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第四章:让自己有个愉快的转变
读者常问及的第二个问题是“自我创造的原则如何能解释一个人个性的一贯性”?根据那条原则的说法,如果它发挥作用的话,则每个人每天都在重建其个性,如果你不按照某种引起动机的感觉去行动,那种动机就会渐渐地模糊消失。因此很显然地,你必须经常根据你的感觉、态度、思想去做一连串的活动。否则的话,诚如原则所说,你的个性就会改变——因为那些感觉需要借着行动一再地充实它,亦即弗洛伊德说的,人并不是自动就能改变的。我们从观察一个人时,发现他的举止与他孩童时代依然一样,就可知这种一贯性。如果说我们每天都在创造一个新的自我,那么这种一贯性又如何而来呢?
很多人的个性终其一生都不会有所改变,有些人是长大后自己改变自己的个性,有的人变得更好而有的人则是变得更糟。也有人不管多大年纪都能靠自己的力量——没有借助于心理分析家——克服各种心理疑难症。
有项报告指出,靠心理治疗医治才得离开精神病院的患者,比起病人自己痊愈的人数要少得多。心理治疗对病 人多少有点帮助,但某种治疗法却对改变患者的个性无多大作用——因为那种治疗方式是——要求病人在接受治疗期间的生活方式不可多做改变。
我们之能改变个性完全是靠自己,正统的治疗法亦同意这点,并将这个观念表现在“心灵的创伤”里的某些理论中。所谓“创伤”是指某个可怕的事件在心灵上留下深刻及永恒的伤害。不错,创伤希腊文的意思即是“受伤”,但我却觉得这种引用法不太好,因为并非所有的创伤对心灵均有所损害——就事件在心理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言,有些还真是有益无损呢!就象“塞翁失马”还是那位“受伤的人”曾遇见过的最幸运的事哩!
自我创造原则对于创伤解释得比早期的理论更加完整。更有趣的是,它还说明了为什么创伤不会造成之因。
想一想,有种我们每个人都听说过的小小创伤:从马背上摔下来。一般人都会认为应该马上再爬上去,为什么呢?因为不这样的话,你就容易失去信心。
这是什么道理呢?自我创造原则会明白地为你解释原因。任何因害怕而生的逃避行为都会使惧怕感增加,这种反应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随处可见,尤其是表演家对它特别重视。例如赛车手在一次意外之后依然会再度地开快车,否则他们真会因受恐惧感侵袭而预见自己发疯的样子。
有一次失败之后,不要继之而产生恒久的害怕心理。注意!我是说恐惧感常随着失败而来,而非失败造成恐惧感,因为这种说法会使真正的因果关系含混不清,正确的说法是:任何人都不会再失败以后马上害怕!只有“逃避”失败才会导致害怕。
再来看看另一个较重大大的创伤。露斯十四岁,正好是接受自己的性别、扮演适当角色的年龄,而她却在这时遭到强暴,这事使她伤心欲绝,时间虽很短暂, 但后果却令她终生难忘。首先她感到羞耻,尤其是当她父亲还骂她引诱那个男人时,更令她无地白容。于是她立刻用那件事提醒自己终止一切与性有关的活动——不管是多轻微的小事。她不再学习舞蹈,服装方面也趋于极度保守型,只交一些正正经经的女孩,绝对不与男孩来往,她的整个生活都变成完全逃避“性”。她轻视它,认为它可耻,对男人均采不信任态度,对自己的身体及性的欲望都产生厌恶感。就这样,一年年地加深内心的恐惧及憎恶。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件可怕的强暴事件发生的时间,正值她扮演性角色最易受到伤害的年龄,如果晚几年发生的话,那时她已完全建立起性的生活方式,一下子要改变可能就不会那么容易;又假如发生的时间早些的话,譬如说八岁好了,则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性的生活方式,当然也就不可能在心灵上留下那么深刻的创伤了。问题是露斯正含苞待放,在可塑性极大的十四岁时发生了那种可怕的事情。
再者,如果露斯的父母在她遭受强暴之后极力帮助她,使其行为不作任何改变的话,或许情况也不会那么槽,例如坚持要她继续学舞蹈,参加学校里的活动,替她买更多她那种年龄喜欢的衣服……等等。起初,露丝可能一下子还是没办法快乐起来.对于父母的好意或许只是勉强虚应一下,但不久之后就会真正的喜欢上这种蛮富活力的生活方式的。
这样一来,露斯的心灵就不会留下任何的创伤。
如果我们把心灵的创伤用这种说法来解释的话——任何改变我们规律生活的事件——就可看出哪些是对我们有害的创伤,并把它排除掉,或者还可以自己创造出快乐的事件永志心坎——我们马上就要谈到的。
先来看一个预见且有可能会发生创伤的例子。有一对夫妇得知他们五岁的儿子视觉有了毛病,而这种毛病经由戴一年厚眼镜就可矫正,而鲍比在幼稚园里非常活泼、外向、好动,他的爸爸妈妈可以预测到,只要他一戴上那副眼镜去上学,其他的小孩子一定会视他为外国的特务,或是卡通片上的人物,这样问题就来了,那些小孩子或许会跟他开恶劣的玩笑——这件事本身就很令人受不了——更可怕的是会影响鲍比的个性,他不是变得沉默、易怒,就会成为小丑型的人格。无论是哪一种情形,一年下来他不会再是原来的那个小孩,而且新的行为方式很可能就一直持续不改。
他的父母最后想了个对策,他们去会见鲍比的老师,商量一些可能会发生的事,三个人拟了一个办法。隔天上学时,老师明知答案却还故意问班上的同学有多少人喜欢鲍比,全班都举起起手,然后她再向他们解释说,不久鲍比就会戴上一种特制的眼镜,长大后视力才会跟他们一样正常,接着连续三天老师都把同样的事情复述一次,好让学生记得,并把它当一回事。终于鲍比戴上他的眼镜来上学了,有几个小孩恶意批评一番, 但大多数的同学都站在鲍比这边。几个礼拜下来,他的父母及老师发现他照常参加学校里的一切活动,毫无退缩的行为发生,他很快地就适应了新的需要,依然是以前那个活泼、外向的小孩。这是凭一对敏感的双亲及机智的老师之助,才得以免去心灵创伤的例子。
那么到底有益于我们的创伤又是什么呢?其实我们随时都可看到这样的事情。
例如唐纳,一个十五岁的青年,成天与一群犬儒主义者及自私的朋友在一起,他总以为仁慈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他虽爱双亲,但却反对依赖他们。至于他的父母呢?他们也不敢要求唐纳做家务事,深恐会使唐纳与他们间的关系更加疏远。然而有一天母亲中风了,所有的家事及其他一切一切的事都落在唐纳身上了,但后果却是大大地出人意料之外,唐纳一夜之间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他认为身负新的责任,必要去履行,而且从他每个新的活功中证实了自己活得更有意义。他觉得这种责任与身体健全的父母用专制的口吻命令他去做的有所不同,后者常因害怕遭责备而去做,因此只能带来不满罢了。而目前的情况反让唐纳深觉自己应负起这些责任——因为他是唯一能做这些事的人。他的动机基于不愿意看到他母亲没人照顾,不愿使母亲热爱的家在她眼前变得一团糟,更不愿令他的父亲没人关心或穿槛楼的衣衫。当然也有不是这种情形的例子,但幸运的是他深爱他妈妈,如果唐纳只是被父亲强迫去照顾一个他所厌恶的母亲的话,结果可能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就这样,他反而得到了一个有益于自己的创伤。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有位专爱欺凌弱小的学生,被老师指定去维护他以前恐吓过的同学的安全,于是他尽力地把照顾同学的工作作好并压制其他的恶霸学生,他整个个性也因而转好。由于被赋予新的责任,而造成快乐的转变,这种事在任何年纪都可能发生。例如三十五岁的汤姆,智力高但急躁、粗鲁,患有胃溃疡,他的职业是演员, 但却濒临末路,他知道自己实在是没有演戏的天分。为了糊口,在医院里找到一份工作,由于他聪明,即使漫不经心的也能把工作做得不错。就这样,当他的演戏生涯突然中止时,既受命为一间破旧医院里的行政首长。他一接任即无回顾,不但重新整顿了医院也救了自己,虽然工作的压力比以前更甚,但他的胃溃疡及粗鲁的个性却不药而愈,他成了另一个人,这便是一个令他快乐的转变。
对多数人来讲,成人生活里的转变,不管是有益与否,大都来自我们所爱的人或工作上的同事或压力。你是不是常听到类似这样的话:“爱丽斯自从认识赫伯后就象变了个人似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并非他待她好, 而是他激发她去做新的事情、表现得诚恳、热心。我们可以说:“是赫伯使爱丽斯把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所以认识一个新的又吸引力的朋友可能是一个快乐的转变之始,新朋友可以防止你做有害于你的事情,促使你做有益之事,并令你去关心这世界上你以前所不知道的事。象这样的朋友能使你建立起自尊。
有时一位你深爱的人基于爱心给你忠告,你就会照着他的话去做——那是自我创造的原则在发挥作用。但他本人并不知!比如费尔很喜欢吹牛,虽然所说的无伤大雅,有时他会告诉别人他曾是学校里的赛跑冠军,有时则会吹说他正在赚大钱,他的女朋友爱他,不为了钱,也不为他跑得快,纯梓是因他有趣、热心、慷慨及其他特点。她虽不知吹牛会对费尔带来什么后果,但却晓得到实在不是一件好事,而且别人也不会喜欢的。于是她就以关心的口吻替代指责提醒费尔,他马上就承认了这个缺点。不错,他知道自己与人交谈的用意就是要炫耀善跑及赚大钱。他的女朋友这样告诉他::“但吹牛却令你看起来很不安的样子”。这话一针见血。就是不安才会驱使他吹牛,他要使自己看起来有分量。“我是杰出的人物!”这就是他心里所想的。“我以前是个赛跑冠军。我一年赚十万美金!”他所以这样吹牛是认为如果别人不知其成就的话就会贬低他的身价。这也就是一般人吹牛的动机,希望因此得到陌生人的尊敬。我当然不赞成轻视陌生人或漠不关心他们,但如果经常计较别人喜不喜欢你的话,往往会引起自己的焦虑不安,并会非常在乎别人的看法,这样一来必会驱使你去说谎,去夸张已有的事情。对费尔而言,他认识其女友是一种有益于自己的转变,他能明了她是基于爱他而提出忠告,也因此能改变行为,改掉吹牛的习惯,并减少了内心的焦躁不安。
另一种改变的例子,我们可经常在某人的青春期或青春期过后不久发现。虽然大部分心理分析家认为一个人在五岁的时候人格就大致定性了,但发生在青春期的创痛,仍然会使久已定型的生活态度发生极大的改变。
有些年轻女孩,身材修长、动作笨拙、害羞、内向、对自己没信心,但两三年后,突然变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并且轻易地就成了学校乐队指挥。为男孩子追求的目标,还不时地接到参加舞会的邀请。这种转变是好是不好都得视个人如何运用其经验而定,但脱离以前的基本生活形态,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改变。
但有许多小孩却有不同的发展。例如茱莉她非常聪明、活泼,自幼稚园一直到中学,几乎都当班长,但后来情形有了改观,她马上觉察到自己不再象小孩时那么漂亮,不仅长相变得平凡无奇,且孩童时健康美丽的体格此时却变成一个笨重的身躯,根本没有身材可言。
上了大学,她几乎完全变了,不只是外表,连整个生活方式也改了,不再活跃在大众之前,反而退缩不进。以前高中时,她曾扮演莎士比亚名剧中的女主角,现在她根本提不起勇气去试音,她变得畏缩、抑郁,并相信此后再也没什么指望了。这是不是一种转变呢?的确是。但它并非三小时或三天所造成,而是累积不少时日而使然。这也是个转变,也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但它却不是个令人快乐的转变。每个人都会改变,只是莱莉的改变在青春期之始。也有些女人可能会在二十年后才发现她的先生有外遇,因为她早已失去魅力,后果或许只有离婚一途。与你生活在一起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影响你建立某种行为方式,有些可能对你有益,但有些或许有害——我们将一再地探讨这些行为方式到底是什么。如果真是有害的话,再来看看它们是如何使个性改变的。
独眼易龙编辑 2013-08-26 14:42:1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