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第三篇经济体制
31.经济活动中的是非观(上)
人类或许有共同的是非观:杀人越货是坏事,乐善好施是好事。但是在一些细节上,在对某种行为好恶程度的判断上,各个民族却有各自的特点。当然,是非判断是个人的事,就一个民族而言,并无一个全民一致的标准,所以说一个民族在是非标准上有异于另一个民族,是一种相当含糊的说法。但这种差别又确实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到。这种情况造成了我们探讨各民族是非标准差别的困难:我们探讨的对象是一个确实存在而又无法精确界定的事物。可是,是非标准、道德规则、价值判断又是一个人行为的理性基础;当他面临选择时,究竟如何抉择,最终将取决于这些最基本的观念。如果我们对大众的是非观一无所知,我们就没有办法保证一项政策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对这些基本观念的研究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仔细想来,美国人在经济活动中的是非观大不同于中国人。首先给我深刻印象的区别就是对于“拾金不昧”的看法。6月间我去休斯顿开会,因天气炎热,我来到一家小杂货铺买饮料,忽然见到地上有一张5美元的钞票。按照中国人的耳惯,我很自然地拾起来交给掌柜的。可是掌柜的拒绝接受,他回答我:Whofounditwhogotit(谁拾到归谁所有)。再有一次在哈佛大学的一问教室里,我见到课桌上留有一支精致的钢笔,肯定是前一堂课的同学遗忘的。新进来坐在这个座位上的同学随手就将这支笔插进了衬衫口袋,继而他忽然想起什么,又将这支笔拿出来欣赏了一番,并用它往笔记本上做记录。其神态之自若,绝不像做了什么不应该做而需要隐瞒他人的事。正巧,就在当时,《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建国门外的一位售货员因疏忽而少找给一位外宾30元人民币,她自己花了80元在用英文出版的《中国日报》上刊登广告,寻觅这位外宾。最后居然找到了那人,并把钱找还给他。我把这个故事讲给美国朋友听,并期望能得到几句称赞的话,可是出乎意料,我得到的反应是冷冰冰的“为了30元钱,花去80元钱,太不值得”。事后我捉摸美国人是如何算这笔账的。从售货员的角度看,她既还出了30元又花去广告费80元,这两笔钱显然不能相抵,而是应该相加。但从社会角度看,则确实是用80元的代价去伸张了30元归还原主的正义。美国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的道德观同样鼓励拾金不昧,但他们同样重视道德的功利效果。道德的原则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照顾他人的利益,如果到头来社会并未得益,那么这种行为就会变成了损己不利人。这正是道德上也不值得称颂的事。
确实,我感到美国人的是非标准很大程度上是功利主义的,至少和中国人相比,这个特点一目了然。应该说,功利主义并没有什么不好。如果道德与一切人的利益恒相对立,我怀疑这种道德原则能否坚持下去。它和苦行僧哲学有多大差别?它是不是人类理智的产物?问题只在于这个功利是个人自己的功利,还是全体人群的功利。美国人的道德标准是和它极其发达的商业相联系的。商业活动中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是信誉和诚实。这也许出乎我们许多人的意料,因为中国传统中商业倒是和欺诈密不可分的,打击商人常成为统治者的国策,且常常得到百姓的拥护。不但我国历史上屡屡出现打击商人的合法和非法的记录,直到近几十年内东南亚一些国家多次出现过打击商人,特别是华侨商人的非理性行动。其结果当然是两败俱伤。到那时才看出商人对社会的贡献。
美国讲究诚实和信誉的精神,通过一次考试安排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我参加了一门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在期中测验时教授询问同学们什么时候大家有空来参加测验。可是全班16名同学竟凑不出一个大家都合适的时间,最后教授决定分两次进行,一次在星期三下午,另一次在星期五下午。我参加了星期三的测验,令我惊讶的是竟没有人监考,教授发完考卷就回办公室去工作了,考场上没有任何人交头接耳或翻书偷看。更使我惊讶的是星期五的试题竟和星期三的一模一样。而在我国的某些地区,考试舞弊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上说假话的现象相当普遍,连天气预报都可以造假。我回国之后一个月内就“被迫”说了一次假话,那是我想买一本火车时刻表,而时刻表只有在北京站二楼才有卖,但进火车站必须凭当天的有效车票,而我没有,当我往里走被问到有没有车票时,我随口回答了“有”,幸亏把门的人没有认真,否则不但时刻表买不成,恐怕还要挨罚。从这个例子中我悟出一点道理:一个社会内如果条条框框太多,有时甚至多得彼此冲突,人们就会试图用说谎来逃避管制;相反,如果条条框框很少,说谎而逃避管制就可以成为一件严重的过失。当然在特殊的情形下,说谎本身不一定是坏事。例如,为了安慰病人而不告诉他实情,就算不上是什么坏事。但为了逃税而说谎,则是把自己应该负担的经济责任转嫁给了别人,是损人的行为。至于缺斤少两、以次充好、赖账不付、毁约失信等更是损人利己的缺德行为。我们可以归纳说,一个真正诚实的人不大可能做坏事,反之,一个经常撤谎的人,你就必须对他加以提防。所以诚实乃是人与人相处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则。
人类从事交换的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年,但商业以贱买贵卖为特征,始终和欺骗难解难分。直到近一二百年才出现以信誉至上为经营方针的商号。而将诚实守信作为道德第一要素的社会风尚则更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改革十年来我国的商业活动有了空前的发展,但信誉并未成为经济活动的原则。相反,流行的倒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我的分析是:当欺诈流行而诚实成为稀缺品时,按经济学的一般规律,稀缺的东西有更高的价值。所以在漫天要价的集市中如果出现一家不二价的诚实商号,他立即可以占领大部分市场,赚得巨大利润,并使其他商贩黯然失色。而常见情形是,正因为害怕其他欺行霸市商贩的拳脚交加的报复,没有一家商贩敢于冒险成为诚实商号,于是市场风气只能继续以欺诈为本。
在整顿经济中,整顿市场是极重要的一个方面。可是市场如何整顿?既要保护商业的继续发展,又要打击不法商贩,其界限何在?从根本上说,解决经济活动中的是非标准恐怕是市场活动长治久安的一项基本建设。
小结:市场经济的道德标准与传统观点,有一些细微的,然而又是极重要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是突出全社会的利益。诚实与守信能给市场经济带来整体利益。
茅于轼 2013-08-23 15:28:30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