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 孙文见康有为,给旧中国开药方子,因政见不合最终不欢而散
电视剧《走向共和》中孙文第一次出场亮相,是在康有为的万木草堂,孙文这次来的目的是要寻找革命的同行者,就是拉康有为“入伙”。两人有一番精彩的对话:
“医学博士孙文,见过康先生!”年轻的孙文出现在万木草堂门口。
康有为探出头来只张了一眼又缩了回去,说了句:“我这的人都没有病!”众人哄堂大笑。这是因为孙文自称医学博士。接下来两个人在这个“有病没病”的问题上大加发挥。
“大清国人人有病。”孙文语出惊人,掷地有声。
“什么病啊?”康有为反问。
“愚昧之病。”此言一出,康有为心里一震,不禁暗暗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
“愚在何处?”他接着问,他也很好奇,看看这个年轻人是否有真材实料。
“被奴役者却以为自由着,从来不知道平等为何物,不知自爱且不懂爱人,一句话,奴才不知道自己是奴才。”
“病根何在?”
“四书荼毒生灵,五经钝化人心,三纲生产奴才,五常捆绑性情,这是文化之病;普天下之大众,食不能裹腹,衣不能暖身,而王爷大官骄奢淫逸,盘剥不止,这是经济之病;所有这些病症都是一个总病根,那就是政治之病,华夏四千年的封建专制。”
孙文说完这一段话,整个人立刻就“帅”起来了,整个万木草堂都一片震惊,梁启超等学生不禁有些仰望这个年轻人。
“开个方子试试。”康有为内心也认同了孙文的观点,就接着往下问一句。
“走向共和。”孙文只说了四个字。却是一部大戏的总纲。很新颖,有点意思。康有为都愣住了,问:“这方子有几味药啊!”
“思想之药三味,自由、平等、博爱,制度之药三味,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这基本上是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了,也就是“三民主义”的雏形。
康有为见此人对答如流,是个人物,说了这么多但怎么做呢?他问道:“有什么药引子吗?”
“有。”说完孙文就迈开大步要上讲坛开坛演说,学生里跳出一个人来欲阻止,被康有为拦住了。孙文走上讲坛,展开一番慷慨激昂的宏论:
“共和思想,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便有了初步实验,但那过于原始,不成体系。后来法国孟德斯鸠,首倡三权分立。而民主宪政,却在英格兰首开先河,其从专制到宪政的和平演变,让世界大开眼界。国制度一变,国势大增,雄霸全球,至今依然。但英国是虚君宪政而已,其后又有日本国的实君宪政,霹雳一声,无君之宪政,也是我孙文所期望的共和,在法兰西诞生了。卢梭巍巍高哉,把平等思想遍布民心,百科全书派狄德罗、伏尔泰等诸位贤哲,摧毁了愚昧的神学,把博爱思想遍布民心。时机到了,罗伯斯庇尔振臂一呼,法国人民奋起反抗专制,攻占了黑暗堡垒巴士底狱。君主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专制制度既倒,自由踏着鲜血前进哪!红白蓝三色共和之旗,在法兰西上空高高飘扬……”
这一顿演讲非常精彩,整个万木草堂静悄悄的,众人都惊呆了。孙文突然咳嗽了两声,他解释是有点紧张了。 他再一次明确了“无君宪政”的观点。
康有为认为,走向共和不一定非得弄掉皇上啊,君主立宪不好吗,学日本那样?他向水面丢了一颗石子,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你将我大清的皇上,置于何处啊?”
孙文没有直接回答,说你要提问得先举手,这是反客为主,康有为还是举手提问了,两人在“君主立宪”与“无君宪政”的问题上争执不下,孙文直接反对:“国人皆是奴才,留下皇帝,要实现民主宪政,绝不可能!”康有为继续提出疑问,现在有皇上,闹共和的话,势必血流成河,这样真的好吗?
孙文继续说道:“若是大清皇帝识大体,知潮流,和平逊位,赞成共和,那是最好的,倘若固守专制,那就推翻他,我们创造一个共和国!”康有为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孙文,心想难道你有这么大能量吗?
“我有好友三个,我们志同道合,我知道先生的弟子遍布两广,若是先生赞成共和,我们携手一起干!”孙文所讲的三个好友,其实是指他的结拜兄弟,分别是孙中山、陈少白、尢列和杨鹤龄。
搞明白孙文来的目的,原来是拉自己入伙,康有为表态了,你孙文我还是欣赏的,但是大方向走偏了,不过“孺子可教也”,你可以拜我为师,我慢慢教你。
孙文一脸茫然,显然他此来的目的不是找个老师,道不同,不相为谋,他说了句:“告辞啦!”一转身哼着小调就走了。
“这个孙文,是不是太狂妄了?”梁启超问老师。
但康有为对孙文欣赏有加,甚至内心也自叹不如。
电视剧《走向共和》中,剧本安排这俩人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就见面了。历史上在孙中山成名之前,是曾找过康有为,康令其拜自己为师,并执弟子礼,方才肯见。孙中山拒绝了。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民族英雄及爱国主义者,国父级人物。以他为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他跟康有为走的保皇改良路线不同,所以二人在历史上并无很多交点,唯一的交点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到日本,当时孙中山在日本跟他接触,劝其放弃保皇改良主张。但康有为不忘圣上知遇之恩,断然拒绝。
【注】:本文仅限于《走向共和》剧情和人物分析,并非真实历史。
2022-12-08 1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