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史 方士的医药、养生、修炼和求神仙的方技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方士的起源和特点

《汉书·艺文志》对古代科学技术和迷信相糅合的着作,分为“数术”

和“方技”两大类。数术包括天文、历谱、五行、蓍龟(筮占和龟卜)、杂

占、形法(相术)。方技包括医经、经方(医方)、房中(有关房事的)、

神仙,即所谓“生生之具”,着重研究医学、养生、修炼、求神仙等有关生

命的科学技术以及迷信的巫术。大体上掌握“方技”之士称为“方士”,掌

握“数术”之士称为“术士”。《六韬·王翼篇》讲到辅助将军指挥作战人

员,应有“术士二人主为谲诈,依托鬼神,以惑众心。方士二人主百药,以

治金疮(刀伤),以痊万病”。也还可以合称为“方术士”。秦始皇说:“悉

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集解》引徐广

曰:“一云欲以练求。”这是说方士既欲求奇药,又欲炼奇药。方士侯生、

卢生相与谋曰:“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史

记·秦始皇本纪》)候星气者属于术士。秦始皇焚书,“所不去者医药、卜

筮、种树之书”。医药属于方技,卜筮属于术数。秦始皇悉召方术士,包括

方技和数术两方面的人才,因而秦始皇自称“欲以兴太平”。

方士的起源,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继承了商、周以来巫师的巫术

而有所发展。巫师以巫咸、巫彭作为他们的祖师。《山海经·海外西经》说:

“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

《大荒西经》又说:“大荒中有山名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

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

百药爰在。”《海内西经》又说:“昆仑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

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可知巫师有两大特

点:一是有天梯性质的高山可以升降上下,能够往来人间和天堂,沟通天人

之间,能为人们通神祈求。另一是备有百药能治病,还操有不死之药。医就

是起源于巫的。《世本》说:“巫咸作筮,巫彭作医”(《海内经》郭璞注

引),《吕氏春秋·勿躬篇》同。《逸周书·大聚篇》说:“乡立巫医,具

百药,以备疾灾。”方士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巫师的巫术,包括医术在内,既

具百药而为人治病,又要采炼药物,寻求仙人“不死之药”。

方士另一方面是继承和发展了讲究修炼“精气”的道家的方技。前面已

谈到,齐国稷下道家提出了“精气”为“道”的学说,以为“精气”是万物

产生和生长的根源,也是人的生命的根本要素,因此主张修养内心和修炼“精

气”,以求延年益寿。他们修炼“精气”的方技,就是“行气”和“导引”,

即今所谓“气功”或“内功”。稷下道家称之为“内业”或“内得”。《管

子·内业篇》就是他们阐明气功作用的论着。因为他们以“精气”为“道”,

就把修炼“精气”成功的人称为“得道”的“真人”(参看第十一章第七节

的“气功养生之道的开创”)。方士继承和发展了这种修炼“精气”的方技,

夸大其作用,以为由此可以长生不老,也还把修炼成功的称为“真人”。后

来道教进一步承袭了方士修炼气功和炼丹采药的方技,也还沿用“真人”的

称号。

燕齐海上方士求神仙

从齐威王、宣王以及燕昭王时,齐、燕就有一些海上方士为齐、燕君主

求神仙。《史记·封禅书》说:“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后皆

燕人,为方僊(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驺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

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驺衍是战国晚期着名的齐的阴阳五

行家,羡门高等人是着名的燕齐海上方士。所谓“为方仙道”,是说他们讲

究神仙的方技。所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是说他们身体销解变化

而升为神仙,就是后来道教讲究尸解变化升仙的起源。

宋玉《高唐赋》说:“有方之士羡门高、溪成、郁林、公乐、聚谷,进

纯牺,祷琁室,醮诸神,礼太一。”太一是方士所崇拜的最高的天神。后来

汉武帝开始祭祀太一,就是因为当时方士以为“天神贵者太一”。《高唐赋》

又说:“王(楚王)将欲往见,必先斋戒,差时择日,……千里而逝。盖发

蒙往自会,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延年

益寿千万岁。”所谓“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就是要通过修炼的功夫,使

阻滞和郁积的精气得以流动畅通,从而消除发病因素,达到延年益寿,甚至

长生千万岁的效果,这是他们讲求的养生长寿之道。

东方海中神山和西方黄河之源昆仑山

战国方士寻求成仙的地方有东西两处,一是东方海中神山,这是燕齐海

上方士所寻求的,一是西方黄河之源的昆仑山,这是中原巫师所寻求的。据

说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上有用金银造的宫阙,有白色禽兽,

住着仙人并有“不死之药”。齐威王、宣王和燕昭王曾先后派人入海找寻,

据说“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

至”(《史记·封禅书》)。秦始皇二十八年派齐人徐市(“市”即“芾”

字,同“黻”)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三十二年又派燕人卢生求

羡门高,又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秦始皇多次派方士入海求

神仙,主要目的在于求得不死之药,未能求得。后来方士侯生、卢生认为始

皇为人贪于权势,未可为求仙药,因而逃亡,秦始皇因而大怒,坑杀方士和

儒生四百六十多人。

西方昆仑所以成为寻求神仙的地方,因为古神话中,昆仑是上帝的“下

都”,既是黄河的发源地,又具有天梯性质,由此可以上升天堂。据说昆仑

“面有九门”,东门有“身大类虎而九首”的开明兽守着,开明以东就有巫

彭等六巫“皆操不死之药(《山海经·海内西经》)。山上有增(层)城九

重。在不同层次,从上而下建设有倾宫旋室、县(悬)圃、凉风(一作阆风)、

樊桐。县圃是空中悬挂着的花园,“清水出泉,温和无风,飞鸟百兽所饮食”

(《穆天子传》)。向上到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再向上到县圃“登之

乃灵,能使风雨”,更向上就是上帝之宫,也就是黄帝之宫。这是战国时代

流行的神话。《楚辞·天问》问到:“昆仑县圃,其居安在?增城九重,其

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昆仑以北的玉山,有西王母掌有不死之药,

相传后羿曾从西王母取得“不死之药”,被姮(嫦)娥窃走而出奔月中(《淮

南子·览冥篇》)。这个神话战国已有,《天问》曾问到:“安得夫良药不

能固藏?”①

屈原的神游昆仑和两幅楚帛画

楚大夫屈原因楚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因作《离骚》以表达清白坚贞。

他愤慨地要离开人间,随着巫彭、巫咸之所居,要随从到昆仑一带神灵的圣

地去。他说:“朝(早)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于县圃”,接着望见太阳所

入的崦嵫,使马饮于太阳浴所的咸池,又到了日出的扶桑。他又说:“吾令

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这是说他请上帝的看门者开启天门,让上帝

凭倚而望我。他更说:“世溷(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朝(早)

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焉。”“阆风”一作凉风,就在县圃的下一层

地方。《离骚》后段又讲到,由于灵氛(即方士)的吉卜,巫咸准许他升降

上天下地之间,于是他“朝(早)发初于天津兮,夕余至于西极。……忽吾

行此流沙,遵赤水而容与;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路不周以

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这是说神魂西行,经流沙、遵赤水,经西皇的准

许,渡“津”之后,经不周山左转而到达西海目的地。

一九四九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帛画《龙凤妇女图》,描写女的墓主

在龙凤引导下西行情景。一九七三年长沙子弹库楚墓出上帛画《男子御龙

图》,描写男的墓主乘着蛟龙西行情景。①这都是描写墓主的灵魂正在龙凤引

导下或驾御蛟龙西行而上天堂的。这与屈原在《离骚》中描写他神魂西行的

情景是相同的。屈原描写他的神魂“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

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于县圃”。虬就是龙的别名,鹥就是凤的别名,这是说

乘龙凤驾的车西行到昆仑的。屈原描写他的神魂再次西行,“为余驾飞龙兮,

杂瑶象以车”。“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这是说先乘飞龙驾的

车西行,再乘蛟龙渡天津而到达目的地。蛟龙是一种有脚的龙,便于游泳渡

过天津的。洪兴祖《楚辞补注》引郭璞曰:“蛟似蛇,四足,小头,……龙

属也。”子弹库出土的《男子御龙图》,这条龙正昂首向西游泳,这条龙的

腹下确有一脚作游泳形象,同时脚的前面正有一鱼向前游,当即蛟龙无疑。

由此可见《离骚》所描写的正是这样的情态,过去人们对这张画误解,以为

是一条龙舟,其实只是一条蛟龙,这个男子就是乘着这条蛟龙昂首游泳渡过

天津而西行的。《离骚》“麾蛟龙使梁津兮”,五臣注:“麾,招也。”王

逸《注》:“以蛟龙为桥,乘之以渡。”值得注意的是,神话中要到达昆仑

这个神灵之地,前去的通道上有个“天津”阻隔着,并且由西皇这个神主管

着这个天津,因此必须得到西皇的准许,乘着蛟龙才得渡过天津而进入目的

地。这两幅楚帛画和《离骚》所描写神魂西行的情态虽然相同,但帛画是描

写墓主死后灵魂西行,《离骚》则描写屈原学着神仙而神魂西行。

方士食六气的方技

 

① 王孝廉《中国神话世界》第三章《仙乡传说》,作家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

① 孙作云《战国时代楚墓出土帛画考》(《开封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六○年五月号),萧兵《引魂之舟:

战国楚帛画与楚辞神话》(收入马昌仪《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 二二三至二六○页)。

《楚辞·远游》一篇,王逸以为这是屈原因方直而不容于世,“托配仙

人,与俱游戏,周历天地”。从其内容看来,疑是屈原后学所作。屈原作《离

骚》只是学着神仙而神魂西行,《远游》则进一步讲究方技而变成神仙了。

《远游》以赤松子、王乔等仙人作为榜样,既要像“真人”那样的“登仙”,

“化去而不见”,又要修炼“食六气”的方技,“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

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秽气除”。这个“食六气”的方技,

是方士对“引气”的气功疗法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主张按四季变化和每天时

光变化,吸食六种不同的“气”而避食其他的“气”,见于王逸《注》所引

《陵阳子明经》,据说陵阳子明是楚国陵阳(今安徽青阳东南)的仙人,见

于《列仙传》。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却谷食气》也属于这个性质。“朝霞”

是“日始欲出赤黄气”,是平旦的气,春天所食。“正阳”是“南方日中气”,

夏天所食。“沆瀣”是“北方夜半气”,冬天所食。还有“沦阴”是“日没

以后赤黄气”,秋天所食。《远游》还说:“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虚以待

之兮无为之先。”方士是很重视于半夜食气的,沆瀣就是夜半之气。

《远游》后段讲到“闻至贵而遂祖兮,忽乎吾将行。仍羽人于丹丘兮,

留不死之旧乡”。这是说闻得至贵的讯息,于是急于前往仙乡,所谓“羽人”

就是羽化而登仙的仙人,所谓“不死之乡”,王逸以为“遂居蓬莱、处昆仑

也”。《远游》篇接着有和《离骚》相同的叙述:“命天阍其开关兮,排阊

阖而望予。召丰隆使先导兮,问太微之所居。集重阳之帝宫兮,造旬始而观

清都。”天阍就是帝阍,阊阖是天门,丰隆是雷神,可知太微即是上帝,因

为楚国方士把上帝称为太一或太微。

方士祝由的方技

方士在使用百药治疗的同时,还用“祝由”的巫术来治病。《素问·移

精变气论》说:“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王冰注:

“祝说病由,不劳针石。”“祝”当通“咒”,咒诅,就是在神前咒诅致病

的鬼怪,使病者“移精变气”,精神状态变移,取得治疗效果。马王堆帛书

《五十二病方》就夹杂有这种治病方技。往往使用喷水、吐沫、吐气、呼号、

击鼓以驱逐鬼怪,或用椎、杵、斧等工具加以驱逐,或用土块、药物摩擦患

处,或用猪、鸡尿及泥土涂抹患处,或用扫帚打扫患处再扔掉,或用“划地”、

“禹步”(一种舞步)等巫术来禁避鬼怪,或用桃枝以避邪,同时在神前咒

诅或威胁致病的鬼怪,说如不停止作祟,将要加以杀伤,从而使病人精神状

态有所变移。

方士炼丹术的起源

《周礼·天官·玉府》讲到“王齐(斋)则共(供)食玉”,郑玄注:

“玉是阳精之纯者。”《楚辞·远游》说不死之乡,“吸飞泉之微液兮,怀

琬琰之华英,玉色■以脕颜兮,精醇粹而始壮”。这是说吸了飞泉的“微液”,

吃进了宝玉的精华,因而颜面美艳如同玉色,精神因而纯粹健壮。《盐铁论·散

不足篇》讲到齐燕方士争趋秦都咸阳,“言仙人食金饮珠,然后寿与天地相

保”。古神话中昆仑山下有“饮之不死”的丹水(《淮南子·地形篇》),

昆仑山之阳峚山有“玉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

“玉膏所出,以灌丹水,瑾瑜之玉为良”,“君子服之以御不祥”(《山海

经·西次三经》)。穆天子传讲到周穆王到昆仑山的县圃,“天子于是得玉

荣”,郭璞注:“玉荣,玉之精华也。《尸子》曰:龙泉有玉英”。最早的

药物经典《神农本草经》,是汉代着作,就曾说玉泉“主五藏(脏)百病,

柔筋强骨,安魂魄,长肌肉,益气,久服耐寒暑,不饥渴,不老神仙”。这

是古老相传的传说。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

枣。”这种饮食丹水、玉泉、玉荣、玉膏可以成神仙的传说,就是方士谋求

炼制“不死之药”的起源,方士的炼丹术就是由此开始的。《神农本草经》

又说丹砂“主身体五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鬼,

久服通神明”,因而列为众药之首。很明显,这是方士的见解。

杨宽 战国史


2022-12-08 19:03:15

[新一篇] 戰國史 術士依托鬼神的數術

[舊一篇] 神話故事:孟婆湯的由來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