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风雨飘零为谁泣——储安平先生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知道储安平先生是从读谢泳的《储安平与<观察>》一书。为对储先生有更多的了解,又从多处材料左右观之,乃至接触到《观察》周刊,这位近代历史上的自由知识分子形象在我的脑中除了崇敬与敬仰,更蒙上一层深深的惆怅。
    有些人的一生,注定不平凡,注定历经悲苦。而当时间的英雄驾着千军万马奔腾而去,惨淡绝尘之风沙弥漫我的双眼,那所有关乎生命的痛苦孤独伤感与无奈都化身为不死的归鸟定格在历史的烟尘之上。对此,我只有用一生的时间来仰望。
    储安平,1909年出生在江苏宜兴。紫砂的雾气伴着潮湿的记忆,他经历了出身失母年幼失父的悲痛。在伯父的帮助下接受了正统的教育,虽然聪明为学,才气纵横,他对自己的文学素养仍甚是谦逊,并自说自己对于文学毫无修养,这难免夸过其实。在徐志摩等人编辑的《新月》杂志上,他的散文可谓诗意盎然,独树一帜。
    在光华时期,受当时学校里自由思想之氛围影响,且结识如胡适梁漱溟张东荪等自由知识分子,加之后来留学英国师从着名费边主义者拉斯基,自由容忍宽容理性等已经思想深深扎根于这位自由知识分子身上。这也为他自己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毋庸说,在那个战火纷飞,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国家凋敝衰败的时代,在心怀国家和人民的一代知识分子里,储安平是知行合一的最好结合者。抗战胜利后,当有些人嚷着要组党建派参加实际政治时,他选择了无党无派,只愿用铮铮辣笔“为国家埋下一些自由思想的种子”,待这些自由的种子深入民族的骨髓,我们的国家才有走上民主自由之道路,要人权要民主更要保障思想自由言论自由。1946年他开始主办《观察》,邀请的撰稿人几乎都是超党派的自由知识分子,秉持着中国传统士文化精神的这些理想主义者,大多坚持自由理性之态度,劝何谈反内战主和平讨自戕。百无一用是书生,当知识分子的呐喊终究换不来和平与民主,等待他们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
    历史是一个巨大的反讽,它在嘲笑那些有力者的同时也在哀叹那些无力者。当和平演变成战争,人民自相残杀,尸骨累累,风雨飘零,再也换不来一丝的容忍与理性时,自由知识分子也终将不再自由!这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甚至算不上所谓的“解放”,只是一种专制代替另一种专制罢了,可能我们还会感叹,这场专制来得实在太快太残忍,势必浇灭中国大地上升起来的那一点自由的种子。
    文人终究是文人,文人的天真与痴傻,坦诚与无奈,傲气与孤独仅仅是这大历史下被埋葬的野草罢了。储安平先生的遭遇不是如此,那一带被历史误读的青年不是如此?当满怀希望的储先生远上北平,寻求另一种为《观察》的庇护时,现在已经难以知道他遭遇了什么,乃至《新观察》再也非彼《观察》,储先生也非原来的储先生!然而,我们对他的怀念却不能以误会的方式进行,躺在历史的尘埃里,我已经悄然体味到那一颗纯粹的心在那时受到的伤害,悲乎!嗟乎!他的悲叹他的失语他的理想他的神明,拂去岁月的尘埃,我们怎能不感到深深不安与伤痛?!这个时代过去了,但它留给记忆的伤痕却永未得以弥补。
    纵使失语纵使转向,这颗已然身受自由侵润的种子怎奈一直弯曲着不再萌发?一生的永恒信仰怎会在短短时日彻底改造?果不其然,1957年,在这个以在整肃AB团及延安整风时期应用和积累了无数次的娴熟手段之下,这位单纯甚至有些幼稚的知识分子乖乖供出了自己,发表的着名的大快人心的“党天下”言论,而他因为这篇论话,彻底走进了人生的最后时光之隧道里。我仿佛看见了那个风度不凡的储安平,他摆脱了一切,看透了一切,失望了一切,终于,终于走进了那条河流般的忧郁。而那一刻,我,这个与之相隔了四十多年的女子,站在他绝尘而去的道路上,遥望那渐行渐远的背影,泪流满面。
    而当今之中国,民主未来,专制不已。而我仍然倾向于相信,他以及他们,在那个遥远的时代播下的那点自由思想的种子,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大口大口地喝着雨水雪水长大,而这也不愧于先贤不愧于那个时代里的英雄罢。


野百合 2012-06-25 20:39:11

[新一篇] 我所理解的生活

[舊一篇] 繆瑩:中國人的“身份分裂”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