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春江花月夜,以孤篇横绝全唐的诗人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沿着唐诗的河溯流而上,你一定会遇见一个人――张若虚。他所作之诗散失殆尽,只留下了两首,其中的一首后来成为千古吟诵的佳作,有“以孤篇横绝全唐”之誉。张若虚的身世像谜一样不可考,可考者,只有这首洋洋挥洒、情愫延绵、一唱三叹的《春江花月夜》。正是因了这首诗,张若虚可以在只有两件作品存世的情况下,历经千余年最为严格的取舍与沙汰,仍然被公认为中国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这件作品,说到底大约还是来自于一次民间的文友聚会。在一个温暖晴和的春天,在一片阔大无垠的水面上,花香四溢,月上中天,张若虚和朋友们的酒宴也开始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之作常常离不开良辰美景、美酒佳肴和知心之人。倘缺少这些陪衬,便似不畅。设若无良辰美景相对,何以有惊人妙语与之相映?无美酒佳肴相佐,性情何以渐至高昂甚而亢奋?若无知己好友在侧,何以有举杯相邀共语之人? 

  “张若虚,扬州人。衮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全唐诗》 

  雅友之聚,必有雅兴。早在东晋年间,王羲之和朋友们的一次聚会,也曾使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一件灿然可观的书法极品。在张若虚的简单生平里,可以发现盛唐时的几位知名大家赫然在列,而贺知章与张旭又皆是杜甫所赞的“饮中八仙”之一,与之并列,可以想见张若虚的才情高蹈出众。那么在这场酒事之中,若不出意外,席上诸人,定不乏爱好和精通棋琴书画的雅人高士。有时候,三五个知心朋友,一场小小的聚会,就能换来一个难忘的夜晚。而这一个夜晚,或许便诞生一件流芳百世的作品来。 

  这是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有美酒,有故人,心情自然是好的。有什么不好呢?酒席之上,话题也许会谈到时局,众人不禁舒了一口气,是啊,那段令人提心掉胆、寝食不安的恐怖岁月终于捱过来了。武则天死了,唐中宗亡了,韦后也被杀了,酷吏锐减了,唐睿宗也退位了,执政当家的唐玄宗李隆基正在启用贤人,努力开启一个全新的峥嵘岁月。“米斗至十三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物价很便宜,而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生活很方便,“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刀”,行旅很安全,这是一个清新怡人的时代。盛唐是一种气象,一种胸襟,海晏河清的日子里,平常小聚开始增多,夜色降临,大家就来聚吧。 

  张若虚抓住了这个夜晚。这个夜晚似乎只属于张若虚一个人。是在哪里呢?是在一个临水亭阁里吧,或是一叶扁舟之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借着一点酒意,大家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而张若虚的目光落在了身外更为广阔的时空世界里了。春天,长江,花林,明月,夜晚,这五种最为精美动人的意境融合在一起,霎时幻化产生出一个全新的境界来――浓浓春意,浩瀚江水,花香袭来,月色如洗,长夜漫漫。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刻啊,他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脱口而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明月触动了张若虚的无限心事。月光皎皎,江天一色。这明月不是自己的,是江上之月,也是天下人的月。月亮是人们心中一颗硕大璀璨的星辰,在无边的夜里,月亮成了最为阴柔、最为妩媚的光体,月亮象征着什么?为什么古往今来的人们独独钟情于她?莫不是那一点亮光,烛照着我们内心深处最为隐秘的心事?“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多情的张若虚发问了。这一问,使得他的思考具备了哲学家的思维。 

  稍早于他的刘希夷也曾慨然唱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那是一位白发丛生的老翁最为朴实的生活感言,被刘希夷准确地捕捉到了,这句同样带有哲学色彩的寄寓人生话语,可以衍生出无穷的思绪。所有的文人,都希望在一个平和的生存空间里,探究人生奥秘。张若虚面对一场浩大的水势,以及一轮圆月,联想到生活的点滴,而且越过个人的得失悲喜,进入到了更为宏大的人生主题上进行思考,人生速朽,而宇宙亘古。关于人生的态度,和“吴中四士”中的其余三位一样,张若虚应该是超脱出尘的,都是拔剑啸天、仰脖畅饮、执笔成文的潇洒才子,从最为朴素的自然景物里寻找到了生活的真谛。人生代代,江月年年,江流长生,月光长在,而人生却是那么的短暂,谁能消受这无边的风月?没有人能够回答他,只是后来的南唐后主李煜曾经自言自语地说过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李煜当时已被俘他国,如鱼失水,面对的,想必是一潭死水。 

  相思或者离愁,淡淡的哀愁袭上心头。张若虚是伤感的。自古多情伤离别,张若虚在此刻,一定是想起了谁。会是谁呢?在很远的地方,连接着他的一处爱情吧。“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仿佛是他的爱情,仿佛又不是。爱情真是一件甜蜜却又令人心碎的事情。就在这个春天的夜晚,在江边,花前月下,他却远离着他的爱情。月亮也照着那个人的梳妆台吧,那么她,那么一个如月华般清明朗润的女子,在干什么呢?是否也在这个美好的夜晚,不约而同地想起心上人?从他的另一首存诗里,可以看出诗人心中的寸寸柔情: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着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代答闺梦还》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风浦上不胜愁”,青枫浦,一处诗意盎然的相思之地,曾经流淌过一代才子张若虚的淡淡清愁,在春日江畔,一个借酒浇愁的汉子,默默地、恣意地放飞着自己的情思。望着浩渺的江面,朝着故乡――扬州的方向,灯光映着他那清峻的脸庞,也许,有一滴咸咸的泪,盈在眶里,朦胧了一片月色。情思的闸门一打开,便如滔滔江水,不可遏制。张若虚的心事,于是便成了无数人的心事。没有电话,没有手机,那么唯有心灵可以感应了。斜月沉沉,张若虚乘着月色回到了他的想思之地。那里,应该有他的爱情、友情和亲情,是故乡?是他乡?张若虚彻底地醉了。身醉?还是心醉?大约都有。 

  夜色愈深,酒席仍然没有散去,歌舞声声,节目还在继续。盛唐的酒宴,开始得早,结束得迟,何况久违的老朋友难得一见,握手言欢,畅叙旧情,即便斜月沉沉,谁都不愿言回。美好的情愫,常常在持续的维系中更显真挚。“不知乘月几人归”,张若虚的话语里,始终在发问,问自己,也问别人。罢了,这个夜晚,虽说有些伤感,毕竟留下了什么。 

  张若虚作品传世,而人却不传。我曾反复查找关于他的生平,或许更多都的人都已找过了,所能知道的只有“扬州人,兖州兵曹”寥寥数字,他的身世和他的名字一样,若虚若幻。就像我们无意中在地底下挖掘出一块陶器来,是哪个朝代的?是谁制作的?谁曾经用过呢?不知道也好,保留着心中一份扑朔迷离的想象。只是忍不住,一次次转过头来,回味这首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佳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 

网载 2013-09-10 21:23:57

[新一篇] 一生反復更甚吳三桂的明末屠夫將軍

[舊一篇] 一香已足壓千紅。秦淮八艷之一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