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百年(五):南京国民政府的黄金十年(8)——东北易帜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10月16日

前文讲过,日本方面的目的本是阻止东北内向,破坏中国统一,但是他们却用错了方法,反而将东北推向了国民政府一方。奉系统治东北十六七年,根深蒂固,日本人炸死张作霖后,在整个东北,联日者便是奉系之敌。对奉系来说,日本军阀是他们不共戴天的仇敌,所以私仇公义,奉系都只有一条路走,那就是归顺国民政府。张学良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后,东北内向和易帜的时机就已经逐渐成熟了。

1928年7月1日,张学良致电北平国民革命军司令部,表示出希望和平和不妨碍统一的诚意,还派专使由海道赴北平面见蒋介石,商讨统一办法。最后,双方商定东北三省及热河于1928年7月22日一致易帜,条件是确保张学良在东北的统治权力,任命张学良为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热河划归东北范围。不料到7月18、19两日,奉天日本总领事林久治郎出面强行干预,张学良迫于日本的压力,只好暂时中止。

虽然东北暂时没能易帜,但张学良却已下定决心归顺南京政府,于是尚驻于关内的奉军余部陆续出关,只有张宗昌、褚玉璞还在滦河一带盘踞。7月15日,蒋介石下令讨伐滦河一带的张宗昌直鲁军残部,任命白崇禧为前敌总指挥。随后,蒋介石又传令白崇禧,让他将军队在天津一带集结待命,等待张学良派人与张宗昌、褚玉璞商议改编之事;然而,当时直鲁军有日本暗中相助,日本还同时不断威胁张学良,要其与南京方面对抗,因此张宗昌方面毫无停战归顺的诚意,甚至还不断增兵,大有袭取天津的态势。于是,关外奉军宣布保持中立,任由蒋介石处置时局。

在军队集结完成后,蒋介石当即下令向滦河扫荡前进。至9月中旬,政府军已经占领了唐山、开平等重城,进抵滦河西岸,直鲁残军则已完全退到河东。这时,张学良又致电政府军,请求暂勿渡滦河,以免误会,并承诺将负责解除直鲁残军之武装,白崇禧是以停止进军,暂驻滦河西岸。9月21日,关外奉军向直鲁残军发起总攻,张宗昌难以抵挡,遂向奉军请求停战。此时,褚玉璞已经表示愿意解除武装并前往奉天,但张宗昌却仍不肯屈服,不过他的部队都已经被打散了,因此不得不化装潜逃,最后被奉军俘获。至1928年9月23日,滦县一带的直鲁残军完全被肃清。

这一期间,日本不断向张学良加压,威逼利诱,张学良虽然年轻毫无经验,却也不为所动。10月初,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国府委员,蒋介石也发密电给张学良,希望他能在这一年的双十节完成易帜,无奈当时东北内部不稳,奉系旧派张作相和新派杨宇霆等都担心易帜后日本会进行武力干涉,奉军会被南京政府吞并,失去自主地位,因此张学良也是有心无力。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正式宣布东三省及热河易帜,通电服从南京国民政府,遵守三民主义。随后,东北悬挂的五色旗即被南京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取代。12月30日,南京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作相、万福麟为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官,成立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省政府,翟文选、张作相、常荫槐、汤玉麟分别出任奉天、吉林、黑龙江、热河省政府主席。不久,奉天省改称辽宁省,省会奉天改称沈阳。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存在16年之久的北洋军阀集团全部覆灭,北伐战争的目标全部达成。

民国百年

东北易帜虽然实现,但东北集团内部并不完全统一,特别是张学良与杨宇霆的矛盾,积渐已久。杨宇霆是奉系新派的首领,张作霖生前的智囊,特别受到倚重,所以也养成了专断跋扈、盛气凌人的作风,甚至连张学良这个张作霖的继承人都不放在眼里;当初郭松龄起兵反奉,曾以“清君侧”为号召,针对的就是杨宇霆。张作霖被炸死后,张学良曾到滦州与杨宇霆密谈,表示愿意把奉天交给杨宇霆,但杨宇霆却傲慢的说:我可以跟你父亲做事,但不能跟你作事,我们之间看法做法都不一致。

张学良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后,杨宇霆更加骄横。后来,张宗昌在滦州被国民革命军击溃,请求率残军退出关外。当时,因东北需休养生息,而且正酝酿易帜,加上张宗昌平素作为,奉方多不满意,故奉方上下一致反对张宗昌入关。接着,张学良派杨宇霆率兵进攻张宗昌,因为张学良和张宗昌是拜把兄弟,所以杨宇霆出兵前特意问张学良:如果活捉了张宗昌该怎么办?意思是,如果我杨宇霆把张宗昌捉住,你张学良又把他放了做人情,那岂不陷我于不义之地?!杨宇霆这一问,张学良也很难回答,当时恰有一位军官在旁极力主杀,于是杨宇霆就问:是不是按他说的办?张学良点头答应。万万没想到,在这次战斗中,杨宇霆还真的活捉了张宗昌,而且还对他说:“汉卿叫我杀你,你赶快跑吧,关外不是你的庇护所。”,张宗昌听了大为气愤,逃至大连写了一封长信痛骂张学良,张学良接到张宗昌的信才知道是杨宇霆有意挑拨。

杨宇霆虽然算是个聪明人,但在皇姑屯事件后却一直在玩火。他不满意张学良,轻视张学良,可又在张学良下边任事,还常在人前人后呼张学良为阿斗。对张学良来说,他掌握东北军政大权,内有杨宇霆以悍将长辈自居,外又要应付日本军阀的各种压迫,所谓“主少国疑”,他如果不“立威”,是无法站得起来的。所以在当时的情势下,杨宇霆有取死之道,张学良也有必杀之心。

1929年初,有日本人寄赠张学良一本《日本外史》,并用红笔把丰巨秀吉与德川家康一段史事勾出来,暗示杨宇霆是德川家康,而以张学良影射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是丰臣秀吉的家将,又是权臣)。日本人此举并非出于对张学良的爱护,而是故意离间,希望张、杨互相争权,互相火拼,给日本人创造机会,因杨宇霆和张学良都是反日的,都不会和日本勾结。

张学良虽有杀杨宇霆之心,但却始终没有下定决心。传说张学良每次受杨宇霆的气之后,都恨不得立刻下手杀杨,可总是犹犹豫豫不敢下手,于是就打算掷大洋决定。张学良默祷说,如果三次都是“龙面”,就下手,结果三掷果然都是“龙面”。当然,这只是传说,事实上最后促成张学良杀杨宇霆的是发生在1929年初的一件事。

1929年1月初,杨宇霆母亲作寿,张学良及其元配夫人于凤至都亲往道贺。当天,杨宇霆府上群集东北显要,张学良进入时,杨宇霆不在家,可是客厅已挤满了人,大家对少帅的驾临并不以为意,打牌的打牌,聊天的聊天,张学良于是也参加了牌局。过了一会,外边有人喊杨宇霆回来了,于是整个客厅都静了下来,杨宇霆昂然进了客厅,大家全都起立,和对待张学良的随便完全两样。对此,张学良心里当然有点不痛快,但最不痛快的是于凤至。当晚回到帅府后,于凤至便对张学良说:“你哪里像东北的主人?杨宇霆才是东北的真正主人,看看他那副德性,他眼睛里面还有你吗?”。

1929年1月10日午后,杨宇霆和常荫槐联袂来见张学良,打算要挟设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由常荫槐任督办,并且还写好了人事命令请张学良签字,张学良稍作敷衍,推说晚饭后再决定,杨、常遂告辞回家。二人离去后,张学良即部署一切。晚饭后,杨宇霆和常荫槐再次来到大帅府,张学良让副官去拿哈密瓜招待,副官去而复返,称哈密瓜在冰箱,因夫人正在洗澡,不便上楼。张学良便说:“那我自己去拿!”,于是走出老虎厅。大约一分钟后,突然有卫队六人持枪步入,大声说:“奉长官命:杨宇霆、常荫槐阻挠国家统一,立予处死,即刻执行。”,接着枪声大作,杨宇霆和常荫槐未及反抗即被击毙。

杨常事件后,张学良的权力和地位更加巩固,而且成功立威,整个东北的军政人员对他不再有“阿斗”的看法,易帜后的东北政局日趋稳定。


三鉴斋 2010-07-20 15:00:04

[新一篇] 民國百年(五):南京國民政府的黃金十年(7)——皇姑屯事件

[舊一篇] 民國百年(五):南京國民政府的黃金十年(9)——南京政府內部的派系之爭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