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 簡體 傳統 |
慕容雪的博客“林妹妹”皈依佛门了……
从上初中的时候起,我就从广播里听姚奚娟讲《红楼梦》。有一次听到动情处,我竟在被窝里哽咽难受了半个晚上,为林妹妹落泪伤心。从此对红楼无法释怀,挚爱不放。
http://www.verycd.com/groups/@g1438662/214583.topic
家中很早就有个“菲利普”单卡收录音机,是那个时代风光一阵的“明星”。而由里面传出的各般声音,确是我最早欣赏到的广播艺术。
午间由学校返家即,总会痴痴迷迷在收录音机前。静静听刘兰芳所说的“岳飞传”。大致所讲情节已然模糊不清了,只觉得她有力度的声线是兼具阳刚味的。之后又播出了“薛家将”,演播者也是个女声,但名字着实是忆不起了,主要情节倒略还记得,说是唐朝时,这有着面若银盆,目似朗星样英俊的薛丁三,和如梨花带雨般楚可怜人的樊梨花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自讲演者那极具情感色彩的声音中听来,倒颇是曲折感人的。
在我读国小时,总于乡间小路上见到笔直电线杆子上缚着一支又一支的高音喇叭。这就是彼时服务于大众的广播了。那一次,放学后被老师留下,直至天色将黑时,才被放出校门。心情很感怅闷的我,正顺沿着田间土路缓缓而行时。不想,这畔由高音喇叭里传来了晚间广播评书“康熙大帝”,时值说到苏嘛拉姑一节上。当听闻到说书人满含深情的声音时,心下稍感的是轻松和抚慰,仿佛广播是与我心灵慰籍的好友。通常于晨间上学路上,听到最多的广播则是“报纸摘要”。而报道方式都是男女交替轮换着播的,字正腔圆的声腔,有时细细听来,更由里面透出韵律之美来,不禁令人神驰入迷。新闻播报完后,便转入地方台。某次由喇叭里缓缓送出了,《红镂梦》中插曲“秋窗风雨夕”来,凄怨哀婉的歌曲声如泣如诉般,随风缭绕在晨间小路上,透散着情惨惨,意切切之悲境美来。
体会尤为明晰的是,曾收听到的袁括成“三国演义”。自广播内传出的说书之人语音,于我看来是极具穿透力的;在塑造不同角色上,他是以那极富渲染性的音质并间塑各色人物的笑声中再现出来的,实是相当的感性。乃至常常会令于饭桌前就餐的我们听得竟自出了神,往往忽略了一旁的美味菜肴。别如单恬芳的“百年风云”,就将其中的两宫太后,各自并不尽相同女权者威仪,以特有的声音形式演绎得很是到位。既便是那各个太监的喜怒哀乐,也都诠释得较为传神地道。听得兴起时,倒有渐融入情节中的错觉。还如张嘉声的“刘邦与吕后”也是相当出彩的,尤是他兼具诗人般韵感的声线,且是这般带有磁性稍许微微轻颤着的,一闻之下,极为细腻感人。单只听他的声音也有美得享受了。更如“文武中堂”里演绎的是刘墉智斗和绅的故事。只可惜我单将这讲者名字给遗漏掉了,可那曾谐趣横声的讲演,给我带来了是言者生动,听者好笑的印记。那情那景,便是深植于脑中,是再也挥之不去了的。
间有,于某次暑假里,广播里正播放姚奚娟的“红楼梦”。这再现大观园那诸般女子各自风格迥异的声音,真难为了她,其中再配上弦乐之古典,恍然觉得有时空相错之感来。那次正凄凄惨惨言道黛玉之死时,恰逢门外猛起了阵大风,倏然间,并着落叶“咝咝”凭地而起了个风旋,这竟似魂归离恨天的黛玉来同我告别相似。
再与你讲个广播里听到的故事吧,是时间久远或于那时并不曾留意的遗憾罢,题目并讲演者俱已相忘了。而现在依稀记得大致情节是说,原本一对很恩爱的情侣,谁料后来女子却反爱上了,原本是令她生厌的追求者“黑熊”,以至双双私奔而逃,不知所踪;男得自是极痛苦的,可又无可奈何之极。。就是这麽个情爱故事,却是被我记得相当牢靠,全要归功播讲者那低沉柔和且略自暗哑的男中音,于绘声绘色中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情感想像空间。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广播剧也是我极爱听的。就曾听过诸如“刑警803”、“人在天涯”、和“明剑风流”的连播剧集,而里面除了不同人物配音外并加上各式场景音,便于展开迷离情节幻像间,似流动着的一幕幕电影画面相仿,受这诸多丰富情致声音浸染,给予我的却是更深之心灵触颤。此外中央台的虹云“午间半小时”也因她那和缓可亲的主持风格,就一如坐于你身畔对你娓娓道来的长辈一般,常令我在她那和煦若春风般的声音里感到温情一片。
而今却已不在听广播了。可这曾带与我无限憧憬欣悦的广播声音,仍令我时时于心之深处泛起阵阵涟漪。如同,生命里永不止息的歌。
姚奚娟 2012-07-08 00:35:0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