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敬:历史在於个人解读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我们每个人思考的时候都有一种不自觉的框架,你可能认为像黑客帝国那样,你身处框架之中,没有感觉到框架的存在。

2015年1月6日,由腾讯网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联合主办的腾讯商报「华文好书」评选活动揭晓出炉,并在京举办颁奖盛典。

刘仲敬凭藉《经与史:华夏世界的历史建构》获2015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奖,其获奖理由:这是一本争议之书。从夏商周三代谈到清朝结束前夜,以"经"与"史"为角度,将中国历史叙事自然纳入当下的世界文明体系中。作者用他对历史惊人的想像和洞察,酣畅淋漓的细节勾画,给读者提供了攀登未来世界的梯子。以下为刘仲敬与解玺璋现场对话实录:

解玺璋:您好,我是您的粉丝,我读过您的《民国记事本末》。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对我特别有帮助。但是不是很好读,比较难读,进入的比较慢。我後来考虑这是什麽问题?您在叙述当中制作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我不知道您是通过什麽样的方式制造的陌生化效果。我看您有一种很独特的概念,不是一般的人习惯的历史。这是您的策略吗?

刘仲敬:不是策略,语言和框架是比内容更多的东西。你在提出问题以前,提出问题的方式本身就已经隐含着事件的框架,这个框架内已经把你绝大部分视野限制住了。视野这一步发生的事情是细枝末节,你要呈现什麽样的框架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个人思考的时候都有一种不自觉的框架,你可能认为像黑客帝国那样,你身处框架之中,没有感觉到框架的存在。框架像空气一样,你只有把它详细化才能看到框架,只有你发现在大气层之外还有一块没有发现的东西,这个时候才会发现你生活在大气层,你才会认识到大气层的所在。你身在原来的框架之中,感觉不到框架的存在性。

在某一个边界之外,你发现它解释很困难,你必须打破原来的框架,寻找新的框架。这个东西应该像哥白尼体系,或者像爱因斯坦体系取代牛顿体系一样,不但能够解释原来体系当中存在的东西,而且能够解释原来体系解释不了,或者根本看不见的东西,这是为了制造新的体系,你就必须使用新的语言,使用新的体系。

解玺璋:您这个书名《经与史:华夏世界的历史建构》。根据您的说法,历史建构是通过发现异己来实现您所建构的框架。这个异己从叙事角度是您所见的,而不是周人眼中的异己?

刘仲敬:不是异己,是不可解释的现象。严格来说,世界整体是我们完全认识不了的。你总会用各式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其实各种解释体系都不是能够完全认识世界的。但是人总是想要发现更好的方法,更好的东西,使你能够解释世界。因此你不断的发现一些范式。驱动范式革命的主要动机就是你破解原有的范式,冲破原有的范式。所以说,范式革命开始以後,原有的手段都必须改掉,如果改不掉的话,原来解释不了的东西仍然解释不了。

我要打破的范式,像大家通常设想的那样,按照一个国家,或者是以中国为单位的历史解释,这些事情都有道理,在某一个局部上都是可以解释的。但是放大到某种程度上,要解释动态的历史就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我所要采取的框架是一种历史生态系统的框架。在这个框架当中起作用的不是某些具体的实体,既不是古代的朝代,也不是现在常用的国家。而是比国家更大,比朝代更大,比国家更小,比朝代更小的系统。形成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比它组成系统的任何一个实力都大得多,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原始方法解释不了的现象。

我们注意到古代史进入到近代的时候,就是不断的解释。因为按照古代史学的说法,24史,以朝代去解释,然後到近代里面,很多无法解释的东西。这是我们都知道梁啓超出现的,他说他要打破原有的史学,他扭曲了很多东西,因此他要有新的解释方法。他创造了国家民族单位的解释体系,这个体系也是有它的史料。他还必须做一个新的范式改变。利用一种生态系统式的复杂系统观,把我原来的解释解释进去,更重要的是要把原来国家、朝代的比较僵硬的单位,体现出来更多层次的互动关系体现出来。

解玺璋:您的历史建构、框架是您根据您所观察到的对象物来建构起来的?我们原来所说的信史存在不存在,因为这个原来是从您主观的视角进入的历史叙事,这个跟我们所追求的,历史的客观性之间是一种什麽关系?

刘仲敬:信史是不存在的,是不可能客观的。涉及到体系就不可能客观,解释的方法不同就完全不一样,石墨和金刚石是一种东西,都是炭组成的,但是同样的炭组织方式不同,就造成不同的东西,有昂贵的金刚石,也有石墨。组织的方式不一样,组成的东西也不一样,即使是基本的原料,在历史方面也不一定是完全客观的。到一个具体的层面你会发现,最终采信或者不采信的问题,都要归结为你事先的解释框架。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在基因测试技术以前,你用什麽办法证明我们的儿子就是我们的儿子。比如说大家都相信他是国王的孩子,或者为什麽不相信他是国王的儿子,归根结底是一个信任的问题,有些人说的话是可信的,在可信的基础上叠加起来的信任。有些人是不可信的,不可信的原因也不是纯粹主观和客观的,而是要看事实和叙述的方式,以至於跟解释者解释框架。用这种方法衡量可靠不可靠都不可能是绝对的。


2013-07-23 10:23:47

[新一篇] 劉仲敬:歷史并不是世界的真實體現

[舊一篇] 《從華夏到中國》:搭建歷史的認知圖景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