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绞痛 教育让“诺奖”从我们身边走开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教育让“诺奖”从我们身边走开
  每年诺贝尔奖出台,都会令国人激动好一阵子。网上网下,议论个没完。今年的“诺奖”,又见着一个华人面孔,总算让国人的兴奋,有了点着落。不过,说来可怜,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人口世界第一,世界前几位的经济实体,而且国人自以为智商不低,却总是跟“诺奖”无缘。某年好不容易得了一个文学奖,得奖人还在外面。至于为人看重的“诺奖”自然科学和经济学奖,则始终无缘中国人。掐指算来,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华人,已经有了八位,但没有一个有中国国籍。有人统计,这八位某籍华人,只有一位曾经在1950年短期在中国大陆的中学读过书,剩下的,全是在外面受的教育或者受的是过去的教育。其实,明白人都知道,1950年的大陆教育,还没有改制。
  我们有句成语,叫做“橘越淮北而变枳”,却不知人越过某个界限之后,也会发生好的变化。“诺奖”令国人悲哀,最大悲哀是,不是中国人无能,而是我们现行的教育,根本培养不出获得“诺奖”的人才。
  据说,这一点,我们的教育当局,早就意识到了。因此,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推行素质教育,说是要以此取代应试教育。可是,直到前几天国家总理去中学听课,却发现我们的所谓素质教育,实际上还在应试的框子里打转。
  应试教育为什么总是阴魂不散,像僵尸一样支配着我们的教育?不是这僵尸特别有神通,而是我们的教育主导者思维出了问题。世界教育界的共识,无论官办还是民办,办教育的必须是教育家,或者教育学的专家。但是,我们目前的教育,却是由官僚在办,或者是由自以为是教育家的官僚在办。不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是官僚,连大中小学的校长也是官僚。学校,无论何种性质,都是衙门,办教育的人,非常固执地按衙门的方式来办学。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别以为教育当局是在办教育,人家主要是在办当局。因此,无论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由办衙门思路的官僚办将起来,都跟教育没了关系。
  这样的教育,根本不可能培养出独立思考的人才。素质也罢,应试也罢,最后的结果,无非是让学生熟记一些套路、一些结论、一些标准答案,不仅不告诉学生为什么,而且忌讳学生探究这个为什么。在中国的衙门里,盲从和听话,是最佳的美德,也是最适宜生存的策略。习惯于这种策略的官僚操办教育,将受教育者按这个路径培养,岂不是最合适的选择吗?
  中国教育的问题,有人说是制度问题,有人说是人的问题,也有人说是社会问题。其实,最大的问题,在于教育体系的结构。只要教育体系是个官僚结构,里面的当家人都是官僚,那么,无论提出多么先进时髦的概念,引进多么好的理念,最后办出来的,都是官气沉沉、暮气沉沉的货色。
  只可惜,中国以外的世界,跟我们的生存逻辑有所不同。我们特别在乎的诺贝尔奖,也不按我们的思路来评。不仅不按我们的思路,而且离我们越来越远。不是他们走远了,而是我们自己离开了这个世界。如果要自我满足,唯一的出路,是不理他们,我们自己关起门来评自己的奖,每年都评给自己人。
 


张鸣 2013-08-21 12:57:33

[新一篇] 中國心絞痛 別把板子都打在“五四”屁股上

[舊一篇] 中國心絞痛 沒事折騰漢字為哪般?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