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钱穆的这本《国史新论》是我偷来的,所以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看完,唉,貌似男人对待书和对待女人一个德行,偷到手就再也不看了。
这书是钱穆的一本论文和讲演稿集,各篇的完成时间跨度很大,最早的是1941年,最晚的是1987年的。但时间跨度虽大,各文章间的观点并不抵牾冲突,这怕是钱穆先生一贯不遗余力的吹捧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写来写去万变不离其宗,自然也没有观点上的差异了。
我有时猜想,一个学者,或者说哲学社会科学的学者,或者说史学学者,可能他们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学识的丰富而有所改变,但他们的史观,即对历史的一般观感却可能不会轻易改变。日后学识的丰富,不过为昔年的论断找到注脚而已。
我们似乎也有这样的感受吧?我20岁的时候读了黄仁宇的几本着作,书中的具体内容现在已经忘了大半了,但那个说不清、道不明,若隐若现,忽明忽暗的所谓“大历史观”,却好似一颗球状闪电,鬼魅般的烙进了我幼小的心灵,以后所读的所有的史学方面的书,都不自觉的用大历史观去套看。
闲话少叙,回到正题。说说这本书给我几个观感(书中作者的观点我就不总结了,因为太累,我只是说说我的一点读后感受)
第一 这本书虽说是论文集,但实际上是形散神不散。先是谈中国社会的演进过程,随后谈到社会演进过程中的政治制度的演进。而政治演进中的一个推动力就是士的演进,又从士讲到传统社会的教育和选举制度,最后又回到文化传统的演进上。可谓一气纵贯,自成逻辑。14篇文章归根结底就是探求中国社会的演进过程,以及此过程中相关因素的演进。
第二 钱穆先生生逢乱世,中国的各种传统被满目疮痍所自然否定,此时他却高呼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轻言“打倒”“否定”,这份勇气确实是令人钦佩的。但另一方面,中国所以在晚清沦落到这个地步,总不能说是国学发扬不力造成的吧?总要给人一个很有启发性的解释吧?但钱穆先生似乎不愿在这上面多费功夫,更令人遗憾的是,在传统中国如何迈进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看待传统的这个问题上,钱穆先生更是语焉不详、隔靴搔痒。
当然或可谓此非史学家的任务,史家的任务不在于为社会指明某条出路,否则和政客何异?但对钱穆这样的大师,我们是不是可以要求的多一点呢?
第三 钱穆在书中的某些观点挺有意思的,譬如他认为以上层的建筑方式而言,西周、春秋是封建社会,汉武以下是郎吏社会,魏晋至唐是门第社会,五代是黑暗社会,宋以下是白衣社会。
但可能有些观点就不太让人苟同了。譬如说秦汉时“全体人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无贵族平民阶级的对立。”这个就实在是。。。。。。咳。。。。。。。恩。。。。。。。明显是说的有点过了。
钱穆之所以会犯这个有点令人诧异的错误,固然一方面是由于史料的缺乏造成的,我们知道大部分的秦律是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钱穆可能没看过这些资料。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钱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偏好和认同,所以嘛,哈,有时曲意维护中国传统历史的若干地方,也是可以理解的。
总之,读文如识其人,钱穆是一个博学的、可爱的、顽固的、孤独的老头。但这本书读起来还不能达到爽呆的境界。
灰夜的博客 我不停流浪 却从未见过海洋 2013-08-21 17:07:2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