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爱因斯坦:束星北档案 第一章 追求与理想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扬州南乡开沙念四圩,为长江下游的洲渚,其建制,原属江都开沙洲,现为扬州邗江县头桥镇安贴村。头桥镇在古城扬州东南约三十里。安贴村依江而筑,一幢幢青砖灰瓦飞檐翘角的江南民宅,散落在桑林、竹林和水田交织出的波光潋滟的江堤上。“束家老宅,圩中人称束家大瓦房,倚堤朝西,并排四个大门,前后两进,大小三十余间,家塾、书斋单独砌在箍江大岸上。南山头特挑土叠成高地,栽竹种树,蔚成园林。门前是人工开凿的河塘,夏时菱红荷绿,冬则鱼游渊底,清波荡漾。隔河为连片的稻田。……宅后,堤傍多树,岸外江滩至水,绿柳红蓼,蒹葭苍苍。屋旁翠竹成林,绿树成荫,最大的那棵皂角树,数人才能合抱,几里以外就能见到四根主干的大园〈圆〉冠……①  束氏〈家族〉为开沙望族之一,据民国七年(1918)重修的《束氏族谱序(南通张謇撰)云:“束氏谱系出汉太傅疏广之后。广曾孙孟达居东海沙鹿山南,避新室之乱,去足为束……晋有束混,仕陇西太守。混生龛,为冯翊太守。龛生哲,字广微,博学多才,为晋儒宗……(及宋)振祖始居云阳三城(今丹阳县境)……(及明)海公(建军功,封佥事)游学维扬南新洲(开沙诸小洲之一),见其山水之胜,卜筑而居,为南新洲开基之祖……”传至星北先生,一十八世。在黄家桥(今邗江县李典镇境)曾建束氏宗祠,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水灾,祠产荡然,嗣是无力复建。②  据《束氏族谱》,星北曾祖履华,住开沙念四圩(又名宦家码头念四圩,即二十四圩),生四子:长名增熙、次名增煦(又名纶,号渭湟、畏皇)、三名增祥、四名增瑞。增熙、增祥无出。增煦生二子:名曰、曰璐。增瑞生二子:名曰琅、曰琪。曰琅承嗣增熙,排行束大,曰为束二,曰璐承嗣增祥称束三,曰琪是束四。曰琅生仪保(又名光仪,号赣南)居老宅;曰婚张謇女,寓南通;曰璐娶江都嘶马郭氏(人称束三娘),住老宅,生传保,乳名“大林子”即星北先生。又生保,乳名“小林子”号淮北(曾任上海《自由论坛报》主编,后往台湾从政)。束三太太晚年寓居江都大桥镇。曰璐又配姜氏,住南通;曰琪娶开沙念三圩胡氏,人称束四娘,住老宅,直至土改,才迁居南通。传保即星北先生,幼年曾聘同邑杨氏女,时年11岁。  星北先生的曾祖父束增煦。婺源江谦的《束公畏皇事略》叙:“公姓束氏,讳纶,字畏皇,江都人。幼颖悟笃学,年十八补学官弟子……公家设花布粮肆于南通之二甲镇,公父履华,从兄锦分主其事。公弱冠往省,遂就该镇授义室……暨花布渐落,奉父回邗,再至通就馆,佐锦治粮业,兼授从弟经读。……粮业旋亦不振,公慨然有四方之志矣……”嗣后,安东令聘为记室,庐江吴武壮公耳公名,辟参戎幕。同幕多名士,有项城袁世凯等。光绪年间病逝,生前着述,散佚未刊。梁启超为其传作赞。③  父亲束曰璐毕业于江南陆师学校,清末曾任官家的参领,辛亥革命后引退。民国时期任全国水利局的主事,与其兄束曰(张謇的女婿)一同为张謇办理经营盐业与纺织业。民国初年,两人实际上已成为江南着名实业家张謇的左膀右臂,兄弟俩经营的盐业与纺织业也成为张氏实业集团的经济台柱子。曰璐的生意生活大都在南通,因性情和生意关系,他极少回家。因而子女和祖上留下来的上百亩滩地水田,都由妻子郭氏一人料理。郭氏又称“江都夫人”,因嘴脚长得奇大,佃户们背地里也称她束大嘴或束大脚。她高大肥硕,性情刚烈。安贴村的村民大都是束家的佃户,他们对这个声若洪钟,高大丰满的女人既敬又畏。束大嘴常常会出其不意地出现在那些偷懒耍滑的佃户地头上,若是哪个不幸的主儿给她逮住了,可就倒霉了。她会当着所有人的面把他的祖宗八代一一拖出来理论一番。要是那个不识趣的再敢无理纠缠的话,束大嘴就会扬起她那个让所有佃户都畏惧的手,劈头盖脸地扇下去。可是束大嘴又心慈如佛,若逢灾年,不但主动减租,还会捐资募化,赈济衣食。每到枯冬春荒,束家都要发寒衣、施面粉。圩中人背地里常谈:“束大嘴(束三娘的绰号)心直口快,有慈悲心,肯做好事。”④  童年的生活足滋足味。江边的芦苇滩,划塘(芦苇滩中间的小河)和江中洲渚伴着束星北无忧无虑的童年。八岁那年,束大嘴决意要给耍疯了的小野马套上笼头,她延聘其伯父的同科秀才魏楚翘老夫子为束星北“开蒙”。束星北虽不情愿,却碍于母威,不得不和同乡的几个孩子跟老夫子习书问经。老夫子拴不住不胜其烦的束星北,他常常领着弟弟束全保和不惧戒尺的小伙伴半路出逃:下滩子,摸虾子,捉螃蟹,掏鸟窝,兴致所至,就将魏楚翘撂到脑后。当两个泥猴发现天时已晚,想偷偷溜回自己的房间时,一声狮吼炸雷一般,坐在太师椅上的老太太手攥着戒尺已恭候多时了。“划塘”,芦苇连片,退潮即为滩涂,涨潮水流湍急,不知不觉间,顿成泽国,每年都有不谙水性的孩子被夺了性命去。“难怪束三老太发现后,火冒三丈,立即罚他兄弟俩,伏在板凳上施打戒尺。大林子(束星北乳名)刚直,知错愿罚,硬铮铮的〈地〉挨了十下,小林子(束全保乳名)灵活,连声哀求‘下次不敢了’,却减罚一半。”⑤    

 

任母亲的戒尺打得皮开肉绽,过后还是落不下记性,束星北仍会趁魏楚翘吟诗唱经半痴半醉的时候,招呼伙伴们开溜,若是没有敢响应的,他就从窗户跳出去,独自一人钻进划塘。  衣食无虑、自由自在的日子很快结束。那年夏天的一日,一直在外奔波的父亲带着他的新太太回家了。小火轮停在开沙念四圩的码头上,父亲独自先行下船,试着与妻子商量。结果可想而知,怒气冲冲的束大嘴马上就做出了反应。她一手拎着两个包袱,另一只手牵着束星北走上江堤。安贴村束大嘴的佃户,从此再没见到他们。  尽管丈夫言之凿凿,束大嘴的正房的位置丝毫不变,却不能让一个刚烈的女人回头。束大嘴宁可丢掉眼前拥有和习惯的一切也不能容忍另一个女人走进这个家庭。结果是,一个拥有上百亩滩涂水田的地主一时变成一个寄人篱下的穷亲戚。弟弟束全保选择了父亲和他的“庶母”,束星北跟着母亲寄居在江都县的大桥镇的姨母家。姨母在江都县开了家规模不小的绸缎铺子,很长一个时期里,束大嘴靠着帮妹妹料理绸缎生意生活。  为了衣食和学费,小小“童工”奔波于茶楼、酒肆或油料作坊,年龄稍长便用打短工赚来的钱买了辆胶轮地排车到瓜洲码头给人家上货下货。突然的变故,让一个衣食无虑的少爷开始了另一种人生。因为年龄小,他不得不时常忍受店主或工头的克扣和欺辱。有一次他向油料作坊讨要工钱时,竟给那人放出的狗咬伤。这种变故和经历使束星北早早地了解了社会与人生:“突然的变化,使一个不谙世事,无忧无虑的少爷变成了一个自食其力,不怕困难的人。”⑥束星北认为,早在母亲牵着他的手走在开沙念四圩的江堤上的时候,他就开始懂事了。他再也不会让母亲用戒尺打着读书了。  变故改变了他的生活,同时也给他带来自食其力的勇气和力量,自江都县大桥镇的小学起,到杭州的之江大学、山东的齐鲁大学,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他都是靠着自己的双手解决的。  束星北虽然选择了母亲,父亲却并没有抛弃他。他仍然关注着长子的成长和前途。而走进束家的“庶母”是个毕业于圣约翰教会大学的“洋学生”,她知书达理与人为善。她因自己的介入,弄得束家“妻离子散”而疚愧不安。为了弥补“过失”和安抚自认为有罪的灵魂,她寻找一切机会帮衬束大嘴,也不时地让人将一些钱财和衣物转送到束星北的手里。可是束星北母子在这一点上非常默契,他们拒绝一切同情、施舍。  1926年束星北来到济南齐鲁大学的第二年,先行公派赴美留学的朋友来信约他到美国读书,他不假思索地便答应下来。本来,他曾为如何说服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而颇犯踌躇,没想到,听到这个决定后,母亲竟毫不犹豫地点头应允了。只是父亲百般阻止。在张氏集团,父亲的权限与管理范围不断地扩张,父亲和伯父管理的张氏实业集团也因此而蒸蒸日上,已由原先的盐业、纺织扩大到钱庄、面粉业和教育。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兄弟俩已掌管了张氏集团的大部分实业。在束家子女中,束曰璐更看重长子束星北,父亲认为,依长子的个性和经历,在张氏集团里从事实业是再适合不过的。可是儿子的主意已定,不论怎样劝说,都无济于事了。  在美国,经同学引荐,他考进美国干萨斯省拜克大学物理系。最初的求学经历似是国内经历的延续,为了生存、读书,他要拿出很大的一部分精力来做工助学:洗车,修剪草坪,发送报纸等,他无所不做,却仍有难以果腹的时候。有时,不得已,只好混进做礼拜的基督徒中,偷偷吃上一顿周末免费的圣餐。出于生计,不久他便从干萨斯省拜克大学转到三蕃市的加州大学,在那里,他可以免费住在三蕃市的华人同乡会馆。华人同乡会馆住满了或避战乱或被贩卖过来的“下等华工”。在美国,这些人只能同黑人一起到铁路和码头从事重体力劳动。这个时期,束星北同他们一起,修建铁路、码头,装卸货物,以此来支付学费,维持生活。  这是个特殊历史的时期,这是个充满无数声音的时代: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五四新文化新知识运动,西方文化的渗透碰撞。这一串串惊雷般冲击着一个幽闭古老的帝国。救亡图存、科学救国在知识分子或士大夫们中成为“潮流”。这个期间出去的知识分子,大都肩着为中国诊脉、处方的使命感。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有中国第一批工程技术人员:詹天佑(铁路工程师),邝荣光、陈荣贵(矿业工程师)、程大业(电报专家)等。另外还有中国近代卓越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黄兴、胡汉民、章太炎,以及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第一批文化文学大师:鲁迅、胡适、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等等。  这种神圣使命感的烙印也深深地烙在束星北的身上。最初他几乎不加咀嚼地吞咽着所有能够吃到口里的东西:他先后加入过美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实际上是一个华人政治社团组织)和一个自称是三Q党的组织。也常常出入各种名目名堂繁多的华人社团组织,还同一伙自许为中国革命先驱者的知识界人士合办过杂志,当杂志办不下去的时候,又和人一起创办了一份名为《玉碎》的报纸。报纸主要介绍中国文化和探索中国未来出路。北大教授胡适到美访问时,他慕名专程前往拜访。可是最初的探索和考察所带给他的只是一些乱哄哄的声音。至于那些党派组织和华人社团,他也是旋进旋出,俱不称意。当这一切都无法满足他的渴求时,他开始了这一生中最长远的跋涉。1927年7月,年仅21岁的束星北离开美国来到日本、朝鲜。在那小驻后,便假道满洲里来到苏联。苏联的革命和新政权给全世界带来了希望和不安,也是他此行考察的重点。他在莫斯科中国大使馆谋了个文秘的差事,一面工作,一面对一个新政权进行考察。他本期望着从这个新型的国家与社会中能获得一些启示和借鉴的,可是革命成功后的苏联给他留下了很坏的印象:“最初的我从报纸广播中了解到取得新政权的红色苏联在一系列的改革之后,已经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取得了按劳分配、各取所需、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是眼前的一切却让我失望,我所看到的几乎到处都是肮脏的黑市、摇摇晃晃的酒鬼、昏昏欲睡的车夫和失去廉耻的妓女。为了巩固政权,几乎天天都有枪杀。”⑦    

 

深感失望的束星北很快就离开了苏联,假道华沙,来到了欧洲的科学中心德国。在“柏林、哈奴佛、汉堡等地混了一阵子。”⑧他的游历与探索生活便告结束。据他自己所称,他之所以在德国结束自己的探索和考察,一是走了十几个国家后,并没有看到自己真正期望的东西。到处似乎都在上演着同样的故事:战争、内乱、饥饿、贫穷。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声音,他不能够从这些乱糟糟的声音中听到他所期望的真理。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让他徒生无奈,对社会体制与制度的探索、考察为主要目标的游历在德国宣告结束,他按捺住一度被“声音”激得沸沸扬扬的心情,重新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他不再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劳心费神,他开始心神专注地钻研思考真正属于自己的事情了。  离开德国后,经同学的介绍,他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着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惠特克和达尔文博士的身边,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基础物理和数学的学习。惠特克(E·T·Whittaker)和达尔文(C·G·Darwin)博士当时已称名世界,特别是惠特克的理论物理更让他心醉神迷。惠特克的分析力学(Analytical Dynamics)被圈内人士奉为经典,以后束星北在浙江大学教学时,常常提到惠特克的分析力学(Analytical Dynamics)他曾对学生讲,搞理论物理的必须认真读懂惠特克的分析力学(Analytical Dynamics)。他还给研究生专门开过一门高等分析力学。而这门高等分析力学也是与惠特克分不开的。  束星北在两位大师门下受到严格的训练。学业提高速度犹如神助,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以一篇《论数学物理的基础》(On the foundation of mathematical physics)获得了爱丁堡大学的硕士学位。1930年2月,由惠特克和达尔文博士的引荐,束星北来到狄拉克所在的剑桥大学从师于着名的理论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博士。爱丁顿毕业于剑桥大学,历任母校教授和天文台台长。曾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天文学会会长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爱丁顿还是恒星内部结构理论和变星脉动理论的创始者,他发现了恒星的质光关系,在恒星大气理论、恒星运动、相对论、量子论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但在多数人眼里,他对人类最突出的贡献是利用日全食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1916年,爱因斯坦在他的老同学格罗斯曼的帮助下,完成了广义相对论。在这个被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创举中,引力是最重要的主题。牛顿力学认为,任何物体既有惯性质量,又有引力质量,牛顿第二定律中质量是惯性质量,而万有引律中的质量是引力质量。但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它们是相等的,把它们通称为质量。可是这种相等是偶然的吗?  狭义相对论与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的矛盾是必然的。在牛顿看来,引力是即时作用,引力场就像一个绝对时空的载体,这当然为时空的相对性观念所不容。爱因斯坦将相对性的原理推广到引力场中,指出引力场就相当于一个非惯性系,人们对一个物体是正被加速,还是正处在引力场中无法作出区分,这一点被称为等效原理,而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相等是等效原理的一个自然的推论。广义相对论认为,由于物质的存在,空间和时间会发生弯曲,而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时空。  广义相对论首先解释了水星近日点的进动,这个进动曾经被天文学家勒维列用行星摄动方法进行了解释,但谁也没有发现有“火神星”在那里摄动。爱因斯坦用太阳引力使空间弯曲的理论,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进动中无法解释的43秒。  广义相对论第二个大预言是引力红移,即在强引力场中光谱应向红端移动。20年代,天文学家在天文观测中证实了这一点。  广义相对论的第三大预言是引力场使光线偏转,这一预言最为世人注目,因为它最终得到了天文验证。最靠近太阳的大引力场是太阳引力场。爱因斯坦预言,遥远的星光如果掠过太阳表面,将会发生1.7秒的偏转。这个预言很难验证,因为大白天太阳太亮,看不到星光,晚上能看星光太阳又下山了,惟一的机会是在日全食的时候。为了验证这个为很多人怀疑的预言,1919年,英国政府在爱丁顿鼓动下,派出了两支远征军,一支由爱丁顿率队到非洲西部的普林西比岛,另一支来到南美的索布腊尔。两支队伍带回了很多日全食的太阳照片,经过反复比较核对,最后的结论是星光在太阳附近的确发生了1.7秒的偏转。由于爱丁顿的验证,爱因斯坦的地位才从此确定下来。爱丁顿无愧为“科学英雄时代”的杰出大师,他能凭着自己深邃的目光最早地发现“相对论”那太阳一般的光芒。并预言这个时代乃至下个时代,将是爱因斯坦的时代。在爱丁顿身边,束星北开始系统地接触到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与发明——相对论。他认为,在自己遍访名师的历程中,给他影响最大的便是这个爱丁顿。正是在他身边自己才真正接触到了物理之核。  最初,束星北对相对论兴趣来源于一本讲四度空间的科普小说,那本只有一百个页码的小说曾激发出他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他认为那些奇思妙想尽管只是一个少年的童话故事,却又是他的追求之源。他以后的一切发端,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刻开始的。当然真正开始接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是在之江大学。那时虽不能究其所因,但大师的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质量与能量的统一性,它们既是统一又可以相互转换的观点,让他浮想联翩,激动无比。他不断地让国外的朋友、同学帮助他搜集一切有关的资料和书籍。他曾形容最初接触到相对论时的感觉:就像沙漠中烈日下干渴的跋涉者,突然发现了一眼甘泉。    

 

尽管他对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心仪已久,可是拨开积云,让阳光落下来的还是爱丁顿。作风严谨不苟言笑的英国人爱丁顿不仅是爱因斯坦的好友,最早研究广义相对论的权威,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教育学家,他从来不用条条框框来限定自己的学生,只是对他提出个大致方向或思路,以后的路皆由学生随意地自由地驰骋。走偏了走远了都没关系。爱丁顿会定期坐下来同他交谈。他从不强迫学生做什么,怎样做。有时交谈会变成争论甚至争吵,也没关系,爱丁顿不会因对手只是一个还没有出道的毛头小伙子而在意。爱丁顿喜欢争论,欣赏争吵。多年之后束星北登台讲学时,常说起这个可爱的英格兰老头:好的老师会在恰当的时候,在你的脑门上轻轻一拍,你晦暗不清的脑袋突然就亮了起来。  1928年,也就是束星北在爱丁堡大学学习的这一年,物理学界发生了一件大事:世界着名物理学家狄喇克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结合起来,提出了电子的相对论运动方程,即着名的狄喇克方程。这一方程后来被物理大师们称之为: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出的一幅最美丽的世界图画的方程。这个方程奠定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基础,赋予了真空以新的物理意义并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这个天才的理论很快就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轰动,也引起了束星北的导师达尔文的极大的兴趣。达尔文以他敏锐的目光和雄厚的实力最先在科学界取得了对狄喇克方程的严格的解。束星北几乎目睹并学到了导师对狄喇克方程全过程的推导。狄喇克方程的提出,不仅受到达尔文的关注,世界上许多有关学者都对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图画”产生了兴趣。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对方程的数学基础和表现形式的完善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爱丁顿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在观察琢磨了别人的研究方法后。决定另辟蹊径,走自己的路。他试图用黎曼空间度规来表达狄喇克方程,并取得了成效。作为合作者,束星北几乎参与了老师的整个研究过程。  为了继续深造,1930年8月,已渐显才华的束星北被爱丁顿推荐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研究生和数学系助教,师从世界着名数学家斯特罗克教授(D·J·Struik)。在他的指导下,继续对狄喇克方程进行研究。1931年5月束星北完成了硕士论文:超复数系统及其在几何中应用的初步研究《introductory Study of Hypercomlex Number Syste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Geometry》。这篇文章使他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理学硕士学位。他的这篇文章思路方法独到新颖,实际上已超越了导师爱丁顿。他在描述“最美丽的图画”数学基础和表现形式所使用的方法上,也更富有灵性。他利用广义超复数系,通过黎曼空间度规的线性变化,推得出一些与黎曼几何类似的结果,并在四维情况下, 得出了狄喇克方程,使狄喇克相对论电子方程具有更合理的数学基础和更完备的表现形式。就在束星北即将完成他的构想时,发现着名科学家福克(V·A·Fock)和伊凡宁柯(D·Iwanenko)也开始做类似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都基本相同,只是运用的方法不同。束星北在这项研究中应用的广义超复数系,其性质已与着名的克里福特(W·K·Cliffod)群类似。显然那时束星北还不知道有克里福特群。克里福特群实际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引入量子场论研究,从而受到科学界的广泛的关注。30年代狄喇克方程的研究是科学界最前沿的课题,束星北早早就有了克里福特群同样的思路,并将这种方法应用于量子力学中。这说明他的科学感觉和思路是非常敏捷、超常的。⑨  束星北将克里福特群引入量子力学的同时,还对引力场与电磁场的统一理论做出了独到的研究。爱因斯坦的引力场几何化成功之后,马上就产生了用类似几何概念来描述电磁场的愿望。华爱尔(H·Weyl)、爱丁顿和爱因斯坦本人都曾经想通过对黎曼几何的修正,把用于引力场的广义相对论推广于电磁场,但都没有成功。束星北也试图探索引力场与电磁场的统一理论。考虑到引力场与电磁场的根本差异,他提出了用质量密度ρ和虚数电荷ιδ之和ρ+ιδ代替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能量——动量张量的质量密度ρ,从而导出一级近似的复数黎曼线元,实数部分正好代表引力场,复数部分正好代表电磁场,由之进一步导出麦克斯韦(J·C·Maxwell)方程组和罗伦兹(H·A·Lorentz)作用力定律。这篇充满睿智的论文在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物理期刊》上发表后,束星北将它寄给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很快就回了信,对他的论文提出了几点意见。束星北在论文的文尾还提到了爱丁顿,显然论文在写作过程中也受到过爱丁顿的帮助。今天的物理科学家眼中,这篇论文尽管有些地方值得推敲,尽管它不可能解决爱因斯坦终生未能解决的、即使今天也仍未解决的统一场论这个广义相对论的难题,但是束星北能抓住物理本质,巧妙地把引力场与电磁场结合起来,得出一些很有意思的结果,在当时,不能不算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尝试。⑩    

 

束星北本打算在麻省理工学院多待些日子的,对他来说,很多课题和想法都刚刚开头。可是母亲却让他回家与葛楚华结婚。一封思念而又不失威严的信改变了他的计划,也改变了他的命运。1931年9月,束星北离开麻省理工学院回到战乱纷扰的国家,从此再没出去。  注释:  ①张再生:《束星北教授的家世和少年时代》,邗江文史资料 第六 辑《物理学家束星北—纪念束星北先生逝世十周年》,第122页。  ②同上第122-123页。  ③同上第123页。  ④同上124页。  ⑤同上124页。  ⑥《束星北自传》,束星北档案资料散装卷第12页。  ⑦《束星北自传》束星北档案资料散装卷第3页。  ⑧《束星北1954履历表》束星北档案资料散装卷。  ⑨据李寿:《才华横溢的理论物理学家束星北教授》,《自然辩证 法通讯》1994年第三期第61页。李寿,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曾任副院长),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四十年代曾在浙江 大学就读于束星北。  ⑩同上第64页。 

刘海林 2013-08-23 09:44:49

[新一篇] 中國的愛因斯坦:束星北檔案 序言 李政道

[舊一篇] 中國的愛因斯坦:束星北檔案 第二章 東方劍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