但要从中获得最佳效果,你必须有规律地去做。
保留二十一天的判断期限
在着手练习本书列出的各种不同技巧,以求改变自我意象时,如果看不到变化,也不要灰心丧气。你应该坚持练习,并至少在二十一天内不作判断。心理意象产生显着的转变,一般最少需要二十一天期限。外科整形之后,平均每位患者约需要二十一天来适应新面容。手臂或腿截去之后,“幻肢感”也会持续二十一天。人们迁入新居后,也要过三个星期,才会觉得它是个“家”。诸如此类的现象说明,旧的心理意象消失、新的心理意象形成,二十一天是最短的期限。
建立一个适当的自我意象,要持续毕生的时间。必须承认,我们不可能在三星期内能体验到某种改善——有时候这种改善是戏剧性的。
成功是什么?
我在本书中自始至终常常用到“成功”、“成功的”两个词,所以我认为有必要一开始就把它们解释一下。
我所说的“成功”与声望的标志无关,而是指创造性的成就。确切地说,任何人也不该企望“成功”,但他可以做一个“成功的”人。试图获得声望或者挂上某种勋章,以为这就是“成功”,其结果必然导致神经过敏,带来挫折和不快。努力作为“成功的人”,不仅会带来物质上的成功,而且使人满足、充实和幸福。
诺亚.韦伯斯特对成功的定义是“满意地达到寻求的目标”。你自己内心的需要、灵感和才华激起的创造性追求,对于你才是重要的。因为你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发挥作用,它才能带来快乐和成功。人的本性便是追求目标,而且,因为人
“生来就是这样”,所以,除非他起到生来应该起到的作用——作一个追求目标的人,否则,他不会感到幸福。这样,真正的成功和真正的幸福不仅是互相联系,而且是互相促进的。
独眼易龙编辑整理 2013-08-28 12:56:1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