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今年四月份的时候,小玉有一天在QQ里问我:“知识分子的操守是什么?”


那个时候是SMTH 316事件过后不久,我正深味着如同寂静之声一样的悲凉—— “但是他掏出今天新发布的健康词汇列表,发现上面是一片空白——终于连最后一个词组也被有关部门屏蔽了”(马伯庸,《Voice of Silence》)。那是我第一次深切体会到在行政权力和国家机器面前,我们自己的渺小和无力。所以我思考了一会儿,这样回答小玉:


由于环境所迫,人有时候是需要妥协的,但是不应该心甘情愿的被强奸;人可以因为顾虑而不激烈反抗,但是不可以丝毫不反抗;人在某些境地下需要灵活变通,但是内心深处不可以没有坚守的原则和底线。这就是我所认为的知识分子的操守。


小玉告诉我,她的一个朋友,在面对她这个问题的时候想也不想地答道:


死谏!


QQ窗口里蹦出的这个答案令我的眼球很不习惯,还给我带来了那么一些古怪的感受,好像几只壁虎在心里爬。如今这年头,认真多可笑,执着最无聊,戏谑才是王道。能给出这样回答,还是想也不想的,只有彻彻底底的文人了。


实际上,小玉那时正在写东西,给她一个老同学立传。传里面说,她这个老同学,是个恃才傲物的天赋狂人,可惜从本科到研究生都学了中文。如果和小玉讲的一样的话,那么这是应该一个很有味道的人。小玉文章的名字叫做《黄门侍郎领尚书事传》,黄门侍郎,就是告诉小玉知识分子要用死谏来表达操守的那个人。我如果先看到这个传,再看到小玉QQ窗口里的那俩大字加一个感叹号,心里就不会孕育壁虎了。因为这和我预料的一样,只有这样学文科的狂人,纯粹的文人,才会给出这般理想的拥有洁白色彩的答案。这样纯白的理想,是现在的我以及很多人所不能适应的了。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梁漱溟与毛泽东》,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的,着者是汪东林。在这本书里,有许多故事,很好地展现了我在上面提到的两种知识分子对操守的态度。今天,我就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上面这位老先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梁漱溟。梁漱溟生于1893年,我们注意到,他和毛主席在同一年出生。他在24岁就受蔡元培之聘当上了北京大学的教授。梁漱溟是位大师,是现代新儒家学派的开山之人,也是乡村建设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梁漱溟和毛主席有着很深的渊源,在1918年,他们两人在北京第一次见面。1938年,梁漱溟和毛主席在延安见面,就中国抗战的前景和中国社会的阶级性等问题进行了两次彻夜长谈。1946年初,梁漱溟二赴延安,向毛主席陈述自己对抗战胜利后建设中国的政见。建国后,梁漱溟成为中南海的座上客,毛主席多次约他共商国事。

应该说,梁漱溟和毛主席的交往是深远而频繁的。

但是,在1953年9月8日至18日召开的政协会议和中央政府扩大会议上,梁漱溟和毛主席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起因是梁漱溟在会上的一段发言,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过渡时期建设的总路线,梁漱溟讲到:

“我想着重点出的,那就是农民问题或乡村问题,……但自进入城市之后,……乡村便不免空虚。特别是近几年来,城里的工人生活提高很快,而乡村的农民生活却依然很苦,……如今工人的生活是在九天,农民的生活是在九地,有‘九天九地’之差,……如果忽略或遗漏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农民,那是不相宜的。”

毛主席一听就不爽了,梁漱溟发言的第二天,他就说道:

“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总路线,认为农民太苦,这大概是孔孟之道施仁政的意思吧!须知仁政有大仁政和小仁政之分……发展重工业、打倒美帝是大仁政。有人班门弄斧,似乎我们搞了几十年农民运动,还不了解农民。”

梁漱溟是乡村建设运动的代表人物啊,听了毛主席的话后不服气,写了封信给毛主席解释,说他不是反对总路线,他是拥护建设总路线的,他是看到了农村的一些问题想提醒领导党。但是毛主席坚谓梁是反对总路线之人,只是不自明或不承认而已。

几天后的会议上,毛主席讲了一些批判梁漱溟的分量很重的话,这些话收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一节中。毛主席怎么说呢,毛主席说梁先生自称是有骨气的人,讲老实话,蒋介石是用枪杆子杀人,梁漱溟是用笔杆子杀人。毛主席说杀人有两种,一种人是用枪杆子杀人,一种呢是用笔杆子杀人,伪装得最巧妙,杀人不见血的,是用笔杀人,你就是这样的一个杀人犯。毛主席说,几年来,我接到一些人民来信,也听到一些谈论,提出了一个问题,共产党为什么和反动分子合作呢?你梁漱溟是反动分子啊!毛主席就讲了一个理由,为什么跟你合作,毛主席说,爱国主义有三种,一种是真爱国主义,一种是假爱国主义,一种是半真半假,动摇的爱国主义,这都是把他摆出来对付梁漱溟的。然后讲梁漱溟是野心家,是伪君子。一些与会代表也做了发言批判梁漱溟。

梁漱溟当即发言,要求解释他的意见初衷,但是他刚开了头,会场上的一些人打断他,不让他向下讲。相持之下,梁漱溟转向主席台,“我要求给我充分的说话时间,……各位说了我那么多,今天不给我充分的时间,是不公平的。……我还想考验一下领导党,想看看毛主席有无雅量。什么雅量呢?就是等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后,毛主席能点头说:‘好,你原来没有恶意,误会了。’这就是我要求的毛主席的雅量。”毛主席当即打断说:“你要的这个雅量,我大概不会有。”梁漱溟紧接着说,主席您有这个雅量,我就更加敬重您;若您真没有这个雅量,我将失掉对您的尊敬。

在这样一个场合下,梁漱溟等于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跟毛泽东对着干。这时候许多与会者呼喊,不听梁漱溟胡言乱语,民主权利不给反动分子,梁漱溟滚下台来!……

但是梁漱溟坚持不下讲台,他问毛主席,你让不让我讲,主席你让不让我讲?

毛主席口气缓和地说,梁先生,你今天不要讲长了,给你十分钟,把要点讲一点好不好?

梁漱溟说啦,我有很多的事实要讲,十分钟怎么够?我希望主席给我一个公平的待遇。

这时候会场上又喊作一团啦,指责梁狂妄之极,反动成性,不许梁漱溟发言。

毛主席又说,不给他充分说话时间,他说不公平,让他充分说嘛,他可以讲几个钟头啊,而他的问题,又不是几个钟头,也不是几天,甚至不是几个月可以搞清楚的,我提议让他再讲十分钟,简单地讲一讲,好不好,梁先生?

梁漱溟依然回答,我有许多事要讲,十分钟讲不清楚,不够。

最后大会执行主席决定将关于梁漱溟讲不讲话的问题付诸表决。毛主席带头举了手,政府委员中的中共委员也举了手,但占会场中的少数。毛主席一边举着手,一边对梁漱溟说,梁先生,我们是少数啊。最后会场大呼,服从决定,梁漱溟滚下来,不要他讲!

最后梁漱溟被赶下来了。梁漱溟这样坚持自己的立场,要讲清楚事实,面对毛主席等于是分庭抗礼。这不正是前面提到的黄门侍郎的主张吗,知识分子的操守是死谏,即使面对的是一个处于神坛地位的强权人物,即使面对着会场上的一片批判,就是要讲,而且要讲够时间。

现在我要给大家讲一讲在当时充满了火药味、一直处于剑拔弩张的场面下,另一种知识分子的操守,是怎样表现的。

在批判梁漱溟十分激烈,已经把梁说的一无是处的时候,何香凝先生发言说:

“今天听了关于梁先生那么多的问题,我觉得很诧异。十年前,当我同梁先生在广西作抗日反蒋工作期间,我对他是敬重的,……这一次你的问题十分严重,我认为你要闭门改过,来补救你的前途。……”

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何香凝的口气是怎样的。就在何香凝讲话之前,毛主席在气头上说过,梁漱溟这个人一生对国家对民族没有做过意见好事,其他人的即席批判发言也都把梁漱溟归入反动分子一类。而何香凝这时的口气是缓和的,又特别在发言中肯定了梁在过去对抗日反蒋做过积极工作,对国家对民族是做过好事的,这和当时会议的气氛极不协调。而且何香凝的口气缓和,发言中一口一个梁先生。而在当时发言者中,除了毛主席等少数人还时有这样的称呼外。大多数都是对梁漱溟直呼其名。最关键的是,何香凝在发言中委婉巧妙地提醒梁漱溟冷静下来,不要和毛主席对着干。

而另外两位知识分子,李济深和张澜两位老先生,在批判梁漱溟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沉默。李济深在开始的时候甚至说梁提出的农民问题值得关注,实际上已经表示了态度。后来梁漱溟和毛主席对干起来,会议转为批梁,李济深不再说话。但在会议一结束,两位老人不约而同地给毛主席写信,先批评梁漱溟不该和毛主席顶撞,然后以老友的身份向毛主席介绍梁的为人和性格,希望毛主席能够看到梁坦率耿直的一面,宽恕他的过错。

大家看,这三位先生所体现的,不正是另一种知识分子的风骨吗?他们没有像梁漱溟一样的激烈反抗,但他们用沉默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甚至在一片喊打声中对梁漱溟加以委婉的肯定。他们会灵活变通,在风头过去给毛主席写信帮梁漱溟解释,但他们也有坚守的内心底线,对梁提出的农民问题表明了态度。

这场冲突过后,梁漱溟和毛主席长达几十年的交往,就此结束。然而梁漱溟并没有停止他所坚持的死谏。

1962年,梁漱溟在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发言,不赞同用阶级斗争一个道理来说明一切。这次发言立即引起批判,说梁某人不但否认阶级斗争,而且曲解群众运动,否定党的阶级路线。梁漱溟奋起抗争,在随后的会议中做了长篇发言答辩,招来了一级升一级的批判热潮。梁老先生在二十年之后回忆这一段历史时,说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决不随声附和,更不见风使舵。如是而已,岂有他焉!
文革开始后,梁漱溟又为被打倒的一批老干部如彭真等人说话,说不能 以一个大过抹杀他们过去的九十九个功劳,在当时又受到了指责和批判。

尽管屡遭批判,但梁漱溟仍然坚持他知识分子死谏的立场。1970年在小组会讨论宪法草案的时候,他又指出不能把谁谁的名字写进宪法,这是不妥当的,这番话不但点了当时做接班人的林彪,更点了宪法序言中所受评价大大超出林彪的毛主席。小组成员当即说要把这反动言论斗臭砸个稀巴烂。幸好高层有人暗助梁漱溟(应该是周总理),下达指示说内部征求意见说什么都可以,梁某人思想一贯反动,借机放毒不足为怪,用不着跟他纠缠,严令这些事情只许小组内部知道,不得散播出去。实际上这是巧妙地保护了他。

1973年10月,批林批孔运动开始了。梁漱溟是个老牌的对孔子和儒家哲学有着很深研究的学者,一帮人都盯着他,逼他说话表态。许多研究孔子和儒家教授和学者都表态支持运动、批判孔子,只有梁漱溟一言不发,持续了一个多月。沉默也是一种态度啊。大家看到没有,在这个时候,梁先生好像是学乖了,转到了另一种类型的知识分子的操守,不激烈反抗了,但不是不反抗,改用沉默作为反抗。

但是那帮人一直逼梁漱溟说,你不说话不行啊,你这是另一种方式的反抗,你必须得说。可是你能说什么呢?你必须顺着我的意思说,不然我们就斗臭你。

梁漱溟终于开口说话了。他放弃了立场,去批判孔子了吗?没有!他还在死谏啊。

他在一次会议上登台开讲,疾呼孔子有功有过,不可全盘否定,不能片面地批判孔子。突然他话锋一转,说林彪叛党叛国自取灭亡,但是和走孔子之路行孔孟之道没关系。这等于是和一手制造批林批孔的江青对干。(想想同样是知识分子的一帮人,做江青御用文人的梁效们)

由于梁漱溟的这些言论,对他的批判一再升级,一直持续到1974年底。后来在一次批判会上,主持人一再逼问梁漱溟对七八个月来大家批判他的感想,梁漱溟始终不答,最后却脱口而出: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全场哑然。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梁漱溟先生活到了九十四岁高龄,活到了文革之后。上面这些故事,就是我最近读的这本书,《梁漱溟与毛泽东》里提到的。我把它们概括摘要出来,讲给大家听,并请大家注意到,这些故事里面彰现的知识分子坚守操守的两种方式,一种是黄门侍郎所说的,死谏,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在梁先生的身上一再看到,一种是我所说的,妥协中的反抗,灵活变通中的坚守。梁漱溟先生一再死谏,却没有被斗死,还活到了九十四岁高龄,这和很多机缘有关,比如周总理等的暗中保护。在我们现在这个年代,信仰丧失的年代,认真多可笑,执着最无聊,戏谑是王道的年代,我们可能不再会有机会去置身类似梁先生当年的境地,我们也许不需要什么操守也能生活。就像一些对我上面讲的那些故事和背景茫然无知毫无感觉的人们一样,他们只关心自己当下的生活。可是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我们自己正置身一个环境之下,我们面对的是强悍的力量,要求我们放弃一些自己内心的东西--也许没有信仰,但内心总有一些东西一直在--我们会不会想起一种东西叫操守,我们会不会想起保护住自己内心的东西的两种方式——死谏和妥协中的反抗。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身临其境,不知道那个时候大家会不会想一想。
 


天生我才 2012-06-26 08:31:48

[新一篇] 大道至簡,職場上做人做事做管理

[舊一篇]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